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一起读《追忆似水年华》:读困了,就替普鲁斯特睡一觉跳岛FM

130 一起读《追忆似水年华》:读困了,就替普鲁斯特睡一觉

76分钟 ·
播放数24782
·
评论数108

“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法国作家法郎士曾如是感慨。《追忆似水年华》是如此地长,长到我们已然迷失在漫漫追忆之中。这部常被戏称为“犯困文学”“吃灰七卷本”的巨作,究竟伟大在哪里?今年的11月18日,是普鲁斯特逝世的一百周年纪念日,就让我们跟着经典重读栏目「一起读」的第四期,来重新追忆似水年华。

本期节目里,身为法语系学子却从来没有读完过《追忆》的普通读者何润哲,请来北京大学外语学院的程小牧老师和跳岛的老朋友张秋子老师(豆瓣ID:安提戈涅),一起来侃侃文学史上的这座大山。一百年的时间里,《追忆似水年华》如何从一部惨遭拒稿的“业余”之作变成无可逾越的经典?世人眼中的花花公子普鲁斯特,如何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普鲁斯特反对用实证主义的考据癖来推断作家和作品的价值,作为一个非职业写作者,他把目光投向人最基础的生活经验。

正因为如此,要理解普鲁斯特用七卷本所探究的生命的真相,我们不一定要成为专家,也不必仰赖所谓的素养或积淀。正如节目里张秋子所说的那样,最质朴、最贴近生活的阅读感触,有时正是学院派解读所容易遗漏的。《追忆》提醒我们的,是不要让精神怠惰、不要在生活中逃避生活,敢于用诗人的目光凝视身边的事物,并以此对抗时间的流逝。踏入普鲁斯特笔下流淌的人生河床,我们或许也能与自己生命中的那块马德莱娜小蛋糕偶然重遇。

【时间轴】

02:34 攀登《追忆似水年华》这座大山:最难读完的小说,究竟难在哪儿?
08:44 一百年前的“专业读者”们也没看出《追忆》好在哪里
13:24 革命文学vs室内文学:走“我是谁”的路,还是“怎么办”的路
20:39 普鲁斯特的“驳圣伯夫”:实证主义的生平考证永远不足以推断写作者的自我
35:14 “正统”的纪德与“非典型”的普鲁斯特:作为职业的写作和作为人生的写作
46:13 最质朴、最贴近生活的阅读感触,有时正是学院派解读所容易遗漏的
56:28 普鲁斯特的时间观:“我”的坐标,可以由河流、马蹄声以及一块马德莱娜蛋糕来定位
70:22 一起读小撇步:永远读不完的书,也可以是从哪都可以开始读的书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 人物

罗兰巴特(1915-1980),法国作家、思想家、社会学家、社会评论家和文学评论家。
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伪币制造者》《背德者》。
约翰·罗斯金 (1819-1900),英国作家和美术评论家。代表作《芝麻与百合》。
法朗士(1844-1924),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托马斯·库恩(1922-1996),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和实证主义的创始人。
左拉(1840-1902),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重要的批评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
吉尔·德勒兹(1925-1995),法国最著名的后现代哲学家之一。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代表作《蒙田随笔》。
乔治·佩雷克(1936-1982),法国当代著名的先锋小说家。
托尼·莫里森(1931-2019),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雅克·拉康(1901-1981),法国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也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者。

  • 作品

《阅读普鲁斯特》(Lecture de Proust)[法]加埃坦·皮康
《项狄传》[英] 特伦斯·斯特恩
《局外人》[法] 加缪
《堂吉诃德》[西] 塞万提斯
《巨人传》[法] 拉伯雷
《欢乐与时日》《驳圣伯夫》《让·桑德伊》[法] 普鲁斯特
《忏悔录》[法] 卢梭
《与父亲的奥德赛》[美] 丹尼尔·门德尔松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匈牙利] 马洛伊·山多尔
《墓中回忆录》[法] 夏多布里昂
《写作与救赎》[德] 瓦尔特·本雅明

【出品人】蔡欣
【节目编辑】何润哲 以禾
【后期制作】广岛乱
【音乐】AURA.Pote - Howling Fox
【视觉设计】孙晓曦 BEIBEI
展开Show Notes
潇湘丸子
潇湘丸子
2022.11.19
这期聊得真好,听了两遍。“阅读把我们领入精神生活的门槛,但并不构成精神生活本身。”“最好的书给我们的是一种激发。最好的书会激发我们的精神生活,会激发我们自己思考的智力。”我自己一直有心要读追忆,只是目前还停留在开头部分。听完这期,留心着要早点继续读下去。
观一
观一
2022.11.18
并不觉得普鲁斯特不好读,也不是很长啊,把无效玩手机的时间拿出来读就够了。《追忆》不做任何隐瞒,像一个死人在回顾,听到这里,确实啊。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提到,普鲁斯特是在处理时间,过去的时间。乔伊斯是写当下的时间
Ademain:我也觉得很流畅易读 而且虽然篇幅长 但完全没有记情节的压力 随时捡起来都能读下去
XSQILY
XSQILY
2022.11.18
44:46 最好的书给我们的是一种激发。
39:50 很多时候是无意识地过日子,真的像流水一般,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又很平淡。缺乏对周遭的观察与思考,对自己的反省与审视。
楠南
楠南
2022.11.20
53:24 现代性的人——现代性最重要的体验是我们总是以时间作为坐标,但在传统时代人们可能是以地理空间方位来定位——这个糖豆人比喻好妙,用临时的方式来感受
郑浩聪
郑浩聪
2022.11.23
希望主播能少一些嗯嗯mhmmhm和覆盖发言,多留一些完整空间给嘉宾发言……
听啵客的啵啵:主播是在回答啊,她们这是在探讨,嗯嗯是一种对嘉宾发言的肯定和礼貌回应。
44:47 三位老师讲得很透彻,我不禁听了两遍。还没有看过这部书,听了这期决定去读。
后浪出了连环画版的《追寻逝去的时光》,周克希翻译,也是一种走进普鲁斯特作品的方式,正在看。
好好想想
好好想想
2022.11.28
听了一半,感觉还是小牧老师能说到深处,大概还是因为更专业。另一个做比较文学的老师,确实很有比较文学气味。。
1:11:40 哈哈哈笑死了“我最近正在重读”
38:34 普鲁斯特复现生活的野心和对自我与生活的关切,比“伟大”一词更特别。绝大多数人是像托尔斯泰《阿列卡列宁那》里卡列宁那样,追寻外在世界诸如官职、女人、地位,那些很起劲的表象,他们选择了“在生活中逃避生活”,听到这里好感动,终于听到了这种好像一直存在自己心底的观点,但愿我们都更多自我关切,而非“在生活中逃避生活”。
楠南
楠南
2022.11.20
26:22 社会的自我永远无法涵盖写作者的自我,人可以作为一面镜子来折射出复杂深远的世界。伟大的作家或许是窥见了一种奥秘,这种奥秘可以使ta去复现真实的经验
普鲁斯特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是物理学大变革的时代,人们对时间的感知与认识,正在发生巨变
村上阿桂
村上阿桂
2022.11.19
这一段说得太好了,总之金句连连
怎样呢
怎样呢
2022.11.18
56:44 这里我想到《喧哗与骚动》,昆汀的父亲给昆汀一块手表,说时间是最不重要的。但是昆汀确实在时间的倒计时下自杀的。包括《喧哗与骚动》虽然按时间作标题,但是时间确实真的不重要。
真的很感谢这期节目和制作者,非常非常inspiring❤️
未明_
未明_
2022.11.24
46:17 阅读,把我们领入精神生活的门槛,但并不构成精神生活本身。

最好的书,给我们的不是一个结论,不是一个知识,不是一个完美的故事,不是一个启示,不是一种启示,而是一种激发。

最好的书,会激发我们的精神生活,激发我们自己自我思考的智力。

——来自《跳岛FM》引用普鲁斯特的一段话

PS:

说的太妙了,除开知识性的内容,很多看似没用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其实都可以起到这种激发高质量精神生活的作用。(插个话,真正优质的教育和老师,也应该起到这种激发作用,而不是充当权威,去灌输)

其实,作家阿丁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意是“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要能撼动人类僵死的灵魂。”

标准放低点,触动就够了。

今天中午随手翻了《瓦尔登湖》,就有这种被触动的感觉。中学时期,其实读过好几遍瓦尔登湖了,但那时候读书只是一种形式,太过半吊子。

如今再看,更多的是思考是认同还有惊叹——原来19世纪的梭罗早就把很多事情想透了。

他说那时的人,买房子实在不值得,其实我们需要的并没有这么多。100多年过去了,人们却被房贷压的更惨了。但梭罗说,我们其实要的没有那么多。

当然,梭罗还有非常有智慧的思想。

譬如——

我们现在只有教哲学的教授,但却没有一个真正的哲学家。

但这些教授们仍然令人尊敬,毕竟他们的生活让人尊敬。要成为一位哲学家,除了要有细腻的思想、敏锐的眼光、建立一种流派,还要热爱智慧,并按照其指引过一种简单、独立、宽广而真挚的生活。

许两个愿:

一是余生还有时间和体力多读点书,尤其是任由优质的作品冲刷我,毕竟我总觉得——也许我也可以写点什么,就像佩索阿、波德莱尔他们一样。

二是,如梭罗所说,过一种简单、独立、宽广而真挚的生活。
55:03 虽然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但反而觉得时间很紧迫,不够用
上海译文出过《追忆似水年华》的精华本,宣传语是:基本保留了七卷本全书的精华所在,所选章节或段落都是完整的,没有任何删节,一册在手即可领略这部鸿篇巨著的风采,堪称真正的“精华本”。买了一本,刚看了个开头。
城堡主K
城堡主K
2022.12.03
38:18 不要在生活中逃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