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十七神仙卷
我们今天有机会见到一幅人物群像图,有可能接近吴道子的画风,甚至有人怀疑就是吴道子本人的作品,可能是他为壁画画的小样。这就是《八十七神仙卷》,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这幅画能传承到现在非常之不容易,1937年5月,徐悲鸿应邀到香港举办画展期间,在德国籍马丁夫人家中发现这幅画,并且买了下来。画上没有落款,徐悲鸿将其命名为《八十七神仙卷》,并盖上“悲鸿生命”印,特别珍视。1942年5月,为了给抗日将士和烈士家属筹集资金,徐悲鸿来到昆明举办劳军画展。当时日军发动空袭,徐悲鸿与大家一起跑进了防空洞。等空袭警报解除,他再回到办公室时,发现门和箱子都被撬开,自己珍藏的《八十七神仙卷》不翼而飞。两年之后,1944年,这幅画再次出现在市场上流通,徐悲鸿在学生的帮助下以20万银元再次买回这幅画。后来,徐悲鸿先生把它捐献给了国家。
《八十七神仙卷》纵30cm,横292cm,是一个绢本的白描长卷,是一个道教题材的作品,图中描绘了东华帝君、南极帝君、扶桑大帝三位大佬率领一众神仙前去朝谒道教三位天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情景。东华帝君、南极帝君、扶桑大帝三位主神都很好辨认,他们的头上都有背光,这是从佛教借鉴过来的做法,剩下还有十位神将,七位仙官,六十七位金童玉女。
画面纯以线条表现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画面笔墨遒劲洒脱,如行云流水,充满韵律感。画家将众神仙安置在和画面平行的廊桥上,桥下莲花盛开,祥云舒卷;桥上锦旗招展,神仙们列队前行,他们或手持鲜花宝瓶,或高擎锦旒[liú]旗帜,或手握各类乐器、宝剑等等。三位主神在众神的拥簇之下前行,画面中的人物互相遮挡叠加,所有人物安排得错落有致,每一个人物都与其他人有叠加交错的关系,画面的空间感和节奏感十足。多数人都是面朝前方,但是也有少数人回头看主神,再加上各自有不同的动作,画面看起来统一而有变化,规律而不呆板。
唐 吴道子 八十七神仙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