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86 | 对话中文系博士:文学评论家比莫言本人更了解莫言吗?子非鱼

E86 | 对话中文系博士:文学评论家比莫言本人更了解莫言吗?

56分钟 ·
播放数22497
·
评论数90

Introduction

“人文社科”虽然经常被统称为“文科”,但是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实则千差万别。

文学的研究是怎样的,文学博士的日常是怎样的?既然作者本人是最了解自己的,为什么还要旁人去解读其作品?为什么不会写小说的人,却可以做小说评论家?

这些朴素而又略带冒犯的问题,本期嘉宾将一一为我们回答。


Speaker

刘东,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左翼文学研究。


Highlights

02:23 现当代文学的三件事

04:37 对于莫言的作品解读,是否应该以莫言的观点为准

13:25 经济学论文要写得“麻木不仁”

27:30 文学史研究中的“求真”

35:57 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经济学系不培养企业家?

45:35 每天从睁开眼睛开始,中文系博士在做什么


Reference

图书: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莫言《丰乳肥臀》《生死疲劳》


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悠游小说林》

电影:

《黄金时代》


BGM

程锦远《我的好大歌》


展开Show Notes
Gareth_C
Gareth_C
2022.10.22
置顶
感谢刘东博士做客子非鱼,回答了很多我一直怀有的疑问。这期播客缘起于我们在芝加哥的一次聊天,后来我们在普林斯顿又聊了一次相关内容,而一直到我回国后这期播客才被正式提上日程。可以说其中融入了几轮反复的思考,也包含了我们访学海外时的情绪与收获。感谢小宇宙编辑团队推荐本期播客~
蛮能理解嘉宾的表达方式的:准确表述、严谨、条理清晰,排第一;科普,排第二;趣味性,排第三,所以个人觉得没任何问题
申请再聊几期现当代文学_(´ཀ`」 ∠)_
一哥:你想听什么
vera_非常可爱:对作家派系风格没有系统的认知,因此想听个系列节目。目前最想听对几个当代女名家作品风格的分析,还有对先锋派代表作的解读。
4条回复
17:15 莫言最懂莫言。但莫言不一定懂他在历史或当今社会的意义。而后者就是文艺评论家的意义。好的评论家就具有最锐利深邃的那对眼睛。评论家的意义在于发现文本中对读者最有意义的部分。所谓郢书燕悅。好的小说在于细节的呈现。比如红楼梦,作者为了说他的悲喜,构建了太虚幻境。他构建的如此出色,以致于日后每一个不同时空评论家都能在幻境中发掘到TA所认为的实境。这就让作品如同切面众多的钻石,每一个角度打下来的光都能使之熠熠生辉。好的评论家必须熟知众多作品,从而尽可能多的角度尽可能适合的光帮助读者欣赏作品。但作者创作时,他或许只想让读者看其中一个面,其它切面的存在也是为了更好表现他意图呈现的面,作者并不一定意识到他所认为的辅助切面别具价值,甚至这种价值超过他所认为的主切面。这就是文本创作者和文本解读者的区别
读者接受理论方面来看读者有自己解读的自由,在文本脱离作者的一刹那就不再是专属于作者的作品。
推荐在b站杨宁老师的文学理论课,对这期话题有深入的讲解和生动的例子。
小狐狸的唐僧:毕竟一个是漫谈,一个是专业课程嘛,受众不同。
山有木兮_:虽然不知谁做了但评论被删了。确实不同
喜欢这期!呼吁刘东老师返场聊很多很多的中国当代文学!我愿担任子非鱼助播!
Gareth_C
:
绝无此意
张小年本人:我看挺好的
有鱼鱼
有鱼鱼
2022.9.20
时常感觉自己和这世界隔了一层透明的膜,在时间这种测量人的工具面前,变得麻木不仁。很开心有『子非鱼』,Gareth与朋友们的对话可以连通我与这世界感官的桥梁。

嘉宾提到豆瓣书评时我深有同感!有蛊惑力的荐书文字,会牵引着我陷入其中,如果它足够有魅力,我便可以把一段生命托付给被推荐的书籍。在柔软的文学面前,所有的生活准则和坚信的理念都变得不负责任起来,成为融化的冰激凌,而自得其乐的读书人不去思考意义,只是怜取眼前书。

在对话中我开始思考文学之于自己的意义。文学藏匿在平凡的熟悉之中,隐身于日常习惯里,但有其完整、几乎神圣不可侵犯的真实。文学书写者哪怕是用几近心不在焉的轻盈笔触,在面对种种境地之时,仍可保有未受污染的惊人力量,意义在此刻便清明地沉寂下来。文学这种观察事物的方式,一旦发生就与历史、人物、辨证的时代融为一体。哪怕事实是伤痛的、不连贯的、哀戚的、晦涩的,它也可以与文学产生奇迹般的和谐。

每期节目都有意料之外的惊喜和触动~下期再会💙
Gareth_C
:
🍻
有鱼鱼:🍻
被采访者的表达被已经大部分学术表达替代,术语和常用表达我能听懂,但是可以猜到这个很不适合偶然点开听的听众。表达的很好,但是如果能用更日常的言语讲会更好(例子虽然不复杂但是没简单扼要地解释好所表达的意思。)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能通俗表达的话,这期会更加有来有往一点,而不是这种问个问题,引出大篇幅回答,然后下一个问题。这和知乎有什么区别呢?
那就起个名字吧:同感,“例子虽然不复杂但是没简单扼要地解释好所表达的意思”这句话说得太精准了。尤其在回答“有作者作为解释作品的权威还需要评论家做什么”的问题时,又扯到相声又扯到啥的,太绕了。简单举例说,作者脑子想表达A,写出来B,读者读出来了C。ABC不一定相同,AB之间会有差距(“意图谬误”、或作者笔力能力不足)。所以作者事实上无法作为唯一解释权威。
麟之为灵:同感!同感!如果能一个问题回答完,不再扩展,听感更好。好多时候嘉宾回答完,都忘记主持提的啥问题了,发散性太强,知识点来的太汹涌!哈哈
37:52 经济学的人在讲禀赋,文学的人在讲比附,然后居然聊到一起去了
11:10 关于写作和评论的关系,问得很犀利,答得也很清楚👍
yhhhygge
yhhhygge
2022.9.20
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伙能从莫言的作品中找到共鸣,得到心灵慰藉,这就够了;是不是比莫言本人更了解莫言,这件事情一点都不重要
宛平
宛平
2022.9.22
12:11 确实,读者的自我映射其实对于作品的丰富也很重要~
和叁
和叁
2022.10.24
36:42 哈哈哈哈哈哈 文學係以外的人 真的很難理解文學 和 文學評論
martias
martias
2022.9.26
关于嘉宾说的虚构的意义,个人的理解在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今天我干了1,2,3,4,你做了A,B,C,D,都是在现实生活这个无穷无尽的空间与时间的大网中,10年前美国的某件事导致今天的我做了这件事,我做的这件事可能又导致4年后委内瑞拉的某人去做某件事。

而小说,你作家虚构一个时间空间的片段,将其编排至这3,400页的篇幅中,那么读者就会想你必然是想表达什么。为什么这个人物要叫Steve? 为什么故事要发生在90年代的法国?为什么最后是bad ending?换句话说,你为什么要在这现实生活这张无穷无尽的大网中独独选取编排这400页的故事?

如同嘉宾所说,“无意义”也是一种“意义”。如果你故意把这400页写的无意义,那么必然也是在表达某种意义了。
49:39 出现了!文学反编译!😜
五里坨:这儿看到反编译可太魔鬼了,在看 sass 摸鱼中途的我,仿佛在被叫回去返工
CCCao
CCCao
2022.10.22
主持人说得非常非常对 别扯比赋了。😂这位客人其实自己没有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他现在做的事情 不正面回答问题 而且总用反问句。而且,述一个八十流的编剧直言 从他的发言中 他没有真正爱文学 进而他说了很多很复杂很表面的东西 但是他不知道文学(故事)在人类生命中的意义
豆蔻梢头:我也有同感,就是有些简单的问题讲复杂了
那就起个名字吧:同感“不正面回答问题”!对比听了几期马伯庸等作家类似的解读,就发现真的理解了的人说话大道至简,细节真实。他真的是简单问题拽复杂,绕来绕去。
和叁
和叁
2022.10.24
32:41 哈哈哈哈哈哈 笑死 為什麼單獨問我們文學的人!
山有木兮_
山有木兮_
2022.10.22
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而是培养决定谁是作家的人。
冰沁
冰沁
2022.10.22
文学源于生活,但同时也高于生活,小说家在写的时候,他肯定是有一定的小说布局和小说目的,他的素材肯定是来源于他的生活,他的见闻,所以说初高中时,我们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总是会去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作者当时生活的时代,我想文学评论家往往也是如此,他们在作者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去摸索作者的思想变化,加之作者的时代,尽可能去还原作者的意图。但是不是真的意图其实对于文学发展史来说,可能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那其实就是作者的多面中的一小面,更多时候我们只是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构建当代社会的思想意识体系。当文学评论家去评论时,往往会把某个点放得很大,用放大镜去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