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营销复盘:你所知道的为什么都是错的-Vol 46

小米SU7营销复盘:你所知道的为什么都是错的-Vol 46

87分钟 ·
播放数49887
·
评论数376

本期节目关注风口上的小米汽车,主播借助在营销、产品上的经验解答

  • 小米营销究竟强在哪里?为什么能用“防晒”做卖点是雷军的特权?发布会有哪些好设计?
  • 产品策略上,为什么外观“抄袭”是聪明的策略?为什么做轿车?为什定价跨越20-30万?
  • 为什么对于SU7的批评“都是错的”?理解小米的策略之后,相信你也想要为这次上市鼓掌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小米汽车的感受与看法,对于节目话题的更多观点,获取更多未呈现在节目中的扩展阅读,欢迎添加脑放电波小助手微信(BrainAMP01)加群参与讨论。

本期人物:

-托马斯白:脑放电波主播、科技营销人、前XR创业公司CMO,科技媒体特约作者;Nixon:脑放电波主播,XR产品经理、前机器人产品经理、前科技媒体记者

-剪辑:柒(本期节目在录制中有噪音,制作过程得到软件“VoCut声剪辑”的帮助,一并鸣谢)

脑放电波往期节目精选(搜索关键词可收听)

节目中用到的音乐:来自 monkeyman535 的 90's Rock Style,地址 freesound.org;来自 kjartan_abel 的 Berlin Town,地址 freesound.org;基于 CC BY 4.0 DEED 使用

时间轴

02:03 - Part1:小米汽车营销究竟强在哪里?是不是“奇技淫巧”?用户还是“性价比屌丝”吗?雷军的小作文是念给谁听的?

42:25 - Part2:“抄袭”无罪?小米汽车的定位和定价选择:Why 轿车,Why 20-30万

各厂商汽车外形“借鉴”大赏:合集1合集2合集3

主销车型接棒的故事:蔚来ES8 降价换ET5、小鹏P5/7涨价换G9、只有理想汽车主销车型新老切换顺利(在财报利润上的体现)

01:17:11 - Part3:新能源汽车对比传统汽车品牌的结构性优势;手机厂商为什么能降维打击汽车;为什么资本和汽车媒体目前都“不聪明”?

理想汽车供应链(孔辉科技空气悬挂)、内部管理(引入IPD 流程)等信息,信息源自自公众号“万亿理想”文章合集

脑放电波是一档关注科技前沿、品牌营销和个人成长的谈话类节目。每期带给您一个有趣有据的话题,帮您在信息严重过载的现代世界小幅自我迭代。您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或者其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脑放电波”找到并关注我们,如果您对本期节目有任何疑问,欢迎您给我们留言,如果您觉得这期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您关注点赞收藏转发,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展开Show Notes
Nixon_Hu
Nixon_Hu
2024.4.06
置顶
本期节目关注风口上的小米汽车,主播借助在营销、产品上的经验解答
- 小米营销究竟强在哪里?为什么能用“防晒”做卖点是雷军的特权?发布会有哪些好设计?
- 产品策略上,为什么外观“抄袭”是聪明的策略?为什么做轿车?为什定价跨越20-30万?
- 为什么对于SU7的批评“都是错的”?理解小米的策略之后,相信你也想要为这次上市鼓掌
本期节目中Nixon音轨有少量“咚咚咚”噪音,请大家收听时候多多包涵,不是您的车或者耳机坏了
Vito_G:nixon家楼下装了震楼机,咚咚咚震到家了。🤪🤪
IanGor:我也全程在听, 我还以为我车出问题了。。。。。 暂停了以后, 确定就是不是我的问题。。
4条回复
Qi_7APF
Qi_7APF
2024.4.07
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非常认同当下工业设计同质化以及无可避免有最优解造型元素的观点。但让人记住的,高端的有溢价权的品牌,几乎是没有从“挪用”外观开始的。小米的做法只能让他继续保持在一个平民品牌,而不是划时代品牌。可能是爆论,但我觉得这样的做法也堵死了他们真正“高端化”的前景。
不会起名字的橘子:作为一名离职了很久的工业设计师,我认为在中国的企业内,设计师都是为老板的审美服务的,产品的最终形态取决于老板的什么,通常原创设计都吃力不讨好。最终出来的产品老板满意。中国要做出自己的原创设计,就必须要突破老板审美这个怪圈。
Jess_VF9U:平民化保小米荣华富贵,毕竟世界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
39条回复
当时在现场听的:除了雷军的演讲能力之外,小米愿意在汽车的宣发上不厌其烦的帮助包括媒体和观众理解那些汽车行业内看似的“常识”。做产品不自嗨,不把自己代入成直接用户其实挺难的。
番师傅:汽车媒体人不满意,部分原因是雷军抢了他们的活儿,还比他们粉丝更多,更会讲故事。不过得罪这批人利大弊大很难说
托马斯白
:
是的,周杰伦说了,最简单也最困难。
7条回复
HD311800c
HD311800c
2024.4.08
49:21 外观的问题,雷军自己有说过。摘自财新《雷军:第一款车我们输不起 曾定价23.9万后再调整》:“我最崩溃的就是我们花了快一年时间去设计造型,最后大家还是觉得太前卫了。我们担心市场接受不了所以把所有方案推倒重来,最后调整成现在这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因为第一款车我们输不起,”3月28日晚间,小米集团( 01810.HK )创始人雷军在结束小米汽车产品发布会后接受财新等访问时称。
Nixon_Hu
:
哈哈,感谢这个信息
XJMQD
XJMQD
2024.4.07
米车事无巨细地科普是给数码媒体讲的
Nixon_Hu
:
+1
XJMQD
XJMQD
2024.4.07
38:11 说实话这个价格非常好猜,技术发布会之后我就猜出来了。很显然,su7的价格锚点是特斯拉model 3,但绝对不能和model 3同起售价。所以中档定到model 3的价钱。起售价必须显得有性价比,还不能19.9,那就只能是21.XX。22字头和竞品相比就显得没优势了,双电机大电池探到30就更是毫无悬念了。
托马斯白
:
厉害厉害
Nixon_Hu
:
sense真好
6条回复
HD749319x
HD749319x
2024.4.08
本来对主题挺感兴趣,有点听不下去了。我相信你们没有被充值,但是对小米或者对雷军的崇拜太明显了,不中立不客观,不想听这种跟品牌表白似的节目,槽点太多。
Nixon_Hu
:
Nixon_Hu
:
我,崇拜雷军,从10几年前开始,就崇拜 雷军的,湖北仙桃,普通话,就是,中国最广大理工男的,有声情书 哈哈哈哈哈哈
8条回复
HD36543b
HD36543b
2024.4.07
1:18:58 耳机党阵亡,一直有敲桌子的嗡嗡声
托马斯白
:
感谢您听到结尾,我们下次一定注意😢
Nixon_Hu
:
关掉降噪试试🫣
13条回复
July_777
July_777
2024.4.07
不黑化,也不神话。小米汽车刚刚上市,游戏也刚刚开始。个人当然也比较看好,干翻外企。
ADP_iBKg:可以神话了,小米把有点沉静的市场搞起来了,很多三线城市与老年人都开始去认识电动车,有几个品牌的电动车数据比以前好了。你看博客圈多少人讨论小米,下沉市场更是如此。
HD424861z:电车市场早就不沉静了,各个品牌早就竞争得水深火热了
3条回复
说实话真的无法苟同本期节目的观点,我理解中好的发布会产品还是中心的,理想mega的发布会听描述我觉得更符合我对发布会的认知,就像一篇文章上来就应该定场景,然后将产品为什么能胜任处理这个场景的故事,纯粹一点。三个半小时的发布会时长我觉得还是过长的,讲的还都是常识,现在人看个剧都要倍速,10分钟以上的视频都会理解为“长视频”,如果不是对车很感兴趣谁会看完3个半小时?把车圈常识无聊的点掰开揉碎给一些有兴趣看完的对车有兴趣的人讲本身就很矛盾吧?车和手机产品本身就不一样,本身就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因为他和日常出行的安全、体验深度挂钩,这种事情上什么都通俗什么都门槛降低,有点难理解就哄着来,上情绪价值还有人愿意踏实去研究有门槛的事物么?这本身就是一种弱势文化。川普的例子我笑了…这只不过是对对象人群的一种利用拉选票而已,只看结果。如果产品也这么卖,我们买到点到底是产品本身还是情绪?另外说看汽车发布会的人少,传统汽车发布会发布念稿,我理解是小编看的汽车发布会有点少,传统汽车是有2b的发布会,但是也有车展开放日上2c的发布会,里面的展台设计陈列,区域划分都是有专业团队根据品牌整体调性,设计语言精心策划的(本人参与过日内瓦车展某车品牌的展台策划)。会分几个区域展示品牌实力,技术介绍,未来规划,和在售全新车型。而且发布内容简短精炼,很纯粹,不写小作文。半个小时就完事。产品本身要考产品自己的实力说话,尤其是车,do the talking on the track。 想要扭转自己品牌的形象,就一点一滴的去做。三个小时流水账,这我真的看不下去。家里的小米电视还没修好…su7加油吧…
六六_:很多品牌或产品人会认为自己输出的信息都是大众共识,但其实很多用户对最基础的信息可能都是0认知。以我个人为例,几年没关注过车了,前段时间又开始看车基本就像从0开始了解配置和市场现状。个人觉得小米这种讲解的好处是,基于全网巨大的流量真的能让更多用户(尤其是目标用户)快速深度了解产品信息,很大程度上算是缩短了用户的决策路径和成本,让用户不用再通过各种各样的评测去了解和对比细节配置和优势,主播提到的女性用户占比较高也侧面佐证了这点。换个角度来看,当身边很多不关注甚至不了解汽车、手机、数码等行业的普通用户在提到米车时都能讲两句,也说明对用户是做到了有效沟通。讲解策略和方式是没错的,甚至可以算是非常有效且高效的营销方式。主播提到的沟通对象不一样这点非常认同,假设现在是保时捷开发布会那肯定不会也不能是做基础“科普”,更多应该会是讲性能和理念,因为他们的用户根本不用被科普。米车这种讲解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推动了广大普通消费者对汽车的关注和了解,这对其他厂商甚至是行业来说也算是有好的一面。 以上,个人拙见,不是米粉,不喜勿喷,如有不对欢迎指正。
托马斯白
:
感谢用心的评论!还是沟通对象的区别哈,你毕竟都参与日内瓦车展的策划了,其实就已经与大众群体对车的认知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了。因此这三个半小时的内容对你来说过于基础和拖沓,其实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川普的例子同理,它就是一种针对自己目标人群的“拉票”行为。我们只是客观展现它的策略,并不带价值判断。
20条回复
听了三分之一,听不下去了,主播们对雷军的崇拜可以说是毫无底线、毫不掩饰
Nixon_Hu
:
啊!被你发现啦!完了完了没收住!
33:29 背景一直有蹦蹦蹦的声音,听感有点差
FrankyCHEN:是的,17:15左右也有,听的不舒服
Nixon_Hu
:
您好,感谢批评,我们找到了一个软件处理掉了这些噪音,从待听列表中删掉这期节目再重新加载,就可以听了
3条回复
杰里开
杰里开
2024.4.08
53:39 不要说抄袭设计是避免重复造轮子,这太可笑了

前面都觉得讲的挺好的,这句话真的太可笑了。个人并不想喷小米抄一些设计的经典元素(无论是汽车手机还是什么),因为这事儿不光小米会做,其他行业的国产/进口品牌都这么做过。

但用捷径就是用捷径,没有设计追求就是没有,可以不骂这个普遍现象,但不能包装它是件好事儿
托马斯白
:
你说的对。可能是节目中表述的问题,我们想表达的不是论述它的合理性,我们只是阐述一个客观事实。是否是件好事这个价值判断,大家可以自行下结论。
JUSTIN_2025
JUSTIN_2025
2024.4.08
感觉就像充值,小米怎么都是对的,连抄袭都是对的。一个初创企业投机取巧可以理解,可是小米这么雄厚的一个公司,换了一个赛道造车,但还是那样,不太理解。造车的逻辑没看到新的东西,感觉和以前一样,降低成本,用营销卖东西。我没看到所谓的诚意,倒好像借车这个平台继续卖周边设备,不看好这样的车企。
Nixon_Hu
:
我也希望充值我们嘿嘿
夕梨拉姆:同意
4条回复
Silver_bk
Silver_bk
2024.4.09
34:47 这里不能更赞同了,我在做研发期间对这种:屡屡将行业内的常识性内容放在发布会花费大量篇幅讲给普通自然人听是不屑一顾的。现在做产品越来越深感用户心智、情绪价值和营销的重要性。但我还是会保持中立,因为车像手机,1999的手机不好用当个备用机或者折价几百卖掉不心疼,但20w的车买回来可不能随便处理。而且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需要长测跑出来的,而且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将消费级的器件当做车规在用,这些都是要时间去检验的。从交付开始,才刚刚起步,车企中单品卖几十万然后突然暴毙的不是少数,所以还是会持币观望。但非常感谢两位带来不同视角的分享和讲解。
Nixon_Hu
:
哈哈,对
托马斯白
:
感谢用心的分享!其实我们也是中立的态度,只是我台喜欢从品牌营销的维度拆解产品发布逻辑,讲了一些客观事实而已:)
3条回复
bonn
bonn
2024.4.07
听完了,这期基本完全跟主播同观点。
顺嘴说下小米,
没看小米汽车发布会,甚至之前也不太看好。
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挺不喜欢一直在发布会一直提竞品的。
但是吧,产品价值确实肯定要对比才能出真知。
所以也能理解。
很多人说小米汽车内在逻辑就是个组装。
但是成本压缩,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也是创新。
这么快出品也是个汽车供应链小奇迹了。
之前也喜欢小米论坛的氛围,虽然随着发展,这种听取用户意见的互动越来越少了。
不过说到黑科技的话,其实最近重新整理了一下家里的米家智能,
发现米家的产品溢价越来越高了,明明技术力可以把产品做的更好。
现在小米他们踢一脚都不动一下,主要就是为了多做些无效更新几次,无效迭代几次,让你多买点落后产品。
所以因为需求总归涌现一些第三方接入米家的产品,要么发展的好了,放弃米家,要么发展的不好直接没了。
给用户造成好多问题。
这个真的让人无语,感觉一个科技公司,占据市场之后的惰性,需要改善一下。
Nixon_Hu
:
成为大公司了,大公司病一点都没有是不可能的
对小米SU7本来挺感兴趣的,但听到这么为“抄袭”洗白,感觉这家企业价值观有问题,抄就抄了,大不了打官司赔钱,但还拼命让媒体洗白就没意思了,果断放弃!
Nixon_Hu
:
我也希望小米能找我们发声😭
JUSTIN_2025:怎么叫抄袭呢?叫致敬、对标。
BourneS
BourneS
2024.5.02
完整听完了本期播客,尽管我会客观上尽量让自己不要去把当期内容作为小米SU7洗地的证据,但是其中的偏颇着实让人不敢苟同。
首先提一下营销,雷军出面进行发布会,这对小米来说是最优选,因为雷军的粉丝足够多,且他本人的表达能力也相当了得,再加上他愿意从消费者心理层面去构建共情和联系,这些都很熟悉,有一种电子消费品发布会的熟悉感,但我认为这样的营销模式不应该鼓吹的地方有两点,一是过分强调参数的普及和共情而对安全问题提到的甚少,错误地影响了消费者该如何正确地理解并选择一部车;二是该样营销模式对于车企本身来说,存在着潜在的非常严重的创始人个人特性依赖的问题,而评价一家企业和产品的好与坏,本身应该避免一些这样的因素,毕竟前有某大妈,后也应该不乏来者,作为知名企业家,更应该要有社会担当。
其次提一下工业设计和生产,不可否认因为工业化会要求的是规模经济,也不可否认第一款产品经不起可能存在的一点点失败的考虑,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直接照搬抄袭的正当理由,雷军也好,小米也罢,作为一家市值超过4000亿港币的具体,尊重知识产权这应该是一家大企业该有的态度,但小米汽车并没有,单纯因为首款产品不能失败就放肆抄袭保时捷,而主持人尽然还可以有支持这种做法的倾向性言论,甚至于还为小米汽车开脱,说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因为这样的造型已经经过时间的洗礼,不可能不好看,如果大家觉得不好看,就是消费者自己的审美有问题。当然,这样的风气,也都是掌握行业话语权的大佬们带起来的,比如最近红衣教主的言论就表明得很清楚,但凡只要美丽国敢放开源代码,假以时日我们的应用就能遥遥领先。可是这样真的好吗?
最后,讲一讲资本层面吧。从我的经验看来,资本,主要还是投资,最核心的要讲投资逻辑,资本市场不看好小米造车,不是因为资本后知后觉,而是小米汽车没有资本市场的逻辑支撑。汽车属于实物科技加制造行业,先说在原创技术方面,简单看了一下发布会的PPT,实在是看不出来哪里有技术独创性上的领先,如果一定要说技术领先,我倒是更愿意接受大神网友用 Webgl、Three.js 等技术实现了一个 小米 SU7 在线体验网站:https://gamemcu.com/su7/,这样的技术。其次再说制造层面,小米汽车选择的是北汽,而据车质网投诉数据统计,北汽2024年1月1日至3月15日,投诉量总计181例,仅魔方一款车型投诉量就高达113例,具体质量问题为魔方车机系统故障、倒车雷达失灵;续航里程不准、动力电池故障等。你们也可以看到,花巨资引进“贴地飞行”的萨博,结果绅宝项目失败;收购所谓的“百年宝沃”,结果项目破产;花大钱搞极狐,结果销量不见起色,北汽的乘用车,大家都心痛,颇有恨铁不成钢。那么小米作为一家汽车的外行能够仅通过代工就改变这些代工厂固有的顽疾吗?不要嘲笑资本,资本所疑虑的点很现实,而小米汽车也并没有解答这些疑虑。
最后,还是希望主持人不是洗地。
Nixon_Hu
:
谢谢你认真的反馈
Nixon_Hu
:
北汽这个客诉,考虑销量基数的话,比例在行业中什么水平呀请教?
5条回复
小小小陈
小小小陈
2024.4.08
曾经是个老米粉,买过很多米家的东西。多数最后沦为鸡肋,丢了吧可惜,留着吧经常坏还占着位置不好换新的。 好几年没买小米的东西了,汽车真不敢买,怕陷入那种鸡肋状态。
不知道两位主播买过的小米产品多不多?
托马斯白
:
我整个智能家居基本都是基于小米生态的,米家里的设备大概有60多个😉
小小小陈:小米发布的时候正是我的大学时代,说实话对这个品牌印象非常好。我自己也很认可,在供应链成熟的情况下,做一款好产品的技术门槛不会特别好,只需要一个好的产品定义,没必要去给品牌付太多溢价。
8条回复
ryanshell
ryanshell
2024.11.28
1:26:59 在小米 SU7 大卖的当下再听这期播客感慨颇多。复盘我当时的判断,大失误!1、在小米 SU7 前没有一家国内厂商可以正面对垒特斯拉 model3,显然这个判断有大问题,雷军有备而来。2、我不喜欢 SU7 外观,因为相较于保时捷尾部线条太多。但这是我个人的审美,不能否定 SU7 符合大部分人对于外观的喜好。3、小米是第一次做车,但小米团队不是,这是个成熟团队,不是车圈失败者或是小卡拉米。甚至雷军为了增加胜率宁愿自己再背一背抄袭的骂名。我也不喜欢小米存在抄袭的名声。但显然活下去对雷军更重要。4、我低估了雷军的个人影响力,忽视了小米的也是个国民品牌。5、小米的整体宣传一波接一波,目前已经是刷完纽北继续要刷国内赛道的阶段。太正规军,太有规划了。6、小米工厂产能提升可观,顺利完成 10 万辆交付,工程能力值得佩服。总之,小米已不是那个我印象中只会性价比的小米了。感谢两位主播的分享,本期学到了很多。
Nixon_Hu
:
当然,现在做汽车甚至还对小米的其他业务有帮助,比如小米最新的手机支持用户定制后壳的颜色,我们从行业了解到这个完全就是做汽车积累了这种定制化的供应链经验
托马斯白
:
能反思复盘自己的判断很厉害,大部分人是不会这么做的,为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