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贵妃144 天武军出征,安禄山大军过黄河
于是,进入了严寒的十二月。 初二日,东征军副元帅高仙芝率领长安地区募得的新兵,加上飞骑,彍骑,合共五万人,出师。 元帅李琬则早两天率五百骑兵先行,天武军并不直接上前方,出屯陕州训练,宦官、监门将军边令诚作了这一支兵的监军。 五万大军出师,长安人轰动着,人们对战争蒙昧的恐惧感,因大军之出而消灭了。 ——高仙芝在短短的十日之间,只教会了新兵排队和行路,每小队用一名老兵为队正,因此,这一支兵在表面上是军容甚盛的,实际上,新兵中十有九人还不知道如何使用兵器,对弓箭,自然更谈不上了。 天武军,就此浩浩荡荡地出城去了。 就在天武军出长安城的那一天——寒流自北来,侵袭着黄河平原区,河水中的冰块由漂流而至停住,寒气因冰凝而更甚。 安禄山的部队用绳索、布帛把破旧的船缚联在一起,又加上树木等为补充,冒寒横置在黄河上,这夜,黄河大致冰封了。 天明时,破船树木为冰所固结,有似浮桥——这天的天明是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初三日。 安禄山的大军自灵昌地区渡过黄河,侵入河南灵昌郡,即以前的滑州。此地,在洛阳东北偏东,相距五百三十里,距长安,一千四百四十里。 安禄山的兵越过冰封的黄河,散漫地作广角推进,这是在河南节度使的驻地首邑陈留郡的直辖地区以内。陈留郡直辖六个县,封丘首先被击破,守城吏兵逃散了,接着,一路兵攻入浚仪,又一路兵直扑陈留。 张介然到陈留才几天,他沿路收兵,有一万多人屯陈留、河防两岸,封丘和浚仪,各派了一千五百人去增强防务,但那些兵失了下落!
- 杨贵妃143 临时征兵,杀安禄山之子
皇帝回城的第二天,大唐皇朝应付叛变的各项措施的诏令正式宣布了。 以儿女众多而出名的荣王李琬(wǎn),担任东征军的元帅,自右羽林大将军转右金吾大将军的高仙芝,为副元帅,诏出内府钱帛,在长安地区招募十万人从军,并且预定了名号,称为“天武军”,此外,以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就地招募及指挥兵将,又任命尉(wèi)卫卿张介然出任新设的河南节度使,以陈留为首邑(yì),节度使领十三郡。调回胡将安思顺出任户部尚书,任命郭子仪接任朔方节度使。又以凡是当兵的各郡,添置防御使。 接着,因群臣的坚请,把在长安任太仆卿的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宗杀了,安庆宗的妻子荣义郡主赐自尽。 所有的诏命都立即付诸执行。
- 杨贵妃142 太原陷落,皇帝忧心忡忡
就在大朝进行中,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赶到了。 封常清是西北军中少见的汉人名将,为高仙芝的旧部。高仙芝是高丽人,但已完全汉化了的,他内调先擢为右羽林军大将军,再转金吾大将军。杨国忠常与之商量安禄山的问题,高仙芝推荐封常清,杨国忠便密召他入都城。封常清昨夜到长安城外,和杨国忠的人联络,便直赴华清宫。 身材矮小,一足微跛的名将封常清,没有将军的威风,但他有战功,又能治军。因此,人们并不因外形而看轻他。他上殿,立刻对安禄山的叛变事件发言。 封常清已得到杨国忠的指示,他当殿请缨杀敌,简单明快地指陈形势,自请到洛阳开府库募兵,可以很快地击破安禄山的部队,他指出:天下升平长久,人民虽怕兵,但也同样厌乱,因此,安禄山声势虽大,但人心不附,要击破他并不困难。 朝议纷纷中,只有封常清的陈词慷慨激昂而充满信心。皇帝对之表示嘉许,命他先退朝去休息,再候命令。 接着,又由韦见素提出一套/在大河南北招兵的计划,又有不少人对此计划发言,大朝拖到近午时才散。 一上午的大朝会,不曾作出具体的决定。 散朝后,杨贵妃已在内殿门车上等皇帝了,她请皇帝上车回内院吃饭休息。李隆基稍为犹豫,终于上了车,但在上车之后,再召高力士来,着他在内殿主持。 当李隆基回到内苑,换了衣服,还没有吃饭,杨国忠和高力士已到来了,他们报告最新的消息:北京副留守杨光翙(huì)被诱俘,太原城陷落——他们曾指望大唐皇朝发源地的太原能打一仗的,只一夜,幻灭了。 十一月十八日,又是大朝会,听取各部首长的报告,讨论动员计划;皇帝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即日乘驿赶赴洛阳募兵。 除了这一项任命之外,其他拟定的措施,都没有发布,这是闻讯的第三日,虽然有了太原陷落的消息,但朝廷中的人心,反而较当日和次日为定,也许由于封常清的陈词和出发所影响,也许由于皇帝表现的从容。 总之,在山上的朝臣忽然不十分慌张了。
- 杨贵妃141 “申讨杨国忠,清君侧”
次日,十一月十七日,皇帝在花清宫的正殿举行大朝——在平时,避寒山居,虽有朝会,但不用大朝的仪仗。 宰相杨国忠把昨天在紧急朝会上的报告重复了一遍,加上今日一早得到的消息,然后,把可以公开的措施宣告了。随着,又由次席宰相韦见素奏告已经进行的一些事,包括毕思琛和程千里昨天启程,通宵行进在内。 今早的消息,已有了安禄山叛部的大致人事:随安禄山出兵的主要人物,以严庄、高尚、孙孝哲、高邈(miǎo)为军中主谋,领兵将领已知的有阿史那承庆、安忠志、崔乾祐(yòu)、田承嗣、张孝忠、蔡希德、李归仁、张通儒、史思明等人,胡汉相杂。 同时,安禄山起兵的口号:“申讨杨国忠,清君侧”也公开了。杨国忠奏请运用此一口号,下诏责安禄山,令其回兵,许以不咎既往,这是官式,也用以掩饰已派了宦官出发的事。
- 杨贵妃140 一顿特别的晚餐丨求订阅求关注!
长生院中,一片静肃,贵妃伴着君王。 在外面,此时却很闹——在紧急朝会中奉命的两位大臣,匆匆办手续,赶在当日出发,那是官特进的毕思琛,赴洛阳;金吾将军程千里,赴河东,他们奉命便宜行事,募集兵队抵抗。 此外,山区和长安城之间,车骑往来不绝。 在值院中的恒王李瑱,本身不兼职务,在这个时候,闲人有特别的用处,太子李亨见到这位弟弟,邀往,派他即刻返长安,担任联络工作——在山上,有职务的人,除了奉皇命之外是不能擅自离开的。 黄昏时,皇帝和杨国忠、高力士以及监门将军宦官边令诚等人商议告了一个段落,召入荣王李琬,一起吃晚饭,杨贵妃也被邀参加。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晚饭场面,皇帝、贵妃、宰相、皇子,加上两名宦官,在体制上是不妥当的,但多年为帝的李隆基,不理会体制,他只图处事的方便。 在黄昏之前,由边令诚派遣了宦官,三路出使,一路赴安禄山军,设法求取罢兵,一切免究;另外两路宦官是奉命向河北、河东各地传命,坚守并设法策动安禄山部下的将领倒戈反正。 这是秘密使命,由高力士交付边令诚选派人员兼程出发的,他们对此并无多大期望,但尽人事而布下棋子而已。 在晚饭时,杨国忠把初步拟定的防守和征讨计划报出,包括在河南可以动用的钱粮数目在内。
- 杨贵妃139 安禄山终于按耐不住,起兵造反
杨贵妃在侧殿接待,行礼之后,命座,而性急的谢阿蛮已自贵妃的神色看出了有大事,急骤地问。 “安禄山反了!”“第一次急报到来,安禄山于本月甲子日——哦,甲子是初十,在范阳反!” “啊!”“情形怎样?” “第一次急报只说安禄山反,自范阳出兵,号称二十万众,第二次急报说……安禄山在蓟城南部阅兵出发,他的兵队,以同罗、奚、契丹、室韦等族胡人为主体,报告说,安禄山部声势很大!” 恒王怔住了,在面临如此大事时,他偕同谢阿蛮而见贵妃,多么不适合,再者,兵戈大讯,朝廷未曾宣布,自己先听贵妃说及,在体制上,也有所未合。为此,他起身行了一个礼,赧(nǎn)然说明自己和阿蛮在峋(xún)嵝(lǒu)台,听到钟声而急下,是阿蛮邀了来此。 杨贵妃懂得他的意思,勉强一笑:“我这边不妨,我不预闻政事,因此也从来不拘礼的,殿下只管放心,只是,在朝议未散之前,最好勿出宫!” “是——”恒王以为自己不宜在此留下去,“我到值院等候!”
- 杨贵妃138 峋嵝台上闻钟声
在一起的情人,偶然悟及情理上的事,那是平时死读书者所不能得到的。他们在现实环境中了解:从举烽火到诸侯兵匆匆来又匆匆去,决不是三四个时辰所能办到的,最近的诸侯兵车,怕也要三个时辰才能抵达山下,周幽王可能举烽让褒姒看,博取她的欢喜,但她不可能见到诸侯兵的徒劳往返。 他们看着烽火台而玄思,他们也眺望着温泉而凝想,秦始皇帝曾经在温泉中疗恶疮,据说,由骊山的一位女神所指示…… 他们在寒冷的峋嵝台上即兴地谈着不相干的事。 两名内侍,为主人生旺了炭炉,烤烧肉类,他们用手抓来吃,很粗犷,也很自然。 这是山上一个有阳光的好日子,他们在寒冷的高处享受着动态的,有生气的情爱生活。 恒王谈些风物、历史、和现实不直接相关的故事,然后,他在不着意中询问婚姻的可能性。
- 杨贵妃137 乱成一团
杨贵妃缄默着,对于这样大的问题,她是不能随便发言的,她稍思,告诉高力士自己回去,不在此等候了。临走时,她再嘱咐高力士,提醒皇帝吃药。——那是前年合成的通经活血、明目补肾的一种植物药,经过太医们一再试验,认为无害而予皇帝每日服三次的。 从前,皇帝也服食有刺激性的补药,但已被杨贵妃所制止。 现在,杨贵妃独自出来,有些愁烦,她想虢国夫人的消息最是灵通,于是,她命备马,嘱咐了宫门监,又着人先行通知,便到虢国夫人府邸去。 她只带两名随从侍女,四名给事内侍和内侍宫卫十六人,此外,是宫门例有的八名骑卫为导。 虢国夫人的骊山邸,就在华清宫旁,很快到了。 杨怡已得通知,在门前相迎,她告知贵妃一项秘密:有若干人上密表,谓杨国忠只是因私怨而诬安禄山会反,那些上密表者中,有和太子很亲近的人在内。
- 杨贵妃136 阿蛮浪女回头,要以身相许恒王
他们在雪地上倾侧的滑雪板旁谈终身大事。起先,阿蛮以为皇子皇孙们只为一时欢乐,胡诌着应付,这引来了恒王的不满,同时,恒王也坦率地说出自己的仰慕,因为阿蛮的不可捉摸而不愿提正事,恒王又透露了秘密:他曾去掖庭调查过谢阿蛮的真实身份,现在,阿蛮受四品级的婕妤待遇,是贵妃的谕示,并非真的名列妃嫔册内。那里指出,阿蛮并非皇帝的妃嫔,只是宫廷中的特殊人物,女官类的,可以嫁人。 谢阿蛮被一个以风流潇洒出名的、未婚皇子的长期相爱和用心所感动了,她终于倾诉了自己在情场中的际遇与游戏爱情的原因,她在最后誓言改变一切,以身相许。 这是谢阿蛮生命中的一项巨大的转变。次日上午,她急着去见贵妃,杨贵妃尚未起床,她直入,坐在贵妃的床上,急促地述说自己和恒王间的事,并征询贵妃的意见。 初醒不久,尚赖在床上的杨贵妃,听过谢阿蛮口述许多爱情上的故事,她对此一些也不认真,“诸王中,恒王是一个怪人,他不好名利,皇上为他册妃,他居然拒绝,皇上亦不加罪,听说,他风流倜傥……” “贵妃,不是这样简单的,昨天,他都告诉了我,第一次册妃,他并未反对,可是,诏下之后,不久,那女的却死了,之后,过了两年才为他册妃,他拒绝。后来,又有一次,那是近年的事,他说第二次拒绝,是有所待。我想,他说的有所待,应该指待我——贵妃,不是我自作多情。” “也许是,恒王为人孤介,和别的皇子不同!” “贵妃,他的意思好象是要以我为妻,他说话很技巧,但意思该是的,只是,我想了一夜,我怎能有资格作王妃?”谢阿蛮撩一下散发,“我不能为王妃的,贵妃,你说是不是?太子说将来收我为侧室……” “啊,你到底怎样啊?又缠上太子!”
- 杨贵妃135 阿蛮桃花不断—偶遇旧情人,新情人恒王表白丨求订阅求关注!
谢阿蛮心花怒放,独自作了几个舞姿,“今年运道可不错,今天,太子正式向我表示,他日有机会时请求以我为侧妃。那个傻瓜陈留郡王也想,嘻嘻,回来时,又遇到陈方强,他说他的老婆病危,会死!” “阿蛮,你这样子太不象话了,贵妃也在摇头,我说,这些人中,最好是恒王殿下……” “大家玩玩而已,恒王殿下至今是唯一没有王妃的人,我能希望什么?再说,皇帝也不见得会许我嫁他吧,锦梦儿,别管我!” ——这是著名的舞人的人生态度。
- 杨贵妃134 贵妃进言,调安禄山入朝
“三郎,听说安禄山不满国忠,如果把国忠罢相,安禄山是否会安心而不会造反?或者,罢国忠,以安禄山代之!” 李隆基苦笑着摇头:“玉环,你把天下事看得太简单了,罢了国忠,安禄山以为朝廷怕了他,他会更加骄傲,至于以他为首席宰相,事实上不可能,且不说他是胡人,安禄山读书太少,识字可能也不多,如何能做首相?再者,目前情况,即使以他为首相,只怕他也不肯入都城的!” “那怎么办?” 只能故作安闲,稳住安禄山,今年上山之前,我派使臣去邀他来华清宫,他避而不来。七月间,他献马,河南尹以三千匹马,每马二人,随行蕃将二十二人,恐怕有变,上表请我制止,我准许。这一着我错了,应该让他献马来的,数千人入长安,我们稍加布置,能有什么作用?阻止他献马,安禄山必不安,也以为朝廷真的怕他。唉,烦人的事,现在已无法动,只能当他没事,希望挨过了年,我派去的人能在那边发生作用!” 不关心政治的杨贵妃为此而忧愁了,但是,皇帝却很快就平静下来,“玉环,徒然发愁没有用处的,这回上山,我作出大举行乐状,是让安禄山知道,我很安闲,没有防他的心。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忠在长安,我知道,他用了不少人在打听消息,内外联络。哦,不谈这些了——刚才你说,你的哥哥怎样?即使论年资,好象也该升迁了!” “国忠想调他入朝,那是因文部已有两次签呈,但我哥哥不愿入朝为官,国忠来问我,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知道你哥哥在湖州做得很好,让我来想想,河南尹达奚珣明年任满,或者调你的哥哥接他的官位,或者,调你哥哥入朝当御史大夫!他没有理由不愿入朝的!” “御史大夫不好吧?宰相是我的族兄,御史大夫又是我的嫡兄,不好,再者,我哥哥为人比较耿直,他一做御史大夫,万一有事弹劾宰相,族兄弟起纠纷,那怎么办?” 李隆基又笑了,杨贵妃对政治依然是幼稚的,但他不愿多说了,起身,邀了她去散步,杨贵妃利用这机会,着人召虢国夫人,她想到传话给国忠。
- 杨贵妃133 子孙满堂的大唐皇帝妄想着怀柔政策
“玉环,你找我就问这些吗? 于是,杨贵妃从自己偶然兴发的遐思中醒觉过来,转向现实,提到安禄山的问题。“我先听花花说过,后来,听另外一些人说,好象连阿蛮这小鬼也来问过我,你晓得我所知不多,没得说的,只有着她们不可胡言乱语,今天,国忠为了我哥哥的事而来,也提到了安禄山的事,他说,他向你请求了好几次!” “我听他说得很凶险,忍不住要问问!” “哦!”李隆基漫漫地应了一声,面色转为严肃了,双手不自然地一摊:“问题的确严重,国忠所虑,不是无因,只是,只是……” “三郎,既然如此,就调他入朝好了!” “玉环,没有那样简单的,我也想过,倘若安禄山不奉诏命,立刻会出事,他势大,真要有行动的话,对国家来说,是极为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只能用怀柔政策,用感情来羁绊住这人,使他暂安,慢慢地再设法削弱他!”“这是一个大问题。” “三郎,国忠说得很凶险,他认为随时可能生变!”
- 杨贵妃132 国忠求助贵妃,提醒皇帝压制安禄山
“国忠,我从来不预闻政事的,皇帝也从来不和我谈大政,我如说,他会奇怪,甚至可能起疑!” “玉环,我知道,不过,事态真的很严重,我当着家,不能坐视!外面有谣言说我和安禄山因私怨而不和,所以我排挤安禄山,其实不是的!我压不住安禄山是事实,当年,李林甫是压得住他的!”“因为我压不住他,危险也就更大,玉环,这是为国家,不论如何,你要尽一分力!” 对于杨国忠这一席话,杨贵妃惊诧了,“四海升平,安禄山真的敢造反?”“以前,我听到一些反叛案,其实并不真,如果说李林甫生前要造反,我就不相信,那时,安禄山好象是力证李林甫勾结外族,有异图,你是主理此案的人!” “玉环,情形不同,李林甫勾结外族,大约不假,但是,他的反和安禄山的不一样,目前天下精兵,大多在安禄山手上,倘若他一有起兵,朝廷会无兵可抗!“在上山之前,我请花花和你说过,最好能请高力士出面——” “花花和我说过两次,我不相信,再者,那时候高力士患病在休养,我也没问他,既如此,我见着皇帝时,向他提出,不过,皇帝如追问起来,我只能说明你向我说的,我的一些人事关系,皇帝都知道!” “这也不妨事,玉环,最好是你说先听到别人说,然后再及于我,否则,不太好,因为我向皇上提过许多次都没有结果,而我,平时不曾认真转言过!” “我来设法试试!” “玉环,今天能进言吧?我怕——希望能早些有决定!” “如此急?真有如此危险?” “是的,我每天都在担心,皇上的兴致又如此好,这样早就上山,又召邀许多人来,我实在不放心,自己设了一个专驿,十二个时辰都传消息,为的就是安禄山!”“只要调他入朝,将三镇兵马分由三个人统领,那就不会有事!” “好!”杨贵妃说着,拉了铃绳,一名侍女进入,她命召静子来。
- 杨贵妃131集 安禄山反心初现,暗自壮大
大唐天宝十四载,天下升平,繁华茂盛,比去年的发展更高,宰相杨国忠掌政,似乎也真能继承李林甫而守成。不过,皇帝对杨国忠的相权有若干限抑,较特殊的事件,仍然由他自己决定,杨国忠和另一位宰相韦见素,共同发现了安禄山拥兵,扩展势力的情况,必然会有异谋,他们曾联合着一再请求削减安禄山的权力,防患未然。但是,皇帝却不答允。渐渐,杨国忠觉得情势越来越严重,便奏请以安禄山为宰相,召入朝中,借此分散他三道的兵权。 皇帝答应了,可是,当诏书已草就,皇帝又改变了主意。 把召安禄山为宰相,任命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海为平庐节度使、杨光翙(huì)为河东节度使的四道制命都留下不发出。皇帝另派内侍辅璆(qiú)琳为使,到范阳去观察情形——皇帝对安禄山的势力扩充有疑心,但他又以为自己待安禄山如子,这名胡儿不应该变心,再者,调动,也可能出事。 因此,他犹豫而不愿调动安禄山,而内侍出使回来,受了安禄山的蒙贿,报告安禄山虽狂傲,但颇满足现状。
- 杨贵妃130 皇帝七十大寿,贵妃隆重登场丨求订阅求关注!
大宴分别在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举行。杨氏家族人员成为千秋节中最受人注意的人物。杨贵妃在这一天的表现很和谐,她由高力士陪了和许多大臣相见,然后,她在皇族人员中出现,寿王李瑁在,但当杨贵妃出现时,及时回避。 时间并不能使往事完全褪色。 时间,同样没有使杨玉环的美丽褪色。 百官们都欣赏着这位明艳华丽的贵妃,早年见过她而后来外放的大臣,惊讶于她的驻颜有术。 至于三位国夫人,如今只剩下了两位,秦夫人故世了,但美丽的虢国夫人也风华不减当年。只是,她似乎收敛着锋芒。 真正收敛锋芒的是宰相杨国忠的妻子裴柔,她在宫廷大宴中只陪侍宫中老年的妃嫔和公主、郡主,没有到命妇群中应酬,杨贵妃邀她,她也只是寻常地行礼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