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志”指触物所兴,感事抒怀的情感、志向。
“言志说”:指文艺是心志的表现。《尚书.尧典》谈到教育国之长子以诗,乐,舞时提出了“诗言志”的观点。《诗大序》对“诗言志”进一步进行了阐发。唐代孔颖达把“志”的解释具体化了,“志”是一种富有情感性,伦理正义感的心灵状态。把这种状态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
《尚书·尧典》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说“诗是言诗人之志”,这成为了中国古代文论“言志说”的缘起。对于“言志说”,真正具有奠基性的,是汉代《诗大序》(即《毛诗序》)中的经典论述,它最终使“诗言志”的传统得以定型。《诗大序》继承了从《尚书》到《礼记》的思想余脉,并将“诗言志,歌永言”与“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结合起来,提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引《春秋说题辞》所总结道:“在事为诗,未发为谋,恬澹为心,思虑为志,诗之为言志也”。诗歌的触发,必然要经过由“心”“谋”而外发为“事”的过程,这其间,作为“思虑”的“志”来调控“情”的运动,所谓“在己为情,情动为志”,如此这般,方能发而为诗。

20-824 名词解释6 诗言志
2分钟 ·
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