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介绍
《海鸥》不是所谓的“爱情圣经”。在爱情纠葛之外,它写创作,也写生活。作为一部130年前写成的剧作,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正是因为于平凡的日常中窥见了生活的本质。
这部以男主人公的自杀为结局的戏剧,被契诃夫定义为“四幕喜剧”,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是反传统和反高潮的。这种新颖的表达方式对于传统的演员和观众来说都一时难以接受,这也注定了1896年在圣彼得堡剧院初上演的失败。1898年,两位戏剧界的革命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科在新创立的莫斯科艺术剧院重新排演了《海鸥》,终于收获了观众的认可。此后,契诃夫又写出了《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等至今仍在舞台上演出的作品。
《海鸥》围绕主人公妮娜和康斯坦丁的爱情纠葛与艺术追求展开。起初,女主角妮娜渴望成为演员,她梦想着崇高、光荣和伟大;男主角康斯坦丁则想要在剧作上创新,梦想成为作家。而在结尾,两位年轻人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在经历了独自一人去莫斯科、开始登台表演、和他崇拜并热爱的作家特里果林同居生子、而后孩子不幸夭折的生活后,妮娜对康斯坦丁说出:“在我们这种职业里,主要的不是光荣也不是名声,而是要有耐心,要懂得背起十字架。“这是一份沉重的宣言,是在她切实地体会过生活的痛苦后说出的结语。而康斯坦丁在写作遇到瓶颈、情感上也遭受打击之后,像曾经举枪杀死海鸥一样杀死了自己。
我们围绕两位年轻创作者的选择与处境展开讨论,以今天的视角与人物产生共鸣,也对一些有时代局限性的解读进行了辩驳。剧中人物的挣扎与成长,与剧外契诃夫本人的经历遥相呼应,更在一代代读者和创作者的生命中不断回响。一百多年来,我们反复在《海鸥》中相遇,获得相似的感受和力量:要有耐心,要背起生活的十字架,继续走下去。
时间轴
00:24为什么想聊《海鸥》
04:49本期播客结构框架
06:00契诃夫创作概况
11:17《海鸥》剧情极简概述与2018版电影
17:461896年首演失败
23:35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科的戏剧革新
31:57《海鸥》第一幕和第二幕剧情解析
38:13《海鸥》第三幕和第四幕剧情解析
52:42妮娜角色探讨
59:25康斯坦丁的才华与创作
01:03:36舅舅索林与医生多恩
01:07:36创作者的困境、出路与责任
01:12:25剧中人物与契诃夫生活经历的呼应
01:14:59契诃夫剧作中的自杀主题
01:21:07结语:创作、生活、可爱的契诃夫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书籍
契诃夫《海鸥》《伊凡诺夫》《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艺术生活》
叶尔米洛夫《契诃夫传》
丹钦柯《文艺·戏剧·生活》
太宰治《斜阳》
电影
迈克尔·迈耶《海鸥》
努里·比格·锡兰《野梨树》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Люблю -Mikael Tariverdiev
Gadfly, Suite Op.97a:Introduction - Shostakovich
The Seasons Op.37b - Tchaikovsky
本期封面
海鸥
绘画: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