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之后的郑州,在老家房顶上远眺,周围鸦雀无声
一个词代表的往往不是一个意思,而是一个意义区间,比如「语言」这个词,并不仅仅代表我们对外说话。每天早上醒来,其实就有大量的「语言」充斥着我们的大脑 —— 不仅是新闻,街道上的广告牌,同事的交谈等。
本期讲述的一个概念出自塞缪尔 · 早川的《语言学的邀请 | 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
和猴子不同,我们能理解符号,也在追求符号(比如钱、奢侈品),但符号不是事实。银行账户里面的钱并不是真正的「金银」。所以要小心的是,符号并不代表真正的事物,就像 地图不是疆域 ,言辞也不是事实一样。
我们认知到的是两个世界:
- 直接认知的世界,即通过个人经验直接获得,其实这个世界很小,来自于你周围的环境。
- 间接认知的世界,即通过其他人的叙述,自己无法验证的言辞来获得经验的世界,这个世界很广阔,也是我们学习的主战场,但也充满了谬误。
冲突的产生便在于,间接认知(书中称之为言辞世界)和直接认知的世界起了冲突,比如我们在学校学到「设计改变世界」,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却是一个修图的」,这种现实的落差,也是许多人郁郁寡欢的原因。但其实我们应该承认间接认知世界是有一定错误性的,需要基于事实不断的抛弃和更新。
同样,我们知道了某些概念之后,如果不亲自尝试,并不能说自己真正的「懂得」了。如果缺乏实践的环境,就像看了许多地图当做自己旅游过一样可笑。
如何真正拓展疆域,利用指南针或者北极星,不断的行动。另一种方式是,获得可信的信源,保证言辞世界的可靠。
最后一个小小的彩蛋,如何和痛苦相处的故事。
参考资料
- Vol.20210725:我们生活在一个半结构化的世界 | 产品沉思录精选
- 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 by Korzybski(1931)
- 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
- 任天堂的设计哲学
音乐选自
依旧推荐边听边用 flomo 记录,点此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