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41 250207 会读书·第二季(3)品读胡安焉合集

Vol141 250207 会读书·第二季(3)品读胡安焉合集

13分钟 ·
播放数23
·
评论数1

先拜个晚年。

很久没有更新这个系列了,这一次把前段时间看的胡安焉的三本书《我比世界晚熟》《我在北京送快递》《生活在低处》放在一起叨咕下个中体会。这些书,我都是去年末今年初还有wx读书付费会员期间读过或听过的。

先简单介绍作者胡安焉,1979年出生在广州的一个有着文学情愫的普通人,中专毕业后辗转不同城市,从事过很多种工作,典型的“零活儿就业者”。他干过的工种,比如快递员、自行车店营业员、加油站工人、酒店服务生等。他的火爆最早就要追溯到《我在北京送快递》在网络上的节选。

关于《我比世界晚熟》,这是胡安焉通过真诚质朴的语言,对自己“与社会脱节”这种感触的全面讲述。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对社交、竞争、人情世故,始终是一种晚熟的状态。所以才会在二十年间换了十九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倾听内心的声音,逐渐找到自己想要什么。在这本书中,胡安焉也为普通的芸芸众生揭示了三百六十行的各种艰辛,以及讲述如何克服原生家庭、原生性格中的弱点,教会人们如何变得“社会化”。

胡安焉这本书基本上是一部关于他前半生的自传。在他看来,晚熟其实更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是对外界惯常时钟的质疑和拒绝。从一份份不同的底层工作一路走来,他发现了自己敏感脆弱、习惯逃避、道德洁癖等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的方面,很多时候不懂为人处事,也不大会为自己争取利益和良机,更讨厌复杂关系网络下的竞争和冲突。有网友说,《我比世界晚熟》是一本i人必读的佳作。我也是典型的i人,也在蹒跚地“社会化转型”,最大的感受是虽然读了这本书之后并不会让自己的生活有立竿见影的起色,胡安焉的性格弱点我也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至少能够意识到不足并去主动改进,我想这也是通过读万卷书(虚指),对如何过好眼下人生,走好未来万里路,而产生的有效指引吧。正如胡大哥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活得不仅仅是从当下通往目的地的途径,而更多的是途中的感悟、经验和思考。所以也就没有白走的路,凡是有过认真思考的日子都不算是蹉跎岁月。

接下来我读完的就是这本《我在北京送快递》。这其实是他的第一本书,讲的也不完全是送快递的经历,我看xhs有所谓知情人士透露,这本书的收益已经足够他未来十年即使啥也不干也能维持体面的生活。而本书的创作灵感也不是近年来才有的,胡安焉虽然二十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底层,但是认知程度和眼界相当高,中间他也有将近两年没有怎么上班,生活重心就放在读书写作上,因此才积累了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有人说他更像一个生活体验家,时常扮演贫穷的那种,但也只有读过了他的作品我们才会发现,他的每一份工作每件事都做得尽心尽力,在职场而言这也就足够。我也十分欣赏和赞同他的那句,“工作本是谋生手段,而非生活的目的。”很多事之下,我们还是得不断调节和平衡自己,没有必要那么内耗。当然前提是手头的本职工作还是得做好。我们也不难发现,胡安焉本就是一个敏感的,善于洞察他人社会以及理解自己的人。认清了一些事情之后的觉悟感,才是最令人自在而自由的。

或者我刚才那句话还是有些唐突了,毕竟接下来要cue到的他的第三本《生活在低处》中提到,不自由的人生中最大的自由,其实是想清楚自己想成为谁,活成怎样的自己。换言之还是要有人设,或者至少有对一种特定的应然人生图景的期待,哪怕它有些理想化,也没关系。这本书里,老胡没有继续聊工作,而是谈到他的家庭,以及坚持写作的目的。而他的人生信条也与我在大学期间的某次感悟不谋而合,那就是,现在的自我其实就是过去无数个选择共同造就的。

有关这三部曲的内容,我其实想说的也就是这些了(毕竟最近wx读书vip到期,回顾不了原文)。下面想说回的还是我自己。

春节期间我在QQ空间继续本色发疯,有一次发了条说说:我永远都在“想方设法过渡”,无法生活在原处。

或许畅想未来是最不需要努力的事吧。一如很多人挂在嘴边的,等我以后有了钱/有时间/忙完xx/退休了,我就可以怎样怎样了。二十年代开始,已经过了六个春节,回忆起来我好像每一次都在觉得当下这个年并不值得开心地庆祝,总是感觉自己接下来应该达到哪个状态,来年就好了,可以舒服坦然问心无愧地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但是想到我高中校友大作家郑执说的,只有小孩子才把未来跟美好混为一谈,我就又顿悟了,嗯,老是不长记性地这样顿悟,然后没过多久继续故我。

但至少每一年的自己都在肉眼可见的进步,所以年龄的增长或许不算太尴尬,即使是在这种逆水行舟的发展阶段,“历史的lj时间”里。和老胡,乃至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我觉得自己也是平凡却同时有所不甘的类型。

展开Show Notes
Mars98563
Mars98563
2025.4.03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