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54 对话付鹏:当社会风险偏好变了,钱将流向何处?

vol.54 对话付鹏:当社会风险偏好变了,钱将流向何处?

49分钟 ·
播放数16528
·
评论数74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一位呼声很高的“网红”嘉宾,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

付鹏拥有十多年的海外对冲基金工作经验,对全球整个资本市场大类资产之间的轮动以及全球宏观经济的把握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活跃于互联网舆论场,经常通过不同的媒介分享他本人对于宏观经济还有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曾荣获2023年度新浪财经最具影响力十大经济学家。

最近这些年从宏观经济风向的变化到个人投资理财的选择,全球财富流动的方向以及财富的逻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新的这个变化需要新的角度来看待,也需要更新投资范式,把握市场脉络几乎成了每个普通人的一个必修课,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借助与付鹏的对话,我们既会尝试从一个更长期、更宏观的坐标系里,去解读大家最为关心的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帮大家看清其中的关键点和未来趋势,也会结合付鹏自己的调研成果、所见所闻,与大家交流“社会风险偏好变化后”的微观应对之道,助力个人关键决策。

【温馨提示】大家可以微信搜索 zxsxy2019 添加墨墨微信号,备注“知本论”进群

🪑本期嘉宾

付鹏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资顾问与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

🎙️本期主播

孙冰洁

媒体人

《知本论》节目策划

🧭你将听到

02:02 回应股市”神预测“,今年重点关注日本投资机会

11:10 一边钱很多,一边又挣不到钱,矛盾吗?

12:14 储蓄率上升和追求“极致性价比”,全社会风险偏好正发生巨变

16:17 风险偏好收缩是由于信心不足?

20:24 总有人要背负时代,而8095一代可能更突出

21:50 风险偏好变化如何影响当代年轻人的婚恋?

24:27 全要素生产率仍在提高,但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28:35 人口红利退去,靠什么取得竞争优势?

32:40 依靠劳动收入的工资增长,速度会越来越慢

36:45 日本、美国、香港是如何走出增长困局的?

35:30 普通人的财富大头还是依靠工资吗?

40:49 时代的风向:“优衣库”、拼多多与二手车

42:35 资产配置逻辑的转换:理解资产收益和负债收益

44:55 新周期下,如何调整资产配置和财富预期?

📖相关图书

《见证逆潮》

item.jd.com

《万亿指数》

tuicashier.youzan.com

《交易的世界》

tuicashier.youzan.com

👤制作团队

出品人:朱虹

本期策划:姜艺萍 孙冰洁

后期制作:筝源华夏

视觉设计:赵妍

运营推广:党政

🔍在这里找到我们

欢迎在小宇宙、中信书院app以及其他播客平台收听「知本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下载中信书院app

关注视频号“中信书院”参与互动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信书院”私信或留言。

✨商务合作/嘉宾推荐:请加微信sbj0410

微信搜索 zxsxy2019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墨墨微信号,备注“知本论”进群

📢声明

本节目由中信书院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大家独立思考,谨慎决策。对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主播及节目嘉宾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或部分转载、发表及引用本播客任何内容。

展开Show Notes
Kuuuz
Kuuuz
2024.3.29
老付:各位别太拼了,时代变了,有空多来长白山找我滑雪喝咖啡(ᐛ )╝☕️😄
Ass嘟嘟
Ass嘟嘟
2024.3.31
「居民储蓄」
居民储蓄异常增长:风险偏好收缩。
居民储蓄率下降:内向循环有限,空间不足,挣的不够花、没钱花,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

「财富年龄阶段分配」
中老年人掌握财富的大头,天然厌恶风险,偏向保守,倾向于储蓄。
财富没有进行再分配,财富固化、年龄固化、阶层固化。能获得收入增长的要素停滞,想挣同样的收入需要花更长的时间。

「并非短期」
信心不足是描述短期风险,指的是短期行为、短期周期性。
但内外综合因素显示可能在2018年过了风险偏好的顶峰,进入一代人长达10~15年的风险偏好下降的过程。
如果按照缺乏信心进行资产配置/交易,会错的连渣子都不剩。

「总量」
全社会财富来自全社会全要素(包含技术、制度、教育、法律等)生产率的提高。任何全要素的调整都会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社会整体财富来自社会全要素的释放。
国家和国家之间,涉及合作和分工。

「风险偏好」
远期收益/资产收益:风险偏好高,关注股票、房子等资产。
当期收益/负债端收益:风险偏好低,降低杠杆、债务、巩固当期现金流。
当社会、经济处于正向反馈偏好时,选择远期收益;反之选择当期收益。

「资产收益→负债端收益」
风险偏好收缩:资产从远期收益→当期收益,早做比晚做好。
风险偏好扩张的顺周期靠资产端累积财富,风险偏好大幅收缩时要保守的获得负债端收益。
房子:经历风险偏好收缩和去杠杆的过程后,回归到租售比,比如20年,回归当期/负债端收益。
股票:风险偏好高赚资产涨价的钱(股价)、风险偏好低时资产收益不动每年分钱(分红)。
以前是收入、负债、资产。以后收入(省下来)、储蓄(存下来)、去杠杆。

「建议 - 年轻人」
保住稳定的工作和现金流。
寻找稳定的现金流、稳定的当期收益。降低欲望,快速调整风险偏好。保住现金流,降低杠杆,不贪图负债,守住现金流,伺机而动,找一些能获得负债端收益的。
不要盲目追求资产回报(现在很少),此时将进入到“一点不亏即是赢”的时代。

「机遇」
任何时代都有机遇,只是说机遇的方向对不对。更愿意做早期,因为后期的问题在于风险偏好收缩下需求不足。
风险偏好收缩,回归最朴质的环节,最基本的本质。只用当期能用到的东西,任何多余的都不想要。
「供需」
风险偏好高:供给决定需求;
风险偏好低:需求决定供给,有效需求不足,行业会更卷。
未来的环境是缺乏需求,产品将慢慢贴近需求端,而风险偏好扩张时是供给创造需求。
「投资」
全球投资:谁正在处在风险偏好扩张期。
风险偏好回升的资产更好。

「活在当下」
大环境决定成功的概率,博弈一定是在高概率下进行。
wwwYang:优秀
Ass嘟嘟:嘉宾讲的很好,对风险偏好有了新的理解,很通俗易懂👍
4条回复
感谢知本论,请来这么高质量的嘉宾
嘉宾的表达好接地气,亲切🤣
是错觉吗 付鹏在播客上比在b站表现讨喜得多
Saoirse_HON5:那可能是播客聊的更深入吧
MTTBK
MTTBK
2024.3.29
悲观者正确,说的没啥问题但也没啥建设性意义
Knight_92LM:布局海外资产
史瑞克和莫蒂:已经这么明显了还要多明显的建议?非得告诉你买日经225?
也就付总讲人话,能听懂
嘿嘿 指望分配那是不可能了
40:03 少输就是赢,去年没买看上的小区,少亏40w,算上利息估计少亏70w🤣
云朵呀_
云朵呀_
2024.3.29
付总的讲话我一直在跟踪,整理成文自己学习,也因此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投资收益率。感谢付总分享,希望被付总翻牌子嘿嘿~
小螃蟹/
小螃蟹/
2024.3.31
11:01 挣100花100 汗流浃背了🙂
沉沙铁
沉沙铁
2024.3.28
我出生在春天,注定要经历夏秋,沉寂冬天。如果我出生在30年前,我要到阿美利加打工,回中国退休。
铁心儿:生在春风里 长在红旗下
叶竔
叶竔
2024.3.29
44:00 风险偏好扩张的顺周期,供给决定需求,靠资产端积累财富。风险偏好收缩时期,需求决定供给(卷),保守的去获得负债端收益。
JackyFan
JackyFan
2024.3.28
呵呵呵。。。胡扯了吧。。。财富从来都是掌握在中老年人手里的。
HD787753z:主要问题是有没有新的财富创造出来,改革开放之后的大量企业其实都是中年人和青年人打拼出来的,比如宗庆后、马云、马化腾、雷军,以及这些企业里更年轻的年轻人们。在那个年代,老年人虽然也有很多财富,但是因为大量新的财富不断被创造出来,参与这个过程的中年人和青年人就能分配到。付鹏想表达的是现在这个过程放缓甚至终止了,年轻人无法继续创造新的财富,而老年人风险偏好又低,这时候整个社会虽然很有钱但是流动不起来
姜慢慢:你的答案是对的
6条回复
BugMakerrr
BugMakerrr
2024.4.03
内容很棒,但作为听众建议主持人可以有意识控制一下不要一直“嗯嗯” 。
车路士
车路士
2024.4.02
付总在做客其他节目时明显放开了一些。真的是一针见血,字字珠玑,工作十几年了,不论是高杠杆时代还是现在,我觉得我就是这样一个风险偏好很低的人
HD919800z
HD919800z
2024.3.30
36:44 有没有大佬能再解释下负债端收益啊?
xjzhou
xjzhou
2024.4.04
#投资 付鹏为什么认为现在的资本市场不振,不是信心的问题?

主持人问到付鹏,他是不是认为现在资本市场的问题“不完全是信心”问题。
付鹏很坚决,不是“不完全”,就不是信心问题。
如果认为是信心问题,那就意味着认为现在这种衰退是短期的,认为长期来说还是会扩张。

付鹏认为这就是一场长期的“风险偏好收缩”。
背后是工业化快速发展,一代人快速积累了财富。积累财富的人逐渐年长,风险偏好收缩。而下一代人缺乏积累财富的方式,风险偏好同时收缩。
风险偏好收缩,会体现在方方面面,人们消费上更加在意性价比了,人们投资上更加在意固定收益。
安娜VV007
安娜VV007
2024.4.03
48:43 谢谢付老师,谢谢主播分享,很受益
Luuuuke
Luuuuke
2024.4.03
32:06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生不起(房价,教育,医疗等),还没到发达国家的个体因为文化教育成熟度高产生的单纯不想生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