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作家的境遇会像安妮宝贝一样:她的名字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近乎路人皆知。她的文风也成为一代人争相模仿的对象。可“畅销文学”标签的背面,却是一大批读者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曾经在青春时代的书架上摆过一整排安妮宝贝的书。上个月,如今已经改名叫做庆山的她推出了最新作品散文集《一切境》,这距离她的处女作《告别薇安》已经二十余年。很多人觉得她变了,变得艰涩、甚至说教,另一些人却认为她从未停止重复自己。
今天的“文艺青年”,还需要阅读安妮宝贝吗?为什么她依然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谈论?我们又需要如何理解她的创作轨迹,她字里行间的矛盾,乃至她偏爱使用的句号?这期节目,主播何润哲请来两位跳岛的老朋友,独立文化记者柏琳和播客《不可理论》的主理人宝婷,从忠实读者的视角回顾了这位让我们感受复杂的作家。惊艳、迷恋、共振、不适、再次讶异、困惑、愤怒、最终理解……当曾经同舟的两个人渐行渐远,或许我们终将学会接受分道扬镳之后的那段空白。



【时间轴】
09:29 从2000年的《告别薇安》到2021年的《一切境》:安妮宝贝创作轨迹
16:26 柏琳:安妮宝贝写得最好的根本不是男女情爱,而是亲情
21:31 宝婷初读安妮宝贝的感受:一个人的感官世界原来可以这样呈现
24:55 庆山的新作《一切境》能不能算是一本“散文集”?
29:25 安妮宝贝对当代文学的贡献,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34:27 绕开杜拉斯,从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安妮宝贝的句号
40:42 《莲花》之后,如何理解安妮宝贝作品中的宗教元素
50:47 安妮宝贝的文学,不满足于提出疑问,还要试图解答“究竟”
57:53 读者与作者的相遇和离开都是常事,总要接受分别在生命里制造的空白
【节目中提到的人物和作品】
- 安妮宝贝(庆山)的创作轨迹:
2000年发表处女作《告别薇安》(收录《七月与安生》),同期作品《八月未央》《蔷薇岛屿》《清醒纪》集中描写女性、流浪、都市等主题;
2006年起在《城市画报》接受专访并开设专栏《My Little Thing / 琼屑谈》,同年出版小说《莲花》,被普遍视为她最好的小说,次年出版《素年锦时》;
出版长篇小说《春宴》(2011)和随笔集《眠空》(2013),2014年更名“庆山”并出版访谈录《得未曾有》(2014);
2016年至今,发表散文集《月童度河》(2016),小说《夏摩山谷》(2019),问答集《心的千问》。2021年11月,出版新作《一切境》
- 榕树下,创办于1997年,是国内成立最早、最具品牌的文学类网站,韩寒、慕容雪村、宁财神、李寻欢、安妮宝贝、邢育森、蔡骏、今何在、郭敬明等作家都曾在上面活跃过。
- 卫慧、绵绵,90年代“身体写作”的女性作家代表之二
- 柏琳曾在2016年专访安妮宝贝:“消失的安妮宝贝:她改变的不只是笔名”
- 《且已永日》是安妮宝贝2013年出版的散文集,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以《诗经》词句作为脉络,选择篇目进行评注和编选
- 沈家煊《超越主谓结构》
- 金宇澄《繁花》
- 史蒂芬·奈菲《梵高传》
- 卡洛斯·卡斯塔尼达《巫士唐望的教诲:踏上心灵秘境之旅》
【本期推荐作品】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节目编辑】何润哲 黄鱼
【后期制作】AURA.pote
【音乐】
片头 上海复兴方案 - Queen of Sports
片尾 上海复兴方案 - Spring in a Small Town
【视觉设计】孙晓曦 王尊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