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47 扁鹊如何医治新冠?中医的神话和理想、恐惧和隐喻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Vol. 47 扁鹊如何医治新冠?中医的神话和理想、恐惧和隐喻

103分钟 ·
播放数59671
·
评论数262

杨念群老师在近代医疗史著作《再造病人》里,绘声绘色地描绘了1932年初春,就读于哈佛医学院,毕业于协和医学院的高材生陈志潜,从北京前往河北定县,成为一名乡村医生的情景:他首先乘坐火车从北京西站出发。到达河北后,换成骡车在泥泞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历经奔波到达卫生所的最后,他脱下了灰色的长衫,穿上了白色的大褂——火车换骡车,灰长衫换白大褂,这些充满隐喻的画面,都展现了现代医学在最初的时期,如何艰难地进入中国腹地,在贫瘠中孕育变革的种子。 


陈志潜决心穿上白大褂下乡,是服膺于20世纪30年代在知识界广为流行的定县试验理想。他们认为:中国虽大,人口虽多,也不过是由1900多个县集合而成。我们的政治、经济乃至于全民族的文化,也是以县为单位的生活构成的。在“定县主义”的思潮下,很多医疗领域的知识精英,怀抱平民主义的精神和现代化的理想,乐观地认为,只要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带到基层、带进县城和乡村,就能从根本上改善中国人的身体和思想,最终改变中国。


接下来的近100年里,中国的县城和乡村逐步实现了医疗现代化。但有趣的是,这个过程之中,传统的医疗并没有像这些理想主义者认为的一样——如同黑暗被光明驱散,或者如同蜡烛被电灯取代一般的,被现代医学催枯拉朽地替代。不管是传统的治疗方法,还是治疗理论,直到今天依然有着极其强大的群众基础。面对很多疾病,特别是现代医学力不从心的情况下,许多人会转向中医的治疗。同时,也有很多人非常坚持于“中医即愚昧”的看法,认为只有彻底摒弃中医,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和现代生活接轨——这两种立场针缝相对,冲突激烈。过去三年的新冠疫情,以及一个多月来很多人实际的感染和治疗经历,又加剧了这种冲突。


所以中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没有像蜡烛、毛笔一样,在20世纪的现代化过程中被淘汰?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中医还有没有用?——本期节目,我们邀请栗强老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读,梳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之间的争议。更重要的是和大家探讨,在今天的现代社会我们应当如何面对自己的传统。


内容包括:

03:16 防治瘟疫,数千年中医实战效果如何?

10:16 从睡虎地秦简到《温疫论》:传统医学中的科学性

13:50 草根医学:对抗“瘟神疫鬼“的符咒和传说

21:41 义和团vs八国联军的隐喻和医学国家化的起源

30:05 现代医学如此发达,中医还有什么用?

37:48 《出埃及记》中的法老困境,今天依然存在

43:50 中医理论极简科普:生机理论、大一统理论、传变理论

66:31 中医实践的七个阶段:从上古三世医学到中医药大学

78:53 中医即政治:从对抗殖民主义到气功全球大流行

83:10  “废医验药“和青蒿素是不是中医的未来?

92:50 面对病苦的无力挣扎,是争论和失去理性的根源

97:22 后现代理论和替代医学的兴起:约束医疗的权力


- 制作团队 -

美术设计 子鹤

后期制作 孙称

展开Show Notes
罗素质
罗素质
2023.2.02
置顶
听友群:有兴趣的朋友微信搜索:suzhi_luo 加我微信。(注明加群)欢迎👏!
咬尾巴
咬尾巴
2023.2.07
医学逻辑的终点在于‘治好病’,中成药问题先放下,对这位老师的中医理论,最关键的始终是‘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治好了什么病’。这期节目始终在讲中西文化、哲学,在‘治好病’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还是黑盒,特别希望这位老师能写文章、写书,把中医‘治好病’的逻辑梳理清楚让每个人在事实面前信服。
红烧血小板:关于医学的终点是不是“治好病”这一点,我有些不一样的看法。有时候病治好了,人并不一定过得更幸福,医学的终点应当是以人为本,关注于人的感受,医学是门艺术,而不单单是科学。安利一本书叫作《医学的温度》,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讲,中医虽然不“科学”,但也有它的可取之处
红烧血小板:我自己就是学医的,你说的我也赞同,中医现在面临的最大争议就是它的科学性,但是我们应当反思的是医学不仅仅包含科学属性,它还是一门人文的、社会的学问
20条回复
信不信有什么好吵呢?非黑即白的,累不累啊,信就吃,不信就不吃呗。
且医学艰涩深奥,专业者尚需终生学习,大众明明都是一知半解,却能高高在上四处批判,有撕来撕去的时间,不如多看几本书。
罗素质
:
您说得很对。
maoni:明白人👍
李路_3PTJ
李路_3PTJ
2023.2.04
看了一眼嘉宾简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中研小学生:听了开头就想查查这个跑火车的对谈者是谁,看到你的评论就明白了
罗素质
:
哈哈 医学 历史和佛教 在这期节目里都体现了
5条回复
Rcbxjjsks
Rcbxjjsks
2023.2.05
38:09 去医院看个扁桃体发炎,医生开的药头孢地尼十几块,两盒中成药成分不明效用不明七十几。中医怎么不算有害呢?
Rcbxjjsks:一直很想知道医生爱开中成药,是不是有提成有指标。
青青亲:可以拒绝,不要中药,我就是如此做的,谁也强迫不了我
15条回复
陈荔枝
陈荔枝
2023.2.03
我以前很排斥中医,后面学了玄学后偶然接触到倪海夏老师,他讲易经,分人纪天纪地纪,里面关于中医的一些基础理论,真的大开眼界,好有智慧。
罗素质
:
就像栗老师说的,虽然结果上排斥和喜欢都是合理的,但是也需要思考自己排斥和喜欢的部分是不是合理。
randomForest:听完更排斥了
29:48 说的太好了,现在一些狭隘科学论者就是这样——理解不了的就是不存在....还要反过来攻击那些持中立态度和肯定态度的人为“封建迷信”。迷信只是个动词,对于这种人而言难道也不是“迷信科学”吗🤔
罗素质
:
把科学作为信仰的对象
陈井
陈井
2023.2.03
天啦!罗老师最后一段讲得太好了!请问会发布文字版吗?
罗素质
:
以后我们争取出书,哈哈哈
明月依旧何来怅惘:一人血书《剧谈社》整理出书,太精华了。我都听两遍,一遍只听,一遍看shownotes细品。
3条回复
咬尾巴
咬尾巴
2023.2.07
1:26:45 听到了这里,在关键的统计、量化上,这位老师也是没什么兴趣…其他的其实完全不用说
蚁垤:青蒿素是以现代医学的方法捣鼓出来的 和中医练气的理论背道而驰... 所以那些大仙儿们都看不上 吃了飞升不了
罗素质
:
耽误您时间了。
9条回复
栗强
栗强
2023.2.06
扁鹊的知名患者及就诊时间:
蔡桓侯,前714——前695年;
虢太子,不迟于前655年;
赵簡子,前501年;
齐桓侯,前385——前380年;
秦武王,前312年之后。

看来他或是超级长寿,或是神话传说,或是一堆医生的统称(标记)。第一种说法概率太低,第二中需要好多代的人一起编故事。既然这样,不如先选最后一说。

喜欢中医和从事中医的朋友,可以考虑找人刻一枚瘦溜溜的鹊鸟儿图案的青石印章了。
林偉龍:好生意,剧谈社可提供此服务哈哈
HD879149o
HD879149o
2023.2.04
我妈西医下病危,最后中医让我妈妈活下来了,那时候我一岁左右,是中医让我还有妈妈
罗素质
:
嗯 多一种选择对大多人都有好处
针灸对我妈妈很有用,我看情况看中医西医,中医给我一个感觉是一代一代承传时候,年青一代可能学得不够透彻。
骑马下海人:针灸治好了我哥哥二十年的神经内疾病,在北京各大医院看了十几年也没有效果,最后土郎中扎好了。。。中医对于一些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可能真的有奇效,但不同医生之间的差距太大
罗素质
:
哈哈 没太试过。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比较谨慎
3条回复
羊羊MM
羊羊MM
2023.2.03
1:14:43 听到此处,想报考中医药大学了
小椿山ikajal:可以透过滤镜去深入了解一下,很劝退的
罗素质
:
代表中医药大学欢迎你 哈哈
1:05:11 辩证本身真的一直有在迭代。对中医认知的困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家都太依赖数字化的标准答案。失去了对自己身体的感受力,那些日常练习站桩,八段锦,八部金刚的人群更容易明白中医传统里阴阳相生,而且这“明白”来自身体,而非脑子。
不管个人观点如何,但是非常感激老师诚恳、细致地观点表达和对中医背景知识的讲解。一直觉得要反对一个东西起码要了解这个东西。
以及很喜欢这种节目形式,承上启下结构清晰,有对嘉宾老师所说的总结,也有自我观点的表达和深入。
罗素质
:
感谢留言。 我觉得对于尚不明确的东西,应该尽可能具体和理性地分析,而不是一概肯定或否定。大家都喜欢简单的结论,可惜世界上大多数事情并没有简单的结论。
1:28:23 天呢,第一次看到中医粉不用青蒿素来标榜中医反倒是对其批判
罗素质
:
我觉得嘉宾讲得很客观了,不能算中医粉了吧。
栗强:哈哈 就是中医 不用加粉
3条回复
PatriciaZ
PatriciaZ
2023.2.03
罗老师对于“现代医疗信仰的一体两面”举例说明的真好 本质都是大力出奇迹哈哈哈
罗素质
:
哈哈 真的 很多人看病的思路就是先莽一波
懒汉蜗牛
懒汉蜗牛
2023.2.02
太精彩了呜呜呜
罗素质
:
嘿嘿
好好想想
好好想想
2023.3.12
秉持着顽固科学主义的人,其实也是教徒一样。想让他们能听懂嘉宾说什么,恐怕很难靠一期节目说清。建议这些朋友去读一些西方现代哲学对科学主义的反思与解构,同一套西学体系下的理论,可能会更好理解。
41:35 这可不能这么比喻,吃香炉灰和吃布洛芬新冠都能自愈,但是吃香炉灰可能会死。
罗素质
:
得了不治会死的病,只吃香炉灰会死,只吃布洛芬一样会死。考虑到安慰剂效应,搞不好吃香炉会活下来的概率还大点。
罗素质
:
比较香炉灰和布洛芬。如果一个病本来就能自愈,那吃香炉灰和吃布洛芬都会自愈(香炉灰的心理暗示,甚至可能带来更大的安慰剂效应)。多数情况下布洛芬并没有“治疗”作用。 “正确的现代药”当然是更好的选择。但问题是,很多疾病没有对症的药物;即便存在“正确的”药,很多时候大家也无法选择。(例如新冠集中爆发时期的特效药)。
5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