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电Special 三年后,公共舆论在谣言潮一败涂地 VOL.107翻转台电(翻电)

翻电Special 三年后,公共舆论在谣言潮一败涂地 VOL.107

70分钟 ·
播放数9843
·
评论数159

三年后,我们终于对疫情skin in the game,2022年积累一年的共识大规模崩溃。疫情威胁的谣言四起,实质性地影响了我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为什么公共舆论如此彻底和快速地溃败。一年的忍耐,敌不过半个月的谣言威胁,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内容包括:

1 医疗是考验,社会舆论也是重要考验

2 谣言不仅影响“想法”,同样影响行动

3 最近几个争议性的谣言

3.1 关于无症状概念的争议

3.2 关于白肺的谣言

3.3 对张医生论文的围攻

3.4 新冠入脑,小艾滋病

4 官方数据透明是战胜谣言的方法

5 社会舆论应该有什么功能

6 迎接春节后的第二波谣言吧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 欢迎在Patreon和爱发电支持翻转电台 ]

如果你过去有在Patreon支持其他项目的经验,优先推荐使用Patreon,因为其有按月订阅的制度:

www.patreon.com

如果你从来没有在Patreon支持其他项目的经验,可以在爱发电: afdian.net

感谢大家对翻转电台的支持。大家要记得敢于去相信。并敢于分享你的相信。

酝酿与积累了三年,在所有人设身处地走入疫情后,半个月谣言就大获全胜。

展开Show Notes
ptdy
ptdy
2022.12.30
听完这一期以后感想很多, 胡乱记录一点在这里.

1. 论文解读偏向性问题多严重?
1. 我一直认为, 带有偏向的论文解读甚至比直接传播谣言还更有危害性, 因为它伤害了三类人: 本来就会亲信谣言的人, 对科研成果具有一定信任的人, 没有时间去检验是否有偏向性解读的人. 而普通甚至荒谬的谣言往往只伤害第一类人. 而且, 要对此类偏向性解读做反对更麻烦, 因为我得真的去读, 看看他们隐藏了些什么, 最近的一段时间做这种事情让我非常疲惫. 有时候对方就截取highlight里一个词开始渲染, 但是为了搞清楚统计结果的范围我甚至得去看methods. 如果不是因为关系好的朋友也在传播这些解读, 我不会有动力去费心费力地去检验.
2. 为什么没有或者很少有自媒体做这个客观的科普?
1. 不挣钱. 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 不可否认, 相当一部分自媒体都是一份工作, 其KPI不是社会福祉, 是阅读量. 我们无法苛责所有的自媒体都要有高道德标准.
2. 从传播学角度来说, 能带来surprise, 用最少的话能“讲清楚”一个复杂事情的信息才能被传播, 否则你信息本身就长, 而且会在口耳相传中逐步损失精度, 最后甚至可能演化成一个新的谣言.
3. 如何排除无关议题?或者可能排除无关议题吗? 我觉得不太可能排除无关议题, 如果其对立面是第2条里说的那种议题的话. 原理是一样的, 舆论传播是天然排斥长逻辑链, 偏好情感类型的
4. 个体能做什么? 怼人怎么知道自己是对的? 为什么传播这类谣言的人中男性为主?
1. 支持怼人, 但是这个成本太高了, 理由在第一条里有.
2. 怼人我其实也不是十分自信, 原因后面会详细说.
3. 我身边其实传播谣言的男女都有, 没有特别明显的比例偏斜. 但是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可能是男性居多. 男性对一种整体解释的偏好我觉得是比女性高的, 而谣言能提供最低成本的此类解释体系.
5. 为什么没有传染科医生站出来? 除了节目里提到的被攻击之外, 我想补充一个最直接的原因: 没有人敢把话说死, 不然到时候如果变异方向变了, 自己的职业声誉会被大大影响, 哪怕当时的言论在当时的证据下是合理的.
6. 生命是不是最高的教条?
1. 这一条会有一点 off-topic 甚至biased. 对一个抽象“生命”的无限拔高, 是符合传播学原理的, 弱势的东西最利于传播, 生命权是所有权利中最基础的一种, 因此其能被拔高甚至用于攻击别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明明小孩的风险最低, 但是总是和老人一起被提起.
2. 除了传播原理以为, 我个人(没有证据地)认为, 我们对生命的无限拔高与儒家文化背景有关. 因为没有太多其他的东西可以提供超越性的价值, 就像葛兆光说的,生命之河的延续在我们这里甚至具有了一种宗教的位置, 同时工业化还没完成, 后现代价值观在社会上也不普遍, 所以“好死不如赖活着”在不少人心里是根深蒂固的.
7. 政策外部性的透明度和公众认知
1. 为什么年底突然转向? 其实我悲观地认为舆论只是起了一个就坡下驴的作用, 核心还是经济数据无法掩盖的难看, 比如外贸在十月十一月的崩塌.
2. 但是这种外部性之前并没有被广泛讨论, 我认为原因有两个. 一是数据的公开程度太低, 导致讨论大多是定性的而非定量的, 这样吵不出结果来; 二是要理解任何政策都有成本这件事需要纳税意识, 在间接税占7成的社会里这一点很难达成.
8. skin in the game的影响
1. 上面说我不太敢怼人, 一个很大原因就是, 如果我家人感染且症状严重的话, 无论我的论据多么solid, 我前面说的话都只会成为其他人嘲笑的对象, 我也能理解这种嘲笑, 这是一种悠久的文学传统——反误了卿卿生命式的嘲弄. 所幸虽然现在家里所有人都感染了但症状目前都还不重.
2. 为什么上面这种嘲弄能成立? 我觉得和概率这个观念本身就非常反直觉而且哲学基础复杂有关系, 比如如何定义基础事件的独立性. 很多受过良好理工科教育天天算相关性的人也不理解概率, 道理很简单: 当机会只有一次的时候, 对于个人来说, 概率分布的直觉意义不大, 不然彩票行业就不会存在了. 再比如, p-value的解释本身就只能拒绝结论, 是产生不了正向判断的, 而如果你是个贝叶斯教徒的话, 无论数据多么离谱, 只要先验够强, 模型一样可以是有偏的.
pekingcat
:
谢谢你认真的回复。谣言是短链条的逻辑,更鲜明的事实,这个可能是没有办法的,这我觉得其实是对辟谣方更多投入的要求
pillowman:说的好棒
梅永九
梅永九
2023.1.02
55:06 张文宏就是在全国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的所谓网红医生,安抚了大家两年,结果被骂成汉奸买办,其他医生想出头帮大家辟谣也不敢了,投机、焦虑和民粹才是永恒的。叹息
ptdy
ptdy
2022.12.30
9. 反身性问题
1. 首先我同意本期看法, 0.4%的死亡率已经能造成事实上的挤兑了. 下午我做了个粗糙的保守估算, 上海目前的太平间和殡仪馆容量压力应该在平时的20倍左右.
2. 但是即使在没有这种客观压力的情况下, 我相信一样会出现挤兑. 股市就天天发生这种事情. 这本质上是个囚徒困境问题, 而要解决囚徒困境只有重复博弈. 我不觉得目前存在重复博弈的社会基础.
10. 社会教育是否可能?
1. 首先, 即使有上面这么多悲观看法, 我还是觉得可能的, 因为地球上也有比较成功的例子.
2. 那么如何做到? 没办法在这里展开, 我只能提一个非常粗糙的观点: 只有建立长久的credit system, 并且让信息和商品一样自由流动才可能实现. 在我看来前者甚至比后者还重要. 某些官媒辟谣等于谣言就是他们的名声本身构成的credit system 在这种竞争中起作用的一个体现. 但是对普通用户而言, 中国互联网仍然是匿名的, 而且天然如此, 这对信息的竞争极度不利. 防杠插一句: 我说互联网不应该匿名不等于我认为隐私不重要或者网暴是ok的, 这是三个不同的话题.
Unorthodox
Unorthodox
2022.12.30
55:29 官方不支持医生说真话 而且真相真的流调数据闹着风险公布出来,也没有权威的支持,也很难占有话语权
Unorthodox
Unorthodox
2022.12.30
37:11 32:07 帝国理工做的新冠感染死者解剖的报告,不能确定这个是在死前还是死后侵入脑部的。但是能够说明的事,感染过新冠的人群,体内留存着新冠病毒并且留存的新冠病毒存在感染大脑组织的风险。

舆论的事情我不是很关心,但是确实存在明显且长期的后遗症。最好的办法就是隔绝感染源,避免被传染,新冠的症状与危害远高于普通感冒。有条件的还是建议远离人群,去僻静一点的地方住2-3月。千万不要因为难逃感染就放弃防护!!感染不会增加对下次感染的抵抗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努力避免被传染降低病毒传播!再说如果被传染了如何快速康复!如何避免再次传染!

最后,作为中青年感染者,在发烧症状消除后,确实存在数周胸闷气短 关节痛肌肉痛的症状,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工作者的正常工作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pekingcat
:
首先那个论文解剖的尸体,只有少数特例病毒进入脑部,绝大部分是没有的。还有“确实存在长期后遗症”这个依然要问概率,多大概率?什么后遗症?现在看起来最多的是脱发,大概10%
我只爱学习:所以你以自己为样本,得出“存在明显且长期的后遗症”的结论,是怎么一个情况
13条回复
ptdy
ptdy
2022.12.30
从那篇文章的supplementary material来看,万分之6.5的数据是排除了一大批人以后作为分母计算得到的。也就是说,这个数值和其他一堆相关结论都是轻症到重症的转化率,并不能客观反应群体的总体重症率。
ptdy:我是同意本期的大部分观点和论证过程的。只是网上对于张这篇文章更多的也是诠释上完全不论前提,只质疑6.5的真假
李小迪
李小迪
2022.12.30
不要失望。因为我是做生意的,不知道我想的对不对。商品在短期便宜的确实会快速占领市场,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产品相比较而言贵一点的,会有很好的复购,实际上长期更有市场!说真言的,也是一样道理吧,那个白肺这阵子可能有市场,长期的话肯定大家还是更会去听真实的声音!相信阴谋论的那没办法了,但我老爸就是个完完全全相信阴谋论的,但是他孩子我完全不信啊~阴谋论信任不遗传啊~哈哈哈
Laura_V9fh
Laura_V9fh
2023.1.01
因为很多流量公众号的价值观是“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他们的方法论是发出与官方政策“不一样的声音”。所以在“动态清零”的时候他们会说“新冠是大号流感,国外早就放开了,完全不影响正常生活”。而真的放开了,他们又会说“你被骗了,新冠没你想得那么轻松”。至于这个“不一样的声音”是真相还是谣言,they dont care。
hilbert-
hilbert-
2022.12.29
张文宏论文中文版已经撤稿了
官方数据的极度缺位才是根本
CiciWw
CiciWw
2023.1.04
53:45 阴谋论是现在的基本盘了,大部分人获取信息途径还是内网的消息,逮谁都反驳的话,每天光吵架,饭都没时间吃了,还自己气的半死,现在已经疲了,尽量避免和周围的人讨论这些事情,很丧
Lucy_528
Lucy_528
2022.12.30
15:17 医生颠三倒四的说了两分半。哈哈哈。
编号2538
编号2538
2022.12.30
1:07:23 造谣比辟谣容易,谣言的内容比辟谣来得有趣、好读,在这两个方面的努力才有助于扭转形势。
北川有木
北川有木
2023.1.05
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每个大决策的背后肯定要牺牲一部分的利益。如果具体到covid这件事情上,虽然我不认可通过牺牲经济发展来达到所谓的清零,但目前产生这个想法的我是一个有经济能力的中青年人。如果我年龄再长30岁,或者有非疫情导致的经济贫困问题,不保证还能做出这种判断。互相理解,无须悲观
captainmiaoo
captainmiaoo
2022.12.30
1:02:26 但是主播这些理由也是很片面的
pekingcat
:
这里的片面你指的是?
captainmiaoo:第一个原因,您只是做出了一个提问,然后自己其实是有预设的答案的,但这个答案是大多数人想的吗?第二个,你提到的是养老院的老人,但是不是住在养老院的老人是这么想的吗,他们的家人是这么想的吗? 当我们讨论老人死亡的时候,必须要先承认一个事实,就是因为放开必然会导致老人的超额死亡,这也是那些说“我们杀死老人”的人在思考的事情。并不是所有人都受益于或者支持目前的状态的。
4条回复
落幕_kpyL
落幕_kpyL
2022.12.30
我对新冠的印象就停留在方舱里边载歌载舞,我确实是得反思😂
58:46 有人说了:我不想 2022 年再重来一次,我可以接受别人难受两周。
pekingcat
:
不是别人,是自己难受两周,现在谁能让自己不难受?
很遗憾,我也成为过谣言的帮凶。但能在年末听到这期节目也能有些思考,也算是给2022画上一个句号了,起码在此之前,我觉得是有些遗憾的(指的是对今年遗憾),虽然这一年有很多不好的经历,但总觉得太过匆忙不想翻过去这一页,那么在听完以后,我觉得我能给自己一个交代了。那就是保持理性和思考,不要用愤怒支撑生活,而是去伪存真,不断重复否定自我又重建新的自我的过程,辩证地批判与接收。谢谢翻电,谢谢主播。
pekingcat
:
谢谢你的回复
把无症状和轻症划到一起统计 跟我和科比合砍81分有区别吗?肺部有无感染来区分无症状有症状 居然是有道理的?无症状就应该是事实上的无症状 世卫也是这么定义的 扭曲这个概念原本的含义 不是传说中的语言腐败么 除了糊弄人没看出有啥道理可言。更况且别忘了 所谓新冠肺炎本来就不是一个正规的称呼 人家叫covid19。omicron更是没有肺炎症状作为普遍特征 你靠肺炎来作症状标准 那我还拿呕吐做标准呢有意见不?
pekingcat
:
肺部有无感染来作为区分为什么是没道理的?如果只是上呼吸道感染,对人体的伤害和其他健康风险就是小很多啊?不是吗?
hijknfl
hijknfl
2022.12.29
先打开了一本书,然后点开了一篇公众号文章,然后又收到推送看到更新了,一时间不知道该先看哪个,都要争分夺秒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