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礼让,则被迫退让(礼是一种实用道德 2/3)孔子

不礼让,则被迫退让(礼是一种实用道德 2/3)孔子

73分钟 ·
播放数380
·
评论数0

讲义下载地址

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


第三章问题意识: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


本期问题意识:

礼的出发点和其愿意实现的秩序,应当没有人会怀疑。但这样的价值真的是可以实现的吗?如果可能,为何还会有法家呢?


我们对儒家以及其“礼”的主张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不过我想这里有个核心的疑点,就是“礼”真的能够建立生活秩序和政治秩序吗?而不是儒家的一种不切实际的“陈腐陋见”。到战国以后难道不是“百代秦制”么?

即便我们可以认可儒家对“礼”的“应然价值”,但这套想法真的有“实然价值”么?这肯定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2 礼的社会功能

对于儒家来讲,礼不是一种“直达天道”的浪漫情怀,也不是一种固守传统的卫道精神。而是一种非常实际的可经验的现实,不仅仅是一种“器”,还指向了最为困扰的社会现实,即“让”的需要。


A.《八佾》管仲之器小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该部分使用关于“器”的论语段落: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 • 为政》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论语 • 公冶长》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 • 子路》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 • 卫灵公》


B.《八佾》居上不宽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该部分使用关于“观”的论语段落: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 • 学而》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 为政》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 • 里仁》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 • 阳货》


C.《里仁》以礼让国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第一次三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