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怀素(下)--逆流而上的狂草一听就懂的中国艺术史

65·怀素(下)--逆流而上的狂草

24分钟 ·
播放数131
·
评论数0

      《自叙帖》内容有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怀素以八十多个字的篇幅,自述其生平大略,尤其是来长安前后的学书情况。说怀素我祖籍长沙(古人自我介绍的家乡通常指的籍贯,虽然怀素家在零陵但是祖籍在长沙,就像柳宗元称自己是河东人,王羲之称自己是琅琊人),自幼敬事佛祖,念经参禅之余暇,特别喜好书法。但苦于未能看到前人的奇作佳迹,感到所见甚浅,深以为憾。遂担箱拄杖,西游京师,拜见当代名士,一起探讨书法的道理。在这里还见到了散佚难见的经典之作,由此而心胸豁然,疑惑顿失。我的书作虽拙劣不堪,但士大夫并未见怪。

       第二部分,怀素节录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二百五十余字,说出颜真卿对自己的认可,说一些表扬的话“开士怀素,僧中之英”、说他写字“纵横不群,迅疾骇人”,单独展示颜真卿宗师的背书。

      第三部分,怀素将张谓、虞象等人的赠诗,列举诸家的评赞,按内容分为“述形似”、“叙机格”、“语疾迅”、“目愚劣”四个方面,第一“述形似”就是描述其狂草的形式美。第二“叙机格”是指创作格调,有超越张旭,前无古人的效果。第三“语迅疾”,是说明他书写的速度,相当流畅。第四“目愚劣”是表示谦虚的意思。在文章结尾处,怀素特意写了一句:“固非虚薄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这些都是他们说的,不是我说的,我其实是愧不敢当。

       我们把《自叙帖》从头至尾的看下来,特别强烈的感觉就是它的笔画灵动自然,觉得毛笔在怀素的手里,就像熟练的演员跳着轻盈的舞蹈,留下的都是优美自然的痕迹,举重若轻,丝毫没有传说中早年的那些声嘶力竭。笔画的大小、曲直、粗细、牵丝、映带,都是那么流畅而自然。

       结体整体上是前紧后松,前面更求法度,后面更显情绪,符合一般行草书作品的原则,中间字的大小、疏密、轻重、松紧处理的都极其和谐,结体取势方面显得灵活多变。这种的效果并不是刻意的能编排出来的,即使是顶级的书法家,也不可能每次都写出这样的效果。

       总体上看,我们看整幅作品,作为草书的韵律美特别强烈,在规矩和变化之间把握得非常好,规矩的部分不显拘谨,变化的部分不显狂野。比如中间有“戴公”两个字突然独占一行,之后又是写的规规矩矩。到了最后,从“玄奥”开始,最后二十几个字才变得有笔画狼藉,整体上没有突破法度太多。

怀素 苦笋帖 上海博物馆

怀素 论书帖

怀素小草千字文(1)

怀素小草千字文 (2)

自叙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