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从大道理到小故事,我们的同情心也会过劳吗?问题青年

90. 从大道理到小故事,我们的同情心也会过劳吗?

80分钟 ·
播放数9434
·
评论数62

我们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刘海龙老师,聊了聊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人们何以将对悲剧新闻的共情转换为具体和持久的行动?

【本期介绍】

过去几年,我们通过社交媒体看到了大量“远方的苦难”,从因政权纷争而陷入困苦的阿富汗女性,再到战争中颠沛流离的乌克兰人民,以及身处土耳其大地震废墟中绝望和无助的灾民。隔着屏幕,我们对远方受苦的人们产生了同情,同时又因为苦难的繁多和距离的遥远,又陷入到了对同情的疲劳。

法国社会学家博尔坦斯基认为,同情的前提是距离,正是处在“安全距离”之人才会对不幸的人们产生同情。波兰传播学学者莉莉·蔻利拉奇则有不同意见,她认为同情的产生和距离并没有直接因果联系,我们的同情心既和传播媒介的更迭息息相关,也更取决于如何“观看”苦难。在最新出版的《旁观者:观看他者之痛如何转化为社会团结》(以下简称《旁观者》)一书中,蔻利拉奇梳理了人道主义在过去几十年随着媒介更迭而产生的变化,进而讨论在人们不再相信宏大叙事的今天,如何重新想象社会团结。

尽管这本书的主要诉说对象为西方世界的公众,所谓人道主义也建立在“西方”和“全球南方”这一组对照中,但里面涉及到的诸多问题也跟中文世界有着紧密联系,比如人们对于灾难新闻的关注从“客观事实”过渡到“主观感受”,似乎总是要在新闻中先看到“自己”,出于某种感同身受的紧迫性才决定予以一定限度的关注与同情。

如何才能在对悲剧性事件的关注中,将注意力真正放在“他者”身上?身处不同时空的人们何以将共情转换为具体和持久的行动?在舆论撕裂之时又可以做哪些弥合不同诉求的尝试?以及在言说空间面临不断压缩之时,又该怎样理解公共讨论所缺失的面向?

新闻传播学学者刘海龙,无论是在他关于宣传话语和传播技术的研究中,还是于「看理想」开设的“传播学100讲”课程里,都在持续对上述问题作出回应,而他也恰好是《旁观者》所在丛书系列的主编之一。

从这本书出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刘海龙老师在「问题青年」聊了聊。

本期播客文字版欢迎戳mp.weixin.qq.com

【本期问题青年】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阳少,青年志编辑

【收听指北】

05:31 《旁观者》里提到的“同情疲劳”,和我们过去几年所经历的、以及因各种或远或近的新闻而产生“同情疲劳”有何异同?

15:20  从传统媒体时代过渡到社交媒体时代,我们对于新闻事件的关注是否从“客观事实”过渡到了“主观感受”?人道主义的宣传如何从讲大道理变成了讲小故事?

30:10 反讽可以促进社会团结吗?在后人道主义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想象社会团结的图景?

41:01 刘海龙老师认为,我们今天在舆论场上面对的更多是“沉默的螺旋”,而非“撕裂”。看上去争执不休的双方可能并没有本质上的分歧,反而从底色上共享着由过去教育带来的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49:11 刘海龙老师曾经做过2016年“帝吧出征”的相关研究,并写了《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这么多年过去了,网络民族主义在他看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59:12 如果说“帝吧出征”是当时一些青年“作为服从的一种反抗”,也是一种表达的出口,那么对于今天面临着就业困境、出口也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该怎么办呢?

01:04:17 如果讨论的目的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或是寻求认同,那么也无益良好的公共讨论空间的建立,这样也会影响到人们在关注新闻的时候,难以把注意力放在真正的“他者”身上。

01:14:52  在“偷拍诬告”的舆论讨论中,真正被忽视的是已形成产业规模的偷拍,以及如何通过相应的立法和技术手段,去消除人们对于偷拍的恐惧。支离破碎的讨论背后也暴露出了新闻报道的衰落。

【本期音乐】

马友友 - 3 Old Viennese Dances:II. Liebesleid

Arthur Rubinstein - Nocturne No. 2 in E Flat Major, Op. 9, No. 2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展开Show Notes
野梨树
野梨树
2023.7.12
置顶
本期播客文字版欢迎戳https://mp.weixin.qq.com/s/DDVNxIo3GPXtPt_HjbOHyA
公众号最新批评《海妖的呼唤》的文章极度厌女且男凝……老祖宗说的对,男的还是不能上因特网……
cofoexp:就是来找这个的
付航
付航
2023.7.13
在言论限定的范围内,刘海龙老师已经足够坦率
1:16:09 对川大女生远超合理程度的曝光,可能正是为了把焦点从真正重要的议题移开,不想解决结构化的问题,就把个体架到火上去
zi鱼
zi鱼
2023.7.17
1:15:44 老师绝了🥹🥹🥹太多新传的老师为了彰显自己的专业性沉迷于猎巫……还是海龙老师到位!
你哆
你哆
2023.7.17
特别好的一期🥹为什么播放量这么低
野梨树
:
谢谢认可!我也想知道为什么🥲
Kyubum
Kyubum
2023.7.29
1:10:35 感觉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大部分评论还是比较友善的,好像这种友善我一般记不住,但是看一条有病的评论我能记好久…久到过几天半夜睡不着还在想着怎么骂回去(
杨_U7fE
杨_U7fE
2023.7.13
老师话里有话!!!哈哈😆不过好多明面观点都太认同了,比如民族主义、人民啥样国家啥样、宏大叙事、川大女孩事件…太多了…能在这个ysxt高压环境下听到这篇真的很值得珍惜…
BrightLin
BrightLin
2023.7.13
1:18:49 媒介高度发达,媒体空前萎缩。
mmmmmmmmmm9
mmmmmmmmmm9
2024.2.07
这种好节目太可贵了✨
AntoineLLL
AntoineLLL
2023.8.11
节目质量很高,而且真的学到好多,谢谢
Undefined_k
Undefined_k
2023.8.10
14:46 首先把自己的事 最好 “有些人自己的事情没做好 天天操别人的心” 骂的就是我🙈
AntoineLLL
AntoineLLL
2023.8.11
坐等反噬
BonBonus
BonBonus
2023.8.03
泄洪涿州事件正当时,唉
在昼为影
在昼为影
2023.7.24
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的今天,再听一次
1、中国家族式的人道主义救助:走出去的人回去修路、修祠堂等
2、带有优越感看热闹
3、没有完全走出革命主义的宏大叙事,会和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
4、将新闻现象奇观化
5、反讽式的人道主义
6、与西方不同,中国既会代入被救助的角色、也会代入救助者的角色
江水得我
江水得我
2023.7.13
海龙老师快交代ruc夏令营的题是不是你出的😭
喵喵喵汪
喵喵喵汪
2023.7.12
欢迎刘海龙老师!!
Viola_pfqd
Viola_pfqd
2023.7.13
04:06 突然听到自己母校的老师😄 神奇
HD560336z
HD560336z
2024.6.18
比较喜欢这种类型的节目,还有跟周濂的那一期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