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暴论下生源和师资哪个对升学结果更重要 - EP.35G大成长论

我们来暴论下生源和师资哪个对升学结果更重要 - EP.35

62分钟 ·
播放数9778
·
评论数103

上海在四年前对民办学校的招生进行了一次改革,从面试录取变为摇号录取,使得民办生源平均水平大幅下降。今年初中的摇号一代们要参加中考了,我们从他们的考场表现出发,想讨论一个经典的问题:生源和师资到底哪个对升学结果更重要?

-聊天的人-

G大

自明老师 - G大成长论中高考及高等教育合伙人

朱迪老师 - 资深初中老师,G大成长论初中规划及中考咨询师

-本期内容-

6:11 上海“摇一代”的整体情况

9:05 为什么“摇一代”觉得自己被耽搁了?

15:40 公办学校和老师对于摇一代的观感

19:54 “摇一代”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5:10 家长对作业量的态度各有不同

32:46 民办学校和老师对于摇一代的观感

38:44 从高中招生的视角来看摇一代

42:22 家长们对于摇一代的观感

48:12 学生对于摇一代的观感

51:22 这些初三学生是怎样的?

55:34 破除刻板印象:死读书的孩子真的有吗?

-联系方式-

对本期节目感兴趣,欢迎扫描添加自明老师微信沟通

-资料-

摇一代:上海从2020年起,初中阶段开始实施“公民同招”政策。上海初中教育是4年,也就是说,今年(2024年),是公民同招、民办摇号政策下的第一届中考毕业生,又被称为“摇一代”。

二模:中考统考前,以区县为单位进行的第二次模拟考试的简称。二模是距离中考最近的一次考试,与中考仅差不到两个月时间,这期间孩子成绩一般浮动不会太大;另外二模仍是以区统考的模式,所以二模成绩可以作为中考填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

-收听方式-

小宇宙APP、微信公众号中搜索「G大成长论」

展开Show Notes
momo_rJVA
momo_rJVA
2024.4.15
G大,最近声音有点小啊,骨传导听起来有点费劲了🙃🙃🙃
G大
:
好的,我调整下
阿拉two:我以为我耳机坏了哈哈哈
sherryfish
sherryfish
2024.4.20
Judy老师很勇啊,不是隔靴搔痒,而是直击要点,这期聊得畅快淋漓。很喜欢这当节目,实惠!
Audrey_IHXB:对,不谈观点如何,能坦诚的聊这些话题的嘉宾不多了,点个赞
花沂
花沂
2024.4.15
说下我的感受,我家小学初中都是民办的,那时民办需要考试的,并且每学期要支付上万元学费的情况下,能选择民办的,说明家长对教育是有要求的,所以当班里有家长提出作业多时,其他家长就会怼回去“那你读民办干哈?”,现在民办一遥号,二大部分民办不要付学费了,家长的层次就多样化了,老师很多事就很难做了。民办也是有重点班的,聪慧的校长是给重点班配置好的班主任,但是任课老师并非是这门学科最好的老师,反而把最好的老师给了平行班,目的是提高整体水平,好的老师有一点很让我佩服是,上课教材是不用的,她把知识点融会贯通后教,并且会自己找资料穿插其中,中考前发的复习资料是真得很对路子,所以好的老师是鸡自己,而不是学生,是真的会把普通孩子带上一个高度的。
近期最佳一期
李晨-煊安:生源与教学水平哪个更重要?真的很难说,北京这边有个例子是某区重点,去年七百分以上三个人,而全区总共才四个人,超过了另外四所市重点。他是得利于疫情三年,学生们学习不太正规了,所以报中考时都比较保守,都留在了本校,于是它就留到了最好的生源。这个效果还会持续两年。并且反过来因为这样的结果形成正面效应,接下来几年会有好生源主动报考它的高中,他接下来每年都会有好的成绩,而教学水平体现的是北京最著名的两所同学,四中和汇文,与人大附,实验等其他知名的好学校不同,这两所的风格是放羊,这种方法最适合那些最好的学生,因为他们不再学也97分了,再花10倍时间去努力,也考不了100分满分
G大
:
感谢!
巴卜卜豆
巴卜卜豆
2024.4.15
“厌蠢”这个教育方式太奇葩了。这都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了,老师教学生“厌蠢”,但这么“聪明”最后也就是当个老师,也没成俞敏洪董宇辉啊,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G大
:
那为什么成为俞和董就不打脸了呢,这个逻辑没听明白
壹壹鹅:什么时候俞和董成为成功模板了 天哪
12条回复
微Flora
微Flora
2024.4.14
50:54 对于没参加摇号民办初中的那个男孩子,他的心理失衡,我觉得家长责任更大一些,孩子年幼时一味施与繁重的学科压力,损害了他的心理健康。
冰点绿叶:如果大部分老师都这样看待孩子,想都不敢想。太可怕了。
盛雷鸣:这个孩子听下来就是该被筛掉,
cloud888
cloud888
2024.4.14
希望等考完的分数出来再来谈一期
G大
:
收到
确实有种近期最佳一期的感觉,对这种一线老师直白的叙事比较感兴趣
Shadowjoan
Shadowjoan
2024.4.14
听到这里,同情这个男孩子的同时,个人感觉:其实孩子本身也并没有四五年级表现出来的那么“优秀”。优秀本身就包含了天赋、坚韧度和抗挫折能力。这个孩子要上两英两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成绩本身就是缺乏天赋的表现(努力跟上,大量投入时间,而非学有余力)初中叠加青春期,孩子认为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也可以理解。我同意其他听友评论的,或许家长也隐瞒了其他一些成长细节,孩子今天的状态其实也是家长过度透支孩子潜力的结果。但是,这种孩子一旦自己想通了,为自己而努力,说不定能冲回原来的位置
毛毛_nUWA:请教什么叫两英两奥?
Osiris1983:同时上两个英语班,两个奥数班
磊子W
磊子W
2024.4.24
感谢三位老师,特别希望能聊一聊,不同的家庭应该采用怎样的教育策略?比如经济条件的不同,一胎二胎家庭的不同,父母教育水平的不同。我现在就特别没方向,该不该卷?该怎么卷?
G大
:
收到
51:15 这个案例有点极端了。小学不需要拼尽全力,毕竟还在“筛选”的第一阶段,稍微努力就能赢很多人了吧。况且读书是为了好成绩,而不是为了好学校(虽然也没得选了,但上海的学校能差到哪里呢)。初中好好读书,高中尽量去个好环境。为这位同学的自暴自弃感到惋惜。
早睡早起好心情:跟以前不在一个水平的同学待在同一个教室里了,也不影响你名列前茅,别人也没打搅你学习。 上海真的太璀璨了,我们这里到初三只剩下80%的学生备考中考了(因为其他人可以保留学籍去闯荡社会),入伍、实习、提前去中专……
早睡早起好心情:每个阶段都会筛掉一部分人,就是一场无限继续下去的有限游戏。 考上大学也不是一劳永逸,考上大学才开始百里挑一的学霸间的互相搏斗。 感觉像养蛊,好可怕。 希望有机构能帮助那些在竞争中落败的人。
3条回复
Binbin_j5hu
Binbin_j5hu
2024.4.14
摇进民办的新六娃家长,年级1/3水平,孩子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难度也很碾压,但孩子很喜欢,肉眼可见的能看到成长。 特别有画面感不管多少分的家长都觉得孩子不够努力,正在努力的戒断这种口头禅。
G大
:
赞!
阿白_04ss
阿白_04ss
2024.4.14
一气听完,节奏超好,内容实在,期待朱迪老师下一期
G大
:
好,我去转告她
Kylepeterson
Kylepeterson
2024.4.18
ai时代何必师从“教职工”
G大
:
同意,能达成这个结论,我们这期就没白做
Emily1234
Emily1234
2024.4.16
G大,能不能针对英语学习,原版阅读出一集?
G大
:
好的,我去喊我们原版阅读的刘越老师
一涵
一涵
2024.4.15
这期声音偏小
大力强
大力强
2024.4.21
当然是生源(无脑发言了 哈哈哈哈
声音好小
木木木目
木木木目
2024.4.16
确实声音有点小
家长永远觉得孩子应该可以更努力,这句话太真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