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制作,感谢收听
进群:jackielygt
节目关键部分时间轴:
(1)时长91钟
(2)录制主播:阿甘,AD钙奶
(3)00:00-00:58开场 阿甘介绍上期节目获奖名单
(4)00:58-08:45前言,嘉宾介绍,两位主播介绍近期可推荐的影视作品《涉过愤怒的海》《刀尖》《拾荒者统治》
(5)08:45-12:52两位主播介绍本期节目缘起并对电影《我本是高山》进行简评。
(6)12:52-57:05两位主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人物张桂梅老师真实事迹通讲影片剧情,并针对片中优点与高光场面进行分析
(7)57:05-60:30缺点部分(57:05影片为了塑造情绪牺牲叙事的表现手法主播难以认同,61:45两位主播对网络中対该片的几个争议进行讨论:1、男导演不能拍好女性题材2、片中女性高光篡改成男性高光,65:45主播认为影片对张桂梅建设华坪女中的初衷进行改编是败笔,74:35关于酗酒家长的性别争议,76:00对于海清与刘雅瑟表演的讨论,以及对应电影本身存在刻意煽情的讨论,83:15影片将华坪女中“衡水一中”化是否合理)
(8)85:20两位主播进行收尾


我本是高山:我们想心平气和的聊聊这部电影
91分钟 ·
13992·
202
蜗蜗猪
2023.11.20
111
张老师的精神内核是作为一个党员纯粹的奉献。 精神内核改了 那就不是张老师了。 我对这种电影工作者感到悲哀。
反派a:张校长太少见了 某些乌托邦注定失败
姑的大猴子-Moon:额,你的意思是党性就是反人性吗?党性就是不能喜欢男人?不能追求赚钱的工作?比如律师医生?你这才是侮辱党性啊……所有人性和党性其实并不冲突的。
共4条回复1:15:10 友好讨论。我觉得主播有点断章取义了,并不是观众觉得不应该有这样的酗酒母亲,而是酗酒的原型本来来就是男性,却改成了女性角色。如果说要表现女性拯救女性大有其它表现方式,为什么偏偏要用污名化女性的方式来表现?一场听下了,主播两个都不是农村里的,还是男性,怎么能设身体会农村女性的形象。反正我一大山考出来的,小时候身边女长辈不能上桌吃饭有,被酗酒丈夫家暴的有,被婆婆针对的有,甚至我年少时最要好的朋友也一辈子活在重男轻女的阴影中,一辈子都被家里所谓唯一的根——她的弟弟的各种买房买车娶媳妇的经济诉求所困失去自我,反而是因为被自己丈夫抛弃了就酗酒打孩子的非常少。我的态度是,如果是根据原型,就请尊重,纪实真实的表现农村女性的苦难,而不是制造污名然后利用苦难去称托另一种苦难。
如果觉得有误欢迎补充,我的认知确实如此,也希望看到不同的看法。
如果觉得有误欢迎补充,我的认知确实如此,也希望看到不同的看法。
我可以接受电影里面有酗酒的母亲,但是不接受更改原型的性别。在电影院里看到酗酒母亲的时候说实话会觉得有点疑惑,反而是出了电影院,知道原型是男性却改为女性这件事以后才会觉得有点无语甚至有点愤怒,感觉被背刺了,而凶手还同为女性。
故意把酗酒者改为女性是为了后续可以“女性拯救女性”,怎么说呢……这个思路不就是“我乱丢垃圾是为了清洁工有事干”吗共17条回复
????主播老是强调自己是男性也不影响聊这个片子,也一直在指责观众对男性导演拍不好女性主题电影的偏见,这没问题,我之前也这么觉得。可是听到后面主播说对酗酒母亲的描写是为了突出父亲抛弃他们的不负责任时我真绷不住了。你们跟很多男性导演其实都一样,以为女性对电影的要求就是那么的肤浅,为了讨好女性观众,为了批判男性甚至可以更改事实。其实我们女性想要的只是一个事实,我们不需要通过改编来突显女性因为男性的抛弃而变得堕落,也不需要对个别不负责任的男性的夸大。既然酗酒父亲是事实,你们就不必为了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改成母亲。
1:15:32 什么?你们认为酗酒母亲的人设和后续的拯救是为了突显张桂梅老师的高光如果张桂梅老师知道她的高光需要把一个农村女性写成因为被丈夫抛弃而酗酒来突显,张桂梅老师听到得气到吐血吧。她做了那么多事情,到最后竟然还需要这样的虚构事实来让她更“高尚”?
这两位主播的bias实在是太重了,一边bias然后一边强调自己没有bias。我真的笑死
你没看到我们后40分钟聊缺点的环节吗?如果收钱这些能说?
我评论里说了就纯从电影角度来说,首先无论是剧本上的叙事逻辑,还是情节设计,戏剧冲突,故事背景这些东西编剧都是不合格的!就拿女学生死了的那一场戏,基本全是全片最高潮的了吧,结果他靠旁白,花了不到一分钟就过去了?????
更别说毫无亮点的落后的色彩,光影,剪辑等。甚至还出现了古早时期网络音乐排名最喜欢的超多宫格的特效。调色甚至不如电视剧!
妥妥的烂片,五分下电影的级别。而你们得出的结论却是能看,好看,没有尿点。作为一个做了多部电影分享的主播,请问how?共4条回复
1:26:33 总结:主播对电影情节很感动,认为是部好电影,对电影的批判集中在部分细节还能精进以及海清的声音比较不符合人物原型。我的看法:感动的情节是因为原型就很感动并不是电影原生的闪光点,实在没必要大谈特谈一个小时。对于这部电影的批判聊些不痛不痒的细节,对于引起巨大争议的部分一笔带过,有点春秋笔法那味。对了,一开头主播就说怕被喷……我真的不懂,这个年代在开头说一句怕被喷是个免责声明吗?好像说一句就能证明“大家快看呀,即使我知道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会被跟风的网民喷我也还是坚持录了,证明我的观点真的客观公正哦!”直观感受:电影这个行业的人是不是都觉得普罗大众的对电影的负面感受和评论是因为读书少认知低啊?到底是谁说这部电影给人带来不适是因为某个情节应该放在某个情节之前或是某个人物出场交代太短暂容易造成困惑的啊?能不能放下这有意无意的傲慢试着理解理解老百姓啊?最后:这九十多分钟唯一我觉得说得还有点意思的地方就是说酗酒爸爸改成妈妈可能是因为妈妈更容易进女校食堂打工,方便后续剧情开展。总的来说这个改动还是为了突出主角。这一点依然很恶心先不谈,但是我觉得如果编剧按照这个方向在第一时间跳出来回复舆情,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难以收场。最后again:后悔点开这个频道浪费我几十分钟不说还气得打了几百个字,好亏
我半夜听的气的睡不着觉hhh
这个app好像没有拉黑功能我还得记着这个频道的名字以免下次再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