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令我们恐惧的不是物质贫困,而是不被需要、不被爱与不被关照问题青年

59. 令我们恐惧的不是物质贫困,而是不被需要、不被爱与不被关照

85分钟 ·
播放数19000
·
评论数91

我们和《贫穷的质感》作者王梆,联系当下年轻人窘迫的境遇和残酷的现实,聊了聊为什么我们需要看见贫穷?讨论贫穷和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以及,我们可以如何更好地行动与共情?

【本期介绍】

许多人说,今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这句话隐喻着人们对现实步步紧逼的残酷是真实可感的。“下一个裁员的会是我吗?”“我究竟要存多少钱,才能够感到安全?”“我凭什么要过这样不堪的生活?”“我不想在这生活了,还可以跑到哪里去?”人们从岌岌可危的处境中觉察恐惧,甚至感到愤怒,在行动上也以安稳为准,越来越趋于保守。

贫穷并不是一个如此遥远的话题,就如当下,人人与窘迫的情境仅有一线之隔。曾经作为记者的作家王梆,在 2010 年时飞往伦敦。她枕着沉重的行李箱,住在天花板发着霉的廉租房里,顶着贫穷的异馊,开始思忖并琢磨着“贫穷”与“尊严”的问题。

在今年出版的新书《贫穷的质感》中,她从这些亲身经历出发,带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在窘境中寻求体面生活的普通人和他们的处境。我们从这本书出发,也聊了聊我们在举步维艰的环境中,可以如何更好地生活、共情与行动。

【本期嘉宾】

王梆 | 出版有非虚构作品集《贫穷的质感》,电影文集《映城志》和数本绘本集,首部小说集《假装在西贡》已于2022年8月上市。作为自由记者,曾为荷兰在线,英中时报,南方都市报,香港零一等媒体撰写英国时评专栏。

【本期主播】

Sharon | 青年志编辑,很偶尔兼职「问题青年」主播。

【收听指北】

02:12 关于王梆与《贫穷的质感》

04:05 印象深刻的读者批评:“比惨综合征”

12:06 物质层面的贫困没有那么可怕,unwanted, unloved, uncared 是人类最负面的三种情感

23:41 为什么会有“替罪羊”?摆脱替罪羊情结的唯一方法:不做权威,不做民众,而是做自己

32:59 怎么看待大家对特权的反感?反省自身上的特权,是因为认清自己,就不会摔得那么难看

39:39 “润”是一个被动时态,但从公共意识的角度来说,讨论谁动了我们的移动权?如何争取移动权?会更有意义

45:41 怎么看待对贫穷的恐惧?如果你活得非常艰难,唯一让你有心里会好过的方式,可能是跟你的朋友、爱人、家人在一起,跟他们产生一些连接

58:39 “共情”受到天生的影响,但幼年的经验、教育背景、社会环境,才是真正对同情心产生决定性的重要元素

01:05:10 当我们生活在充斥“共情障碍”环境中,指责一个人没有同情心的做法,是不实用的

01:11:53 利他主义是利己主义的一种形式

01:17:42 当我们活在一种非常彷徨的、焦躁的情形之下,千万不要忘记世界上还有会给你寄唇膏的人

播客中提到的书籍与文章:

《贫穷的质感》,王梆著

book.douban.com

《巴黎伦敦落魄记》,[英] 乔治·奥威尔著

book.douban.com

Zero Degrees of Empathy(零同情心), Simon Baron-Cohen

book.douban.com

Why Preserve the Life of the Other, Judith Butler

www.youtube.com

播客中提到的研究与实验:

米尔格拉姆实验:又称权力服从研究(Obedience to Authority Study)是一个针对社会心理学非常知名的科学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受测者,在面对权威者下达违背良心的命令时,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力量到底有多少。(来源:维基百科)

*这个实验出自耶鲁大学,王梆老师有口误,请谅解。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权威者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来源:维基百科)

【本期音乐】

That's life - Frank Sinatra 电影《小丑 Joker》片尾曲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索「青年志Youthology」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展开Show Notes
置顶
本期谈话文字稿已经发布在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 https://mp.weixin.qq.com/s/hMuP-5f9Fb7ar-PRcqQwqg
-梁爽
-梁爽
2022.8.19
可往往让我觉得最艰难的时刻就是和家人在一起,知道彼此的政治见解是完全相左的,但必须避而不谈。就像假结婚的人为了公司刚分的福利房,只是暂时在一起一样......
绒绒的猫猫虫
:
王梆老师有在她的豆瓣回应这个问题哦,我摘到这里来: 在和”问题青年”就”如何抵御生存恐惧”的探讨中,我老掉牙地重拾”家人,朋友,爱人”的概念,将治愈的可能性寄望于”亲情,友情,爱情”。 问题是,我难道不是父母情感的弃儿么?我甚至在父亲去世前狠心删除了他的微信不是么?像我这样大逆不道的人,难道不是应该先主张parricide才是么?竟反过来劝说他人去和自己的家人建立联结?太虚伪了吧? 其实我是想说,正因为我和家人的关系处理得无比糟糕,我的人生才如此深受其害,过了很多年独钻牛角尖的感情生活,忧郁,激愤,失眠,幻想自我蒸发,恨不得从未被出生。但是因为自己遇到了无法亲近的父母,就断言天下父母皆curses, 这个我真的做不到。 我亲眼见过很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们因此也出落得甜蔗似地丰美茁壮,这难道不是爱的力量么? 没有做成那个被宠爱的孩子,至少可以做那对体贴的父母,至少可以从这一代做起,或者至少可以选择不生,不是么? 爱是人际裂谷中的泉水。多年来,我反复告诫自己,不要因为自己尚未见过山泉,就断言世上没有山泉。
绒绒的猫猫虫
:
那也许可以选择你信任的朋友们在一起
4条回复
30:43 不要做民众,要做你自己。
听完整期,感觉以女性主义的视角看待贫穷,确实更添一抹温柔,不过似乎距离男性的场景比较远,而至少在中国,应该是男性面对贫穷的现实问题要更多。比如说中国有几千万男光棍,大多原因指向贫穷,但很少听说剩女是因为贫穷的。再说节目中比较开头展示贫穷那一段,女性展示贫穷可以想象相对来说更容易获得同情,而男性展示贫穷则往往会受到男性和女性的共同鄙夷,甚至可能受到更多来自女性的鄙视。
绸缎轻骑士:推荐你去看一下《东京贫困女子》,女性的贫困更加隐形,而且是代际传递的,通常都是单亲妈妈境遇只会更惨。
五月底了:我的这个思考不是基于另一种男性对女性的比惨,而是想说如果面对贫穷和弱者的温柔成为一种女性的特权,而在男性中继续强化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那么对于推进性别平等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基础我就会比较怀疑。
8条回复
kokomi
kokomi
2022.8.20
主播把我的豆瓣高赞评价念了出来,笑死我了
Zen-zhang
Zen-zhang
2022.8.22
10:11 听的有点压抑,我是穷人,想努力摆脱贫穷,在摆脱贫穷中,不断认识我所在的阶层,我上边的阶层,在拉扯中新生,理解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DRIFTER_cCUz
DRIFTER_cCUz
2022.8.24
有时不时反省自己身上拥有的那种特权的意识,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一个不确定占主导的时期,很多没有稳定工作以及从事一些会直接或者间接受到疫情、进出口等等影响的职业,可能恩格尔系数达到了一,但是你能因此怀着刻薄的心态认为你们这些人为什么不找稳定的工作为什么要去过这些不稳定的生活吗?每个人的生长环境面临的时代挑战都是有所差异的,每个人之所以能处于他们现在所处的境况,都是跟自己的际遇以及受多方因素影响的自身的对待事物的态度以及因此采取的行动有关的。当自己比别人稍稍高了一层级,要反省自己身上拥有了哪些特权,低了一层级,也不需因此妄自菲薄。
secretplot
secretplot
2022.8.30
54:38 买到了一个逃跑夏天,这段话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灿若汇儿
灿若汇儿
2022.8.23
06:53“比惨是在比资格,是慕强的一种现象。”
01:18:39 另一个播客提到集中营的女性由于长期饥饿,无法大量进食,甚至很多食物都吃不了,但是很多人都涂上了士兵带来的口红,“像一个人”给她们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
TaOziii
TaOziii
2022.8.20
1:18:37 寄唇膏这里太动人了555
本期谈话文字稿已经发布在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 https://mp.weixin.qq.com/s/hMuP-5f9Fb7ar-PRcqQwqg
福笛
福笛
2022.8.19
哇塞,正好想买书
EMMA_MA:这本书真的期待! 微信读书上有看单读上面的短篇,王梆老师真的好会写,也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共情力。
潔蘋:我读了 很不错 如果能观察北上广 就更好了 英国书店里的中国历史架里跟科幻小说猎奇小说似的
王黎子
王黎子
2022.8.20
开头音乐选的好好听
“令我们恐惧的不是物质贫困,而是不被需要、不被爱与不被关照。”昨天在跟朋友聊给学生的奖赏时,觉得自己不该仅仅关注发实体奖品,更应该关注ta们对被关照、被爱、被需要的精神诉求。
结合我自身的成长经历,我也深知在对孩子的教育和与其相处时,比起物质上的匮乏,更怕情绪价值和爱的缺位。
ACT_
ACT_
2023.6.25
36:06 我专业读了管理学,找工作大概只能找一些职能岗,我目前就觉得一些这样的工作是重复的简单的枯燥的,觉得是很没有钻研的,是没有面子的,是对自己的认知太高了
认清自己,就不会摔的那么难看
即使我知道我对自己的认知高了,但是我有点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认知,同时为觉得没有意义和觉得自己认知有问题觉得困扰
裂化渣油
裂化渣油
2022.9.21
26:01 不敢反对,和敬畏权威的理解,都是从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当时的人吧。稍微多观察一下真正的穷人,真正的社会底层,那些没受过教育,循'传统'行动,思维简单直白的人的话,就不会得到这样'现在启蒙意识'的结论。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越是底层,越需要娱乐与盲信?因为对他们来说,理性与知识是真正的奢侈品,获得'启蒙'是能值得被救赎的资格的授予。更好的角度可能是,过往的猎巫和今天的'评论',对对象是施暴,对参与者意味着什么?多巴胺并不来自恐惧,而更可能来自信仰,喜悦,以及'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人的悲喜并不相通,理想化的'个人'在真正的力量面前什么也不是,世界也没有理所应当的给每个人带来'平等'

走进真正的穷人,体会穷人的生活,可能才能意识到,真正的'穷人',正因为他们的世界小了太多,才能充满了爱,需要和关照,只是难以被世界更大的人理解罢了。
Hailey_X
Hailey_X
2022.9.03
1:23:20 寄唇膏和送一些鞋子这两个故事好打动人;真正的sisterhood关怀,可能是这些细节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善良,感受到人性的微光。
瓦力奥
瓦力奥
2022.9.01
1:11:19 有没有一种可能
瓦力奥:1:11:19 现代社会“不把鼻子伸到别人家里去”是一种基于“物质条件一般不会发生大规模短缺”前提的互相尊重?
瓦力奥:比如我自认为是一个非常乐于助人的人,但我很清楚不是别人都需要我的关心,而并非我没有同情心或者同理心
非常喜欢这期的问题和主持人的观察,王梆老师的表达和为人总能给人以切实平和的亲近感,但又能在回味后凝放出很热烈的力量,没有指摘的姿态和高高在上的距离,这是一种脚踏真实、尊重真实之后才能释放出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