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P05. 沈奕斐对话脱不花|在时代浪潮中,做「不被定义的浪」
- 本节目由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 1996年,17岁的脱不花来到北京,被这座城市「热火朝天」的生命力所感染,一头扎了进去。她从广告公司前台开始,凭着胆量、执行力和「猴皮筋」般的韧性,跻身AE岗位,又转向咨询培训领域,最终投身知识服务行业,成为「得到」的联合创始人。这段历程,不仅塑造了一位企业管理者,更沉淀出一位觉察时代脉搏的观察者。 当沈奕斐对谈得到联合创始人兼CEO脱不花,她们讨论知识服务行业初期,如何实现专业与通俗的平衡;也关注时代情绪变化的当下,怎样解读「大词变小词」的新兴趋势;更思考作为表达者,在「不确定」时代如何以「好好活」影响周遭,用个体的微小行动逐渐「改变世界」。我们在对谈中听见:成功从不限定性别,拓宽视野、积极行动的女性终将在复杂世界中找到方向,活出解法。 - 本期嘉宾 - 脱不花,得到联合创始人兼CEO 沈奕斐,社会学学者 - 时间轴 - PART 1 :17岁的我和「热火朝天」的北京 00:53 为什么选择一个配角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网名? 04:03 脱不花的三个身份:创业者、女主人、学习者 08:08 1996年的北京生机勃勃,流露出「经济上行期的美」 13:06 因为「瞎插嘴」,迎来职业的第一个拐点 17:39 向奥美总经理求教,全凭胆量和执行力 22:04 在职场中,「狐假虎威」有时也是个不错的策略 PART 2:创业就是「丢盔卸甲的一路狂奔」 26:35 如何在专业与通俗之间找到知识传播的平衡点? 28:45 任何一个行业里砸手艺的人,砸的是所有人的饭碗 33:11 期待年轻人不被「优绩主义」所绑架 37:32 孩子们的社交时间变少,成长节奏也随之改变 40:05 「大词」不再受到追捧,「小词」成为时代新宠 PART 3:在「不确定」的时代,做一滴洇开的墨水 42:03 每个个体都有能力,用微小的方式改变世界 46:03 得到的工作,是为大家构建知识的「平行宇宙」 50:12 获取知识并非终点,「行动」会带来真正的改变 54:26 在「不确定」的时代,人们更希望抓住一点「确定性」 57:38 「好好活」,以自己的存在影响可目及的「附近」 01:10:15 想拍一部纪录片,帮助产后女性重返社会与职场 01:13:47 脱不花的行动倡议:量化自我 - 提及人物及作品 - 《萍踪侠影录》,作者梁羽生 《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作者阿瑟·舒尔茨、杰弗里·库鲁圣 湛祥国,曾任北京奥美总经理 罗振宇,得到创始人 薛兆丰,中国经济学家 熊逸,文史作家 万维钢,前物理学家,现科学作家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作者刘擎 刘雪枫,音乐评论家、文化学者 李翔,资深媒体人,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副主编、《财经天下》出版人 成庆,作家、译者、教授,著有《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等 《流动的现代性》,作者齐格蒙特·鲍曼 项飙,人类学家,著有《把自己作为方法》、《跨越边界的社区》等 《世界这么大,带你去看看:人类文明地标45讲》,作者林楚方 《他者的消失》,作者韩炳哲[德] - 互动方式 - 微信及小红书搜索: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
- EP04. 沈奕斐对话唐立梅|「乘风破浪」之外,女科学家的AB面
- 本节目由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 她们曾被贴上理性、严谨、冷静的标签,也曾被质疑是否能在极端环境中胜任科考任务。而如今,我们看到的女科学家,正在用细腻与坚韧,重新书写这一身份的注解。曾随“蛟龙”号潜入深海,也曾搭乘“雪龙”号奔赴南极,唐立梅作为中国首位有着“双龙”科考经历的女科学家,在探索世界最遥远角落的同时,也始终在探索作为女性、母亲与科研工作者的平衡路径。 当沈奕斐遇见「乘风破浪」的唐立梅,我们不止听见非凡的科考旅程,也打开一场关于热爱与选择的对谈——从科研路上的曲折与坚持,到亲子关系中的温柔与放手;从专业领域中“少数女性”的身份,到家庭与事业之间走出的兼顾路径。她让我们看到,真正的乘风破浪,从不止于跨越极地,也关乎每一次走进生活深处的勇气与清醒。 - 本期嘉宾 - 唐立梅,科学家 沈奕斐,社会学学者 - 时间轴 - PART 1:人生不只「登顶」,「弯路」也是风景 00:55 唐立梅的三个身份:母亲、科研工作者、科普作家 04:58 到不了科研「顶峰」?那就欣赏「半山腰」的风景 09:14 热爱一草一木,亦能接受生活的平凡与丰盛 15:14 亲子关系分阶段,「爱」也需要学会放手 19:12 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工作,也许反而更健康 PART 2:在能力面前,个体差异大于性别差异 21:24 辞职考研、背水一战,人生也由此转向 23:35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拥有「选择」的自由 26:43 作为专业中占少数的女性,是挑战还是优势? 28:56 能力源于个体差异,性别并非评判标准 32:26 细腻视角、浪漫描述,恰是女科学家的「超能力」 35:44 身后有国家撑腰,途径海盗区也无所畏惧 PART 3:在家庭与事业之间,走出「兼顾」的第三条路 37:40 女儿第一次说出的四个字,“不想妈妈” 39:41 带着孩子出差,既能陪伴又能拓展她的视野 41:59 家庭与事业绝非单选题,总有「兼顾」的第三路径 48:21 在人生选择中,何时「顺势」?何时「硬闯」? 50:12 唐立梅的行动倡议:培养一项运动的爱好 - 互动方式 - 微信及小红书搜索: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
- EP03. 沈奕斐对话段涛|段爷诊室「开放日」:解锁产科男神“真心话”
- 本节目由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 有人说,生育就像「开盲盒」,等待你的可能是惊喜、曲折,或一场失控。而让这段旅程更可预期的,是科学认知、理性选择与相互理解。对年轻一代而言,评估「生育账本」是一场多维度的理性权衡,他们需要的不是劝说,而是被看见、被共情。当家庭角色重构,生育也不再只是女性独自承担的任务。男性的角色,理应从旁观转向参与,从情绪支持到决策共担,共同构建更稳固的育儿系统。 当沈奕斐迎来节目中第一位男性嘉宾——段涛,这位从产房走进公共视野的妇产科医生,用三十年的专业经验回应每一个关乎身体、家庭与社会结构的深层疑问。从养育成本的现实拆解,到情绪劳动与性别协作的再定义;从顺产与剖宫产的科学认知,到「月子病」这一文化概念的理性厘清,他以医生的视角,勾勒出生育与社会、个体之间更具共鸣的连接。 - 本期嘉宾 - 段涛,妇产科医生、博士生导师 沈奕斐,社会学学者 - 时间轴 - PART 1:生育就像打怪升级,产科医生当你的「超级外挂」 01:08 段涛的三个身份:妇产医生、教授、管理者 05:56 当「网红」并非本意,只愿用专业帮助更多人 07:03 生育率不仅仅影响产科,也关系到社会与民生 PART 2:年轻人的「生育账本」,一场多维度的理性权衡 09:38 年轻人的生育观念,需要理解而非说教 11:11 从「生」到「养」,成本高低因选择而异 13:10 想做佛系家长,却被环境「卷」到停不下来? 17:19 家长给孩子的最大财富,是「情感支持」和「人格培养」 21:28 在家庭中,妈妈就是解决矛盾、协调关系的「领导者」 28:43 支持体系托举女性,更自由展现自我与能力 32:44 孕育全程,男性应学会正确支持与深度陪伴 38:23 孩子出生后,指定给爸爸负责的两个「任务」 PART 3:以科学与智慧认知,让生育不再是「开盲盒」 42:27 生育过程中,方法总比困难多 45:31 顺产VS剖宫产:先充分认知、再智慧选择 49:44 怀孕能为女性身体带来哪些益处? 58:01 其实没有「月子病」,关键在于产后的科学应对 01:00:16 产后康复涵盖身心,但都应从专业评估开始 01:08:18 段涛的行动倡议:不要想那么多,Just do it - 互动方式 - 微信及小红书搜索: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
- EP02. 沈奕斐对话张茹玮|Women Help Girls:见证「女性互助」的力量
- 本节目由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 女性互助,不只是横向的彼此扶持,更是一种纵向的代际流动。当我们说「Women Help Girls」,那份帮助不仅是物质的接力,更是关于身体认知、心理韧性与尊严感的觉醒之旅。女孩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相信美好值得属于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施助者也在重新认识自己,被一次次纯粹的回应悄然治愈。 当沈奕斐与张茹玮展开对谈,我们听见跨越地域与年龄的女性连结:身体发育、月经初潮看似微小,却也是女孩建立尊严与勇气的重要起点;姐姐们不只是陪伴成长的「天使」,也是看得见的榜样,为孩子们开启广阔未来的想象。因为理解过脆弱,更能传递坚强;因为曾被照亮,更愿成为光。 - 本期嘉宾 - 张茹玮,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小丫基金秘书长 沈奕斐,社会学学者 - 时间轴 - PART1:我更希望自己是一个「精神自由」的妈妈 01:07 张茹玮的三个身份:爱小丫基金秘书长、小A小B妈妈、公益创业者 03:50 从公益到家庭,感受「爱」的流淌 06:25 因为深知公益的意义,即便辛苦也充满热情 08:36 不必惧怕年龄增长,享受每个阶段的「当下」 11:19 离开稳定的「框架」,拥抱「精神自由」的成就感 PART2:从物资到精神,Women Help Girls 14:22 初心并不宏大,只为回应直觉与真实所见 15:40 内衣裤、生理期,姐姐们关心这些重要的小事 18:58 小小的发箍,也是「我值得被美好对待」的启蒙 21:28 尊重身体变化的瞬间,是守护女孩尊严的起点 26:46 物质与精神并重,为女孩们搭建跨越困境的桥梁 32:25 「小丫姐姐」是陪伴,也是看得见的榜样 36:37 孩子对于未来的想象,不应该被环境所圈定 39:55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能理解自己的「天使」 PART3:公益不是单向给予,受助者与施助者相互照亮 47:42 在公益中「助人」的同时,也在「受助」 49:38 站在孩子的视角,更好地理解、养育她们 54:08 女性力量的传承与托举,将超越地域、年龄的限制 54:28 张茹玮的行动倡议:允许自己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来 - 互动方式 - 微信及小红书搜索: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
- EP01. 沈奕斐对话卢靖姗|母职并不等于「牺牲」,妈妈也有理想与热爱
- 本节目由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 女性似乎都有着多重角色,卢靖姗也不例外。她是演员、歌手,也是母亲、女儿、妻子...在身份切换之中,她有过担忧,有过不解,但也总在思考与学习,接近、而后接纳那个藏在不同角色背后的「自我」。 当沈奕斐与卢靖姗开启对话,生育对女性生理心理的双重挑战、亲密关系中良好沟通的诀窍、代际教育观念的碰撞等议题被逐一展开,层层剖析当代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面临的课题与选择。也让我们听见,女性如何在这样磨合、调整和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展现细腻而又坚韧的力量;又如何构建起各类支持体系,在多元角色的交替中实现真正的长远平衡。 - 本期嘉宾 - 卢靖姗,演员、歌手、MOLI「智慧大使」 沈奕斐,社会学学者 - 时间轴 - PART1:「当妈」并不是牺牲,妈妈也有理想和热爱 01:07 卢靖姗的三个身份:母亲、演员、歌手 03:28 在「当妈」这件事上,孩子是我的老师 06:02 成为妈妈并不意味着「牺牲」自己的梦想 08:12 没有对或错,女性生命本就多样且复杂 12:37 更年期是将人生掌控权还给自己的自由期 13:43 定下大方向,享受「有规划、无计划」的人生 PART2:女性要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 19:45 越是亲密关系中的沟通,越要学习「换位思考」 24:11 来自任何人的「好」都不是理所应当的 25:28 含蓄的中式母爱都藏在了行动里 29:24 治愈自我,成为更好的妈妈 34:11 在「躺平」之前,先辨别它的出发点 35:34 家庭分工中,女性要学会表达「需求」 PART3:真正的平衡,是允许自己阶段性的失衡 39:54 《玩偶之家2:娜拉归来》:女性觉醒引发的共鸣与思考 42:57 「接纳一切感受」也是爱自己的方式 48:22 女性、男性都有需要打破的「枷锁」 50:56 允许阶段性的失衡,才能达成长远的平衡 53:09 月子中心不仅照顾宝宝,更呵护妈妈的「身心灵」健康 56:46 卢靖姗的行动倡议:女性要多在自己身上投资 - 互动方式 - 微信及小红书搜索: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