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波动045】今天我们如何教育男孩?性教育也是性别平等教育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随机波动045】今天我们如何教育男孩?性教育也是性别平等教育

99分钟 ·
播放数111910
·
评论数358

从男班长暴打女生到16岁同性恋男孩遭遇欺凌,从厌女言论遍布大学生社交平台到女性卫生用品互助盒受嘲讽,每当看到这类新闻,我们总是不禁要问:现在的男孩怎么了?男孩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于是我们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的负责人刘文利教授,希望与她聊一聊今天国内的性教育现状,以及“阳刚之气”、儿童欺凌、性别平等观念缺失等问题。

从刘老师读小学的60年代到适野建国在2000年前后接受的学校性教育,其方式都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和进步——男女生分开讲授生理卫生知识,连“月经”一词都说不出口。在刘文利组织的性教育课堂上,男女生有权利学习同样的科学知识,男生也可以触摸和了解卫生巾。他们真诚、坦率而开放地告诉孩子新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希望在有关性的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孩子建立人和人之间既亲密又负责的关系的重要能力。这也是刘文利一直强调的“全面性教育”,既是知识、态度、价值观的学习,也是让孩子获得健康、福祉和尊严的道路。刘文利教授以儿童发展的角度审视未成年人的厌女言论或暴力行为,认为性别不应成为看待儿童发展问题的单一视角,她从黑暗处和裂缝中看见的是性教育的缺失和机会。她认为,儿童的成长环境一定是开放复杂的,性教育是成年人施加正向力量的难得机会。

在交流中我们也发现,全面性教育不只是知识+价值观的教育,也是对于全社会的教育,童年性教育缺失的家长和老师很多也耻于谈性,一再推迟和回避这一教育过程,甚至无法面对阴茎、阴道这类科学名词。另一方面,作为性教育工作者的刘文利也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不断面对新的挑战——比如,什么是耽美?为什么一些孩子如此喜欢?他们在其中折射了怎样的情感?她希望在开放而安全的课堂环境中与孩子们探讨一切问题,为孩子们搭起“思考的脚手架”。在两个多小时的对话中,我们超出了成年人/未成年人、男性/女性的二元对立,去学习如何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看待个体,“我们如何培养人,就如何培养男孩。”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负责人

05:10刘文利老师是如何接触到性教育的
05:40生理卫生课普遍跳过生殖这一章
07:2060年代和90年代未成年人性教育比较:基本没进步
13:30如何在教育中对月经去羞耻化
15:10性教育不该男女分开,未成年人应该一起接受教育
18:50何为“全面性教育”
24:03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29:382020年性教育被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何是一个里程碑
33:10基于二元的性别划分方式有何危害
38:20“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是一种刻板印象
42:30“男孩危机”不但有性别维度,也有青少年发展的维度
48:50教育是双向的、互动的,孩子也可以带动父母
56:20性器官的去羞耻化在儿童中更容易开展
1:01:30性器官和其他身体器官一样,我们需要描述性器官的语言
1:07:20性教育是对全社会的性教育
1:09:32如何鼓励教育者对性器官和性用品脱敏
1:16:30孩子喜欢触碰性器官,家长该如何处理
1:24:20孩子喜爱耽美作品,家长和老师要如何面对
1:30:30教育的本质:把孩子当人看待,耐心聆听,平等交流
1:33:20我们如何教育人,就如何教育男孩

【本期主题插画作品】
Gender Matters?手工书,咚咚(wb: 萝卜咚lobod)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These Kids Don’t Need Me” byThe Newton Brothers,from Detachment OST
“Montage of Everyone’s Life” byThe Newton Brothers,from Detachment OST
片尾:Boys Can Cry by Meg&Dia,from Happysad

片头使用的声音素材来自央视新闻《新闻调查》栏目20171216 幼儿园里的性教育课(tv.cctv.com)以及百度百科刘文利词条(baike.baidu.com)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surplusvalue@163.com

展开Show Notes
没人夸封面吗?剪贴画的巧妙在于,看似两分的性别,其实大家都一样。
刘文利教授👍👍👍
很有意思的一个点,课题组在实践过程中,会不断受到来自家长的挑战,他们会质疑性知识是否教的太多了太早了。但是,很少有家长会质疑语数英的知识是否学得太超前,甚至还会付费去上辅导班。
Xsong_
Xsong_
2021.3.25
没想过听这一集也会听哭。如何培养人就如何培养男孩、觉得孩子们在对另一个性别抱有恶意是作为性教育者工作的缺失,这些观点真的太强大太具善意了。听完后刷微博看到喜欢的博主说:无法爱具体的人要怎么爱抽象的人类?我突然就很鼻酸。我们一代一代生活下去,根本不知道要怎么撼动这个严丝合缝的体系,要怎么让人爱人、让人对世界善良,我们眼睁睁看着这一代和下一代的男孩仇女,在互联网对着女性发声者围剿,看着女性稍不留神就会成为猎物、工具和牺牲品,看着女性的恐惧被无视和调侃成冷抖哭,终于大家都不敢也不会再去爱人,我身在其中却只觉得无助。
Mua_bwFG:写的太好了
01:33:36我们如何培养人,就如何培养男孩。
糊了
糊了
2021.3.25
01:00:09说实话,我觉得小鸡鸡比阴茎听着尴尬,我反倒觉得阴茎听着很正常
Krasilov:生活里,鸡儿叫得更多更普遍,还有蛋也很常见
欧姆
欧姆
2021.3.24
推荐日剧《17.3 about a sex》
Emi_:也推荐sex education!不过尺度大了点
寻找生活的答案:17.3相比sex education更切合实际一点~
11条回复
听得竟然有些感动😭性教育是建立男女彼此尊重的重要环节啊,有了解才有尊重的基础
kmolive
kmolive
2021.3.24
12:09 天呐确实,月经羞耻真是萦绕在中学女生的噩梦。我们中学校服是白色裤子,我记得当年我经常会漏血,结果常常被笑💔
HD892787g:而且男生还常常会乱开玩笑 非常讨厌 教育男生尊重女生真的很重要
茜_B5Gj
茜_B5Gj
2021.3.25
01:23:06耽美和同性恋没什么关系,其实是女性性意识的觉醒和整个社会对女性性和性别的打压造成的冲突,使女性逃避到一个没有女性的世界里的行为。

从某个角度上看可以说是有进步意义的,但大面积的流行同样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到问题和冲突有多严重。

来自一个腐龄二十多年的中青年女权主义者的看法。
纯享燕麦时间:我认为耽美文化流行是一种厌女以及性别崇拜
茜_B5Gj:我哪句话说不应该提性少数了?你这一个大帽子扣下来,好像是我在作为多数群体在妨碍性少数权利一样。还有别什么你们我们的,我就是性少数。 我说的是耽美和性少数没有关系。性少数是性少数,耽美是耽美。真认真说起来的话,用耽美科普性少数反而是错误示范,因为耽美明显是刻奇化性少数的典型。
8条回复
Shiye
Shiye
2021.3.24
没人夸片头曲吗!detachment!
2084x:求问歌名
2084x:片尾曲,哈哈
茜_B5Gj
茜_B5Gj
2021.3.25
34:49我觉得很多女孩的父母对女权是有一个社会经验上的朴素的认识的,恰恰就表现为对女孩的性别教育上。

我记得看过一个数据,忘记哪国的了,青春期阶段女孩的父母吵架次数要明显超过男孩父母。

很多女性说过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性别的认知都出现过混乱,我现在回忆起来,我学生时代父母对我的性别上的期待也是这样的。

我父母不喜欢我打扮,尤其不喜欢我做“女性化”的打扮,而且我妈就是一个偏爱中性化穿衣风格的人。但我初中高中的时候,都有女性朋友是中性化风格,我妈又时常流露出担忧,希望我不要太受到影响过于“男性化”

这种混乱的期待我现在是能明白的,现代社会有新旧两个脚本共存。其中女性的两个脚本是最矛盾的,“女性化”就意味着不能适应新脚本,可能会把时间花费在打扮和恋爱上,而失去社会竞争力,使父母的投资白费。而“男性化或者中性化”又意味着现在在社会认同上,尤其将来在婚恋市场上失去位置。

其中男性如果不进步,是有保守的空间的,可以完全延续旧脚本成长(当然最后会成长成一个逐渐被时代抛弃的“直男癌”,但学生时代是可以自洽的。

女性不同,大部分女性从学生时代就必须在新旧两个脚本之间纠结。
荼寒:这一点特别有感触,甚至我和朋友讨论的时候会说,每个觉醒的女性很可能都是从“厌女”开始的,但这个“厌”中根本的内容是对传统脚本的厌恶,但却只能演变为对自身或者外在女性化的厌恶
默默_fJNI:我会下意识地不给女儿打扮得女性化,不让她玩儿女性化的玩具。这确实是对旧脚本反叛,但是只能表现在对当下女性化的厌恶。
假期里看了李银河老师的《性学入门》,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思考性是什么?而且对于一个大学生,成年人来说,面临身边大学生对于性的开放,有点无所适从,所以更加想去了解,性与爱的关系。回到性教育,我觉得有些出发点需要明确,是为了预防未成年性事件而去教育还是让未成年人为了懂得性的合理性和它或许是一种爱的进阶而去教育。我仍然不懂得在现代社会里面,性与爱的关系,感觉现代人有些随便,也有些迷惘。
37:28 突然很感谢我妈小时候没有逼我穿粉色衣服、各种裙子,而是让我自主选择,尽管是买一些比较中性的服装。虽然现在自己什么都会去尝试,但放开了让孩子选让我感受到了尊重,而不是把我困在盒子里。
HD105994f
HD105994f
2021.3.24
有意思的是,家长们不会因为从幼儿园就学数学而怕孩子将来当经济学家而找老师说理,而因为性教育启蒙来跟老师理论说将来性犯罪如何如何... 如果从小就把性教育当吃饭喝水拉屎撒尿一样的放入日常,谁还会有所谓因好奇产生的性犯罪. 家长们都是用自己肮脏的想法来阻挠最应该摆上台面的性教育
sheldor:前半段的逻辑有问题吧:如果家长认为,学数学=成为经济学家,学性知识=性犯罪,家长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当经济学家而不是性罪犯,自然也不会阻止幼儿园教数学。 当然如果你觉得经济学家和性罪犯是同样罪恶的存在,那,就当我没说。。
五分熟白:哈哈哈哈或许经济学家罪大恶极
听着听着就忍不住流泪了,结合最近的热点,对越来越厌女的环境绝望,又在为有刘文利老师这样的人在努力改变而感动。
蟹黄豆腐包:女权主义者又被评论里典型的自诩理性的男性代表了,说教的男性现身说法,看了觉得好笑
灯前:别担心,女拳知道自由需要付出代价
9条回复
推荐lol 创斯坦电台:谈性色X变(分上下),除了性教育,也从法律政策、行业发展发展聊了性教育。
moni
moni
2021.3.24
59:14厌女是基本盘。但在孩子身上看到这点,可能更令人恐惧。
MoYing_WY
MoYing_WY
2021.3.26
10:57 我们初中生物老师真的很优秀,讲男女器官的那节课有男生捣乱,那位老师就说了一句,不管男女都要认真听,特别是男生,不然以后你都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喜欢的女生
01:03:10感觉这个地方主持人和老师也不太了解男孩,如老师所说,几十年的性教育几乎不变,所以这个男孩和跟帖的内容其实是某种荒诞但'正常'的表达,作为一个曾经的男孩,试图做个解释,希望帮助3位女性讲者了解一下这个男孩群体。
首先,男孩对女孩总体非但是'厌'更多是'保护',理由很简单,男孩之间可以吵架,打架,朋友震慑,但对女孩缺常常毫无办法,吵架吵不过,朋友不愿帮忙(而女孩常常是集体合作),动手更是懦夫的变现,而被动手则只能忍受,告老师家长都显得软弱。小学高年级以后性别意识加深,挨女孩脚踢和揪忍着是常态(也有青春期的招惹在里面),挨骂和伤痕甚至是男孩间夸耀的谈资,如同勇者斗恶龙。所以'始乱终弃'变成特别解恨的想象,'搞不定'的女孩有某种吸引力,又必须加以抗拒以体现男子气概。
其次,有刻板印象保护下的男孩女孩关系已经失去平衡,而现在女孩的打拳更加激烈,群体行为的女孩对付男孩个体非常有优势和伤害力,逐渐使得本来无法在女孩面前团结的男孩都开始报团(比如求助'领袖')。但在1这种环境中,男孩是没有对女孩表达愤怒的合理方式的,能让女孩哭的合理路径只存在于阿Q精神中,比如这个副班长的臆想,对女生只能'追到再分手'(情伤才能让女孩痛苦),'迷奸'(重要的不是强暴,某些文学比如鹿鼎记里还是相爱结局的前提),这里面处处都有文学教育的影子,在我的男孩时期(80-90)是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现在是电影电视。尝试理解这些话语,和甚少发生的实际行为(确实有报道有过,但在大面积的语言使用中,案件发生率很低)相对的,是缺乏性教育又有性别刻板印象的男孩与女孩间无法正常交流的体现,然后被可能不了解(可能从来没有试图去了解)男孩的朋友们认为是罪恶,堕落,某种无法理解的黑暗

所以,我赞同老师的观点,性教育也许可以部分改善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给刻板印象下男孩女孩建构对等的沟通方式,缓解这种男孩的扭曲。而以男性在身体上的优势夸大被害妄想,只会加剧在学校阶段女孩对男孩的迫害,从而导致进入社会或者青春期中真正的付诸实施更多发生。事实上,我认为早恋和校园恋爱走进婚姻的几率低,青春期男生普遍的被认为和实际上所谓'下半身思考'是与这种压抑和扭曲有直接关系的。

小钻风113:这条引起思考了🤔️
莫不谷
莫不谷
2021.6.02
教育部终于要求学校开展性教育,感谢刘教授的努力,智识,坚持和勇敢,让我们在接连的失落和崩塌中感受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