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7. 媒介复兴实验:重塑媒介信仰,平台 × 品牌 × 创作者 × 用户 × 社会共创
“媒介复兴360”不是一场感性的呐喊,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在AI大模型加速的时代,重建以价值为基础的内容生产逻辑;重塑品牌、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信任契约;更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不再是传播的被动者,而是价值的共创者。 共谈嘉宾: 钱峻- 前瞻钱瞻主理人 媒介360,MSAI & 创+平台创始人 张继红- OMG CRO 首席关系官 1:12 媒介复兴宣言--360,中国互联网大潮涌现,媒体生活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 2:55 每一个新媒体出现都是后浪推前浪的方式。 6:16 广告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高管成为品牌的代言人,正式进入品媒时代。 7:23 现在内容太过统质化和一般化了,好内容不花钱也不可能被别人看到。 9:01 如果大多数永远控制内容,那只能往下发展,社会只能向下内卷。 10:30在媒体泛滥的环境下,paymedia 还是own media,品牌也是媒体。 11:33 在嘈杂的信息中,大多数人是在迷失方向。 13:19 媒介都是流量导向,大家都很恐惧。 16:11 AI合作的广告是阅后即焚,我们需要内容复利。 17:18 娱乐主义没有问题,但有价值可复用的东西沉淀下来。 19:36 AI大模型的时代,低质语料会影响到A也变得越来越不聪明。 22:27 每一个媒体都需要一个江南春,把媒体讲好。 24:45 传统媒体不是老化,是在于你不敢年轻 27:58 媒介复兴宣言之后,我们会给出创新的解决方案跟这个行动指南。 31:03 我们可不可以做一个媒体价值的评估体系,从责任感指数、环保指数。
- 06. 媒介复兴宣言|360°复兴媒介动能,重塑增长新生态
媒介复兴宣言|360°:复兴媒介动能,重塑增长新生态2025年4月27日,媒介360正式发布《媒介复兴宣言|360°》。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内容即焚、流量至上、媒介效能降低,品牌传播面临严峻挑战……我们愿以一己之力,携手更多媒介、品牌、平台及创作者伙伴,通过媒介复兴——以360°全媒介生态系统创新和深度内容重建,推动行业向更健康、可持续、有意义的方向转型。 媒介复兴,是社会,文化,科技 商业增长的核心新动能。 mp.weixin.qq.com 一、媒介复兴360°—内容篇 1、为什么媒介要复兴? 今天的媒介,已与原本的使命有所偏离。在流量至上与算法裹挟下,媒介成为了情绪的操控器、短效消费的制造者。 当内容只求爆点不问价值,当传播只为留存不顾深度,当表达沦为数据操控的产物,当公共空间失去理性讨论与文化生长的可能—— 媒介,不再是连接认知的力量,媒介,成了认知割裂的推手。 复兴媒介,不只是为了焕活一个行业,更是为了重建精神与文化动能的源泉。 2、媒介的痛点问题 我们正处在一个内容繁盛但精神贫瘠的时代,媒介痛点深植于系统性塌缩中: ·内容即焚:短期爆发,快速遗忘,文化沉淀断裂。 ·流量黑箱:推荐机制不透明,公共价值被稀释。 ·过度娱乐化:深度表达边缘化,思想退化成情绪快感。 ·思想深度稀释:碎片覆盖整体,热闹遮蔽洞察。 ·价值观漂浮:内容失去价值锚点,只剩短期效能。 ·精神动力丧失:文化不再激发社会前进的力量。 ·品牌内容迷失:从主张沉淀走向流量赌博。 ·用户表达退化:从参与者沦为情绪消费终端。 媒介不是信息的堆砌,媒介应该是认知、文化与精神的生长结构。 3、如何复兴? 媒介复兴,不是修补局部,是系统性重建内容动能。 复兴的路径,清晰而坚定: ·重构内容精神结构:用节奏、深度、主线对抗碎片与即焚。 ·重启文化叙事能力:从娱乐爆点回归思想长河。 ·重塑公共空间秩序:让深度、理性、建设性回归主流叙事。 ·激活品牌与社会表达责任:品牌成为内容文明共建者。 ·推动平台透明与价值优先:让流量为认知价值服务。 ·赋能创作者建构能力:表达不为算法,而为文明点灯。 ·提升用户媒介素养:让每一个人重新成为内容文明的参与者。 ·让内容成为文化资产,而非短期消耗品。 二、媒介复兴360°—商业篇 1、内容即认知,媒介即增长底盘 商业增长,本质上依赖两大动力系统: ·认知增长:让更多用户了解、理解、认同品牌。 ·文化连接:让用户在精神层面,与品牌形成价值共振。 而认知与文化连接,全部依赖内容来承载与传递。内容又必须通过媒介系统——媒体、平台、社交网络、创作者体系——组织和扩散。 ·没有健康的媒介,内容无法有效沉淀; ·没有优质的内容,认知无法生长; ·没有认知生长,品牌无法增长。 2、为什么今天的媒介失效,商业增长越来越难? 现状: ·流量黑箱化 → 内容曝光无法自主掌控,品牌失去议程权。 ·内容即焚 → 用户记忆短促,认知无法沉淀,复购难、忠诚低。 ·平台娱乐至上 → 深度内容边缘化,品牌难以进行精神主张建设。 ·情绪主导传播 → 公共认知极化,品牌表达被情绪撕裂。 ·用户表达退化 → 内容互动质量下降,品牌无法真正激活社群。 结果就是: 广告预算年年上涨 → 有效转化率年年下降;曝光量数据好看 → 品牌资产沉淀极差;短期热点可爆 → 长期认知增长停滞。 商业陷入了"高投入 - 低回报 - 快消耗"的增长困境。 3、媒介不复兴,未来商业将面临五大系统性危机 ·品牌认知崩塌:没有可信内容体系,用户对品牌的认知碎片化、浅层化,难以形成深度信任。 ·用户连接断裂:碎片化传播导致用户心智无节奏累积,品牌与用户之间缺乏稳定的情感桥梁。 ·投放成本无限上升:内容即焚导致品牌需要不断加大广告投入才能维持曝光,边际成本持续恶化。 ·品牌精神资产枯竭:缺乏长期文化叙事与精神主张,品牌失去文化护城河,只能卷价格、卷促销。 ·市场增长天花板提前到来:当内容无法引导认知升级、文化向上,消费欲望与品牌溢价空间全面压缩。 4、只有媒介复兴,商业增长才有新的可能 媒介复兴360°,为商业打开新的增长引擎: ·内容结构重塑 → 让品牌认知有节奏生长,形成复利积累。 ·文化叙事重启 → 让品牌精神主张成为用户认同的核心。 ·公共议题参与 → 让品牌获得社会存在感与文化影响力。 ·多模态传播体系 → 让内容跨平台沉淀认知与情感。 ·用户共建体系 → 让用户从流量末端转变为内容共生体。 媒介复兴,面向未来,可持续生长 媒介复兴,不只是为了焕活内容,更是为了重新点燃精神价值。 内容,不只是传播,内容,是连接思想、文化、情感、未来的文明骨架。 媒介360,发起360°内容复兴:以内容为光,照亮认知;以叙事为桥,连接文化;以文明为动力,重启未来。 媒介复兴,不只是媒体行业的选择,是整个商业体系能否迈向未来的命运之选。 如果媒介不复兴,商业增长只会在内卷中自我消耗;如果内容不复兴,品牌终将被用户遗忘在碎片洪流中;如果文化不复兴,市场只剩价格战与短期博弈。 媒介360,邀请所有相信媒介内容力量的人 加入360°内容复兴系统 连接认知,连接文化,连接增长,连接未来。 信任生长,内容生长,文明生长,商业生长。 媒介复兴宣言:以行动重塑未来 媒介的使命,从来不止于传递信息,更在于连接思想、激发共鸣、推动进步。当行业陷入流量焦虑与内容疲劳的泥沼,我们选择以复兴为号角,以创新为路径,以价值为归途。 这不是一场孤独的跋涉,而是一次行业的集体觉醒。媒介360诚邀每一位同行者——品牌、平台、创作者、技术先锋——加入这场变革: ✅ 让内容回归深度,拒绝成为算法的附庸;✅ 让传播承载意义,超越冰冷的数据指标;✅ 让生态重获健康,构建可持续的媒介未来。 即刻行动:▸ 签署《媒介复兴宣言》▸ 加入「全球媒介复兴联盟」 2025,让我们以媒介之名,重塑行业的星辰大海。 媒介360|与未来同行
- 05. 真实版媒介实验场:马斯克的X.AI收购X
在2025年3月,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宣布,通过全股票交易方式,人工智能公司xAI收购了社交媒体平台X(前称Twitter),交易估值为450亿美元,其中包括120亿美元的债务。这一举措不仅仅是一场商业交易,更是一次媒介实验场(MEDIA LAB)的革新。从技术到人类互动,马斯克正在构建一个融合人工智能、数据流与注意力经济的全新媒介格局。在这个新媒介实验场中,AI不再是工具,而是成为了新的媒体本身,从而改变了人类如何消费、创造和交互信息的根本方式。 X.AI与X的合并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战略意义的科技事件之一,它不仅将深刻影响全球AI竞争格局,还强化了“平台即国家”的趋势,突显了马斯克作为“超国家个体”的角色。这一举动标志着一个全新媒介实验场的诞生,它融合了人工智能、社交平台、数据和广告,推动了人类与技术互动的新范式。 时间线:事件的前因后果 * 2022年10月:马斯克以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并将其更名为X,目标是打造“万能应用”,将社交、支付、新闻和娱乐等功能融合在一个平台上。 * 2023年7月:马斯克成立xAI,旨在开发“追求真相的人工智能”,标志着他的AI实验场正式启动。 * 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xAI推出大型语言模型Grok,并将其与X的高级订阅服务整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推荐和互动体验。 * 2025年1月:Grok 2.0发布,并通过X平台推广,用户数迅速达到1500万,成为AI与社交互动的桥梁。 * 2025年3月:xAI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购X,合并后的估值达1130亿美元,形成一个更强大的科技与社交生态系统。 马斯克的企图心:从平台到生态系统 马斯克的目标不仅仅是创建一家领先的科技公司,而是构建一个融合人工智能、实时数据与人类互动的生态系统。通过将xAI的AI技术与X的数据深度整合,马斯克期望建立一个自我强化的AI内容反馈循环,这将提升AI模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X平台不再仅仅是社交互动的工具,而是成为了一个AI驱动的媒体实验场,通过实时的用户数据和互动反馈不断优化内容和服务。 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革新,更是一次媒介生态系统的重构。在这个系统中,AI不仅是增强功能的工具,更是内容创造和传播的核心。这一媒介实验场的实验性探索,将引领未来科技与社会互动的深刻变化。 影响AI竞争格局的8个关键点 1. 数据获取优势:X平台庞大的用户数据为xAI提供了独特的训练素材,支持更强大的AI模型开发。 2. 分发渠道控制:xAI可以利用X平台的庞大流量进行AI产品的推广,创建无缝的产品发布和用户反馈循环。 3. 垂直整合:从AI模型的开发到用户的获取与反馈,xAI与X的合并实现了从技术到市场的深度整合,提升了运营效率。 4. 品牌影响力:马斯克的个人品牌和X平台的全球影响力相结合,极大增强了xAI在全球AI市场的认知度。 5. 技术协同:X平台的数据为xAI的AI模型提供了丰富的训练素材,提升了模型的多维度应用能力。 6. 竞争壁垒:通过控制数据流和内容分发渠道,xAI在AI领域建立了难以逾越的市场壁垒。 7. 市场反应:投资者对并购持乐观态度,认为此举将提升X的盈利能力,并为xAI开辟更多的增长机会。 8. 监管挑战:合并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反垄断和数据隐私监管审查,未来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和法律风险。 未来趋势走向 1. AI与社交媒体深度融合:AI将成为社交平台的核心驱动力,提供个性化内容和服务,推动用户粘性的提升。 2. 实时数据驱动的AI模型:借助社交平台的实时数据,AI模型将变得更加动态和精准,能够实时调整其输出内容以匹配用户需求。 3. AI内容生成:AI将在内容创作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涵盖新闻、娱乐、教育等多个领域,彻底改变内容产业。 4. 个性化用户体验:AI将根据用户行为和偏好提供高度定制化的内容和服务,推动个性化推荐和智能服务的进一步普及。 5. AI驱动的广告:广告将更具智能化,能够精准识别用户需求并提供定制化广告内容,显著提升广告效益。 6. 数据隐私和安全:随着AI对用户数据的依赖加深,数据隐私和安全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法规和技术保护措施也将进一步完善。 7. AI伦理和监管:AI的广泛应用将引发更多伦理和法律问题,未来各国将逐步出台更加严格的AI伦理标准和监管政策。 8. AI与人类协作:AI将更多地与人类协作,提升工作效率和创造力,未来的工作场所将是AI和人类的协同共生体。
- 4. 媒介科技 与人:人是媒介的延伸,AI时代媒介与人如何实验性增强
前瞻钱瞻:人,从未只是“人”!在我们挥动手指触屏,开启镜头直播,发布图文并茂的表达时,可曾想过: 我们自己,就是最原始也最复杂的“多模态媒介” 1964年,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惊世之语:“媒介是人的延伸”(The medium is the extension of man),预言了未来几十年技术如何嵌入人类感官、认知与行为,重构整个文明的组织逻辑。 而今天,AI大模型与多模态技术高速演进,我们重新回到麦克卢汉的视野,却发现一个更加深远的事实: 不是“人使用媒介”,而是“人即媒介”。人类,从未只是使用工具的存在。我们是视觉的终端,声音的通道,数据的发源地,是一切内容流动的起点和终点。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提出:人,是多模态媒介的延伸本身。不仅是眼、耳、口、手的外化,更是AI生成宇宙中最核心的分布式接口。 在1964年,麦克卢汉以《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一书提出了激进的观点:“媒介即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以及**“所有媒介皆为人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工具、技术、乃至传播手段,皆是人类感官、认知与行为的延展。 当我们进入2025年,面对AI、大模型、多模态计算、数字孪生、自媒体爆炸的今天,是时候重新理解“人”——不是被动的受众,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多模态媒介本体。 人,本身就是媒介。 而今天的人,更是“多模态媒介”的聚合体与延展系统。 一、人是多模态媒介的起点与终点 1.1 人体作为感知与输出的系统 * 眼睛是摄影机,耳朵是麦克风,嘴巴是扩音器,身体是传感器。 * 我们用视觉识别,用语言构建符号,用触觉确认世界的真实。 * 在AI发展之前,人类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多模态信息采集器与分发器。 1.2 多模态媒介的三维坐标:感知、表达、再编码 维度媒介表现人类特征感知(Perception)摄像头、传感器、语音识别眼、耳、皮肤表达(Expression)视频、播客、绘图、写作声音、肢体、语言再编码(Encoding)AI大模型、内容生成、数字孪生想象力、认知框架、记忆 **人不仅是内容的创造者,也是算法世界的训练数据本身。**人类在用语言训练AI的同时,也正在被AI以“媒介形态”重新训练与重构。 二、从单模媒介到多模态人机共演 2.1 麦克卢汉的预言进化 麦克卢汉曾预言:“电子媒介让我们重回口语文化。”但今天我们看到的更像是:“多模态媒介让我们跨越感官边界,生成新的表达层级。” 视频是影像与声音的复合,短视频是节奏与表情的压缩。播客是声音与心智的触达,AI生成图像是认知与幻想的合成。“直播+AI+社交”更是五感的同时调动与再创。 2.2 人是多模态内容的终极共创体 * UGC不只是文本,而是视频化、语音化、互动化的表达矩阵。 * 我们既是模特,又是导演;既是数据提供者,又是算法参与者。 * 每一次点赞、评论、转发、发声,都是一次“人作为媒介”的体现。 三、技术延展中的“人性核心”再发现 3.1 从“身体延伸”到“意识延伸” * 智能手表延伸了我们的时间管理感知; * ChatGPT延伸了我们的语言生成能力; * 数字分身(Digital Twin)延伸了我们的“在场感”; * 多模态AI(图+声+文+动作)正在延伸我们作为创作者的全部表达手段。 3.2 “人”作为平台的再定义 不再是“媒介上的人”,而是“人作为媒介平台本身”。 * 每个创作者是一座有温度的媒体; * 每个人格化账号都是一个“多模态内容分发中枢”; * 社交网络成为“人”与“人”之间媒介化的连接神经。 麦克卢汉说:“我们塑造了工具,而后工具反过来塑造我们。” 而今天,我们与媒介的关系更像是“共演”与“共生”。 四、AI时代的人是“流动的媒介态” 4.1 多模态AI如何放大“人”的表达 * 图像生成(如Midjourney)让想象具象化; * 文本生成(如ChatGPT)让思维流动化; * 音频生成(如ElevenLabs)让声音超越肉身; * 动作生成(如Sora)让行为虚拟复制成为可能。 AI不是在替代人,而是在扩展“人作为媒介”的边界。 4.2 人机融合的未来媒介人 下一代“媒介人”是“增强型人类”下一代“创作者”是“多模态触达的调度者”下一代“内容”将是“人-AI-感官-情绪-实时”五维交织的动⽣态 从“媒介即讯息”到“人即媒介” 麦克卢汉曾在《Understanding Media》里提出: “人类延伸的每一项新技术,都是对旧有感官的重构。” 而2025年的今天,我们正在见证:人类不再只是技术的操作者,而是技术的共鸣体、多模态表达的中枢,媒介的元载体。 就如《WIRED》主编所言: “未来不是科技的胜利,而是人类如何通过科技扩展‘我是谁’的叙述方式。” 人,终将成为“多模态媒介的永恒延伸”。 Marshall McLuhan|马歇尔·麦克卢汉 “媒介即讯息”之父|数字文明的预言者 * 1911年7月21日-1980年12月31日(享年69岁) 教育与学术背景 * 1929–1933: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获得文学学士与硕士学位 * 1934–1936: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主修文学与修辞,师从文论大师I.A. Richards,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 1946–1979:长期任教于多伦多大学,并于1963年创办“多伦多大学媒介研究中心”(Centre for Culture and Technology) 他以横跨文学、哲学、神学、传播学的跨学科视角,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媒介理论家。 1962The Gutenberg Galaxy《古腾堡星系》 1964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理解媒介:人的延伸》 1967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与设计师Quentin Fiore合作)《媒介即按摩》/《媒介即信息》1970Culture Is Our Business《文化是我们的生意》 1988(遗著)Laws of Media: The New Science(与其子Eric合著)《媒介法则》 核心理论贡献 媒介即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强调媒介的形式与结构比具体内容本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更深远。 媒介是人的延伸(Media as Extensions of Man)技术和媒介扩展了人类的感官和行动力,如轮子延伸了C脚,电视延伸了眼。 热媒介与冷媒介(Hot and Cool Media)按照观众的参与程度对媒介进行分类:热媒介(如电影)信息丰富、观众参与少冷媒介(如电话)信息稀缺、观众参与多 地球村(Global Village)他首次预言了“电子媒介让世界成为一个信息同步、即时交互的‘全球村落’”。 🧠 思想影响与现实印证 预言了互联网、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等现象的社会心理后果 被誉为“数字时代最早的哲人” 曾影响苹果创始人 Steve Jobs、WIRED 杂志创始人 Kevin Kelly、文化研究先驱 Stuart Hall 他对技术影响人类感知与行为的理解,为当代“人-机-媒介”三元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 3. 媒介实验场:构建虚拟与现实的新生产关系
在科技与艺术的交汇点上,商业的潜力被无限放大。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虚拟与现实的界限逐渐模糊,新的生产关系正在形成。在这个时代,创造力成为了最宝贵的资源,而科技、艺术和商业的融合,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重塑我们的世界观。本期的创+talk,一起探讨科技艺术与商业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如何构建虚拟与现实的新生产关系。 共谈嘉宾 钱峻 M360 MSAI 创+平台 创始人/联合主播 王子一 神经城创始人、元宇宙架构师、AIGC神经艺术系统发起人 张继红 OMG CRO 首席关系官 /联合主播 SHOWNOTES 00:57 什么是神经城?它本身是一个这种创作者社区,有大量的数字艺术家,用 AI 工具来去帮助这些创作者来更好的创作出来的这些数字内容 09:49 共创文化最流行的时候,大概有 3 ~ 4万的网友一起参与,在线上去共同建造一个只存在在线上的一个虚拟城市 13:08 我个人对这种互联网和虚拟数字有一个终极愿景的判断,互联网这些技术它也不是想要造成一个分离,大家都从现实逃到了虚拟 21:36 更像是一种这种在当下这个时间点上的很多的这种亚文化的一个集合地啊。这些群体太年轻,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她不掌控这个社会的中间话语权。 25:00 我个人受到社会哲学书籍的很深的影响,他是那个荷兰哲学家写的叫赛博空间的奥德赛,因为我是建筑师,赛博就是虚拟,我们把它理解成数字或者虚拟,或者是虚实融合这样的空间,它去定义什么是虚拟空间 37:07 AI是人的延伸,把咱们大脑一部分的功能也确实延伸进去了,它比我们学习能力快 44:14 其实一个人的智慧就像我们那个创+的理念一样的,就是你一个人智慧就是你独善其身,世界上的天才毕竟是蛮少的。但其实整个的社会生产你是需要很多人的智慧去进行创加和叠加,才能够形成一个好的正向的作品 50:10 我们 2018 年来到了这个空间,其实就想把这个空间做成空间是媒体,媒体是空间,把它作为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载体 10个TAKE AWAY 科技艺术与商业的融合:科技的进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而商业的参与则为这些创新提供了市场和资金支持。 虚拟与现实的新生产关系:随着AR/VR/MR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这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关系,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 创造力的重要性:在数字时代,创造力成为了最宝贵的资源,它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基础,也是科技创新和商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动态中心化的生产关系:未来的生产关系不再是固定的中心化模式,而是动态的、分布式的,能够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新生产力的出现:AI和空间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代表了新生产力的诞生,它们正在改变我们生产和消费内容的方式。 新生产资料的探索:数字艺术和虚拟空间正在成为新的生产资料,艺术家和创作者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介来创作和分发作品。 商业场景的变革:商业场景正在从传统的实体店铺转向数字化和个性化的体验,以适应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科技工具的普及:AI和其他科技工具的普及,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创作中来,降低了艺术创作的门槛。 生产关系的重构:随着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关系也在重构,新的合作和分配模式正在形成。 未来展望:在未来,我们可以预见科技、艺术和商业将更加紧密地结合,形成更加多元和包容的创新生态。 导演:ANGELA LUO 项目管理:YILIN 后期:M360 青年创力团队
- 2. 媒介实验场:人机共振实验 联合 创+平台 & 中国美术学院
MEDIALAB 媒介实验场. 2024年夏天 我们做了场 “人机共振”的实验 。“创+Talk”作为跨界交流的创新平台,携手m360 MEDIALAB,于2024年7月6日,共同呈现一场极具先锋性的“人机共振”科技艺术展。这不仅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一次对未来世界的深刻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场展览,引领观众踏入科技与艺术交织的梦幻之旅,感受智能时代下人与机器间细腻而复杂的共生关系。 创+TALK·人机共振,邀请到了11位杰出的艺术展创作者和青年艺术家,带来充满创意和深度的作品,分享背后的故事与创作过程,探讨人机共生、科学与艺术、技术与人性、时空与心灵等多重维度的问题。 m360 MEDIALAB 媒介实验场,作为媒介360线下的先锋媒介实验场,一直致力于探索媒介融合创新,为商业增长赋能,推动社会共益发展。此次与“创+Talk”平台携手,旨在共同赋能共益创新,激发更多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打开未来新世界的无限可能性。 【本节目由创+平台 & M360 出品】 【主理人/ 联合主播】 钱峻 ( 钱瞻/钱钱) 创+平台/M360/MSAI 创始人 【联合主播】 张继红 LUCY ZHANG OMG CRO (Chief Relationship Officer) SHOW NOTES: 00:01 创+TALK Innovation plus for Good and Growth,创+向上向善,创+成长增长。大家好,这是创+TALK innovation+TALK第二期,我们将共谈的是人机共振,商业与科技艺术的未来。 03:40 我当时一直提出一个理论,就是企业组织和我们所有人都要做协同,当时我们用人机协同特别多。当我看到这个人机共振的时候就提出,我们能够把它跟我们的商业的世界做一下联合。 06:09 本质上像这一次的人机共振的展览,它就是为了去实现一种新的可持续的可能性。他有关于今天的青年艺术家如何在新的这种艺术经济里面进行一个自我运转,然后最后完成个人实现的一个可能性。 图:2024年人机共振 24:02 此刻 AI 来到的时代,你可能可以有更多的探索。我看起来很兴奋,但是对于企业其实应该有很多的启示,就当我们去跟数字人协作,当我们企业要去做内容 IP 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 25:33 哥本哈根作品,它的价值是所在,它在此刻有没有一个实际的经济转换的余地,但它的未来性我们不可以去否定的。 35:00 像共鸣这件作品,他们一开始在做的叫虚假参与,实际上它是一个在以社交虚拟的社交场合里面。对于自我身份的一种表演型的建立,所以本身这件作品的出发点是关于这种社交产品的一个批判性的出发点。 36:03 我们在讨论商业创新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游戏化的设计。但是我看到这些青年艺术家,他们很自然地将游戏化融入他们的作品中。 39:29 整个中国美术学院,他创立之初,蔡培先生他就是为了做一件事,叫做美育代宗教,就是原来中国人的意识形态的建立,它是基于宗教多元宗教系统的。但我们可能在今天的一个情况下面,我们是希望不去以宗教去引导国家的一个建设,所以提出了以美育。 40:17 在这次的人机共振展当中,我们也是真的做了一个产学研互动,这种形式在未来就是包括我们创加平台也好、创+ talk 也好,我们希望有更多种机会,品牌方或者是大的媒体平台方能够一起参与进来 01:03:01 我们已经站在非常前沿的角度在看科技的发展与艺术与人的交互这个介质发生什么变化,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大家这一次能够加入到我们创+talk,同时是人机共振这个 IP 当中来,此刻我们需要去更开放的拥抱,各种的可能性,跟科技艺术家们进行更多的创+型实验。
- 1. 媒介实验场MEDIA LAB启航 -媒介 科技 商业 创新
欢迎来到 《媒介实验场 MEDIA LAB》,在 科技+AI+媒介 的变革时代,品牌传播、内容生产、媒介生态正在经历 前所未有的转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品牌、媒体、广告、社交平台的 边界变得模糊,而 AI 生成内容(AIGC)、深度学习、数据驱动营销 正在重塑整个媒介行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介实验场 MEDIA LAB》播客 诞生了,它不仅是一档探索 媒介、科技、商业创新 交汇点的节目,更是一个跨学科的实验空间,希望从 媒介科技、品牌增长、智能传播 等角度,探讨 未来的媒介生态。 我们不禁要问:媒介的本质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品牌如何在 AI 时代实现智能化增长?在科技、商业、文化、社会的交叉点,我们该如何思考媒介的未来? 共谈嘉宾 * 联合主播: 钱峻 M360创+平台创始人、《前瞻钱瞻》主理人 * 联合主播: Lucy 张继红(OMG 宏盟集团 CRO 首席关系官) 为什么要做 《媒介实验场》?因为媒介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而是 文化、科技、商业、可持续发展 交汇的核心力量。在全球范围内,MIT Media Lab、德国 ZKM 都是媒介科技创新的先锋机构。而在中国,随着 AI、大模型(如 DeepSeek)、智能媒介 的崛起,我们正经历一场 前所未有的媒介变革。 媒介不仅仅是信息(Message),它是人的延伸(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那么,今天的媒介到底是什么?品牌如何借助 AI 和科技实现更智能的传播?我们将在这个实验场里,探索更多可能性。 中国在 媒介科技、内容运营、品牌转化 方面的能力全球领先。但我们仍缺乏一个 系统性的媒介创新实验平台。我们希望“媒介实验场”成为中国的 MIT Media Lab! * 连接科技、商业、媒介、社会创新 * 促进 智能媒介的研究、品牌增长的实验、AI 传播的突破 * 打造全球影响力的 媒介创新生态 这不仅是理想,更是 全球媒介格局变革下的必然趋势! 为什么中国需要自己的 Media Lab 媒介实验场? 中国媒介运营能力全球领先,但缺乏创新实验平台 中国的媒体和品牌运营能力全球领先,但相比于 MIT Media Lab、德国 ZKM,中国缺乏一个 系统性的媒介创新实验平台。 “媒介实验场”愿景:打造中国的媒介创新生态 * 连接科技、商业、品牌、社会创新 * 促进 AI+媒介的实验、应用和产业落地 * 推动 AI 驱动的智能传播新模式 我们希望,《媒介实验场 MEDIA LAB》不仅仅是一个播客,而是一个真实的媒介创新平台,推动中国的媒介实验走向世界。 欢迎订阅 🎙 感谢收听《媒介实验场 MEDIA LAB》! 📲 订阅我们的播客,加入 媒介科技与商业创新的前沿讨论! 📧 联系我们,探索 科技+AI+媒介增长实验,共创未来! 🚀 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