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风云录 (第十五集) 挑战者小米汽车2:流量密码晓莺说

中国车企风云录 (第十五集) 挑战者小米汽车2:流量密码

5分钟 ·
播放数11
·
评论数0

造车三年,小米汽车做到了一件诸多车企想做却很多都没做到的事情,那就是站在流量中心。

特别从去年12月28日技术发布会之后,大家对于小米SU7价格、供应商、配置等方面的热议长期霸占诸多平台热榜,小米汽车官方也忙得不可开交。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雷军发挥劳模本质,密集拜访各个展台,走到哪里都是人头攒动,成为最亮眼的一抹绿。也引发了车圈对于“流量”和“老板带货”的连锁反应。

在今年6月举办的重庆汽车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戏言汽车行业“卷”出了新高度,连同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以及他自己这四个“老汉”,都开始了直播带货。

小米汽车的流量密码究竟为何?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曾出版了一本轰动业界的书,名叫《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书中总结了小米粉丝经济的“三三法则”,即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小米SU7破圈之路,基本按照这个方式来进行。

首先,打造一个具备爆款潜力的车型,这其实是最难的一步。可以说小米在产品设计之初,就选择了一种颇为吸睛的方式。“米时捷”的诞生,虽然不乏争议,但也让小米SU7在外观层面备受关注。虽然小米自有其设计理念,但这种在营销上与保时捷的绑定,为小米带来不少流量和话题。

在产品塑造上,小米集中公司资源,为小米SU7打造先进的电动驱动系统和智能技术,加上相对激进的定价策略,为小米SU7的火爆奠定了基础。

除去已经上市的小米SU7、SU7 Pro和SU7 Max3款车型,7月19日,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正式亮相。据雷军介绍,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0-100km/h加速时间低至1.97秒,最高车速可达350km/h。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将于2024年10月正式征战纽北。雷军宣布要在10年之内,成为纽北最快的4门电车。

保时捷是纽北赛道的王者,“挑战保时捷就是我们小米的梦想。”雷军也想要在纽北赛道上,和保时捷一较高下。

当市场对小米汽车新品议论纷纷之时,没想到,雷军想玩的,居然是赛道。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的面世,又引来一波市场热议。

对于小米SU7外的其他系列车型,此前有消息称,小米规划了三款汽车,将陆续在三年内发布。其中前两款为纯电,包含小米SU7,第三款产品将是增程SUV,内部代号为“昆仑”。

小米官方正在招聘增程系统设计研发等方面的工程师和采购经理,不排除是为了推进相关增程车型的研发。

今年4月28日,小米公司发言人曾辟谣称:有不实报道称“小米汽车已布局7款车型”、“小米汽车增程产品定义对标理想”等,经核实该信息完全失实。

但对于是否规划三款车型,以及第三款车是否为增程,并未做出正面回应。

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在今年一季度业绩会上表示的确有其他车型的开发,但也明确指出现在整个公司的精力全部都在小米SU7的交付上,新车型暂时不会披露。

目前,小米汽车的战略重心集中于小米SU7,这是攫取流量的必要保障。当然,这也离不开小米原有的和新建立的粉丝群体的摇旗助威。

雷军在创立小米手机时就将粉丝经济当成米粉文化来运营。在此过程中,小米通过线上社交媒体和线下活动,不断与粉丝进行互动,并鼓励消费者参与到产品开发和改进过程中来,以增强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目前,小米手机全球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6亿,其中,是小米产品的忠实粉丝的比例恐怕不会小。不止小米手机的粉丝,根据小米汽车官方透露,在小米SU7的用户群体中,苹果用户占比超过50%,女性数量接近30%,BBA用户占比超过了29%,破圈效应初显,小米SU7用户来源更加多元化。

除此之外,小米汽车还利用自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发布品牌资讯和行业动态,以及分享产品使用心得、驾驶体验和技术解读,增强品牌形象,建立起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渠道,同时吸引更多关注和讨论。

在流量IP上,雷军是绝对主力。

雷军个人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粉丝量近5000万,是小米公司的数倍,其中微博粉丝就超过2300万,雷军个人对消费者和市场的影响力堪比小米公司,而且雷军在社交分享方面,堪称业界劳模。

据统计,从去年12月28日至今年5月底,雷军共发布关于小米汽车的微博近400条,所有关注雷军的用户都能收到小米汽车消息的“高频轰炸”。

雷军人气爆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小米品牌自身的影响力,雷军一直乐于分享个人的创业故事,一句are you ok让雷军与年轻人建立起另类的联系,加上社交媒体的活跃表现以及诸多用户营销,雷军成功打造了一个有情怀、接地气的企业家IP形象,能够真正地能与用户建立连接。所以大家能看到这种“千亿总裁为我开车门”的爽文剧情发生在现实当中,能看到一场汽车发布会中对天窗玻璃、车漆,到手机支架等普通消费者关注话题不厌其烦的长篇解读。

“小米的核心技术是雷军”这句话,有其道理所在,京东的刘强东曾明确表达,不要跟雷军比营销,这也是其他很多车企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从小米集团创立至今,饥饿营销、情怀营销等手段小米早已驾轻就熟。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

站在聚光灯下,小米汽车的相关负面消息会被无限放大,比如退定风波,还有细枝末节处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体验等都被用户挑起了毛病。雷军也指出现在大家都是拿着放大镜来看小米SU7,小米汽车压力倍增。归根到底,要抓住流量还需硬技术实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