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理解和认识情绪闪回和困扰不正常人类成长中心

7.理解和认识情绪闪回和困扰

23分钟 ·
播放数80
·
评论数1

很多情绪困扰者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一种叫做“情绪闪回”的创伤反应中。我们这次来谈一下创伤后引起的情绪闪回和情绪困扰现象。

什么是情绪闪回?

情绪闪回是一种令人不安的强烈的退行,也被称为杏仁核劫持(Amygdala Hijack),它会使人闪回到童年被遗弃时难以承受的感觉状态中。情绪闪回的常见体验包括:感觉自身渺小、脆弱和无助;感觉一切都非常困难,感觉生活非常可怕;展现自己让你感到极度恐慌和脆弱;你的能量似乎耗尽了;在最糟糕的闪回中,你会觉得世界末日马上就要来临了。一旦困于闪回中,恐惧、羞愧或抑郁便会几乎占据你的整个内心。

陷于闪回中的人其实是在重新经历童年时最糟糕的情绪体验。一切都让人感觉不堪忍受和困惑,因为在CPTSD的闪回中很少有视觉重现。究其根本,正如戈尔曼的研究所表明的,“杏仁核劫持”是大脑情绪记忆部分产生了强烈反应,这种反应凌驾于理性大脑之上。那些经常被触发4F反应的人,他们的大脑会频繁地出现“杏仁核劫持”,以致无足轻重的小事都会使他们进入恐慌状态。

闪回的迹象

闪回常常发生得很突然,让人措手不及;或者另一种更常见的情况是,我们已经处在闪回中,却没有察觉到。然而,有许多线索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识别闪回。这对康复非常重要,因为意识到自己经历的是“闪回”(闪回管理的第1步),往往能带来即刻的缓解。更重要的是,识别闪回能够引导我们继续使用闪回管理的另外12个步骤。

闪回的一个常见迹象是感觉自己渺小、无助和无望。在强烈的闪回中,这种感觉会被放大为强烈的羞耻感,以致我们不愿意出门或露面;还会表现为感到脆弱、紧张、敏感、易受伤;可能还会使我们感到成年后建立起的自尊变得荡然无存。这是因为我们闪回到了童年,当时家中的潜规则根本不允许自己有自尊。

另一个常见的迹象是内在批判者和外在批判者越发恶毒,通常会表现得更加极端化和灾难化,而且对自我和他人的批判变得更加强烈。常见的例子是陷入非常极端的“全或无”思维,只能看到自己或他人的缺陷。

闪回的第三个迹象是,对一些情况做出超出常理的情绪反应。这包括两种常见的情况:①一件小小的不愉快的事,却感觉像一件紧急大事;②一点小小的不公平,却感觉像对正义的践踏。第一种情况的例子是,当你拿着的书从手中掉落,你就开始没完没了地愤怒自责。第二种情况的例子是,有一辆车没有打转向灯就突然变道,虽然没有引起事故,但却引发了你的愤怒,足足让你气了几个小时。

如果在这些时刻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反应,我们就可能会爆发自我厌恶和自我憎恨,或不公平地对无辜的人发怒。而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些反应,发现自己闪回到了童年时真正的紧急状况和不公正待遇中,就可以选择健康的闪回管理方式。此外,我们可以把这些不愉快的闪回视作我们受到创伤的证据,并从中获得康复。这样做有助于我们把愤怒转化为对童年时令人发指的不公正待遇的正常愤慨。

闪回是内在小孩的求救信号

对于无法察觉诱因的闪回,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其视作内在小孩的呼救。你的内在小孩在提醒你,他曾无数次在醒来时感到孤寂凄凉,因为家中并没有温暖。他现在偶尔还是会在醒来时感到恐惧,生怕再次回到那个有“毒”的家里。这个孩子现在请求你满足他未被满足的需求,在醒来感到痛苦时获得安慰。他似乎在说:“看,我当时的感受就是这么糟糕,充满了不知所措、羞愧和痛苦。”

疗愈过程中最艰难的长期挑战之一,就是控制从遗弃抑郁中醒来的痛苦。此时的睡眠似乎是一种倒退的、由右脑主导的体验。我们常常在醒来时暂时丧失了左脑的认知功能,而这种功能控制着我们对现实的复杂理解。如果没有这种认知和理解,我们往往会通过自我批判和在童年早期做过的尝试来应对闪回。这为内在批判者创造了丰富的素材,使之爆发出一套自我病理化的“程序”

情绪闪回的诱因是什么?

诱因是一种触发情绪闪回的外在或内在刺激,通常作用于意识之外的潜意识层面。因此,识别触发闪回的诱因可能非常困难。尽管如此,识别这些诱因至关重要,因为这有时能帮助我们避开触发闪回的人、情境和行为。

外在诱因是指那些让我们记起最初创伤的人、物、地点、事件、面部表情和交流方式等刺激,它们使我们闪回到受创时的痛苦感受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强力诱因:看望父母;看到与童年施虐者相似的人;极具创伤性事件的周年纪念;听到有人用与父母相似的羞辱性口吻或用语。

辨别闪回的诱因是一个滑坡谬误(SlipperySlope)。找到诱因常常可以让我们免于因闪回而责备、憎恨自己,但并不是每次闪回都能找到明确的诱因。在这种情况下,寻找诱因反而会迅速恶化为自我病理化的“活体解剖”。当我们在闪回的深渊中越陷越深时,这个滑坡会迅速变为悬崖。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思考的视角。你是为了自己好而寻找诱因,还是为了挑自己的错?如果是后者,那么你最好还是放弃寻找诱因,改为寻求自我接纳,因为总有一些诱因是难以查明的。当控制闪回的努力夹杂了大量对自己的气恼和失望时,我们需要用自我接纳来替代这种努力。自我接纳有时应该超越“把一切都弄清楚”的冲动。

就像前文所说的,对闪回的最佳理解,是完全地意识到自己内在小孩深深的被遗弃感,他正因内在批判者的羞辱和攻击而畏缩不前,而他需要你转换思维,证明你无论如何都会关爱他。

存在性诱因

许多心理学家用存在性(Existential)一词来描述这一事实:所有人都会不可避免地遭遇痛苦的事件。这些事件所带来的痛苦是每个人都会时不时遭受的、正常的并且反复出现的。存在性痛苦事件的常见例子包括:可怕的国际事件、困难的抉择、疾病和周期性的孤独感。存在性的痛苦特别容易触发幸存者的闪回,使其再次体验创伤,因为他们通常在原生家庭都经历过很多种苦难。

另一种特别容易触发闪回的存在性现象是,我们都会经历无形的、不可预测的情绪转变。好心情有时会莫名其妙地转变为坏心情。正如小说家大卫·米切尔(David Mitchell)所写的那样:“好心情像鸡蛋一样脆弱……而坏心情像砖头一样坚硬。”

不可预测的情绪变化通常会给CPTSD幸存者带来许多问题,可能会迅速触发其全面的闪回。这通常是因为,幸存者曾因完全展现自己的情绪而遭到惩罚或遗弃。因此,现在幸存者会按照旧习惯,在情绪变得恶劣时自动进入解离状态。

在康复前,当你因种种原因而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时,你的内在小孩往往会经历闪回。这个孩子会觉得自己又一次被困在被无情遗弃的情景中,而产生闪回也许是能真正引起你注意的唯一方法。因此,我尽量让自己关注自身和我的内在小孩,并尽可能地给予他无条件的爱。

CPTSD幸存者成年并离开创伤性家庭后,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已经被内在批判者支配。在帮助来访者管理闪回时,我最常提供的帮助就是鼓励他们质疑那个危言耸听和完美主义的内在批判者。

在我为来访者治疗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形:来访者正在讲述一个无关紧要的过失,突然间他就开始描述灾难性的场景。在内在批判者噩梦般的幻想中,他讲述着自己的生活正陷入一连串的灾难中。他闪回到了不断受到过度惩罚的童年。

有位来访者的极端化想象过程是这样的:“今天早上我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我的老板看我的眼神很奇怪,他肯定认为我又懒又笨,想要解雇我。我知道自己如果被辞退,就找不到其他工作,女朋友会认为我很没用而离开我。我会因为压力而生病,而且没钱付医药费和房租,我很快就会过上无家可归的生活。”令人不安的是,许多内在批判者的极端化想象最终都会落到无家可归的结局,而这完全是被遗弃的象征啊!

从创伤中康复需要来访者识别内在批判者的极端化想象,以便进行思维阻断和思维纠正。在上述案例中,我提醒来访者,我们在治疗中曾多次发现,他的内在批判者常常大惊小怪,觉得生活即将分崩离析。接着,我鼓励他不要任由这种思维发展,并在内在批判者试图吓唬或贬低他时,愤怒地对它说“不”。最后,我帮他回想起了他和老板相处得不错的经历(思维纠正),还帮他细数了他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取得的许多成功经验。

展开Show Notes
freedom_zVFl
freedom_zVFl
2024.5.29
👍👍👍对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