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51 文科研究生的悲哀,职场寿命只有十几年?深聊投资人

vol.51 文科研究生的悲哀,职场寿命只有十几年?

59分钟 ·
播放数1724
·
评论数17

特邀主持:凉粉儿(播客:万境随心),曾经在一家知名FA和一家国资券商,做过几年HR,筛选和面试过上万候选者,给年薪20万到100多万的打工人发过OFFER。

嘉宾:老陈(小红书:深聊搞钱人),前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中年危机通关人。

昨天,我在小红书发了一个笔记:文科研究生的悲哀,职场只有十几年寿命?

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于是我和凉粉连夜录了这场播客,她在金融机构做过多年HR,面试过很多高学历的求职者,我们一起探讨下中年文科生的困境,也试图帮大家寻找下出路。

这件事,要从上周六,我和两位研究生聚会说起,我们仨,都是跨专业考的新闻研究生,当时可是热门专业,百里挑一,没想到才毕业十几年,就都遭遇了职场的困境。

按理说,我们仨,都是男生,也都未雨绸缪,但依然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同学A,毕业后现在一家中字头行业报,做了两年采编,就去了所在的行业做PR,后来他又读了MBA,算是双硕士加身,然后又去了几家互联网大厂做GR(政务关系)。

用他的说法是,这个岗位和政府的官员打交道,年龄太小吼不住,越老越香。

同学B,毕业后先后在两家央媒工作,后来去了一家金融机构做总助,在四十岁前后经历了职场动荡,痛定思痛后,决定转行律师,这个在他看来越老越香的行业。

有人说,这年头,转行做律师,相当于49年入了国军。

人到中年,路子怎么越走越窄了呢?这是我们仨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难题。

希望这一期播客,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本期播客时间轴(AI生成)

00:00 文科生就业困境与中年职场转型挑战

03:44文科生就业困境与应对策略探讨

07:17 中年转行考律师:挑战与现实困境

10:45职场选择与人生追求:稳定与动荡之间的抉择

16:04中年失业:家庭压力与职业转型

21:29中年文科生的转行困境与律师职业前景探讨

26:46新闻和公关行业的转型焦虑与应对策略

31:43职场中年危机与转型创业的探讨

36:06中年人就业困境与创业新定义

38:52轻创业与AI技术的未来趋势

46:20应对变化:拥抱变革还是追求体制内稳定

51:37拥抱变化:主动面对职场与人生的不确定性

欢迎入群交流——

本期播客简要问题(人工+AI)

问:最近文科生就业难的问题再次引起热议,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中年文科生似乎面临更大的出路挑战。你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在这样的背景下,你们讨论过一些文科生如何应对就业问题的例子吗?

答:我认为这个现象确实值得关注。我参加了一个研究生同学聚会,我们从2022年开始每年聚会,观察到随着年龄增长,大家在职场上的稳定性逐渐下降。例如,我们三人曾在试用期后都换了工作,然后陆续有人失业。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形势和传统媒体行业的衰落,导致与新闻、传媒公关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是的,我们有一个同学原本从事新闻工作,面对中年危机时,他选择转型进入企业做公关,后来又去攻读MBA以提升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他还进一步转行至政府公关(GR),认为与政府官员打交道时,自身的年龄和经验能成为优势。

问:那么对于面临就业困难的文科生,有没有具体的建议或者出路可以分享?

答:转型是许多文科生正在考虑的一个方向,比如从传统的文科领域转向法律、人力资源等领域,或者像我们其中一位同学那样,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同时,也可以关注那些在职场中持续学习和转型的成功案例,借鉴他们的经验和策略。

问:那么对于文科生在职场上的寿命短暂这一观点,你是否认同,并对未来持悲观态度?

答:我不认为可以一概而论。我们三个同学的例子就说明了,在不断折腾和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即使作为文科生,也可以在职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虽然当前环境对文科生造成一定压力,但不能断定未来文科生的职场寿命会一直短暂,实际情况可能会随着时代变化而有所不同。

问:女生在职业选择上,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更为稳定的工作,而另一些人在35岁左右会选择去互联网大厂或金融机构工作,尽管这些工作不稳定?

答:这很大程度上与女性在家庭角色上的决策有关。一些女生在工作几年后可能面临怀孕、生育等家庭责任,为了工作的稳定性,会选择在体制内或较为稳定的单位工作。而部分男生由于家庭条件较好,他们的父母可能会建议他们避免去民营企业或互联网大厂,因为这些地方虽然收入高但风险大。此外,个人内心对于稳定的需求以及父母的影响也是决定职业道路的重要因素。

问:对于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性,以及追求稳定与不稳定职业道路的差异,你怎么看?

答:稳定或不稳定更多是个体追求的体现,与学科背景如文科或理科无关。有些人向往稳定,早早考公考编或听从父母安排进入体制内,他们的职业路径一开始就设定了稳定的目标。而有些人追求变化和挑战,选择在市场经济波动中尝试互联网、金融等行业,这也会伴随着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导致职业上的动荡与变迁。

问:在面对中年失业压力时,你们如何处理家庭内部的压力?

答:失业确实给家庭带来压力,如房贷、子女教育等。尽管面临压力,但我们选择不妥协于职场压力,不断尝试转型和创业,为孩子提供多元的选择和精神上的榜样。虽然过程中会有困惑和焦虑,但我们最终都找到了新的方向,比如转向自媒体、律师等行业,并努力适应变化,保持学习和进取的精神。

问:从你们的角度,中年失业对家庭生活有哪些具体影响?

答:中年失业对家庭生活有明显影响,比如房贷负担、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经济压力增大。以我们为例,虽然面临不同程度的失业危机,但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我们尽力减轻家庭压力,并为孩子树立了积极应对挑战的榜样。同时,失业也促使我们思考职业规划,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情况。

问:中年失业对文科生来说是一个怎样的挑战,特别是如何解决离开原有平台后还能找到一个持续造血、能维持生计的方向?

答:中年失业确实是一个需要面对的挑战,尤其是对于文科生而言。关键在于寻找一个即使离开大厂或朝九晚五工作后仍能持续带来收入的事业方向。比如,虽然律师行业竞争激烈且并不像影视剧中那样光鲜亮丽,但只要取得律师从业资格并通过实习,理论上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保障。不过,律师行业也存在资源分布不均、工作辛苦、底薪不高以及面临AI生成内容冲击等问题,所以选择律师行业也需要充分考虑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和性格特点。

问:对于新闻媒体和公关PR等行业的人群,他们在当下是否也面临类似的中年危机?

答:是的,新闻媒体和公关等行业的人群目前是最焦虑的一群人之一,尤其是随着AI技术的发展,大量毕业生涌入市场以及降本增效的压力,使得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前景变得不稳定。因此,无论是中年人还是刚毕业的年轻人,都有强烈的不安感,并开始寻求转型之路。

问:针对毕业生或者想要转换职业的人群,是否应该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早早选择考公考编等安稳道路,还是应该追求个人兴趣?

答:这个问题确实因人而异。有人认为应趁年轻享受职场红利,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有人主张为了应对未来的潜在危机,如35、45岁职场瓶颈,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但实际上,无论选择何种道路,都需要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认识到自己在职场上有选择的权利,并视待业或失业为人生难得的涅槃机会,通过转变实现个人成长和蜕变。

问:对于中年失业者的心态建设,应该如何看待这个过程?

答:中年失业不应被看作是被动的、任人挑选的命运,而应视为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即你与雇主之间互相匹配的过程。同时,应从更高视角看待这一经历,将其视为人生涅槃的机会,通过转变实现自我蜕变,而非单纯地感到倒霉或无奈。

问:为什么大公司不愿意招聘五十多岁的个人?

答:大公司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会考虑投入与回报的问题。高薪聘请五十多岁的个人存在不确定性,担心其带来的回报无法覆盖高成本。而选择年龄较小、成本较低的员工,则能降低风险。同时,对于经验丰富但可能不适合当前岗位的应聘者,企业难以适应和转化他们的经验,且说服成本较高。

问:对于有一定实战经验的中年人,您有什么建议?

答:如果中年人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可以尝试利用自身优势创业,而非局限于找寻传统岗位。因为现在职场竞争激烈,中年人再就业会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尤其是当汇报对象比自己年轻很多时,合作上会出现困难。

问:对于无法创业的中年人,有何出路?创业的概念应该如何重新定义?

答:并非只能从事如送外卖等工作。可以考虑轻创业模式,比如借助AI、互联网等工具,做好某个环节的服务,为大公司提供灵活、高效且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关键是要持续学习,适应行业变化,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从而避免年龄带来的就业难题。创业不再局限于创办大型企业或需要大量资本运作的形式,现在提倡轻创业,可以利用个人技能与多个雇主进行灵活合作,适应未来多元化、灵活用工的趋势。例如,自媒体、跨境电商、独立承包项目等都是轻创业的表现形式。

问:当前大学生创业的趋势如何?

答:部分高校已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孵化资金支持,鼓励他们尝试创业。数据显示,东华大学2024届毕业生中有2.91%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表明年轻一代越来越早地具备创业意识,不再单一依赖传统职业路径,而是通过多元化考虑职业发展,利用自身资源和技能探索适合自己的创业道路。

问:对于AI工具和自媒体,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们在个人创业或事业中的作用?

答: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把新出现的工具,如AI和自媒体,看作是可能淘汰或取代我们的存在。而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放大自身优势,并建立更多的信息链接和进行市场调研,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机会。自媒体不仅仅是成为博主,而是应该作为一个提升个人或企业竞争力的杠杆。

问:在面对变化的世界和职场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

答:面对变化,我们有两种选择:一是被动地迎接着变化并适应新规则;二是选择那些不易被变化所影响的稳定环境,如体制内工作。但现在的情况是,许多看似稳定的工作岗位也在面临危机,因此,与其选择更大的稳定性,不如主动改变自己,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带来的机遇来提升自己。

问:您如何看待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考研考编热现象?

答:我认为这是一种恐慌心态的表现,人们过于惧怕挑战和变化。实际上,变化和挑战未必如想象中那么可怕,而且体制内工作也并非适合所有人,它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游戏。每个人的性格和适应的道路不同,有些人可能更适合在市场化环境中摸爬滚打,通过不断尝试和挑战实现个人价值。

问:对于体制内工作稳定性和个体内心压抑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答: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性背后,往往伴随着精神内耗和压抑,比如人际关系的束缚、工作压力等。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稳定,但长期压抑可能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相比之下,虽然我们走出来的人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不确定性,但我们有更多的自由度去追求个人理想和价值实现,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鼓励大家勇敢向前走。

展开Show Notes
投票
已结束
6人参与
中年文科生出路在哪里?
看结果
陈俊岭
陈俊岭
2025.2.24
02:49 在年龄面前,双硕士也无能为力
HD424741t:关系,无所不能。酱香,关系润滑剂 贵州茅台长牛逻辑
HD843324x:扎心了
3条回复
33:55 畸形的物化
陈俊岭
:
所以,大家都自嘲牛马了
HD914348b
HD914348b
2025.2.24
今年夏天又有1500万大学毕业生,老白菜更没人要了
HD424741t:去年,前年的没还在家啃老
KirstenYang
KirstenYang
2025.4.11
无意间发现的这期节目 听得我真的很有感触 忍不住来留个言 果然焦虑是普遍存在的 不论哪个年龄段儿😂 我就是如“49年入国军”的英语硕士 去年毕业 作“海外电商运营” 8K的offer 到手5800、6000这样🤦🏻‍♀️ 今年过完年后一直在寻找跳槽的机会 这几天特朗普加关税 一刷xhs净是“英专生跨境 外贸转行”的帖子 我之前一度很焦虑/内耗/身为文科生而自卑 听完嘉宾老师的分享 我觉得好像舒心了一点儿 真的很感谢前辈真诚的分享!!
陈俊岭
:
感谢留言,这是春节后录制的第一期,当时做得很用心,主持人和嘉宾配合度也比较高
中宿星
中宿星
2025.2.24
宇宙的尽头是销售。不管怎么转型,能赚钱的只有销售。这里说的销售是广义概念。但是,新闻学,文科出生的人,放不下架子,干不了销售的活,所以也赚不了大钱,有时候还会像孔乙己一样在人面前叨叨叨“你知道回字有几种写法”…
陈俊岭
:
到位,销售才决定生死。其他,只能是锦上添花
HD843324x
HD843324x
2025.2.24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后悔吧,忏悔吧
HD424741t:同意🙆
陈俊岭
陈俊岭
2025.2.24
16:05 这一段,入戏了,说嗨了😃
陈俊岭
陈俊岭
2025.2.24
播客背景音乐:羽泉《风声边界》

离开了你的世界
才知道曾经那么美
遗忘了风声的边界
听不懂潮水的呜咽
依赖着幻觉才能贴近你一些
笑容在风声中泯灭
强忍着思念渡过想你的黑夜
久久不散的爱 澎湃的向我袭来
我曾经劝你让你勇敢去面对
让你痛快的哭 眼泪要流的珍贵
我也曾劝我自己勇敢去面对
然而残留的伤 将我的梦撕裂
离开了你的世界
才知道曾经那么美
遗忘了风声的边界
听不见潮水在呜咽
依赖着幻觉才能贴近你一些
笑容在风声中泯灭
强忍住思念渡过想你的黑夜
多年沉积的爱 澎湃的向我袭来
你曾经问我到底如何去面对
才能够毫无保留 睁开眼纵情体会
你曾经让我澄清一切是与非
然而脆弱的心 悲伤重重负累
我曾经劝你让你勇敢去面对
让你痛快的哭 眼泪要流的珍贵
我也曾劝我自己勇敢去面对
然而残留的伤 将我的梦撕裂
我也曾劝我自己勇敢去面对
哪怕刻骨的痛 将我的心撕裂
词:羽泉
曲:陈羽凡
编曲:胡海泉
制作人:羽泉
来了,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