


- Ep23 “艺术概论”引言(三)|艺术创作与艺术家们
本期聚焦于艺术创作板块知识的解读,贯穿了一些相关的艺术史与美学史知识 本期主播 弗朗:北电硕士,你们的老朋友 本期时间线 00:33 艺术家相关问题(定义、能力) 09:01 艺术创作步骤及相关艺术史、美学史 17:47 片尾曲《如果太阳落下》(许均) 联系我们 小红书:我是弗朗(个人号) 小红书:艺术学考研站台 微信:yitudengdeng
- Ep22 艺术概论“引言”(二)|艺术需要分类?从 莱辛的《拉奥孔》谈起
本期是艺术概论知识“引言”系列的第二期,“引言”系列旨在通过对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的介绍和梳理,为初学者提供必要的阅读背景补充和线索指引。这一期主要聚焦在艺术的分类和门类艺术的话题上。 (获取完整讲稿,请加微信:yitudengdeng) (本期使用了简易设备,所以音质欠缺,请见谅) 本期主播:弗朗,一个回归的失踪人口 本期关键时间线: 02:21 艺术的大分类:时间艺术、空间艺术、莱辛的《拉奥孔》 17:48 艺术的小分类:门类艺术 13:37 学习莱辛对艺术概论知识理解的贡献 20:37 艺术之间的关系 23:40 片尾曲《你和我》(海龟先生/李红旗) 联系我们: 小红书:艺术学上岸站台/艺术考研咨询 小红书:我是弗朗(个人号) 微信:yitudengdeng ————谢谢大家————
- Ep21 “艺术概论”引言(一)|艺术是什么?艺术的美学本质与起源
本期开启一个全新系列,将用5期的内容,跟大家聊一下“艺术概论”教材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为初学者们提供一个“引言”。 获取完整讲稿请加微信:yitudengdeng 本期主播:弗朗,你们的老朋友 本期时间线 00:56 艺术的美学本质观念与艺术起源之间的关系 13:13 本部分内容的价值 16:49 发散问题:艺术是什么? ————谢谢大家————
- Ep20自然与艺术之间|第二期:艺术美与自然美
本期我们书接上回,简单通过回溯中国的自然美观念,进而去分析一下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比较。 获取文稿请加微信:yitudengdeng 本期主播:弗朗,你们的小弟 本期关键时间线 01:14 中国的自然美观念概述 06:31 关键概念:天人合一(孔子与庄子) 15:34 魏晋时期的抽象自然美与具体自然美 20:14 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比较(审美对象、审美经验、美感与“美在自然”) 26:42 片尾曲《寂寞超音速》(画家) 联系我们 小红书:艺术学考研站台 小红书:我是弗朗(个人号) ————谢谢大家————
- Ep19自然与艺术之间|第一期:西方的人化自然、物质自然与大地艺术
这是一期系列节目,将通过西方、东方的自然与艺术关系的梳理,最后比较一下艺术美和自然美这一普遍性话题。 获取完整讲稿:微信yitudengdeng 本期主播: 弗朗:你们的小朋友 本期关键时间线 00:34 开场 03:10观念1: 人以一种主观化的方式去改写和捕捉自然 13:49 观念2:物质自然成为了近现代社会的精神故乡与民族身份 18:35 观念3: 当代大地艺术中,真实的物质自然成为改写艺术观念的重要媒介 24:56 片尾曲《A Winter Story》(麗美) 本期提及的重要作品 康斯太布尔《甘草车》、托马斯科尔《牛轭湖》、杨福东《我感受到的光》等 联系我们 小红书:艺术学考研站台 小红书:我是弗朗(个人号) 公众号:艺术学上岸站台 ————谢谢大家————
- Ep18 复古与拟古|复兴?机械模仿?抑或是革新?
为啥复古就是创新呢?拟古又因为什么被定义为了盲从?事实上,复古和拟古的关系非常微妙,可以说大多数的拟古现象都是复古运动的产物。 我们今天将从中国艺术史的角度,聊一下复古与拟古的关系 (获取完整讲稿:微信yitudengdeng) 本期主播:弗朗,你们的小弟 本期时间线: ——复古与拟古—— 00:20 复古与拟古的简单解释 01:58 郎绍君的“复古作为创新” 03:42 复古如何进行:目的与方法 03:45 两个案例:近代建筑与李梦阳的复古诗论 09:51 董其昌的复古 ——复古与现实的关系—— 14:15 叶燮的反对复古与《华山图序》 16:38 拓展:当代艺术的复古美学-复古未来主义 19:47 片尾曲:《玉兰》(不定义Undefined) 联系我们: 微信:yitudengdeng 小红书:艺术学考研站台 小红书:我是弗朗(个人号) 公众号:艺术学考研站台
- Ep17 20世纪电影成为艺术的三条路径|先锋派、MoMA与法国电影资料馆
这期延续了上一期关于电影如何进入艺术体制的讨论。相比于上一期关于作者问题的局部讨论,这期我将用更整体的历史线索,带大家去回顾电影在20世纪进入艺术的种种努力。这既是一段新的电影和艺术史,也是关于两位有趣的电影人的传记故事。一个是亨利·朗格鲁瓦,法国电影资料馆的创始人。另一位则是巴里(Iris Barry),这是大家特别推介一个女性电影人,她在国内鲜有文献,也总是被忽略,她是MoMA的第一任电影馆长。 获取完整文稿请加微信:yitudengdeng 本期主播:弗朗,你们的小弟 本期线索 电影作为艺术1.0:先锋派、早期MoMA的抉择——现代主义艺术的多元化 (上下关联-电影是第七艺术) 电影作为艺术2.0: 法国资料馆与MoMA的电影资料馆——与个人崇拜与影院中心主义结合的电影之爱 (上下关联-电影拥有一套有别于好莱坞的新阵地) 电影作为艺术3.0: “扩展电影”——美术馆电影 时间线 01:48 开场 02:35 先锋派与早期MoMA的抉择 16:25 MoMA电影资料馆的努力 22:00 法国电影资料馆与电影之爱 31:50 美术馆电影! 38:27 片尾曲《贾想》(Aliosha) 联系我们 小红书:艺术学考研站台 小红书:我是弗朗(个人号) 公众号:艺术学上岸站台 ————谢谢大家————
- Ep16 天才与作者|西方天才说与电影作者论
本期是第一期播客“大艺术家”的一个延续,简单聊一下西方艺术体制中的天才说,继而从艺术史和美学史出发,聊一下电影中的“作者论”。 获取完整讲稿:微信yitudengdeng 本期主播:弗朗,你们的小弟 本期时间线 part1:西方天才说与作者论的解释 01:34 简单解释 03:16 两个逻辑:个人主义与英雄叙事 06:11 康德与杨格 part2:天才说的美学与艺术体制 11:34 天才说的美学观念(主观性、神秘性与创造性) 16:19 天才说和作者论形成的艺术体制 part3:电影作者论 20:50电影作者论的释义 23:24 其实是19世纪艺术社会学的个体与集体之争的延续 28:37电影作者论的影响与意义 31:00 片尾曲:《lisa》(克里斯·波提) 联系我们: 小红书:艺术学考研站台 小红书:我是弗朗(个人号) 微信:yitudengdeng ————谢谢大家————
- Ep15 不止于形式|水墨、素描形成背后的群体性自觉与意识形态属性
本期我们将以水墨和丹青为例,深度解读特定形式的出现时,其背后的群体性自觉与意识形态属性。其实,任何一个形式都不仅仅只是一种媒介的使用方式和艺术风格而已...... 获取完整讲稿请加微信:yitudengdeng 本期主播:弗朗,北京电影学院硕士 本期时间线: part1 :形式背后的意义 00:31 形式的简介 part2 :水墨——中晚唐文人群体的精神转折 02:41 文人的来源及其早期艺术精神 04:11 文人开始画画了! 06:37 水墨如何出现的 10:56 水墨背后的意识形态属性 part 3 :Part 3:素描——高级!理性!男性! 13:19 欧洲“高级画家”出现的历史 15:17 素描的意义 16:42 素描的意识形态属性 18:45 一个反思:不触及根本的改革不是革命 20:26 总结 21:36 片尾曲《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万能青年) 联系我们 微信:yitudengdeng 公众号:艺术学上岸站台 小红书:艺术学考研站台 小红是:我是弗朗(个人号) ————谢谢大家————
- Ep14 何为艺术表现说?|自我表达、群体表达与情志合一
本期我们借“青年艺术家创作主观性的问题”,简单聊一下这种主观性的源头:艺术的表现说。不仅追溯表现说的深入解释与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利用中国式表现说“情志合一”,来分析一下如何将艺术创作的个人性与集体性做一个结合。 获取完整讲稿请加微信:yitudengdeng 本期主播:弗朗,北京电影学院硕士。 本期关键时间线: part1:西方表现说 00:00 开场故事:戴锦华老师对青年导演创作个人主观性的看法 01:01 西方表现说的解释 03:21 归根,表现说的核心是“艺术来自于个体” 04:29 溯源:表现说的缘起与影响 part2:中国表现说 07:12 中国式表现说:情志合一 07:44 诗言志:秦汉诗歌的群体性表达 09:05 诗缘情:魏晋诗歌的个人主观性表达 10:13 中国式表现说:唐代孔颖达-“情志合一” 12:05 群体与个体结合的原因 part3:一个比较 14:24 中西方表现说的相同点 14:41 中西方表现说的不同:个人与集体;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 17:02 片尾曲《春河》(厨子和戏子) 联系我们: 公众号:艺术学上岸站台 小红书:艺术学考研站台 小红书:我是弗朗(个人号) 微信:yitudengdeng ————谢谢大家————
- Ep13 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定义、历史与区别
这一期我们将聊一下艺术概论的重要话题之一: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艺术概论教材通常不太解释两个概念之间的比较,这就构成了艺术概论重要的补充话题。通过回顾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的比较有着非常有趣的关系。 获取完整讲稿请加微信:yitudengdeng (打个广告:我的艺术概论提升课第二期将在9.20开始,会用连续的12个晚上,给大家补充完艺术概论重点话题与匹配的艺术史和美学史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加微信:yitudengdeng) 本期主播:弗朗,北京电影学院硕士。 本期关键时间线: 00:50 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简单定义 01:58 艺术鉴赏的历史:人类早期的审美意识 02:11 两种艺术鉴赏 04:54 艺术批评的历史 05:23 中国早期的艺术批评:谢赫《六法》 06:27 前现代艺术批评 07:50 现代艺术批评的出现 10:11 艺术批评与理论 17:54 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区别(主体、方法、过程、意义) 20:11 一个思考:今天的民间艺术批评 21:51 片尾曲《疯土》(刘森) 联系我们: 公众号:艺术学上岸站台 小红书:艺术学考研站台 小红书:我是弗朗(个人号) 微信:yitudengdeng ————谢谢大家————
- Ep12 必考热点: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美学与伦理反思
本期我们聚焦近些年最热门的艺术话题之一“人工智能”艺术,它是艺术概论中“艺术与技术”这一话题的延伸。我将从人工智能艺术的创作、美学与伦理问题进行解读,知识点过于干货,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加微信(yitudengdeng)索要讲稿。 打个广告:我的艺术概论提升课第二期将在9月20开始,给大家用12个晚上提炼艺术概论的重点话题与补充美学史和艺术史。这是今年的最后一期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同样可以加微信咨询。 本期主播: 弗朗:北京电影学院硕士,你们的老熟人。 本期关键时间线: part1 人工智能的创作 02:38 观点1: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艺术的“辅助手段” 03:29 观点2:人工智能“再创作”或“修补”历史上的艺术作品,形成以模仿为特征的“艺术风格” 05:26 观点3:人工智能的“模仿艺术”倒逼艺术家进行“非自我重复式”的创作 08:26 观点4:人工智能降低了艺术创作的门槛,让更多人参与艺术创作 part2 人工智能的美学 10:27 观点1:人工智能艺术凸显了一种“后人类美学” 13:44 观点2:人工智能无法创造艺术 15:09 观点3:人工智能推动艺术“有限的民主化” part3 人工智能的伦理反思 17:29 观点1:人工智能艺术加剧了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不对等关系 20:41 观点2:人工智能是自动化的产物,不享有人的“版权” 23:10 发散思考:人工智能艺术作为一种“观念艺术” 26:00 片尾曲《泪桥》(AI孙燕姿) 联系我们: 微信:yitudengdeng 公众号:艺术学上岸站台 小红书:艺术学考研站台 小红书:我是弗朗(个人号) ————谢谢大家————
- Ep11 艺术让人成为人?|艺术的“救赎”、艺术三大功能与理想主义者的荣光
本期我们聚焦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艺术到底能给人带来什么?通常的说辞是艺术让人成为人,我们在辨析这个话题的同时,聊到了一个更深入的话题:艺术如何救赎人类? ——本期含有一些哲学与美学家名字,为了避免我谈吐不清影响大家理解,他们按顺序分别是:康德、韦伯、席勒、尼采与哈贝马斯) ——本期涉及的作品与案例:美剧《名姝》(第一季)、中国的“琴”、乔万尼·白尔谢爱情诗《吟游诗人》与园子温行为艺术“东京嘎嘎嘎” 获取完整讲稿请加微信:yitudengdeng 本期主播: 弗朗:北京电影学院硕士,你们的老朋友 本期时间线: 01:50 艺术如何让人成为人的两种观点:技法或审美 05:18 审美真正完善人 05:52 艺术在历史上如何救赎?一个近现代史的观点 11:52“非功利”以及对“理性与感性的整合” 12:40 艺术三大功能在其中的作用 14:23 园子温“东京嘎嘎嘎” 16:40 艺术能救赎人类吗? 20:40 片尾曲《梦》(live)(面孔乐队) 联系我们: 微信:yitudengdeng 公众号:艺术学上岸站台 小红书:艺术学考研站台 小红书:我是弗朗(个人号) ————谢谢大家————
- Ep10 番外话题:什么是艺术原创?|creative、original与人工智能
今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话题是“原创文学的原创性”,在一个评委论坛中(b站可看),许子东、张定浩等人聊起了文学的原创性问题。借这个油头,在番外第一期跟大家简单聊一下什么是艺术原创。 获取完整讲稿请加微信:yitudengdeng 本期主播 弗朗:北京电影学院硕士,一个最近沉迷《黑神话·悟空》的人。 本期关键时间线: 02:02 艺术原创的主体是艺术家 02:42 creative(创造)是时间维度的标准 06:06 original(个性)是空间维度的标准 09:32 艺术史与原创的关系 11:18 人工智能算原创吗? 联系我们: 微信:yitudengdeng 公众号:艺术学上岸站台 小红书:艺术学考研站台 小红书:我是弗朗(个人号) ————谢谢大家————
- Ep9 艺术家与其作品的关系|布封“风格即人”,中国古典的“人品即作品”与“劣迹艺术家”
这一期我们通过一些所谓的“劣迹艺术家”(比如金基德)出发,通过回顾布封的“风格即人”与中国的“人品即作品”这两个观点,简单聊一下艺术家与其作品的关系。 获取完整讲稿请加微信:yitudengdeng 主播: 弗朗:北京电影学院硕士,艺术概论碰巧考了140+的i人。 本期关键时间线: 00:03 开场故事:2018年对金基德的“审判” 02:06 布封“风格即人” 06:25 中国“人品即作品” 13:50 两种观念的比较 14:06 如何面对所谓的“劣迹艺术家”? 20:25 片尾曲《Fade Out》(姜垠一)(金基德电影《弓》配乐) 联系我们: 微信:yitudengdeng 小红书:艺术学考研站台(很多艺术概论干货!) 小红书:我是弗朗(个人号 可以找我闲扯) 公众号:艺术学上岸站台(很多艺术概论干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