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路我们继续兵分两路,感受完全不同的箱根驿传。
提到的书《我们的箱根驿传》中译本预计春季可能会上市,届时希望可以和中文译者Amy一起再来聊聊这本书。
欢迎大家收听本期8人参与录制的观赛体验。
参与聊天的朋友有: @Amy @大素 @慢姐 @卡洛斯马 @奥尔里奇吴 @小冯
🎉 2025箱根专题节目由阿迪达斯赞助播出
=======================
微博 / 小程序 / 服务号 / 小红书:@跑者日历
公众号: 跑者日历RUN365
各音频及播客平台:跑者日历
跑者日历播客矩阵:跑者日历/装备说/PB计划/跑圈速递/首百计划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号:janicegooner
加入听众群:请添加客服微信号 paozherili
互联网,流量,真的是双刃剑。跟拍这个事这两天热度真高,一打开🍠都能看到。
说这个的大多数也都是跟风,就事论事的不多,更多的是情绪性责骂,上纲上线,小题大做,还有所谓的挖黑历史。一副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蹭热度的大有人在。
我这个年纪,可能心态更平和更淡然。我是这么看的,他这个事的确做错了,该批评。然后更多的是该普及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应该怎么做。就这么简单。
纠缠于一个人的错误里,对整个国内跑步文化意义不大,因为他流量大,日常高调,爱熬鸡汤,收入多……出了问题,就一锤子一股脑的谩骂否定,既不理性,也无意义,只是互联网日常的随波狂欢而已。甚至是失去了一个良性探讨的氛围。
跑圈氛围跑步文化,人人有责,别归因到一人一事之上。
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为什么不对,怎么才是对的,就事论事,克制的批评足矣。这两天刷到的从规则和跑步文化的角度平和普及的不多。
当然,作为“网红”,公众人物,确实也必须承受这些,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嘛。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教训和沉淀的机会。
也许因此推动普及更多人的规则意识吧。
我感觉真的可以系统的梳理一下跑步文化和马拉松礼仪(比赛和观赛),可以等这个热度过去了(不蹭这个热度,也不趟这个浑水),好好做一期节目,这个才是真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有不同意见,那就是您说的对,我浅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