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流量第一的高考钉子户【中国千古名流IP宇宙】Vol.43 | 聂凡鼎《老聂聊IP》第三季

我是流量第一的高考钉子户【中国千古名流IP宇宙】Vol.43 | 聂凡鼎

30分钟 ·
播放数14
·
评论数0

​校 长 前 戏

来生我一定要考上

......

文 / 聂凡鼎

中国IP商学院 院长

【老聂聊IP】

第 3 季

《中国千古名流IP宇宙》

引言:这一季从个人IP的维度出发,洞察中国历史上那些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精神高度与情感浓度的人,通过对TA们所处的历史场景、社会环境、人生际遇、性格特点的梳理、解读,试图探索在今天和未来的语境下创新应用赋能全息生活的可能。

麒麟君子 X 麒麟才子 X 麒麟送子

【 麒 寶 】

麒 寶 带 你

思接千载 神交古人

打卡千古名流 重塑中国文旅

Hi all 我是鼎叔!欢迎来到【中国千古名流IP宇宙】第43期,上期是中国画圣画姑娘谁也不好使的顾恺之,这期是聂小倩们的造化者蒲松龄。

前戏部分①

【 高考考到62 】

蒲松龄,山东淄博淄川区人,生于1640年农历的四月,也就是明朝末年,再过四年就满清入关了。

蒲氏虽非名门望族,但读书人很多,获得功名的人每一代都有,但是到了蒲松龄的父亲这一代却科举不利,只得弃儒经商,别说,生意做得还可以,饶有赢馀,但很快就遇到了明清之际的战乱,生意也就干不下去了,以至于家道衰落。所以,蒲松龄出生之后,事实上是肩负了光耀家族的担子。

话说蒲松龄15岁那年,家里给订了一门亲事,是当地一个刘姓秀才的女儿,只有12岁。因为孩子还小嘛,所有只是订婚,并没过门,但就在当年民间谣言四起,说朝廷要选民女入宫,大小都不放过,一时间人心惶恐,很多人家匆匆忙忙的嫁闺女,刘秀才也急了,就把12岁的女儿送到蒲松龄家,当然,是和蒲松龄的母亲董氏一起住的,后来谣言平息之后又接回去了,就算是婚前的一场风波吧,又过了两年,也就是一个17一个14,蒲松龄就和刘氏正式结婚了。

婚后第二年,也就是蒲松龄18岁那一年,正式开启了自己冲刺公务员岗位的征程,首先是应童生试,初战告捷,县、府、道三试都是第一, 两年后,20岁的蒲松龄信心满满的去参加乡试,结果落榜,心情是相当郁闷,回家继续学习,两年之后儿子出生了。家里添了人口,那压力就更大了,第二年蒲松龄再次参加乡试,又是昂首挺胸进考场,灰头土脸出考场。蒲松龄第二次落榜之后,觉得没脸回家,就住进了自己一个好基友家里复读,准备来年再战。这期间另一个哥们写过两首诗劝诫蒲松龄不要把精力分散在神怪故事上,无益于“高考”,从这件事儿可以看出,蒲松龄在那个时候已经喜欢上了玄幻文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年蒲松龄已经24岁了,家境本来就不富裕,再加上有了孩子,不事生产的话日子是过不下去的。所以蒲松龄这个时候除了学习备考之外,也得在社会上找点事儿干。就这样,又过了一年,经人推荐,蒲松龄到了一个王姓的大户人家干了家庭教师

家庭教师一干就是三年,三年后,28岁的蒲松龄离开王家当了私塾先生,走上民办教师的岗位。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两年,也就是干到了30岁,这时候来了一个机会,蒲松龄有个同学叫孙蕙,混上了江苏宝应知县,去南方上任需要一个幕僚跟随,就聘用了蒲松龄。于是蒲松龄就跟着孙蕙跑到了江南,在宝应、高邮这些地方很是游览了一翻。

关于蒲松龄这一次作为幕僚的江南之行,我们有必要展开一些篇幅,因为就是在此期间,蒲松龄遇到了一位改变其一生命运的女子——或者说一位红颜知己更为贴切,以至于后来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所有对女性的美好想象都寄托在了这位女子身上。

怎么回事儿呢?就是在刚到宝应的时候,作为县委书记的孙蕙搞了一次不符合八项规定的腐败大趴,不仅大吃大喝,还请了很多歌舞团演员现场助兴,就在这场大趴上,蒲松龄遇到了当时扬州地区有名的歌伎顾青霞。

怎么说呢,30岁的蒲松龄见到20岁的顾青霞,不恰当的比喻有点郭襄见杨过那劲头——“歌舞宴前初相遇,一见青霞误终生”。当时的顾青霞不仅温婉可人,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精通歌舞乐律。我们可以想象作为山东二哥的蒲松龄见到如此曼妙的江南女子,简直就是看傻了眼,当即写诗相赠:

银烛烧残饮未休,红牙摧拍唱伊州。灯前色授魂相与,醉眼横波娇欲流。

具体意思大家理解,我就不好意思翻译了,就是一个字——“撩”。

事实上顾青霞对蒲松龄也是一见倾心,收到诗之后更加仰慕蒲松龄的才华。然而就在老蒲与小顾眉来眼去的时候,狗血的剧情上演了,“趴体”的召集人,老蒲的好哥们孙蕙开始吃醋,对,其实就在当场孙蕙也看上了青霞,发现人家俩人已经加了微信频频互动,马上就坐不住了,也当场写了一首诗给青霞,说是给青霞,事实上也是给老蒲看的。诗写得相当直白,叫,华筵把酒醉吴姬,一曲扬州低翠眉。堂上主人多妒忌,暗中为语杜分司。

这就不用翻译了,堂上主人多妒忌嘛,意思是我已经吃醋了,老同学你看着办。

蒲松龄一下子知道了以前是老同学现在是老领导的心思,非常痛苦,但无论如何对青霞的爱慕是不能平息的,还是偷偷给青霞发微信,写得是相当露骨又肉麻,咱们来欣赏两段:

曼声发娇吟,入耳沁心脾。如披三月柳,斗酒听黄鹂。

——蒲松龄《听青霞吟诗》

旗亭画壁较低昂,雅什犹沾粉黛香。宁料千秋有知己,爱歌树色隐昭阳。

——蒲松龄《听青霞吟诗又长句》

类似的撩妹短信发了很多,我们就不窥探别人隐私了,反正是青霞吟诗,青霞鸣琴,青霞曼舞,青霞倾诉,青霞的一切在老蒲看来都是美好的,诗意的,让人流连忘返的。老蒲和青霞可以说偶然遇见,遂成知己,这给了客居江南的蒲松龄生平种最浪漫、最深情的欢愉。

但老蒲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老同学孙蕙要和自己抢妞泡,更重要的是即便自己可以不顾及老同学的情面,可现在自己的身份地位在老同学面前也是绝对劣势,人家是县委书记,自己不过是一个乡村下岗民办教师,想想就灰心。但让老蒲觉得心有不甘的是,他非常了解自己这位老同学,本身就是一个好色之徒,家里已经妻妾成群了,如果青霞跟了孙蕙,未来可见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但人世间的事儿大多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孙蕙就在当年花重金为青霞脱籍,纳为妾室。这件事儿怎么说呢,青霞作为那个时代的贱籍女子,其实对自己的命运是没什么自主权的,纵然和蒲大才子惺惺相惜一汪深情也战胜不了有金钱权利两大buff加持的世俗裹挟。

蒲松龄眼看着自己深爱的女人和别人一个被窝,这个所谓的别人还是自己每天要面对的领导,这日子实在没法过,所以,老蒲在江南呆了还不到一年就伤心的辞职回乡,返回了山东老家,并励志要考上公务员,出人头地,给自己的一个交代。注意,这一走,蒲松龄与顾青霞一生再未相见

我们简单讲一点故事后续吧,孙蕙这哥们运气不错,从一个县委书记直接干进了中央,升任户科给事中,这哥们就把所有家眷送回了淄川老家,自己则是一个人宦游京师,风流不改,每天搞海天盛筵,早把青霞忘到了脑后。青霞身为一名江南女子,来到山东中部偏僻乡村,不仅言语不同、风俗也不习惯,在妻妾成群的孙府只能形单影只暗自悲凉,所有这些,蒲松龄是一清二楚的,不过又能怎么样呢,虽然两人同在淄川,但再怎么也不能干勾引二嫂的事儿嘛,我们再把底线想得低点,老蒲即便想干,其实也没机会。

但老蒲还是想努力帮助青霞改变生活的困局,于是写了很多诗词给自己的老同学老孙,一共有二十多首,主要就是描绘当年在江南的美好时光,揣度青霞现在寂寞的心境,希望能换回老同学对青霞的珍重与怜爱,其中很多句子写得也是容易让人误会,什么:“分明月窟雏妓,一朝活谪在人间。细臂半握,小腰盈把,影同燕子翩跹。又芳心自爱,初学傅粉,才束双弯……什么斯妮子,我见犹怜!”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老蒲和青霞已经11年未曾谋面,依然搞出这么这么肉麻的东西,对于老蒲可能是真心表露,但对于老孙来说呢,其实心里涌起的就一句话,这是我媳妇,关你屁事儿?

老蒲、老孙和青霞的琼瑶式爱情故事我们暂时说到这儿,还是说回当年伤心失落的回到山东准备第二年的乡试的老蒲,具体考得怎么样呢?很遗憾,还是没考中。但这个时候老蒲其实也没时间郁闷,因为家里其实已经三个儿子了,就算是事业爱情双失意,也得赶快想办法打工赚钱,于是又到了一个叫王观正的大户人家干私人教师。

再三年后,35岁的蒲松龄再战乡试考场,继续落榜,回家到,老婆又往他怀里递过来一个孩子——四儿子出生了,说实在的,这个时候老蒲的心情应该也是相当复杂,但不管怎么样,日子还得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里,老蒲一边照顾家人,一边零零散散的接点识文断字的小营生,就算勉强度日吧,当然,继续努力补习功课是大事儿,学习之余,为了慰藉生活的苦涩与无聊,也或者是为了化解对青霞的思念,开始进行志怪文学创作。

就这样一晃又过了4年,老蒲已经39岁,这时候老蒲一个八竿子能打着的亲戚跳了出来,这哥们就是高珩(héng),高珩这个人要多说几句,他是老蒲侄女的舅舅,八竿子能不能打着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高珩是淄川当地的大名人,这哥们比老蒲大28岁,人家在明崇祯十六年就中了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满清入关之后,又当了秘书院检讨,升国子监祭酒,一直干到刑部左侍郎,放在今天妥妥的省部级干部。更重要的是高珩文学才能出众,史书原话叫:“工诗,体近元、白,生平所著,不下万篇”

高珩对老蒲的才华很欣赏,也同情老蒲总是混不进公务员队伍的尴尬处境,就决定出手帮一帮老蒲,于是动员邻村一个姑且叫老毕的大户给老蒲发了个offer,去做家庭教师。我们知道老蒲年轻的时候也没少干这个营生,这次有什么不一样呢?就是老毕家待遇更好,条件更宽松,所以老蒲去了之后,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有大把时间在老毕家的学馆搞文学创作,事实上就在这一年,老蒲创作的志怪文学完稿,起了个名字叫《聊斋志异》

我们知道《聊斋志异》对于今天的中国古典文学版图来说是无法替代也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时其实寂寂无名,就是一个乡村民办教师消遣之作嘛。那么这部足以撼动世界的文学经典是怎么火起来的呢?对,还是老高帮的忙。《聊斋志异》成书之后,老蒲第一时间就拿给老高看,老高看过之后拍案叫绝,马上写了一个序,序中原话是“江河日下,人鬼颇同”,也就是说老高认同老蒲运用鬼怪的形象来映射社会,并且还说,“吾愿读书之士,揽此奇文,须深慧业,眼光如电,墙壁皆通,能知作者之意。”

这评价就相当高了,相当于高省长亲自撰写腰封——此书公务员必读。不仅如此,老高还把《聊斋志异》手稿带进皇宫,给自己的官僚同事们传阅,这也对《聊斋》的流传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你可以想象,如果今天你的作品能得到某中央委员的青睐,那对于作品影响力的提升,是哇。

当然,即便如此,老蒲生活境遇并没有得到改善,更不幸的是第二年,也就是老蒲40岁的时候,母亲董氏病逝了。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儿也值得一说,就是我们不是说孙蕙发达后当了户科给事中嘛,结果孙蕙家的亲戚好友就仗着中央有人,开始欺男霸女横行乡里,这让老蒲非常愤怒,直接给自己这位老伙计兼情敌的孙蕙写了封信,陈述利害关系之后说,你丫赶紧着管管你们家这些祸害,要不然牵连到你就不好说了。从这件事儿我们可以看出,老蒲其实骨子里是一个有着侠义精神的人。

【篇幅限制,未尽内容可搜索公众号:老聂聊IP 查看,感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