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和心理学家许燕一起聊聊怎么避免心理枯竭晚点聊 LateTalk

61: 和心理学家许燕一起聊聊怎么避免心理枯竭

91分钟 ·
播放数13240
·
评论数112

*本期音频转自视频访谈材料,建议大家如有条件可用耳机收听,效果比外放更好。

本期是《晚点聊》与年终系列报道相关的特别节目。在这期节目中,我们邀请了嘉宾许燕,一起回顾我们这一年的精神状态。

2023 年是三年疫情后的第一年,中国的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心理都处于恢复过程中。这一年,从热搜榜、公开新闻提供的数据中,我们能看到:年轻人热衷寺庙、手串,热衷考公 “上岸”,热衷买彩票。职场广泛的 “非人化” 现象也引发了关注,“发疯”、“全职儿女”、“孔乙己文学”、“四不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买房、不生育)等词汇一度流行。

网络暴力一再发生,李佳琦的言论遭到讨伐,上海万圣节人们的个性表达获得喝彩。“情绪价值” 成为了一种被重视的 “价值”。人们涌向淄博吃烧烤,又涌向哈尔滨看冰雪,大学生们发明了 “特种兵式旅游”……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释放、自由的渴求。

许燕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她在 1978 年考入北师大学习心理学,成为中国恢复心理学专业后的第一批学生。近 50 年来,许燕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在心理枯竭、心理绑架、心理贫困、心灵善恶等领域有开创性研究,著有《人格心理学》《成为更好的自己》等。

学者之外,她是一名身边总围着学生的教师,与年轻人有最直接的交流。她感受当人们是年轻人时,他们有共同精神处境,她也感受时代变化落在不同代际年轻人身上的具体差异。她会在课堂问学生为什么去逛寺庙、考公,好奇学生为什么连恋爱都不谈了……她以一个老师自然的职业本性关注着年轻人,也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应对时代变化,应对未来巨大的心理挑战。

本期节目我们聊了:

疫情对人心理健康的持续影响
02:22 -过去三年多,全球很多人出现 “社会心理残疾”。

人们应对现实变化的不同表现
09:54 -年轻人中的“寺庙热”,反映未来的不确定和人们感觉自身对命运缺乏掌控力。
15:16 -年轻人中的“彩票热”,因为在常规系统中获得不了的东西,就会在非常规系统中寻求。
19:27 -“发疯” 是积极的表达,要给人能够 “发疯” 的场所和机会。
25:09 -不断发生的网暴行为可能是出于什么心理?
30:39 - 社会出现了“心理热”,但流行的 MBTI 人格测试的测量指标并不好,没那么科学。

经济和工作的问题
38:49 - “全职儿女”“孔乙己文学”“四不青年”(指不恋爱、不结婚、不买房、不生育)背后的社会心理是什么?
45:51 -整个经济状态导致我们出现 “期望递减效应”,一个人该如何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失业?
51:18 -为追求稳定,“考公”“考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一些人进了体制后也不适应。
52:51 -以前人们是入职三年后才会出现心理枯竭,现在入职几个月后就可能出现心理枯竭。

心理健康问题年轻化
01:01:20 -疫情之后,孩子的自杀率增加,一个 6 岁的孩子会说,“我活着没有意义”。
01:05:59 -“亲职教育”缺失,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做合格父母。

成为“人”和“更好的自己”
01:13:27 -李佳琦的言论遭到讨伐,说明许多人相信现在靠个人努力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01:16:15 -许多人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没有处于一种真正的 “人” 的状态。
01:24:15 -许燕的导师张厚粲是活成“人”的典范。她从来不把别人当工具,别人也不能把她当工具。

相关阅读:
本期《晚点聊》对应的文字报道:《和心理学家许燕一起,回顾我们这一年的精神状态》。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卡伦·霍妮 著,冯川 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 年 5 月版。
《成为更好的自己》,许燕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年 4 月版。

本期出现的人物、事件、现象:
·陆林,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年轻人中的“寺庙热”和“彩票热”。
·遭遇网络暴力后自杀的人,如染了粉红色头发的女孩郑灵华、武汉 “校内被碾压致死” 男童的母亲。
·据国际慈善组织乐施会 2023 年初发布的报告《富者生存》,过去两年全球新增财富近 2/3 进了最富 1% 群体的口袋,总额大约 42 万亿美元,是其余 99% 人口所获财富总和的近 2 倍。
·经历欠薪、失业后,一位 44 岁建筑设计师在深圳坠亡。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2023 年 12 月发布的《中国收入分配年度报告 2021》,中国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 1090 元以下的有 6 亿人。在这 6 亿人中,有 546 万人收入为零,有 2.2 亿人月收入在 500 元以下,有 4.2 亿人月收入低于 800 元,有 5.5 亿人月收入低于 1000 元。
·河南郑州一位 23 岁的小学女教师自杀。她在遗书中称,自己很想教书育人,但学校的工作和活动、领导的检查,让她像进了 “牢笼”。
·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18-24 岁青年的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 24.1%。
·江西 15 岁男生胡鑫宇失踪,后被认定自缢死亡。
·四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最小的 23 岁)在天门山跳崖引发关注。

登场人物:
许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曾梦龙,晚点特稿组作者。

剪辑:甜食

封面:电影《记忆》剧照

展开Show Notes
空空狐
空空狐
2024.2.22
看似啥都聊了,实际啥都没聊。加重了我对学者在书房培养的高高在上完全不接底气是刻板印象~
碗大人:我也觉得,嘉宾一种很自大的口气,殊不知大学老师的社会化也不高,以为大学校园就是社会,以为大学校园管理没有任何问题,也没有与时俱进
嘻嘻哈182:嘉宾老师说的挺清楚的了,很多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境况和经历、知识认知举一反三的。别人的观点和方法论是不能完全的拿来主义,否则就是巨婴倾向了。
Ailbe_
Ailbe_
2024.2.23
看评论区就知道为什么心理学人士非必要不下场的态度了。。老师讲的是系统性的整体环境性的变化和观察,与一些个人感受有差异就开喷,,宏观的需要和个人意愿相悖也是属于很正常事情在社会发展中。
无聊的猪:不怪他们,要怪就怪四字平台泛滥的心理咨询师广告。让他们以为心理咨询没学历也可以做,学两天就可以执业了。他们就以为听一期播客就完全懂了。怎么可能!
Picazo:是这样的,甚至在微博还看到评论说心理学等于资本主义文化入侵…很多人压根就没想去花时间来了解心理学,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更流行的反而是泛心理或者伪心理学内容了
4条回复
七个梦
七个梦
2024.2.22
很难不枯竭
槽点太多,已经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吐槽了。随便下定义说“没有经历大学校园生活的人生是有缺失的”。那我可不可以认为这个“教授”没有赚到1个亿,没有谈过100段恋爱,所以这个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Sophie
Sophie
2024.2.22
没有太理解“保密”的原因,听上去更像是为了掌握叙事资格而强行保密,这不就是阶级出现的部分原因么(也可能是我理解有误)。以及如果说发挥退休人员的“余热”是比跳广场舞更有价值的事,那能否理解为“劳动最光荣”才是嘉宾想要传达的观点呢?可如今的现况是,劳动与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关系紧密,我们并没生活在“工厂和车间”的年代,老板为了开源节流是可以直接辞退员工的好么,这样的解读思路所引导的行动真的能缓解“躺平”吗?包括后面用“回炉念书”缓解就业的建议,这真的不是“治标不治本”吗,让人困惑…
Ageless:老派到让人差点以为她是从三十年前穿越过来的
Foo_S0d4
Foo_S0d4
2024.2.26
评论区实在恐怖。
无聊的猪:正常,现实社会的真实体现
CD并且EFG
CD并且EFG
2024.2.23
这期的音质也太差了吧
特别好。我全部听完了。希望还能有这个老师的专访
曼祺_MatchQ
:
《晚点LatePost》春节前发布过与许老师这次访谈的文字版。在shownotes里可看链接。
lisalang
lisalang
2024.2.25
许老师 对于佛教 宗教的了解太过肤浅和狭隘。 现在对于年轻人现在精神世界的追求 说的那么low 真的是听不下去
无聊的猪:有效的心理分析,往往会戳到痛处或戳到痒痒筋
Ageless:连临床医生都说尽头是玄学,心理学家却在这里高高在上自以为科学
3条回复
sistaelephan
sistaelephan
2024.2.24
主播的普通话和口条真的很影响收听
教练艾莉:主播感觉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平等对话的位置上。而且,很多笑啊可以减掉的,然而没有。。。
HD613174x
HD613174x
2024.2.23
“我认为,真正的危机在于年轻人正在失去一种意识,即‘我能解决问题,我能应对生活中的坎坷’。”格雷说,“而孩子们学习做这些事情的方式是通过游戏,因为在游戏中他们须要担起责任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会与同伴协商,想办法解决彼此间的矛盾,如果有人受伤了,他们会想办法解决。”
https://mp.weixin.qq.com/s/XvBEmXJ4LrerYEpHTkT9Vw
乾乾夕悌
乾乾夕悌
2024.2.22
52:26 救命,昏招频出。本来的问题就是没坑位。年轻人继续卷学历只会继续没坑位,并加速学历贬值。
cleo1990
cleo1990
2024.2.22
挣钱的都不是心理咨询的,这部分有点不认同,如果有专业的手段帮助大家解决心理问题并建立合适的商业模式,应该也能吸引年轻人学习从事心理相关的事业
很惊讶评论区竟然是这样一种画风。有些人评论说不接地气,但我听完之后的感觉是老师是把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些现象结合起来了,揭露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之间的一些联系,给出的建议更偏向于政府和社会应该怎么做,并不把问题归结为个人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整个时代氛围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反而从中获得了一些安慰和启发。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如果只听,不反思、不思考应该怎么做的话,那当然会觉得理论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了。
-MirinDa-
-MirinDa-
2024.2.23
老师,可我不想要卓越人生了。
碗大人
碗大人
2024.2.23
我想问年轻人没努力吗,努力有作用吗?社会给予年轻人努力的机会和空间了吗?连想要继续上网课都实现不了,整个社会十分僵化,不求佛祖求主席吗?
石头墙
石头墙
2024.2.27
真的是一个不错的主题!对应的文章也很有深度!
06:10 不懂为啥不能自由选择线上上课还是线下上课….
Ageless:根本原因就是害怕改变而已,不敢冒风险,讲什么社会化,扯淡,这位老教授真的应该睁眼看看新世界。
Ageless:不进入媒体也是因为她自己开放性不够,害怕失控,害怕听见外界不同声音,真的好扯,耐心听完一个小时真的受不了了,槽点多到爆炸。
精英跟底层普通人脱节太厉害了.真就听一席如听一席.主持人跟教授谈论的基本都是中产的话题.
修飞机的波鲁克:后半段还不错
38:26 这种观念有点学阀了吧。既当又要,不可能说让大众科普 又不让大众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