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 遐思与隐喻

No.16 遐思与隐喻

52分钟 ·
播放数46
·
评论数0

分析师的遐想是一种个人的心理体验,它通常涉及到分析师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并在分析关系中体现分析师的主体性。虽然它是个人的,但我们可以把它视为分析师和病人之间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结果,并加以审视和运用。本期分享人程冰为我们介绍Ogden对遐思的理解,并通过分析情景中的隐喻和主体间分析性的第三方思考遐思的意义。

【本期分享人】

程冰,上海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收费小时数1000+小时。在微信搜索 动力场 了解更多分享人信息。

【时间线】

04:36 作者Ogden介绍

09:29 案例:W先生引发治疗师的Reverie

15:39 什么是Reverie?

18:36 Ogden认为的精神分析的隐喻

24:19 无法使用隐喻的病人

29:56 Reverie的理论支撑:主体间分析性第三方

38:12 如何利用Reverie

44:45 Ogden对主体间性的看法

48:30 提问与讨论

【延伸阅读】

Ogden, T. H. (1997). Reverie and interpretation.The Psychoanalytic Quarterly, 66(4), 567–595.

Ogden, T. (1997). Reverie and metaphor: Somethoughts on how I work as a psychoanalys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sychoanalysis, 78(4), 719–732.

Ogden, T. H. (2004). The Analytic Third:Implications for Psychoanalytic Theory and Technique. The PsychoanalyticQuarterly, 73(1), 167–195.

《奥格登(T.H. Ogden):投射性认同与第三方》——李孟潮《感应转化——投射性认同与移情炼金》

【关于手拉手捡贝壳儿】

手拉手捡贝壳儿是一群由精神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师组成的精神分析文献学习研讨小组,小组旨在阅读、探讨精神分析文献,交流精神分析理论。浩如烟海的精神分析文本的海洋,亦是人类心理无意识的海洋,冲刷上来的贝壳,是深海的礼物,拾取一片,在纹理间窥见深海的景象。贝壳或有珍珠,亦可串成属于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