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信息时代清醒法则:追求信息,但不是越多越好

06.信息时代清醒法则:追求信息,但不是越多越好

18分钟 ·
播放数8475
·
评论数51

本期简介:

听了前两期节目,你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要开始搜集信息了?

且慢,在此之前,你还需要知道,信息并不是「多多益善」——没有指向结论的信息,就是噪音;无节制地搜集信息,也会让自己陷入焦虑。

那该如何搜集高质量信息?这一集提出了「三七开」原则。

结合这一原则,我们也可以给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海量信息,做一做「断舍离」。这之后你也许就会发现,世界安静了,而新的想法在生活的留白中生长出来。

📖 完整版文字稿请 点击这里 获取~

如有问题,请扫码添加声小音和我们联系~

展开Show Notes
特特Tina
特特Tina
2024.2.12
一直都信奉“若非必要 勿增实体”。或许人们潜意识里喜欢增加事物,而非删减,就如同囤货心理,越堆积越心安,越能缓解焦虑。另外,做加法比做减法容易多了,因为做减法会迫使你去思考“是否真的有必要”,迫使你去思考“哪个才是真正重要到无法舍弃的”。曾经在互联网做产品经理的我,发现各大app中增加需求功能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臃肿。竞对更新了什么,上层也会要求立马对标跟上。这和我个人信奉的断舍离理念完全背道而驰。不仅工作中FOMO,连生活也FOMO,最终焦虑和空虚变成了日常的主旋律。我鼓起勇气按下了暂停键,换个环境,回归自身,就是为了降噪或者静音。我想是不是当前信息获取实在太过方便,我们遗忘了实地调研亲身体会的可贵。人生的这碗饭,还得自己一口一口细细品味,而不是别人碗里吐出来的拿到自己这里咽下去。
Aaron_九州
:
再赞同不过了。以前看过一本书 极简主义,其实放到生活里方方面面都是这个道理。
Aaron_九州
:
看到泰国的ip,very excited。泰国的物价和质量让人感动
4条回复
这一期我太深有同感了!作为古典媒体(公众号)运营从业者,天天都要在网上浏览超级多的感叹号标题的灌水文章😭
好内容难得,所以开始为好内容付费,比如声动活泼😆
因为职业原因我不得不看,所以转变了看待标题党文章的心态:不是去看事实,而是观察背后媒体“挑动”社会情绪的落脚点。
Aaron_九州
:
说的真对,好内容难,而且长期生存下去难,抓眼球和深度内容之间是有矛盾的
王白水
王白水
2024.1.26
18:13 我一直都是为时间焦虑的人,总想抓住机会多学东西,直到最近我试着计算了每天自己的可支配时间,我发现也就是每个工作日晚上两个小时我可以拿来学习/科研,那我一个月四周最多20天,40h,一年也不过480h,而一门系统的课程普遍需要50h,入门预计要100h,这一刻我真正意识到学海无涯,意识到自己一辈子的有限,意识到有限的生命要投入到真正看重的东西上而不是人云亦云

然后我好多了,我累了就休息,身体就是第一位的,被领导批评就批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等等
Whovia
Whovia
2024.2.07
我不喜欢听宏观方面信息是因为这类信息绝大多数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很多分析者只看到自己关注和能够接触到的东西,而忽视其他问题。蝴蝶效应大家都懂,宏观里也一样。例如《置身事内》说应该把西部建设用地指标挪给东部发达地区用,可他忽视了我国耕地红线问题,每年一号文件基本都是粮食安全或者三农问题,耕地红线重要性不言而喻。西部地广人稀,但很多是四荒地,东部建设用地可以多,但耕地红线不能碰。大部分宏观分析没有站在那个高度,接触不到那么多信息,格局不够根本分析不对。另外,为什么每次新政策出台要试点一段时间,就是因为方案哪怕再细致,在事实过程中各地区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只坐在北京是造不出来的。
Whovia:我对《置身事内》这本书意见确实挺大,作者很多观点是因为他在上海任教只能看见那些事,上海都有沪币汇率了,哪能代表其他省市,他提的那些异议真的很难评。
Aaron_九州
:
这本书我有点印象,大不深刻了,应该是某个时候很多人在推荐的书。 很多宏观经济分析就是这样,都是从一个角度出发,甚至有选择性的找角度。毕竟大部分经济学家并不是实操者,我一般就当故事看着乐呵
王白水
王白水
2024.1.26
11:35 我个人理解,宏观是对海量微观的高度抽象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抛弃了大量信息,只留下最最重要的,而这种精华也只对高端玩家有益处。作为小白,如果只接触宏观缺乏这些信息的积累,就会觉得看起来真厉害实际不知道有啥用

比如中医里两个字阴和阳,没有足够的临床经验,完全没法指导实践
Aaron_九州
:
阴阳这个比喻真形象。 在没有思考框架之前,宏观分析就跟听大夫把脉一样,似乎都对,又说不出来自己该怎么看
邢露
邢露
2024.2.15
70%微观的分析框架能具体讲解一下吗? 除了按照“行业分析框架”搜索之外,主播对行业、生活信息建立的框架是怎样的?
Aaron_九州
:
出于时间考虑,这一块确实没分享详细。强调微观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接触到的信息中宏观占比太高了。 精简的来分享的话,对生活的信息都要具体到一个一个的事情,每个事情的分析都顺着:观点-逻辑-证据的链条来。比如,假设别人告诉我这个不能做,我会要具体的不能做的每件具体的事是什么-逻辑-证据是什么。至于我不懂的行业、事情,会找行业里的朋友来指导我
邢露:好的 谢谢您快速且有效的回复🫶🏻
王白水
王白水
2024.1.26
15:59 iOS推荐锁定app的工具onesec,可以在启动app前让你冷静一段时间,安卓有不做手机控
博君一肖也有价值哈哈!
囧安那
囧安那
2024.2.26
哈哈哈哈哈哈哈!对!我也是把标题党公众号都取关了。动不动就是:突发!震惊!……真的好讨厌
少年丹
少年丹
2024.2.21
身为做内容的我深知好内容的难度,确实好内容是需要时间的浇灌让它长出来,但是现在的信息流等不及它开花就已经浇灭了;大众被标题党的信息冲击也没有耐心去分析背后事实的因果关系;好在有这些好的播客,把好内容的脉络都铺开来讲,但也是需要时间的见证,支持好内容!愿意为好内容付费!
Aaron_九州
:
同感,共勉!
大衛David
大衛David
2024.6.01
03:44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影山Zero
影山Zero
2024.4.17
过多的信息会占用人独立思考的空间,思维也需要留白。我也有非常贪婪关注很多信息的毛病,时刻提醒自己做减法。
原der
原der
2024.2.21
跟主播相反,不怕错过信息,过多的信息反而让我产生抵触情绪。不过殊途同归,精简到每天或每周能读完看完的程度才能持续下去。
HD152250w
HD152250w
2024.1.29
所有的信息都要指向结论。和卖方分析师混久了 就发现 秘诀是先拍结论 接着根据角度去堆砌信息。
王白水
王白水
2024.1.26
03:06 全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
Paddington
Paddington
2025.3.27
本期太棒了
Aaron_九州
:
thx
仙雾
仙雾
2024.6.06
貌似没有发文字稿给我
Aaron_九州
:
可以加一下声小音的微信,在节目公告里,请她检查一下
与晚照
与晚照
2024.2.18
有。印象深刻的就是收集公务员每年的入职分数线和待遇。当时就是百度查,最后结果不好。因为这类信息的依据本身就不可查。
Aaron_九州
:
这确实是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的最大障碍,就是只有结果、没有依据,我放弃百度好几年了
HD975929m
HD975929m
2024.1.30
最焦虑和FOMO的时刻应该就是2022年初到2023年初的阶段,仿佛处在漩涡之中,风里都是坏消息,感觉个体无能为力,当时试过各种办法收效甚微,最后让自己一点一点走出来还真的是跟真实的人的联结,工作上机缘巧合新认识了几个工作搭子,每天饭后一起扯些有的没的,见识了各自生活里的喜怒哀乐和生存策略,感觉以前单一的价值衡量标准开始松动了,然后就好像越来越松弛和舒心,到了年底已经可以愉快得生活在这个草台班子一样的世界了!当然陪伴度过的还有涛老师的声东击西,无望时期中午午休一个人散步听会儿播客,知道生活不止眼前的方寸,这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虽然很难但努力做着好作品就相当治愈了❤️‍🩹
Aaron_九州
:
感同身受的时代,共勉
这起给我好多启发 已经想好了给我的孩子朋友们和家长朋友们分享的内容🫰
Aaron_九州
:
谢谢,也可以给在这里分享给我们,说不定我们也会反过来受到启发
划船不用桨ang:大意就是:孩子们习惯了被传授方法论,而忘记了,最好的方法论就是自己已经做好的那些事的方法
4条回复
付费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