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09. FOF派VS指数派,关于个人养老金账户该配什么的一场辩论

vol.109. FOF派VS指数派,关于个人养老金账户该配什么的一场辩论

63分钟 ·
播放数20480
·
评论数205

和工银瑞信基金FOF投资部总经理蒋华安针对个人养老金账户里该投什么的一场“辩论”。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做过一期节目,叫做《vol.17.我尝试开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结论是…》,对个人养老金账户到底该不该开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当时评论区的高赞留言几乎清一色的是质疑的声音,质疑规则会不会变,质疑钱会不会不见了,质疑收益跑不赢通胀。

两年过去了,个人养老金制度也正式实施了,可是针对它的质疑一直没有消失过。毕竟过去两年这个账户能投的公募基金都是养老FOF基金,而其中的大部分表现却乏善可陈,甚至有些还是负收益。当然这和资本市场的周期有关,但依然会让投资者的心拔凉拔凉的——我想用它来节税,它却想要我的本金。

不过这次正式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里把大量的指数基金纳入了可投资范围,让很多朋友看到了一些希望。如果从欧美日的实践来看养老第三支柱确实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是不是往这个账户里配指数基金才是更合适的选择?

这期节目是工银瑞信基金的特约呈现节目,工银瑞信FOF投资部总经理蒋华安,和我进行了一场针对到底该往这个账户里配指数基金还是配FOF基金的辩论。相信大家听完之后,就能对到底该在里面买指数基金还是FOF基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了。

另外,这期节目的很多内容不仅适用于个人养老金账户,也适用于我们用于养老准备的任何理财账户。不要觉得这是很遥远的事情,厚雪长坡这个理念,最最适合的就是用于养老的准备了。

简易时间轴:

前置问题:个人养老金账户到底该不该开?

02:01 两年前录的那期节目里说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好处,节税实现了,收益可真不怎么地。

03:54 养老金投资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复利效应和定投法则。

06:37 个人养老金账户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账户?税收优惠、长期强制、适合定投。

08:20 探索推广默认模式是这次的新提法,它也是未来个人养老金账户做大做强的潜在利器。

第一个问题:个人养老金账户里到底该买指数基金还是FOF基金?

12:21 指数派的第一个论点:在海外,指数基金势不可挡,尤其是在养老账户里。而在国内,指数基金也已经超越主动管理基金成为主流的投资选择。

FOF派的反驳:海外指数盛行是因为有Beta,有整体性的行情,且效率高,所以更适合指数基金。

20:39 指数派的第二个论点:指数基金的费率更低,更符合厚雪长坡的要求。

FOF派的反驳:费率低对于FOF也是好事,因为FOF底层资产也可以是指数基金。另外海外如果投指数基金的话,往往还要交一份投顾费才能获得一个更好的投资组合。两者相加未必比FOF费率更低。

24:51 指数派的第三个论点:指数基金的底层逻辑更容易理解,所以更拿得住。

FOF派的反驳:表现好的行业和风格指数往往带有后视镜效应,因此买指数其实更容易追涨杀跌。

29:59 FOF派的论点:在养老金账户里选择产品,核心要选匹配你自己的产品,其次要注意被动指数本身是否有长期向上的趋势。从这两点来看,能做到多资产和分散化的FOF其实更适合大部分人的养老金配置。

第二个问题:在养老金账户买FOF产品里究竟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吗?

33:13 目标日期基金是不是更容易做到匹配不同退休年龄的人的养老需求?

37:14 同样一个目标日期的养老FOF基金表现差距这么大,到底要如何选?

39:43 养老FOF和普通FOF,在选择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的标准上会有什么差别吗?

43:31 当看到一个行业或者一个风格有机会的时候,什么时候该选择对应的指数基金?什么时候该选择主动管理型基金?

46:19 为什么可以信任FOF基金经理能挑选到更好的主动管理基金,或者能够配好多资产?

49:50 养老金账户做多资产配置,和普通的理财账户做多资产配置,应该有什么差别吗?

53:06 除了股票和债券之外,养老金账户里还适合放入什么样的资产类别?

55:33 普通投资者该信任什么样的机构去做自己的养老金投资?

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拖家带口去新西兰旅居,让生活let it be》新鲜出炉~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或者给我写邮件,邮箱地址qizhulouyanbinke@gmail.com。

节目BGM:The Long Way Round - Jodymoon

节目后期:Siri

观点仅供参考,具有时效性,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收益承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详阅产品法律文件。基金“养老”的名称不代表收益保障或承诺,产品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

展开Show Notes
大卫翁
大卫翁
2024.12.26
置顶
看了评论区才知道大家现在对要不要配个人养老金账户依然争议很大,而且要配也想配标普和纳指…不过从世界范围来看,第三支柱都已经是养老很重要的一环,能享受到节税效果的朋友还是建议配上比较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谈谈你觉得该在这个账户里配什么资产,我会在一周后抽选五位最有理有据的朋友送出我的知识星球的免费加入/续期资格~
不高兴:确实,只想投标普和纳指
晴天娃娃_kH6U:只投标普和那指
3条回复
朱红血
朱红血
2024.12.26
04:24 开头就有点听不下去,这两年FOF何止表现较差,难道还有更差的?业绩跑不赢大盘,就开始言必称长期主义……3000点左右入场FOF,大盘跌到2800有亏损我认,但大盘涨到3400居然才回本??这是大幅跑输基准啊,这样还玩长期主义,岂不是等着长期跑输,长期亏损?等到退休时,可能复利还不如货基,那我投权益产品意义何在???
邦德灵灵柒:赶紧去看了下,比基准差了好多🥲🥲,大幅大幅跑输!😭
何经纬Romain:接触过起码10+公募fof基金经理,人品难以评论
3条回复
永远不要相信基金经理的道德风险和专业能力,指数ETF自己就可以买,不要去投资一个自己都没有下场胆量和能力的基金经理
大卫翁
:
看来过去两年打下的思想钢印真的很深刻啊……
Homer:可不只这两年呀😂 一直这样:基民亏钱,基金经理喝酒吃肉。这些小年轻是刚进社会没经验,又被割了一波!连A500这种指数基金都能给寒武纪接盘,要我怎么信认基金经理?
10条回复
潮水岩
潮水岩
2024.12.25
主要是大家对于钱不能随时取出来这个事情,太容易让人想成待宰羔羊的画面。而被挪用的事情又看得太多。某种意义上和买房执念共通了,要的不一定是绝对的收益,而是那种“安定感”。“安定感”的溢价可能超过了潜在的收益。
大卫翁
:
这种安全感确实是得逐渐建立,但说实话,不相信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严肃性和不可挪用性,和不相信通过支付宝之类的平台买基金的安全性是一样“无法让人理解的”。另外,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账户采取无法提前取出的机制在全世界都是类似的,事实也证明了这是一种强制储蓄的很好的方式。
不二賢人:本来以为60岁退休的,突然被延了3年,养老金取出也得相应延期,更降低了信任感。
5条回复
芮煊
芮煊
2024.12.25
中国的fof 投资范围窄,搞来搞去还是股票和债券,少数商品,其他品种几乎没有,市场里最优秀的人也不会做fof,私募fof 继华软新动力之后基本歇菜,公募fof 很难让普通投资者满意,二次收费后收益也不理想,商业模式存疑
芮煊:1:00:01 1、双重费用问题。 我看现在银行卖的fof 收千五的费用,20 年差不多是 10% 的费用,还不算etf 的费用,按照播客中讲的还会投资主动管理,潜在费用就会更高。 2、最优秀的人不做fof。这个市场中最优秀的人不做fof。很难相信这些人做的比指数更好。一个目标产品 20 年,你投资经理可能换几个了,风格早飘逸了,谁能说 20 年不变? 3、投资范围问题。虽然节目中说的有qd,但qd 的额度不仅很宝贵,而且国内qd 的费用更贵,比如节目中的投资经理在规模上升后可以只配qd 么,很显然做不到也不可能,如果需要你来做qd,为什么不自己换钱买纳指或者自己投呢? 4、锁定期。买了目标养老里面不能动,投资经理能力不行我还得陪他玩几年,虽然节目中说了各种理论,但是如果投资经理真的水平不行,那不好意思,你跑不了,这个可比指数差远了。
大卫翁
:
fof确实还有很长的发展的路要走,但从长期来看,这也是一条必须要淌的路,毕竟海外投顾业务的成熟路径摆在那里。
3条回复
马耍儿
马耍儿
2024.12.26
听不下去,演得很卖力,但个人养老金这个“商品”过于拉胯。
旸夜Alison
旸夜Alison
2024.12.25
38:23 到这里就忍不住要说了,投资者如果有能力看季报有前瞻性选择未来表现好的管理人,那这个投资者8成有能力自己去做一个组合了。虽然不想冒犯,但是我听下来很困惑,个养里的fof 就可以买qdii了吗?投资者选择宽基确实要受限于贝塔,如果是失去的30年那种贝塔,fof就能通过自己的超额摆脱贝塔影响了吗?看过去两年的结论好像是no,如果解法是qdii,投资者可以自己去投,免得被收双重费用。一定是主动基金管理人有高于普通投资者的认知,才能兑现为超额业绩,但是如何证明自己的价值值得那一层管理费,能超越普通投资者300+500+标普+纳指这种简单配置组合,对基金经理是个难题。k线是一条无尽的曲线,现在不同点回看,对同一个决定的成败判断可能截然不同,但是投资者没有时间和资本,用30年时间赌一个基金经理能持续跑出超额,同时任何人都可以在业绩不好的时候表示这是暂时的,业绩好的时候宣称自己忍耐得到了回报。在这种没有截止日期的游戏中,不同需求的投资者会拥抱自己的投资理念。
大卫翁
:
本质上来说,个养账户之所以比较适合于拿目标日期养老基金,是希望通过这样不断修正的下滑曲线的配置模式,从而长期达到养老金账户的投资目的。当然过去两年这些基金表现确实乏善可陈,需要更长时间的验证,但我觉得更需要警惕的认为买标普或者买qdii,或者全仓买权益就一定能赚钱的这种思想,这真的很危险。
Cryptid:国内目标日期基金的下滑曲线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另外目标日期产品的缺陷在于年龄是唯一变量,而忽视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于国内资产的高波动而言,忽视风险匹配在熊市环境下就成为更加突出的问题。
7条回复
等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投资标普500 我必支持
米兰-L
米兰-L
2024.12.31
48:15 听后感:工银瑞信fof&蒋华安的产品不能碰
已经投了三年的个人养老金了,选的一直都是积极型养老FOF产品,效果上来看肯定不够理想,但本来就是作为一个超长久期的账户来看待的,所以自己可以大致把握下滑曲线的配置。对于养老FOF基金的发展,国内确实还在科普期间,可惜的是我们的FOF基金经理普遍都是新手,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很难说服广大群众,这期的嘉宾发言就听起来太重的路演风格,说了一堆原则上正确的废话,没有放低姿态到普通投资者的角度进行共情。至于指数基金和FOF基金的熟优孰劣可能再过一两年就基本定论了,指数基金的投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M8SSI
M8SSI
2024.12.26
个人养老金局限于中国的权益资产,前几天看到老钱一张图的结论,在 A 股投资中,入场与离场时机对收益影响重大,而 “持有时间” 并非关键因素,这与个人养老金倡导的长期持有理念相悖。个人养老金具有一定避税功能,高收入群体每年可节省几千元税款,有一定吸引力,然而对低收入者作用不明显。其锁定期漫长,对临近退休者相对有利,对年轻和中年群体不友好。最近好多人个人养老金被开户上了热搜,结合普通人、不排队、有好处的不可能三角,别投。
大卫翁
:
你说的不可能三角很有意思,小红书上也有很多人这么回复我。可是我怎么觉得现在所有人的观点都是“没好处”呢?
M8SSI:因为没好处,所以普通人不需要排队。
coreyzz
coreyzz
2024.12.26
每年存一元进去表达态度😾
大卫翁
:
侮辱性极强啊这是😂
叶冬:第一年存一块得50不就得了,后面的纯纯沉没成本
3条回复
Sean张张
Sean张张
2024.12.26
感觉大家有点过于悲观了,按照目前这个每年额度,最终本金也就 50 万左右。商业银行存款都有 50 万托底,养老金账户没有理由没有这种托底性质,所以担心最终被掏空完全没道理…至于选择理财基金产品亏损这个见仁见智,毕竟自己去买理财基金也不是保本的。说到具体的产品,我个人主要会配置红利低波方向,原因也很简单——我的资产配置中永远会有一部分留给红利、固收类资产,那么每年分出这么一点到养老金账户去对我的资产配置本身没什么影响,并且还能直接获得个税减免。当然,身边也有朋友是完全不配置红利或者固收类资产,对于这样的朋友,那自然会认为哪怕有个税减免,自己的预期收益也会比养老金多得多~
大卫翁
:
是,这次一次性纳入了四支红利低波指数基金,足以见得监管对于这类产品的重视程度了。
Yongfeng:我也是这么打算的,众多产品里也就红利低波靠谱点
我个人对于个人养老基金主要有三个疑虑,一是安全性,二是不确定性,三是收益性。
安全性:1️⃣养老金(整个国家的养老金)现在窟窿这么大,而且肉眼可见将来会变得更大,我交到个人养老基金里的钱会不会被挪用。2️⃣如果人口红利时期的人们集中退休的时候碰到持续多年的熊市,他们个人养老基金里面的钱甚至可能没有他们交的钱多,他们会不会闹事,会不会按闹分配把我的钱分给他们。
不确定性:1️⃣退休年龄一直在延后,购买的个人养老基金会随着退休延迟而延迟,一份不确定定期时间的定期产品谁敢去买呢。2️⃣对于年轻人来说,未来工作的时间很可能要比退休后的时间要长,期间万一碰到个三长两短,急需要钱,钱却取不出来,眼睁睁的等死太可怕了。
收益性:1️⃣基金过去两年确实做的拉胯,你可以说这是市场下行周期导致的,但是又拿什么去保证市场上行的时候个人养老基金能跟上市场的涨幅呢?毕竟这个东西出来才两年。2️⃣A股这些年实在是一言难尽,谁敢把大部分的钱放在A股未来的30多年。
HD293669s:太支持了!我就是觉得需要用钱的时候,不让取,太坑!而且,美国 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养老金也是亏的。所以重点不是有没有养老账户,重点是你退休的那年有没有金融危机。而且,如果我们坚定投资理念,执行自己的投资理念,也可以有收益的。何必要放进去?避税?我才几个收入,才能避多少税?真避税谁用这个啊!
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配什么资产跟自己预计的退休时间有关。1.快退休人群:配置存款和其他固收类资产。2.离退休很遥远的年轻人:很明显,最优选择是配置大比例的权益类资产,首选指数基金。如果让我选,我选红利低波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原因有以下几点:(1)长期来看,任何国家的代表性股票指数,长期收益都是差不多的,大约剔除通胀后6%,再毛估2~3%的通胀,能拿到的总回报大约在8~9%。数据来源有西格尔教授的股市长线法宝和旧金山联储论文《所有资产长期收益率情况》。(2)从wind拉数据的话,红利低波和沪深300指数,20年的年化收益大约分别在18%和9%。(3)固收方面:会在经济较好,长债收益率偏高的环境中配置一部分30年或者50年期国债。根据富达保险的研究,可以在组合中加入10~20%REITs,优化投资组合的表现。美国和日本REITs长期回报率也是不错的。(4)海外市场基金可以在海外估值合理的区间配置一部分,而不是在历史最高估值区间去配置自己的养老金。(5)从超长期角度看,配置黄金收益不高,只是一个短期交易品种。
棒棒糖游侠:补充(1)Y份额管理费比场内ETF高一些。(2)FOF就算了吧,多一层管理人多一层道德风险。基金经理要么菜要么坏,要么又菜又坏。比如前不久,某些券商拿着专户FOF去投A500首发。一边收客户的管理费,一边去完成自己的任务。(3)沪深300/A500差不多,可以自由替换,不用纠结。
大卫翁
:
可以,逻辑很清晰
森么哇
森么哇
2024.12.26
在美国上过班交过401k的,养老金一出来就存了,前两年选的都是三年定存,利率3,就等着这一块慢慢完善,今年出了指数能看到国家一步步的政策,至于买什么还需要再考虑,其实可以做组合,希望未来还有黄金这类。年轻人工资低确实流动性影响很大可以先不存,还有些人对公信力质疑,质疑这个钱的安全性就跟存款存在银行也不安全是差不多,其实就是强制储蓄的一种,实在不放心就买点定存,到老了也就是一笔存款,如果这都担心取不出,那时候国家都完了,也别考虑这点钱了。今年还出台了一些政策在极端情况下可以提前取出。
大卫翁
:
说的很中肯了。另外三年定存利率有3的话确实是蛮不错的选择。
怀辰_yipw
怀辰_yipw
2024.12.29
大老师可以看看财新50期个养的文章,里面的评论,大家普遍是悲观态度。“有好处,普通人,不排队”是新时代不可能三角🫣
大卫翁
:
这个不可能三角真的是…哎…不知道该说啥好
评论区可以看出特约效果并没达到
大卫翁
:
哈哈,没事,有讨论总归是好事,能激发大家的思考其实目的就达到了。至于投不投,投什么,需要更长的时间让大家自己去体验和理解。
早高峰著名听众:赞👍
HD476167w
HD476167w
2024.12.26
1退休会不会继续延期等一系列规则变动
2年轻人和快退休的老年人没有流动性风险补偿
3银行和基金经理的信任风险
4现有投资账户和养老账户分开管理等麻烦
5本来对保险行业就不信任
6未来更加优惠的政策 直接被倒挂
Coco_DptL
Coco_DptL
2024.12.27
个养是极具争议的“雷”啊(参考医保政策),而认可并行动了的又是沉默的大多数,相较下体制内工作稳定者更亲睐,脆弱的公信力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除了流动性差、选择少,所谓“好事、普通人、不用排队”法则更是深入人心,信徒可能甚至都没搞清楚政策和运作逻辑。PS:银行为冲开户kpi的所作所为又往上撒了把盐…
大卫翁
:
你说的这几个点确实个个都是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