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播客是源自8月份的时候和项飙老师的一次通信,我给他写了一封两万多字的邮件,他回我说:浓度很大,我需要再读一次,内容很深,或许我们线上聊一次会比文字更有效;于是就有了这次的对话,在此之前我们没有过任何接触。对话的初衷不是录制一期播客,也没有提前准备话题,所以内容也会有些发散,可听性欠佳,但所幸项飙老师逻辑够强,谦逊又敏锐,我们也能聊些重要且深入的话题,帮助彼此不落入窠臼。
我俩本来是视频的形式,能看到他会心一笑的时刻,可惜音频不足以传达,听众们如果有感兴趣的话题或疑问也可以给我留言,我可以在下次对话时和项飙老师交流,或许也可以组织大家和项飙老师一同谈话。我想,或许很多人有过如此疑惑:学界彬彬济济,为何是项飙?我想,听了这期播客,知晓这期播客缘起的人,都会找到答案。我不愿用平易近人这个词,因为它本就预设了高低,项飙老师或许从未以高位自居,只是从未忘记学者的初衷和本心,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像二十几岁时做田野调研那般,全身心地去发问,去思索,无论多少年过去,在遇到另一个二十几岁年轻人时,无比真诚的,珍视她的困惑和思考,这一点又有几人能够做到?但或许只有这样,才能以其昭昭,使人昭昭,遇事不决,就找项飙(押上了。
进度条:
4:33互联网打工人的无意义感和尊严问题
7:16 工作的短期化和内耗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12:35用文字编织理想支线拿回对日常生活的掌控感
16:37与现实生活的间隔重塑生命力——改变行动和工作态度
21:35创作的个人经验性和社会互动性存在
26:03剧场的美与崇高——无功利性的人际场域
28:01有意思和有意义 生命的流动性和生态性
34:53一线城市年轻人的心态和就业选择——49年入国军
40:17 学术酒吧 对当下生活的迷思和混沌
43:43 生存焦虑和倦怠无力感
49:25 人文研究的方向和效用如何论证
60:12公共讨论空间的重要性
63:43 kol时代的“被看到”和“不被看到”
69:17私密性作为尊严、民主、自由的生存基石
80:50 隐于常人的安全感与工作jk中的非人化
83:25 工作和生活的分野 私人空间 主体的不同面向
提到的人物及作品:
安妮埃尔诺,法国作家,202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悠悠岁月》《位置》
《追忆似水年华》,20世纪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创作的长篇小说
音乐剧《摇滚莫扎特》
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等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哲学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代表作《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
汉娜·阿伦特,德国犹太人,20世纪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著有《极权主义的起源》。
陈嘉映,著名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代表作《走出唯一真理观》《说理》,译著《存在与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