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天的人 -
G大
华老师 - G大成长论高等合伙人
许老师 - 华老师旗下高考志愿填报负责人
- 本期内容 -
上海高考填报志愿现在的填报规则是怎么样的
大学高中化,现在大学学业真的很卷吗
合理的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2024年上海高考一定要“物化双选”吗?
进了大学以后,转专业容易吗,最近的热门对象是什么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乱象和原因
疫情下经历高中三年的这届高考生有什么特性
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日趋保守,偏好体制内,上海会有差异吗
如何让有限的优秀高考志愿规划师服务更多的家庭
- 联系方式 -
对本期节目感兴趣,欢迎扫码加许老师的微信沟通。

- 收听方式 -
小宇宙APP、微信公众号中搜索「G大成长论」
- 制作 -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继续对比国际教育,志愿填报指导这个服务,在国外/国内的国际学校都是会有属于学校自己的升学团队。国内的国际学校如果没有升学团队,也会外包给留学机构/工作室完成。这种模式我觉得是我们高中是可以借鉴的~也是志愿填报机构可以把握的一种机会。
再对比国际留学市场,一般硕士申请服务的中介合同时限是一年,合同上会列清楚服务内容,强调在一年内达到什么目标~如果学生没有被目标院校录取,有退费规定,或者降价续签第二年合同。另外,如果申请top级别院校,会另外加价,按数量加价。感觉这些也是我们体制内志愿填报服务可以借鉴的运营模式。
g大的合伙人想做的太多了,但是人力有限,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精细化自己能够提供的服务。有几个不成熟的想法,比如高一签合同,可以量化和学生详谈的次数,比如初签谈1次,高一结束1次,高二上1次等等,总结一份成长报告/档案,这种以深度介入为主的私人订制服务价格可以很高,少而精,走高端路线。如果高三签合同,那学生详谈次数只能被削减,只能做基础版的填志愿指导,这种短平快的服务价格可以低一点,跑量为主。
很希望g大和合伙人们能够做大做强做持久!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让大家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