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两极化时代的异乡人 | In-betweenness in polarised times

#05 两极化时代的异乡人 | In-betweenness in polarised times

100分钟 ·
播放数6694
·
评论数63

RSS订阅:https://feeds.buzzsprout.com/1171871.rss
Apple Podcasts

小宇宙
Spotify

【作为异乡人的我们,以及,在两极化的时代寻求多元化论述的可能】

这期节目的前一个小时是「讲故事」,我们从各自的迁徙经历谈起,因为都是话痨,谈到了城市与小镇/县城,离开与留下,大西洋两岸的差异,北京大院和美国郊区的相似之处,新西兰年轻新移民的身份认同等等。

后半部分呼应到播客的英文名称“In-betweenness”。如果说「墙」是双向的,如何在「脱钩」的时代增进普通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如何在避免比烂主义的同时寻求多元化论述的可能和超越国境的相互支持?如果说,国际流动性和跨文化视角也是一种特权,如何能够利用相对的「特权」,「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希望之为虚妄,正与绝望相同」

我们没有答案,但我们会继续探索与尝试。

【主播】
张晨晨,郭婷,林垚,李翰伦

【音乐】
片头:五条人 《上县城》
片尾:李志《这个世界会好吗》

【时间轴】
1:00 大家的迁徙经历
5:00 从英国到美国
8:00 从北方小镇到上海 vs 从南方小镇到北京
16:05 2000年左右北大学生的阶层,当时的海淀区掠影,以及关于食堂菜价的详细描述
23:50 上海的工人阶级文化,早期作为移民城市的流动性和开放性逐渐淡化,“上海身份”变得更加排他
29:30 从相对更有“世界性”的北京到新西兰郊区,试图融入郊区白人文化,将本地对“Asianness”的歧视和排斥内在化
34:11 美国的低密度社区如何维持阶层分化
39:40 美国的“familial nationalism”. 美国税法如何通过减税政策鼓励结婚和女性成为家庭主妇。
43:15 小镇与城市有各自的逻辑,离开与留下
50:00 逃离小镇的动机,选择住在小镇的理由
59:30 英语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和呈现倾向于扁平化,“墙”是双向的
1:05:00 不同世界观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世界的纠缠性,疫情早期欧洲应对中体现的东方主义
1:16:00 对最近几篇文章的评论
1:20:00 舆论的两极化,大多数观点都被极端的两边同时攻击
1:24:00 “站队”是站的什么队?跨越边境的相互支持。比较不一定是比烂主义。
1:27:00 国际流动性和跨文化视角是一种特权,如何利用相对的特权做一些事情
1:30:10 党员与非党员,体制外与体制内,推特的“state-affiliated media”
1:38:10 名言放送时间

【提到的文章以及推荐】
E. Tammy Kim, Transnationally Asian,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Ivan Franceschini And Nicholas Loubere, What about Whataboutism, Made in China.
Kate Brown, Dispatches from Dystopia: Histories of Places Not Yet Forgotten.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2015.
Schaeffer, Donovan O. Religious Affect: Animality, Evolution, and Power.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5.
Sedgwick, Eve Kosofsky. Touching Feelings: Affect, Pedagogy, Performativity.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3.
Susan Greenhalgh and Xiying Wang, China’s Feminist Fight. Foreign Affairs.
Peter Hessler, How China controlled the coronavirus, The New Yorker.
Chris Buckley, ‘Clean Up This Mess’: The Chinese Thinkers Behind Xi’s Hard Line, The New York Times.
Foreigners, Accent, and (the) language (of philosophy) sarayayala.weebly.com (研究相关问题的论文集合)
流傘
陈映芳,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 如果闰土在今天
秦培春, 《逆光》、《都市里的村庄》写作拾零



展开Show Notes
继淼
继淼
2020.8.22
大家众筹帮三土老师换个麦克风
林三土
:
🤣
觉非:速速众筹!洗澡外放根本听不清
8条回复
JcClover
JcClover
2020.8.25
1:38:22 最后这句话是:「“我这样说只是唯恐我们变成坏人,”阿辽沙继续演讲,“可我们为什么一定会变成坏人,你们说对不?”我们首先是善良的,这一点最要紧,然后是正直的,然后——我们将彼此永不相忘。”」
「“啊,孩子们,亲爱的朋友们,不要害怕生活!当你做了正义的好事时,会觉得生活是多么美好!”」《卡拉马佐夫兄弟》

pattiz:[“卡拉马佐夫,我们喜欢您!”有一个声音情不自禁地说,好像是卡尔塔硕夫。]
HD94986d
HD94986d
2020.8.23
感觉全球化下,人的流动提高,但是政治和文化上的壁垒却越来越高。
烤芬
烤芬
2020.8.22
04:45 没人不爱爱丁堡!啊!
歪踢歪
歪踢歪
2020.8.22
01:34:12听到三土老师宝宝的声音了嘿😊
Forbidden_Game
Forbidden_Game
2020.11.06
07:56 晨晨姐俺们山东人!哇!
H2o__
H2o__
2021.4.21
结尾林老师引用的鲁迅说反了,应该是“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出自《野草》中的“希望”一篇。而鲁迅在文中又是引自诗人裴多菲。虽然不管谁做主语说的都是绝望和希望都虚妄,不过鲁迅和裴多菲的讲法还是要更积极一点:)
cariocas
cariocas
2020.8.23
1:30:58 在香港生活了八年后离开了,但这个inbetweenness的担子/责任/沟通的渴望和困难会一直跟着吧!
Azure3
Azure3
2020.10.20
比较好奇的一点是嘉宾们都是早早规划好了人生路线吗,读PhD之类的,还是个中机缘巧合。
ting_A1Bs
:
我也是從小就想做研究,但專業也一直在換,中學時想研究電影,大學時讀宗教學,受老師影響碩士讀了人類學,博士期間研究人工智能哲學和歐洲世俗主義,但因為最近一期嘉賓也講到的,對身處的學術環境有點失望,所以開始研究亞洲的宗教、世俗主義與政治:)
林三土
:
其它几位主持我不知道,我自己是从小就想读博士做学术,但是具体读什么专业则有很大的机缘成分,保研和申请博士项目时都因为种种原因换了专业
3条回复
宇宙
宇宙
2020.8.26
28:34 郭婷说的这点我很认同。
ting_A1Bs
:
謝謝!!
好喜欢听郭婷讲,很容易理解和想出她所描述的画面
之华岐
之华岐
2020.9.20
所以永远不要抛弃文学吗?文学里有光
小苗儿
小苗儿
2020.11.05
32:37 大院子弟只是一部分的北京人,也有大把的北京普通老百姓需要公共空间,我觉得这个地方说的太片面了。
ting_A1Bs
:
想起來了,是我表達有誤,我的意思是對那些人而言城市的公共建設不那麼重要
33:26北京大院只是少部分人,大部分人还是需要城市公共设施以及便利设施的,在这方面的关怀是不够的
ting_A1Bs
:
啊想起來了,是我表達有誤,我的意思是對那些人而言城市的公共建設不那麼重要
04:04啊郭婷是上海人呀!還一直以為是香港人呢,口音啥的....
ting_A1Bs
:
上海人並沒有統一的普通話口音吧⋯⋯
pattiz
pattiz
2020.8.27
43:29 对于很多出生农村的人来说,县城就已经是一大步跨越了。小镇生活中的生活方式、文化环境以及城市户籍的意义等,相比农村生活已经改变挺大。
肖恩_XY02:我的朋友都是农村的,感觉和城市差了阶级,即使是现在。
林三土
林三土
2020.8.23
1:36:05有听众指出,我在 1:36:05 对被打标媒体在 Twitter 时间线效果的描述「他们(state affiliated media)会被推到时间线后面,关注度降低」不够准确。 打标对已关注相关帐号者的时间线不会有影响,但会影响到首页推荐,导致被打标媒体无法推广至其它尚未关注相关媒体的推特用户。特此更正。
de saudade
de saudade
2021.12.14
声音质量太差了 听得非常艰难 不只是三土老师 其他几位主播声音也时高时低
1:30:29 好可爱的背景音,好可爱的小孩子,听到共青团就兴奋了,真是天生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啊😀
前情提要
前情提要
2020.12.10
缝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