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便秘,重在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小儿便秘,重在辨证论治

2分钟 ·
播放数4
·
评论数0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中医治疗小儿便秘,重在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小儿饮食不知节制,若喂养不当,如饥饱失常,过食油炸、辛辣食物或生冷饮食等,就会损伤脾胃,出现乳食积滞不消化,日久产生内热,煎熬津液,引起便秘。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胃肠道的消化功能比较弱。如果大病、久病之后长期或过量服用一些药物,如抗生素等,就会使肠道正常菌群出现紊乱,进一步减弱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从而导致便秘。

此外,小儿久坐少动,或受到惊吓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突然改变,就会导致气机郁滞,脾胃消化功能失常,也会出现大便秘结,功能性便秘多与此有关。

治疗小儿便秘,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

1.食积便秘

多表现为大便秘结,腹部胀满,不欲饮食或恶心呕吐,常伴有手足心热,舌苔黄厚。

治疗可用山楂二丑简易方。

焦山楂9克,炒二丑末2.4克,共为末,稍加红糖,开水调成糊状,1次喂服。一般服药后2~3小时即可使宝宝排便。也可选用王氏保赤丸。

2.肠燥便秘

多表现为大便干结,排出困难,甚至秘结不通,或伴有发热、口干、口臭,或口舌生疮、腹部胀痛等。

治疗可用番泻叶1~3克,开水泡服;也可选用麻仁润肠丸。

3.气滞便秘

多见于年长儿,或有情志不畅为诱因,或平素活动量少,以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腹部胀满,胀痛等肝脾气机郁滞为特点。

治疗可选用四磨汤口服液。

4.气虚便秘

常见于体质较弱,或病后失调的小儿,以大便不干硬,有便意但难以排出,便后疲乏等为主要表现。

治疗可选用补中益气汤或补中益气丸。

温馨提示:以上方法仅供科普,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