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为理解“人”的奠基(纯粹理性批判11) - 翻转电台2.0

FULL 为理解“人”的奠基(纯粹理性批判11) - 翻转电台2.0

139分钟 ·
播放数3188
·
评论数23

讲义下载地址
(墙外)Google Drive: cutt.ly
(墙内)3adisk: flipradio.3adisk.com
节目收听调查
thehighlibrary.mikecrm.com

我们介绍康德认识论的基石,时间、空间、物自体,以及“先天综合命题”。虽然这四个词汇都有术语的性质,但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尤其是有休谟的批判在前。因此重点在于,康德为何要这样划分,这样划分后,与“概念”的真实性,和我们的生活秩序,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本期问题意识:
一次又一次的形而上学构建,到底有何意义?在笛卡尔和休谟的基础上,康德做出了突破吗?这个所谓的“突破”到底突破了啥?

1 问题的简单回溯 S5-7
简单将笛卡尔和休谟的体系画成图表,结合图像,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出康德带来的改变,

2 从数学到自然到人 S8-27
数学与自然科学,在今天来看,乃是对”人“的某种压迫与替代,康德早期醉心于科学,也就是数学与自然,从卢梭他看到这种压迫。但没想到,康德的路径,竟然是从这两门学科出发,重新发掘出人的意义。
2.1 数学何以可能——先验感性论 S8-11
从数学何以可能中,康德想要探讨的是,作为高度抽象的,去经验化的纯粹逻辑知识,数学被广泛接受。但数学的接受,便不得不引出重要的先验感性论,从这里开始,传统认识论的感觉观念就彻底的变化了。
2.2 自然科学何以可能——先验知性范畴 S12-18
自然科学在康德的时代已经无所不包,但康德探索了自然科学可能的原因,重新从中发现了因果性等一系列知性概念,从休谟手中救回了自然科学,让其成为佐证先验知性范畴的依据。至此,人对经验世界的知识被康德保护。
2.3 康德最终揭开的问题 S19-27
在自然科学中,康德批判了一种过分的对”本体“的探索,在这里,本体是个纯粹消极的概念,是不可知的。但在一般形而上学中,康德话锋一转,开始就本体问题展开探索,恰恰从这里,回答康德关于人的问题,才刚刚开始。之前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探讨,虽然与人的问题看上去相悖,但恰恰在这里,人的问题的框架被彻底的厘清,问题的目的、范围、解体方法,彻底清晰。

展开Show Notes
Mourning
Mourning
2020.3.27
翻电就是小宇宙里一颗明亮的星
wan_zheng
wan_zheng
2021.7.04
从2.0最开始开始 听到现在,我整个人都变温柔了
Ishibashi
Ishibashi
2023.5.27
这期讲得真好,笛卡尔和休谟大概听懂了一半,但这期简直循循善诱,启发极大
Vancoxie
Vancoxie
2022.8.09
01:09:19 有个问题请教小李老师: 听到这,觉得康德确实很有说服力,人类对外物的经验的确必须依赖于内化在人脑中的时空概念。不过以此为出发点推想,外部自然在人类世界的投影必须依赖人的先验能力,那人又为什么会有对数量、时间、空间先验感知的能力?仿佛有超自然的事物或神来给人预先赋能。类似的联系生物学上的认知,人之所以能嗅到尝到成千上万种味道,是因为人固有先于味道存在的各种味觉感受器(受体),人之所以能对数以亿计的不同物质产生免疫,是因为人体固有通过抗体基因组多变区组合以识别外物的能力,且这个能力先验于外物的存在。这样联想就有点人类中心的意思,仿佛外物的存在正是为了证实或配合人的先验能力,似乎会导向某种神创论。我该如何理解呢?谢谢小李老师。
不过。会不会康德后面的文本其实就解答了我的问题也说不定。
pekingcat
:
康德这个是个“阐释”,还是人脑里有这个“实在结构”,这是个不同的问题
Vancoxie:谢谢小李老师,还是有点不太明白,我再消化消化。谢谢您。
小鸡超人
小鸡超人
2022.8.12
我来总结一下我理解的有多少,小李老师看到如果有漏的可以指出来
1.笛卡尔怀疑一切跟人有关的,完备性才是判断真假的关键。而休谟觉得人的感觉和印象才是可知的,才是真的,才是可以相信的。这两人也成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2.康德调和了两者。一是从笛卡尔世界中对数学的重视得到了“人有先天直观(时空)”,像数学这种纯靠构建和想象的,跟现实没啥联系的学科才得以可能。二是从休谟的印象和牛顿经典力学的理论中发现了人有“知性”,而这个知性是人对世界的现象的认识,或者说整理,就是用经验发明出来的一套东西去理解世界的现象。
3.但是关于物自体是不能用经验去理解的,因为人不管是先天直观还是知性都是,建立在,世界向人展现出来的“现象”之上的,这两者只帮助我们去认识现象,不能帮助我们认识物自体。
4.先天直观为数学或者理论物理这类学科奠定了基础,而知性为自然科学奠定了形而上学基础。即肯定了科学在现象上研究,但不可称自己认识了物自体。
5.还没讲到的是:康德接下来要回应卢梭对人的困境的研究,即本体。
-马戏团-
-马戏团-
2025.7.09
1:24:24 重听总有新收获!不过到二十八节这里,讲到康德用先天直观和知性概念解决了休谟问题,感觉好像并非这样。休谟讲的比较粗糙,但好像也不是单纯指经验是量的累积,他的设想里已经包含了关系和模态,如休谟的例子:台球撞动、火烤会热、吃面包能充饥、石头总向下落等。好像关键并不是休谟没认识到人有先天直观和知性概念,而是他认为显像总是片面呈现,如太阳东升西落,被我们认识成“太阳绕地球转”。这种认识局限不是因为缺乏知性的关系和模态,而是观测受限,即,显像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片面性,因此,我们认为的因果规律与输入给我们的显像有关。康德对休谟的帮助是将显像和物自体分开,算是让自然科学得以有其当下的阶段性价值。
贺林_ocjM
贺林_ocjM
2025.6.19
另外,康德区分了实在和客观,客观不实在
贺林_ocjM
贺林_ocjM
2025.6.19
康德的理性批判的基本观点之一是,知性不可能直观,直观仅仅是感性的接受能力,知性没有接受能力
2:07:06 研究苹果的心理学问题哈哈哈哈哈哈
zz快醒醒
zz快醒醒
2024.7.04
听了可能有五遍吧🙃
Dorothy13
Dorothy13
2024.7.02
这期听完感到很幸福
江心洲
江心洲
2024.2.16
1:54:11 二律背反很像科学哲学里的可证伪性,但是科学哲学是针对逻辑命题/实验出发,而二律背反是把某些东西划分到了辩证法当中。
江心洲
江心洲
2024.2.16
1:44:45 让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不侵入对于本体论的认识
江心洲
江心洲
2024.2.16
1:43:08 物自体的质料因和形式因是不可能透过自然科学了解的,能够了解的只是动力因,动力因是我们实验仪器推动所观察到的显像,要认识这些显像,需要依靠先天直观和十二范畴。
江心洲
江心洲
2024.2.16
1:41:32 在康德的时代,质料是属于本体的一部分,而在当下我们听到质料的时候,很容易联想为自然科学的物理性质。
江心洲
江心洲
2024.2.16
1:40:13 将自然现象提供某种非动力因的阐释,都是对于本体的滥用
江心洲
江心洲
2024.2.16
1:37:11 (是不是理念完备性也属于先天知性范畴的一种)
江心洲
江心洲
2024.2.16
1:37:11 物自体/本体在那里,人因为拥有先天直观而可以认识现象,因为拥有先天知性范畴而可以认识观念。
江心洲
江心洲
2024.2.14
1:23:16 因果性是一种习惯,不依赖于经验,就像人经常做很多错误归因。
江心洲
江心洲
2024.2.14
1:22:24 研究统计野点,可以知道其他范畴在起作用,可能更关键,而不仅仅是观察到量的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