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王安石变法(二)中国历史故事100讲

89.王安石变法(二)

5分钟 ·
播放数334
·
评论数0

青苗法是针对贫农的保护法)-小额低息贷款 纾困,保护并扩大自由农的数量

之前:农民在播种时 时常遇到粮食和种子不足的情况,于是会从地主处借种子,但由于客单利率过高,一旦收成不稳,非常容易导致小农逐渐沦落为佃户,佃户则进一步沦落为农奴;视频前的你或许觉得利率高使人返贫很难想象,那就看一下漂亮国的次贷危机时因还不起放贷,被迫把房子卖掉的人,亏了几年的放贷还依旧欠银行的钱。利率过高,体现的是市场银钱流动性差以及臃肿的【食税阶级】的极度内耗。

变法之后:借苗不需要抵押物,由保甲或地主承担连带责任 (十户选一保,十保选一甲),真要遇到天灾可以推迟补齐。粮价高时农民可以以钱代粮还本付息(增值的部分收2成的增值税),这样增值溢价部分的收益可以落入老百姓的口袋。这样的税收方法放到现在来看都是非常乐于接受的。不过,青苗法的争论在朝堂最大,士大夫官僚阶级本身就是地主,青苗法令他们难放高利贷,而且此法案让农民意识到:官僚士大夫一直在干不正当的事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是社会的对立面。这样士大夫在民众面前的威信、可信度就降低了。

他们甚至认为,青苗法唤醒了阶级对立的意识。皇帝是国家土地最大的持有者,士大夫一直认为自己在帮助皇帝共治天下,天下太平自己的努力息息相关。变法后,旧法党认为如此一来,士大夫是否还会依然坚定的站在皇帝的身边?开始令神宗动摇。但是如果不打击既得利益得到士大夫阶级,外戚集团和官商,国家利益又会被这些人腐化掏空。最终新法党顶住压力团结一致,彻底打压反对者,接着在次年推行【募役法,进行差役改革】。这是把 公共事业管理推向市场化。

宋代君主治 发达,在财政向上集中的同时,地方民众的负担也加重了。除了租税的征收和保管。差役有的时候要将物资运送到边境或中央,保管的物品若被盗,会让差役赔偿。当差没有可灵活变现的实际利益。远远不如,做官的官户,可以享受各种特权、可以免除差役。

一边科举的功利心之重,一边是差役的劳动之大。所以推动了 【募役法】,其方法是 合并小的州县单位,以减轻小规模农村的人口赋税和劳役负担。将所有州县的差役改为募役(酬劳),政府出钱募集志愿者替代壮劳力承担租税管理和运输等工作。对待本该承担差役的人,按期财力收取 免役钱(豁免钱)。因为缴纳免役钱的人一般都是商人阶层,所以政府也能用这些钱养更多的社会闲散人员,起到了稳定社会治安的作用。募役法是这么多法案中,唯一顺时代的,在用资本进行社会分工细化、人尽其用的同时,不但没有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还使得有钱人从义务中解放了出来。

即使这样 募役法仍旧遭旧法党的打击。因为原本被免除差役的官户反而需要按期财产比重缴纳“助役钱”。苏轼写文章口吻较重的评价了募役法有违传统常理,所以被贬至黄湖北黄州(今黄冈一带);从这一点看,苏轼被贬着实有些重纯属是被划拨到旧法党当典型了,苏轼肯定也知道自己少年成名应该藏锋一些,很不幸的被瞄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