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集摘要:
一九六零年左右,隨著嬉皮士風潮,大量西方人湧入印度;
其中有一位比利時年輕女性,後來成為了帕帕吉的靈魂伴侶,並被帕帕吉賜名為「恆河蜜拉」。
恆河蜜拉年輕時學習考古專業,但為了追求靈性解脫,開始了一場前往印度的說走就走的旅行;
因為卡比爾(Kabir)詩歌的因緣,兩人在一家茶館裏相遇;
事後恆河蜜拉得到夢兆,預言說今天相遇之人便是她要尋找的靈性導師;
帕帕吉在恆河邊散步時,與蜜拉再次相遇;
帕帕吉給予其指導,蜜拉心悅誠服,願意侍奉左右;
之後兩人分開,蜜拉在野外獨自禪修了八個月之久。
粹倫分享了在野外修行以及在印度旅行的一些經驗。
八個月後,帕帕吉再次歸來,蜜拉真正開始跟隨帕帕吉;
在一次去聖城沃林達文(Vrindavan)的旅行中,帕帕吉和蜜拉走到了一起;
最終,帕帕吉突破世俗理念,娶了蜜拉為妻,但也導致大量弟子對其喪失信心。
應該如何理性地看待靈性導師們的「人設崩塌」?
七條列舉了一些「人設崩塌」的靈性導師: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邱陽創巴(Chögyam Trungpa Rinpoche),尼薩迦達塔的弟子拉馬虛(Ramesh S. Balsekar );
邱陽創巴的妻子黛安娜·派碧斯(Diana Judith Mukpo)在其著作《與邱陽創巴一起生活》(Dragon Thunder: My Life with Chogyam Trungpa)中披露了邱陽創巴不為人知的一面;
英國比丘尼丹津·葩默(Jetsunma Tenzin Palmo)在其著作《雪洞》(Cave in the Snow)一書中披露了邱陽創巴早年的荒誕言行;
克里希那穆提的情人的女兒拉達·拉賈戈帕爾·斯洛斯(Radha Rajagopal Sloss)在其著作《生活在克里希那穆提的陰影下》(Lives in the Shadow With J. Krishnamurti)一書中,披露了克里希那穆提與其母親一生的愛恨糾葛;
按照「導師」標準培養出來的靈修導師,比如克里希那穆提和西藏的仁波切們,心理上有不健全的一面;
導師們人設崩塌的方式各不相同,對自己的行為也各有辯解;
學人們應該同時看到導師們比較光鮮亮麗的一面,以及其陰暗面,然後再抉擇是否要信受其教導;
可以考量的方向:一位真正走在「無我」道路上的導師,還會在乎自己的名聲並掩蓋事實嗎?
➤ 關於我們:
我們是幾個在靈性道路上相遇的佛系文化人,以引介印度不二論到華文世界為職志。
希望透過聲音,我們照亮彼此的道路,同時也保有修行最必要的孤獨。
➤ 微信公众号:自由速度
➤ 成員介紹:
劉粹倫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荷蘭藝術學院畢業,獨立出版人,瑜伽行者。
鍾七條
復旦大學物理專業,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物理博士,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於紐約州噶瑪噶舉的三乘法輪寺閉關三年。出關後,從事印度不二論的翻譯。
顧象
復旦大學法語專業,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比較文學碩士,美國紐約大學出版碩士。從藏文翻譯近代西藏大成就者更敦群培的《中觀甚深心要善說》。現居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