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的小朋友:我想得到恰到好处的爱问题不大NoBigDeal

精神科的小朋友:我想得到恰到好处的爱

74分钟 ·
播放数35419
·
评论数236

“别人都能上学,怎么就你不能?”

“你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可抑郁的?”

本期节目聚焦讨论精神科的小朋友,讨论他们为什么会在小小年纪来到精神科。休学、玩手机、甚至自伤,这些行为从小朋友的视角来看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们也会讨论小朋友背后的家长和学校,以及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

本期节目是「没关系,我们都有病」系列的第6期,「没关系,我们都有病」是一系列实验性的心理学节目,旨在对心理问题进行科普,并降低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

【本期嘉宾】

杜总,和小朋友有很多接触的北大临床心理系研究生,曾荣获2023年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大赛一等奖,小红书@心球守护计划

【当值主播】

牧阳,北大临床心理学博士在读,小红书@心理的小阳

赤赤,协和医学博士在读,小红书@赤赤_问题不大NBD

【你将听到】

00:38 我们三个与小朋友接触的相关经历:医院、渡过、杂志的心理专栏

6:25 精神科真的“住满”了小学生吗?

13:11 青少年的自伤,可能也是求助

16:03 不去上学,到底是不是意志品质的问题?

26:55 “我不想住院,我要打110”

32:38 网络上的朋友是我最好的朋友

40:47 焦虑vs冷漠,爱太多太少都不行

44:59 我们三个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家庭会议、开玩笑、吃肯德基

50:21 恰到好处的父母之爱为什么那么难?

55:42 三四岁,我就知道考不到100分是一件坏事

1:03:56 休学嘛,休息很开心,复学很困难

1:10:13 哪怕有一个靠谱的社会支持,哪怕只有一个

【幕后小组】

剪辑:Jesse张锦熙

制作:Jesse张锦熙、牧阳

音乐:Lucid Dreamer by Spazz Cardigan YouTube音乐库

过去的「没关系,我们都有病」系列节目里,我们邀请了有各种真实心理困扰的朋友聊一聊有心理困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是什么感觉,他们是如何应对的,这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期节目因为想要聊小朋友,难以真的请到未成年嘉宾,因此邀请了与小朋友有一手接触经验的朋友,尝试看到小朋友们在经历什么。

「问题不大NoBigDeal」是一档关于爱的播客。难过时听「问题不大」,问题就会不大!

「倾诉信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 nobigdeal525@163.com。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合作邮箱」 questionmarks@163.com

「加入听友群」请添加微信「xh18701168525」并备注「加入听友群」


展开Show Notes
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最致命的还是无法改变的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在真正独立之前都无法自己选择和脱离,而漫长的治疗周期和在特定环境下煎熬的过程往往会让自己崩溃😫我目前作为高二的学生,别人都在认真备战高考而自己却一直在家间歇努力,除了面对不断闪回的自我怀疑和学业的压力之外还要抽出精力来对抗反复的病情,我才确诊一年半就已经被折磨得生不如si了,真的很难想象比我更小的患者有多痛苦🥲
沫白_zTOJ:第一次在小宇宙评论,真的感同身受,我说下我的情况吧。 我确诊过,每天过得很绝望很折磨。但我算是熬出来了,现在大一,摆脱了不断挤压我的环境,虽然刚上大学特别不习惯,也是每天emo,但我能感受到那只是个过程,我本心向好的话,我的情况是每天在改善的。目前,过完了一个学期,正在不断不断不断地打破以前的思想障碍,活出自己的生活。(* ̄︶ ̄) 回过头看,其实每个人都不容易,家长,学校的老师,每天都有不少压力。但只有学生过得很煎熬。因为他们会时时刻刻被人安排不停歇,而不是被教会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且他们认知习惯也被塑造成,只要不卷就活不下去。所以在感受到病症让自己没法好好学习时,就更焦虑... 我弟弟小学,但寒假的每一天都有格外多的作业,我能感受到他的绝望,明明知道这些作业没什么用,可还得为了不被父母打骂,不被老师PUA而咬牙完成。只能希望现在畸形的制式教育,在未来会有所改观吧(´-ωก`)
问题不大的牧阳
:
你说得对 无法改变的环境真的很难
15条回复
听到主播聊这个话题在笑,我心里不太舒服,在我心里这不是一个可以笑出来的轻松聊天,当事人很痛苦
问题不大的牧阳
:
谢谢你的批评 很抱歉在录制这期节目的时候 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当事人听到开玩笑的语气的心情 这个的确是我有些缺乏共情 我的本意是希望这期节目不要太沉重 未来如果再录制类似主题的节目 我会注意这一点 再次向你道歉 希望能获得你的原谅
Korkoring:同意……
35:49 😢网络和精神病院中的社交关系至少是可挑选和受保护的
群青infj
群青infj
2024.1.26
09:50 其实我小的时候有跟我喜欢的动漫人物说话哎,我就想象他就在我身边,而且聊天非常频繁,但是慢慢长大聊天的次数就逐渐变少,但是他在我心里永远是特别的存在,后来我大学的时候有去问过精神科医生,他说这可能是我的过渡性客体,只不过别人的是实体的,我的是想象出来的😂😂😂
meowmeowneko:我看完你的评论,我才想起来我小的时候也会和我喜欢的电视人物讲话,在睡前躺在床上的时候,会凭空想象对面是角色,然后我一式两角。
Jessie_isfp:我的是狗子😭送出去之后自己还留在家里 就跟自己流产或者孩子丢了一样的精神状态
4条回复
小二灰
小二灰
2024.1.27
几位从业者肯定更专业,但我作为11岁孩子的家长仍然想说:个体固然有个体的课题,但个体无时无刻都在整个系统中。作为成年人,我们当然要为我们的小家庭系统做好支持和屏障,同时也呼吁社会系统关注和保护未成年人,包括网络游戏、娱乐场所、各种线上媒体平台,做好“分级”。
问题不大的牧阳
:
附议 系统的力量也很大
我想推荐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讲的关于怎样处理好自己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是在我抑郁期间读的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抑郁期间读了心理相关的大概有10本了。这本很好用,看了要实践,课题分离超级好。
现在高三,在家备考,吃了两年的药,已经好了!!一定要相信自己,走的慢点也没关系,需要处理原生家庭再开始的一样值得敬佩!没有什么比我自己更重要了,自私也好。你们也很棒,都会很好的!
ps:我的一些方法 运动 冥想 放过自己别苛刻 心理暗示every day 不舒服一定要及时求医,不要太拒绝。 可以向别人寻求帮助的,必要时拉你一把。
问题不大的牧阳
:
喜欢你这句话 "走的慢点也没关系"
赤赤_NBD
:
你好厉害,在高中生病肯定特别辛苦
3条回复
瑞瑞_RDed
瑞瑞_RDed
2024.1.29
我当了妈妈后最能理解的孩子们的痛苦就是氢气球飞走了和冰淇淋掉了,我比她们还难受,一定马上买新的给她们
问题不大的牧阳
:
那你真的是一位好棒的妈妈
赤赤_NBD
:
啊真好
夕小兔
夕小兔
2024.1.29
那些说主播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的,有没有可能就是把自己当孩子才能更好理解孩子呢?有养育孩子的经验当然是更好。没有养育的就没有资格了吗?见过更多孩子的求助和家长的情况的专业人士,有时候可能比困在自己单一亲子关系中父母能有更多视角。
听了一半听不下去,至少应该有一个嘉宾有一点养育孩子的经验吧,自己把自己当孩子的话还是先不要讲这个话题了。因为事实上你只有单方面揣测,而并不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丝女纪事:这一期的重点是讨论孩子本身,而不是如何教育孩子
问题不大的牧阳
:
感谢建议 我也同意有一个有养育孩子的经验的嘉宾会更好
3条回复
p_Hvw9
p_Hvw9
2024.1.26
感觉你们是唯一一个不论播什么我都想点进去的播客了hhh喜欢
问题不大的牧阳
:
谢谢你
echoplus
echoplus
2024.1.27
19:28 家长没学过变量控制吗,如果孩子坏掉了,除了孩子跟别人不同,家长,环境也会有可能有问题。自大或者逃避就把所有的错扔给小孩,令人不齿。

去年我发年终奖发了几万,我有分享给大学室友,她跟父母也都会说,结果受到她爸爸的阴阳,就会说你看看人家。

我说,可是我爸妈从来不pua我,也给我买房子。她家庭钱应该比我家多的,但是她爸爸被诈骗也说不听
echoplus:她前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情绪问题,幻听幻视。之前也跟我提过,因为她妈喵呜她吃不爱吃的东西,而家庭大崩溃。。很离谱,我家里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吃就不吃又不会怎么样 家长把控制欲和爱混为一谈,一直输出情绪,对小孩是很大的摧残
RICH_UrO3:很赞同👍我平时爱听教育直播间 真的光听那些所谓的家长叨叨五分钟我耳朵已经要中毒了,难以想象她/他能怎么样养育(戕害)小孩
4条回复
Janice妮
Janice妮
2024.1.27
23:27 家长的重心放在搞钱,根本没有管孩子的心理和健康和成长,这很正常吧
zmmg:既然学不会把一些视线放在孩子身上,那干什么还要生孩子呢?就光生,不管啊?这种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啊。
可乐_Ci8W:不沟通吗
3条回复
姿Valkyrie
姿Valkyrie
2024.1.29
说得真好,选题也好。唯一一点遗憾是要是再请一位有小孩的嘉宾来现身说法一下可能就更丰富了。
问题不大的牧阳
:
感谢建议
沐汀
沐汀
2024.1.29
因为父母只是把孩子当一个理财产品,在精神科花钱只是让股票回归期望值
赵鸥楠:怎么可能呢?
沐汀:当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想法,但确实有不少父母是这样,越贫困的家庭概率越高。至于你的不理解,那我只能祝你一直这么幸运
HD963334t
HD963334t
2024.1.29
几位在讨论儿童议题的时候,可能会更关注儿童。对父母的要求是,要看见要尊重,我也会有疑惑为什么父母做不到。但是这时候就对父母的身份有忽略,她们也是曾经的孩子,她们从她们父母那里受到的伤害和习得的能力,是她们做父母的基础。很多父母已经作出努力去隔绝伤害,但却无力对抗一代代传下来的强大惯性。这样就能理解一点父母在孩子出问题的时候,不理解不接受的反应,她们挣扎着活出来,却又重复了父母的错误。有的父母在这种时候再听的一些仿佛再指责自己的说法,可能就会触发一些保护机制,但这并不是她们的故意,只是她们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习得的方式,可能扭曲、封闭、消极、错误,但这是她们习惯又熟练的方式。
问题不大的牧阳
:
你说的非常棒!我一月份在奴隶社会和一土学校做了一场直播,在直播的过程中和家长有很多互动,我也在那之后更能看到家长的无奈和不容易。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在做一个续集,从家长的角度做一些讨论
我小时候也会自言自语,晚上睡前都在想象白天看过的动画片有什么剧情互动😂从小就在搞同人😂
JohnnDoe
JohnnDoe
2024.1.26
好巧的是今天在公交站台背后看到一个小朋友拿马克笔写了一段话“2023年11月20日我捡了一支笔开心到爆炸(笑脸,“我”字还写错了)”紧紧挨着的旁边就是他又写了一段话“2023年11月21日太高兴了真希望每天都高兴”。在我想象中当个孩子不是一直是开心的吗,为什么还需要去期望天天开心呢?现在想明白了一些,孩子也需要有忘掉不开心的能力。我真的很想一直做一个孩子,也希望听众朋友和主播们都天天高兴
GQ_eU9s
GQ_eU9s
2024.1.29
这里说的完全就是我,从小就是小大人,然后27岁左右心态崩溃了,开始做心理咨询……
问题不大的牧阳
:
所以现在“重新养自己一遍”这个说法很流行 无论如何你走过了很艰难的时候 走到现在 很厉害
motivationan
motivationan
2024.1.29
1:01:36 听完了,有很多的感触,我在想我作为小朋友的时候好像是这样,环境上我不能存活下来,因为父母的要求,学校的压力让我就被困在那个自我苛责里面出不来,我之所以能够出来,是因为我已经长大,我自有新的道路新的主动选择。而我没有在当时离去的原因,也是我至少有一份社会支持,哪怕只有一份,也靠时间支撑着 熬过那段时间走到新的阶段。
听完我知道的一些新的和更专业的知识是,我知道如果家长不承认我的痛苦,是也许这是他们管教的责任,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
如果我们的求助反射到家长和外界,他们承受不住,这样就会更剧烈的反射回来。
不要有一个单一的价值判断,不只是学习。如果家长老师都是这样给压力那就不要听,人们都有局限性。未来有一天会不一样,未来有一天会变成大人,会自己决定自己如何衡量自已,那一天会来,会好起来。
最后给一句建议的时候,我当时想的是一定要爱自己,主持人说的是,你不要进行自我毁灭自我克制,需要停止用一种道德审判和意志品质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更多的善意,更多的理解。
我现在想想好像是的,我16岁的时候对自己的要求其实一直是不要批评自己,不要批评自己,那个时候求解无门,那个时候不太明白为什么说是不要批评,但仍然批评。
还有我回想之前那段时间,仍然是茫然的无措的,因为当时的我不太知道我当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之中,我不太知道我处于什么环境,我努力的终点是什么,我要做出什么样的努力,要改变什么,获得什么,怎么样才是拨开那片迷雾,小的时候看不到,就只是浑浑噩噩的走着。
或许还是长大了,有了成年人的思考能力和选择决断,还有靠成年走出的更广阔的世界。之前只固在学校家庭这些小小社会圈里就是走不出来,那不是我的问题,只是因为未成年的原因。
我觉得这期对我或者对一些小孩子都会非常有帮助,因为这期好像就是我们真实的想法,并且同时还有更专业的知识。非常感谢,如果在18年有这么一篇文章,也许我当时会过的更加清晰一点,走的更明白一点。感谢。
赤赤_NBD
:
谢谢你的认真分享
1:04:24 感觉这段讨论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典型“成年人视角”的问题,我们身为成年人会觉得“休学代表了我进度的停滞和秩序脱轨,那后续课程进度、考试、一系列麻烦手续该怎么办?”但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会觉得休学是“家长和学校都同意了的行为”,所以他们不会觉得有秩序的脱轨,因为在他们眼里家长和学校几乎代表了全部的秩序,他们在休学上的焦虑主要来源于人际交往的脱节。唉小孩子的世界真的是单纯却细腻复杂
赤赤_NBD
:
说的很有道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