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学习者,你好
听说心理非常高兴能够与你一起,共读一本书。
我是赵爽,是听说心理品牌创始人,今天由我为大家解读被讨厌的勇气第三夜——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每个人都有改变的能力,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勇气。”在第二夜的结尾,青年质问哲人,告诫别人要拿出勇气来非常简单,可是到底怎样才能拥有勇气?具体的对策到底是什么呢?哲人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下一次,我们要讨论下自由这个话题。是啊,自由就是勇气的前提,没有自由何谈勇气。
所以在第三夜,让我们带着和青年同样的困惑,与哲人继续这场灵魂交流,共同探讨自由是什么?束缚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01:00自由是什么?哲人很快给出了答案,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不活在他人的期待中。
哲人认为如果一味追求他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舍弃真正的自我。哲人与青年的对话进而引出了阿德勒心理学中非常核心的概念:课题分离。
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而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谁来承担这个结果,那就是谁的课题,谁就有这件事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02:14即使是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02:27《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一经出版引起了巨大轰动,打破了很多人的原有认知和价值观,日本电视台甚至把这本书拍成过影视作品,然而电台和很多读者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就是把这本书的重点过于放在“分离”上,而没有注重“分离”之外的“合作”。
例如:文中提到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看到哲人说学习的最终结果是由孩子承担,所以这是孩子的课题,家长应该放下对孩子的控制,如果你是一名家长,是否同意哲人的观点呢?很多人也许会持反对态度,网上有人提到,拿结果的承担来判断是谁的课题,那么如果孩子学习不好,长大后啃老,承受结果的就是家长,所以孩子的学习并不只是孩子的课题?
05:17同理放在职场上和夫妻关系上也是如此:我努力工作但是依然得不到领导的认可,是否选择努力工作是我的课题,我的工作与领导无关,而是否对我有情绪是领导的课题。爱人工作的结果是有他自己承担的,所以他的工作是他的课题,但是爱人的情绪不好,受到影响的是整个家庭,作为夫妻关系的我们,可以选择安抚爱人的情绪,听听爱人的发的牢骚,和他一起探讨下应对方式,让他感受到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所以是否选择对爱人的支持是我们的课题。
06:49所以总结下来课题分离的判断可以依据两个方面:
1、这件事的结果由谁来承担。
2、这件事你是否能控制,是否可以改变。
在判读课题属于谁的基础上,守住本分不干涉别人的课题,守住边界不让他人侵犯我们的课题。但是切记课题分离不是放任不管,不是冷漠。有边界是为了建立更好的支持、沟通和连接,在属于我们的课题上付出我们的全部努力,不求结果如何。
07:25在本章的结尾,青年觉得哲人说地做好课题分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可以理解,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生活中我们常说不忘初心,可又有几个人知道自己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哲人的回答给了我们答案,我们之所以找不到初心,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实际上是因为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会比较轻松,因为那是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了别人
08:21第四夜——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期待下一章我们与青年一起在和哲人的思辨中寻找答案。
今天的领读就到此为止。
听说心理,祝你思考愉快。

本篇编辑:听说心理养花的小姐姐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听说心理、听说心理课堂
联系微信:siyuan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