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 159: 「我曾经觉得广告公司是很酷的」迟早更新

Episode 159: 「我曾经觉得广告公司是很酷的」

85分钟 ·
播放数8466
·
评论数95

广告是指示剂,能够体现大环境的冷暖和偏好。这只矿井中的金丝雀,现在状况如何?

Show Notes:

主播:任宁
嘉宾:李倩玲


「迟早更新」是一档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混沌关系的播客节目,也是风险基金 ONES Ventures 关于热情、趣味和好奇心的音频记录。我们希望通过这档播客,能让熟悉的事物变得新鲜,让新鲜的事物变得熟悉。

官网:podcast.weareones.com
微博:weibo.com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反馈,欢迎发电子邮件至 embrace@weareones.com

展开Show Notes
Ephemeron
Ephemeron
2021.1.07
Netflix那个剧透广告是学生作品,不是官方的。
小九麻麻:能否给出具体链接证明,谢谢
任宁
:
的确是学生作品,show notes 里面有链接~
感觉国内声音logo做得比较好的是广电总局的龙标🐶
李倩玲BessieLee:哈哈哈
1:08:23 “创意”不再被向往,除了创意民主化之外,它被方法化了,被数据推荐化了(之前听一个叫王逅逅服装淘宝店店主说,淘宝是会告诉她们什么款式的衣服是更受欢迎的,对他们有样式上的建议)。创意不被向往,或许和创意不再是灵感,不再神秘也有关系。
我不跑调
我不跑调
2021.1.07
31:21 未来要找到技术和艺术的平衡点
真是B君:站在科技和人文的交叉路口
51:31 说到完美日记的社群,我对一个现象很迷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听到《迟早更新》和《贝望录》谈一谈,完美日记的小丸子开的社群其实不只在销售完美日记,同时在销售收购来的(不确定)的美妆品牌,美容科技品,最近甚至卖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衣服。卖同品类产品的时候,完美日记不担心自己本品牌产品的销量吗?衣服之类的内容让我感觉很下沉,感觉在抵消在建立的品牌认知(我认为用周迅是有效提升品牌调性的),品牌似乎确实向你们所谈论的,并没有考虑它对销售的影响。完美日记似乎在让自己的社群内容“平台化”,这个行为背后到底是什么目的?真的让我费解。希望能听主播谈谈!
Dolphinne:可能跟完美日记未来的战略规划有关,希望能做全领域的beauty brand....?
磨磨唧唧喵喵咪咪:🙈我 我不知道!
1:21:39 声音logo其实应该放在认知符号里,其实很多中国品牌都有在做,我们现在听到脑白金的节奏,即使没有歌词你也知道是脑白金,“声音logo”其实不仅仅是logo。(我记忆里最早的声音符号是“8008208820”)
豚一碗
豚一碗
2021.1.07
42:04 直播带货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物品的实用性和价格的性价比上,一些也会头部建立在头部主播的个人魅力和声誉上,似乎跟产品品牌及文化没有太大关系。广告更多的是以艺术化的方式告诉消费者其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品牌价值。在前期使用价值可能会更重要,但在长期,品牌和文化的塑造和认同非常重要。直播带货对于某一些品类的商品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渠道,但不是所有。
小施豆浆
小施豆浆
2021.1.18
播客里的声音logo让我想起「韦礼安跟你鸟鸟天」这个播客~
Inko_O
Inko_O
2021.1.07
昨天刚听完Bessie在忽左忽右的那期
momomoss:那有点早啊,我记得是2019的
Inko_O:对 因为听别的指路过去的
7条回复
Andrew9an
Andrew9an
2021.1.07
01:24:38任宁你有意识要提前怀旧有多久没更新了吗😂
任宁
:
🙊
1:02:24 我会觉得不是品牌去贴消费者。而是因为现在更多的是人和人的沟通,小红书的“种草”就是人对人的传达,体现的是消费者对于“种草”人的信任。如果“种草人”不是用自己的状态去推广产品,用的是不相信这个品牌的态度去推广产品,消费者会觉得对面的人虚假,能感知到对面的人对产品的不认可,这样的情况下,信任是无法构建起来的。也就无法达成销售。
48:23 关于完美日记这种以爆品进入视线,再慢慢重塑形象的现象。我在想,除了快节奏链路短导致品牌要用产品来以这样快的方式进入消费者视线之外,是不是还有品牌营销虽然收益是长期的,但初期效果太难看到,不转化销量,一开始没有足够钱的品牌可能没有建立好品牌就已经死了,活下来的都是以品赚钱的品牌? 似乎消费者对产品的人在这其中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以前是品牌告诉消费者“我是谁”和我一样的人,来买我。现在是消费者主动去认知品牌“你是谁”,我要买和我一样的产品。用完美日记举例,早起就被打上“便宜”“平替”“性价比高”此类认知标签,这就是用户在品牌表述之前先认知品牌。完美日记现在的一些列品牌宣传,也是在努力的扭转自己的被认知,告诉消费者他是谁,打破“便宜”的天生魔咒。
咸咸Brenda
咸咸Brenda
2021.1.07
49:56 从4A到互联网再经历创业电商,广告营销很好玩,至今看到好或垃圾营销案例还是会和朋友一起分享。但从业的心态上,累了...
顾左盼右
顾左盼右
2021.1.08
37:25 2018年在戛纳创意节听了汉堡王甲乙方的分享Hackvertising,特别有启发!好的广告需要甲乙双方的努力,可遇不可求
一哥
一哥
2021.1.29
55:01 相对来说我会更喜欢小宇宙,而不是喜马拉雅……万能app最后什么都不能
lalalala
lalalala
2021.1.26
一人千面,给你编织楚门的世界
我是米大
我是米大
2021.1.14
4A在中国的没落从17年就开始了,在疫情前就被本地广告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打的节节败退
39:38 真滴,品牌建设花十年好不容易提高了自己的议价,一场直播掉价回十年前,让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认知直线滑落。
30:06 根据任宁提出的问题,我也有一些延伸问题。听起来似乎最终变成了出是素材的好坏决定最终成品的好坏。如果技术能够识别每个人喜欢的东西,那么营销内容其实也应该是可以重组后营销的,因为文本,内容,也是存在数据,ai写的小说也打败过莫言写的小说(哪怕只有一次),它是有产生好内容(即好创意)的可能性的。并且,加入品味有好坏,那么一定有喜欢坏品味的人,也有喜欢好品味的人,公司的品味并不能满足所有人对品味的需求。所以我感觉这个技术是在模糊精准人群对品牌的重要性,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因为收到了喜欢的内容去购买这个产品,即使消费者可能根本不需要它(这种情况现在也不少)。(再有,现在听来,创意可能会成为“过去”的职业,因为没有人会收到同一个“创意”了。)
27:01 一个困惑。听下来我的理解是,素材会根据用户标签进行重组,每个人看到的广告会会完全不一样。但我的感受是,这是对于商家而言的。如果这技术已经泛用到所有品牌,那么,喜欢白色,喜欢女性代言人,喜欢扁平风格的我,收到的所有广告都是一模一样的广告。感觉这是让消费者接受新的同质化信息及生活中的广告茧房。并且对于品牌本身是否是无利的?现在都讲超级符号,完全重组后,品牌的符号在哪里?如果卖点全都标签化后,消费者的买点是否迅速的被满足了,消费者的持续购买力能满足这样的信息流速吗?我对此感到困惑。(希望后面的声音有解答,先发表当下记录。
Dolphinne:这样从侧面也体现了素材创意性独特性的价值
磨磨唧唧喵喵咪咪:在技术智能获取广告品味的前提下,还有可能存在素材的创意性和的独特性吗,存在的话是以什么方式存在呢?假设独特性指的是视觉上的独特性,和意义上的独特性。这个独特性是对消费者而言的还是对商家而言的呢?如果是对商家而言,要保持一个创意独特性,那就是千人一面,不然画面和意义上的信息传输不准确会导致独特性消失。如果是对消费者而言,那就是贴合个人审美的画面与意义,是千人千面的投放,这看似保持针对个人的独特性投放的横向投放里,是无数个商家根据A用户的标签投放了一样的千人千面,那这个广告对消费者来说,它的独特性也消失了。 如果它不可能存在,又怎么产生价值呢?
3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