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唐人宫乐图--盛世的妩媚一听就懂的中国艺术史

68·唐人宫乐图--盛世的妩媚

23分钟 ·
播放数88
·
评论数0

       十大传世名画中有《唐宫仕女图》占到一席。这里我们还是忍不住要再吐槽一下十大名画,我们说过十大传世名画是个不太严谨,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相当随意的说法,不光是入选的标准随意,而且数量也随意,我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十大传世名画根本就不是十幅画。为什么呢?因为目前流行的十大传世名画目录里的《唐宫仕女图》,这不是一幅画,是一组画,一般我们习惯认为主要包括这么几幅画: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还有一幅《唐人宫乐图》。

       按时间看,张萱和周昉主要生活在盛唐,《唐人宫乐图》应该出现在晚唐。但是我们说仕女画先从《宫乐图》说起,至于为什么呢?我们先卖个关子。

       这幅《宫乐图》纵48.7厘米、横69.5厘米,这幅作品是一个残卷,原画可能是用作屏风上的装饰,我估计原画更长,至少在右侧应该还有一段,因为画面中右侧有一个妇人端着茶碗,转过身,似乎是跟身后的人在交流。碰巧的是,画面上有三只空凳子,而凳子上的人应该就在右侧,只不过现在破损看不到了。

       这幅画在清朝就在宫廷收藏,清人认为这幅是元朝人画的,一直到近年研究,《宫乐图》中,人物开脸、服饰、乐器、餐具都更加符合晚唐的风尚,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画中人物的发式,有的发髻梳向一侧,叫做坠马髻,有的把发髻向两边梳开,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则头戴花冠,这些妇女发型,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装束,所以现在普遍称这幅画为《唐人宫乐图》。

       现在多数意见说是出自宋人临摹,理由是笔力稍弱,我们看细节,确实不如《簪花仕女图》或者《虢国夫人出行图》的功力好。但是我个人认为也有可能是唐画原作,只是这个画家本身功力不及张萱、周昉这样的顶级大师。

       这幅画在今天,我们认为它很重要,主要有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它展示了唐朝人大量的生活细节和生活习惯,比如装扮、家具、餐具、乐器等等。我们虽然也会在一些墓葬壁画里面见到一些唐人的绘画,但是这些绘画明显对于生活细节的展示不够具体,比如这幅画非常好的再现了唐朝人的饮茶场景。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他的色彩保存的比较好,相隔近千年后,《宫乐图》的绢底虽然出现了多处破损,但是画面的色泽却依旧十分鲜亮,比如妇女脸上的胭脂,身上所穿的猩红衫裙、披肩等等。据说当时人画画,先施用胡粉打底,再涂以颜料,因此,颜料剥落的情形并不严重。至今,连衣裳上花纹的细腻变化都清晰可辨,充分展现了唐代工笔重彩的艺术成就。......

唐人宫乐图

唐人宫乐图(局部)

唐人宫乐图(局部)

唐人宫乐图(局部)

唐人宫乐图(局部)

唐人宫乐图(局部)

唐人宫乐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