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 95 后的我们面对「离家的诱惑」 · Ep03
起初我们决定谈论“家”时,Hai 提出了不解:我们究竟是要聊家庭,还是住所? 从小到大生活得最久的住处,构筑了我们对“家”的认知,但,那是我们内心深处真正意义上的“家”吗? 我们之中,有人用「轻松、放松、舒服」三个词定义家, 有人经历了从一家七口人挤一间房到独享一室的成长历程, 有人在独居宣言中高喊「厨房可以我掌控」,找到了对家的主导权。 我们想,所谓“家”,应该是「无论我如何改变,随时都能完全接纳我」的地方。 最后,祝我们都能拥有,自己的“家”。 00:00:27 祝贺 Si 拿到属于自己的新房钥匙 00:01:08 三组形容词,三种居住现状 00:08:54 从一套 LOFT 打开奇迹暖暖“住房版” 00:12:27 锅碗瓢盆 101,家具也要“末位淘汰” 00:16:01 自己的东西,总在这个家中神秘消失 00:17:49 窝囊的“寄居蟹” VS 有骨气的“自己当家” 00:24:53 很多时候,自己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 00:34:22 厨房:一个家的权力核心 00:39:52 在别人家疏通马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00:47:22 我能接受一辈子独居吗?幻想成为空巢老人 00:50:52 “在养老院的晚年,还要考虑合不合群,也太惨了吧!” 01:04:21 环沪买房计划:不是我不要“沪”,是“沪”不要我 01:11:48 景色、出行、美食、社交、商圈、医疗,定居的优先级 01:22:43 “我想我会买一套七八十万的房子。” 01:33:41 作为女儿,“我太渴望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01:47:40 跪求姐姐留宿!“我打地铺,你睡床上!” 01:52:23 归属感,就是你知道始终有一个地方能够完全接纳你 02:08:48 做梦环节:心有多大,家就有多大
- 愿我们拥有更多乐于向别人“炫耀”消费的时刻! · Ep02
这期从一个现实问题开始:SÍ 是怎么用超低预算,在海南舒服待了一个月的?我们以此为切口,聊了聊彼此对“花钱”的理解,也顺着说到了更底层的东西——我们对消费这件事的判断,究竟是怎么被塑造出来的? 从家庭理财教育,到工作后收入结构的变化,每个人对“钱”的感知都挺不一样。这些因素像一层层底色,决定了我们面对每一次消费时的犹豫、冲动或果断。在一次又一次的花钱后,我们的消费观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开始意识到,有些买买买,其实并不是出于真实的需要,而是源于外部灌输的“幻觉”。 花钱其实是门关于“自我”的学问。当我们不再为了标准答案消费,才开始真正为自己买单。 00:00 我们在两个城市、两个温度,开始录第二期 00:49 SÍ在海南一个月的“低成本舒适生活”是怎么做到的? 19:07 310独生女的理财启蒙课:从小时候的记“假账”开始 27:42 花自己的钱和花家里的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28:30 一餐消费3000 块,花得眼睛都不眨,值吗? 30:36 “我不太敢向家里开口要钱”——为什么我们都有这种感觉 33:15 试问哪个成年人没用过拼某多和1X88! 39:50 是谁在「二手衣物交换大会」中满载而归? 44:07 网购真谛:只有满分才值得被留下 50:58 我们的“消费”到底养活了多少明星和博主? 56:45 到手才发现它没那么神, “拥有”才是最好的祛魅 57:59 警惕幻想税,拥有某物≠实现理想生活 1:03:03 “买得值”才是关键:留下来、用得上、真的喜欢
- 社会关系里最松弛的一种,叫社会朋友 · Ep01
三个人的群聊,聊成了一档播客。 这一切始于一次试探性的邀约,一次在客厅里的随口一提。然后,我们突然有了一个群,开始了会议,设立了文档,制定了计划。短短两周不到,我们从“要不试试”变成了“已经开始”。 思考的方式有很多,我们选择聊天。也许有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但慢慢聊,总能聊出些新的可能。 00:00:00 这期播客的诞生:一场聊天试探变成了执行力狂飙 00:01:03 对是的没错,我们是「Hai Nay Si组合」 00:08:52 还以为只是随便说说,不小心就从随口提提到开始做 00:21:31 为什么是我们仨?毫无交叉的“社会朋友” 00:25:54 真310、假310与非310 00:30:53 我们?可以说断交就断交的关系 00:36:59 从害怕红脸的争论到999+的喉咙沙哑 00:38:29 真诚这件事,不是嘴巴说出来的,而是出自主观感受 00:43:00 一生体面的310,刻在DNA里的「体面」基因 00:50:04 微信性别迷局:数字世界的身份扮演游戏 00:57:04 Callback:嗯嗯嗯,从昵称上嘲讽敷衍 01:01:07 她第一次见面就看我不太顺眼 01:11:00 财务和前广告行业就业者的播客名竞标:这个项目我拿定了! 01:16:54 时尚行业搭界从业者解读头像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