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其中的“知”其实更偏向良知,也即德性之知。
什么是良知?在王阳明那个时代,符合忠、义、孝、悌、信、扬善去恶等道德伦理或社会规范即为良知。良知是个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00:44 良知被私欲遮蔽,如明镜蒙尘,如浮云蔽日。
01:35 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
03:50 “发而中节之和”,即喜怒衰乐你可以表现出来,但却能合乎礼仪、道德规范。
04:30 “息有养,瞬有存”
公众号:悬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