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18 当延退加霜中年危机,如何抵御这岁月幽长?【李达返场】
1983年夏天,拿着武汉大学的毕业证,提着朋友送的人造革皮箱,26岁的陈东升只身抵达北京。 四十年后,陈东升在新书《战略决定一切》回忆初入职场的场景,当时他怀着成为一名学者的梦,进入对外经贸研究所,从来没想过这辈子会下海创业。 “做正确的事,时间就是答案。”陈东升说。 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直到今天认真读了几十页,才体会到一位同姓前辈的人生智慧。 这几天,整个资管圈,都沉浸在延退叙事中——当金融周期的“钟”,一次次敲打中年危机的“痛”,又赶上延退的“霜”,面对未来几十年的岁月幽深,我们又该如何安放卷不动、躺不平的“心”? 这一期的播客嘉宾,是上一次节目与16年"老司基"聊颠簸期,人生不是单次博弈!的李达。 相比上一场追忆青春和职场,我们这一期更聚焦当下,聊聊《玫瑰的故事》和《抓娃娃》里的现实映照;也着眼一个群体的未来,分享《百岁人生》的智慧与启发。 李达说,以前,很多人的人生分三段:读书、职场和退休,而在老龄化时代,每个人都可能经历四五段,甚至七八段,有的人在四十多岁开启了“第二人生”,也有的人在五十多岁,才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所好”,还有人在六七十岁,“越发少年狂”。 试想一下,多年以后,当我们耄耋之年,躺在北京人造海的沙滩上,回首二十世纪初那段激情燃烧的金融岁月,当年的那些过眼云烟的财富,浮光掠影的故人,会不会淡然一笑? 好了,不耽误大家听节目了。 相信听完这期,正困顿迷茫中的你,或许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本期节目阵容: 主持人:陈俊岭(公众号:老陈聊资管;小红书:深聊搞钱人)。 嘉宾:李达(公众号:达白话)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学士、硕士;曾任建信基金管理公司高级经理、主管等职务;曾任拾贝投资首席投资顾问、投资者关系部总监等;2023年加入衍盛资产,现任衍盛资产CEO;在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多次参与私募基金行业规则修订相关工作。 场地:声湃 欢迎加入深聊小宇宙交流群—— 以下为时间轴 01:27 推荐一本书《百岁人生》 03:00 什么是活力资产? 04:20 2010-2020,金融行业黄金十年 05:20 金融行业出现了拐点,从枝繁叶茂到修剪枝蔓 06:00 打车遇见位开网约车的投行人 08:00 年长的基金经理都去哪儿了? 09:45 人工智能对金融行业冲击如何? 12:00 嘉宾复盘从主观私募到量化私募 14:00 每一个大趋势都比想象来得快 17:00 投资者与消费者的感受,并非一一对应的 19:00 焦虑来源于高光时的“加杠杆” 20:00 大人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孩子 22:00 85后CEO的困惑:一开口就被认为“鸡汤来了” 25:00 当你自我反思时,你已经进步了 30:00 人的情绪是由头脑中不同小人控制的 32:00 不同代际的话语体系和价值观 35:20 未来,你要为你的爱好买单 36:00 原生家庭对孩子择业方向的影响 38:00 破碎的旧世界中孕育中新世界 42:00 《玫瑰的故事》看哭了:人生就是一场体验 44:00 人生每一段的挫折与贵人 45:40 大小周期就像是“套娃” 47:00 用积极的心态看待一切
- Vol.17 95后亲历十年金融退烧史:“我是位躺平青年”
今天教师节,本期节目的嘉宾——96年出生的小张,也是一位省重点高校的辅导员老师。 两年前,疫情期间,人高马大的金融学硕士小张,收到了一家国有行省分行的OFFER。 就在老师、同学们交口称赞时,小张却放弃了这个机会,转而成为一家民办高校的辅导员。 两年后,在高校期间表现优异的他,获得了另一家离家更近的大学辅导员机会。 从2014年到2024年,仅仅十年时间,金融行业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年前,高考那年,小张考上了一所“双非院校”理工科,出于对金融的迷恋,他刻苦学习,以全班前十获得调换金融专业的机会。 四年后,大学毕业的2018年,正是考公、考编爆发的前夜。 小张不想重复父辈的人生,决定暂不找工作,全职考研,目标是北京一所985高校金融硕士。 事与愿违,小张与985录取分数仅差零点几分,被调剂到另一家双非院校。 相比重点高校,双非院校的金融硕士,在就业选择上并没有太多优势,于是,小张先后三次与大北京擦肩而过。 与此同时,比小张更优秀的同学,本科就考上了985高校,研究生跨专业读了金融,毕业后如愿进入头部券商投行部工作,第一年月薪就拿到3万多。 一年前两位同学在北京见面,一个几千块,一个三万多,小张也曾怦然心动。 到了2024年,券商投行部两轮降薪,同学承受高压,工资降到了1万多,小张也平息了杀入金融圈的念想。当一位高校的老师,才是更适合他的选择。 十年时间,金融行业从金光闪闪到光鲜暗淡,不仅影响了一代年轻人的就业取向,也直接影响了2024级大学新生的录取分数线。 金融专业不再热门,而免学费、毕业就能老师的师范类,和毕业就能进入体制内的警察类,成为今年夏天各地学生家长们张口闭口的热门专业。 这一期的节目,录制于一个月前,小张第一次录节目,还有些紧张。 此时此刻,他已在一家省会的高校辅导员上岗,他要记住几百位新生的基本信息,忙碌而充实,虽然收入和光鲜不及在大城市的同学,但他很享受学生成长带来的“正向反馈”。 从金融行业到高校辅导员,95后金融硕小张的选择,代表了一个群体的选择,也很有时代性,欢迎大家收听、分享、评论本期节目。 本期节目阵容—— 主持人:陈俊岭(公众号:老陈聊资管;小红书:深聊搞钱人),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中年危机通关人。 嘉宾:小张,95后金融硕士,曾获国有行省分行OFFER,失之交臂北京知名公私募基金,目前是一家省重点高校的辅导员。 欢迎入群交流—— 以下为“时间轴” 00:40 疫情期间,研究生毕业签约一家省分行 入职前先培训,需要先一两年做柜员 03:00 金融硕士毕业优先级: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 04:40 商业银行考验“服从性” 05:00 95后为何普遍逃离银行圈? 07:00 果断放弃银行,选择高校辅导员 08:00 嘉宾回忆中学时代,中考考入重点高中 11:00 大学为何选择金融行业? 13:00 全班第9获转商学院机会 15:00 十年后复盘换金融:“后悔”! 16:30 大学毕业不想回家乡城市,想留在省会 17:00 2018年是考公、考编爆发的前夜 20:00 教师世家,毕业不想当老师 23:00 考研究生,是一个技术活 25:30 毕业后全职考研,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28:00 考研三部曲: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0:00 与北京第一次失之交臂,第一志愿差零点几分 32:00 从学生会干部到高校辅导员,如鱼得水 34:00 双非院校金融系的实习与就业方向 35:30 “我是位躺平青年”,高校并没有那么卷 37:00 与北京第二次失之交臂,放弃顶流私募实习机会 39:00 与北京第三次失之交臂,公募招聘被挡在简历关 41:00 公募招聘一波三折,降本增效岗位取消 43:00 金融从业者逃离潮,波及高考报志愿风向 45:00 公费师范生录取分数越来越高 47:00 从2014年到2024年,就业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9:00 一位985同学励志案例,从理工科到头部券商投行部 51:00 经历了两次降薪,从3万多到1万多 55:00 当老师的成就感:看到学生成长获正向反馈 57:00 毕业两年后,收到省会高校橄榄枝 60:00 给00后的建议:不要怕,往前冲! 62:00 每一个角落,都有积极向上的同学们 65:00 一线城市,未必适合每个人 66:00 三四线城市,充满了生活的松弛感 67:00 很开心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 Vol.16 财经作家阿仑的“福建隐居”:岁月静好,并非我本义!
《基金黑幕》封面墨镜人? 写过三本书的财经作家? 逃离北京的福建乡村隐居人? 单篇500万爆款的自媒体人? 鉴赏过4000部电影的导演? ……………………………… 吴阿仑,这一场请到的对谈嘉宾,我们认识了17年,但只见过一次面。 十几年前,当我徘徊于商业赛道OR金融赛道时,他的一句——“选择护城墙最高的金融”,直接影响了我半生的职场引路人。 整理完“时间轴”,我却不知道如何定义他,索性把这几个标签,都罗列上,让大家自行判断吧。 这期节目录制于本周二晚上,周四、五又去天津出了一个小差,回到北京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想把音频发出来,因为,他身上有太多,可能引发很多人共鸣的特质。 比如: 早在2007年,他就与老婆协商好,瞒着岳父母,裸辞了财经职场,白天去咖啡厅“假装上班”(实际上在写书),晚上回家吃饭。 是不是有点类似《逆行人生》中的场景? 又比如: 在2013年,他辞别最后一家机构媒体,选择了蓬勃待发的公众号,做自媒体创业。更让人眼红的是,刚做了两个月,就搞到了一个500万阅读的超级爆款,涨了5万粉! 然后,又在寸土寸金的CBD,租了写字楼,注册了公司,招了员工。 天降爆款的感觉,是不是也让你血脉喷张? 还比如: 在2016年至2017年,因为一次机缘,从大北京来到了福建乡下,开启了民宿,一边写自媒体,一边赚点人间烟火钱,甚至最近还在操盘一部“大电影”! ………………………………………………………… 与阿仑认识的十七年,我一直关注他的动向,这次我们远程交流了两个多小时,他讲述了从华中科大新闻系毕业、在北京青年报“打黑工”、先后辗转《财经》、《环球企业家》、《中国企业家》、《南方周末》、《中国慈善家》等财经媒体。 也分享了他几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在西单卖过成人用品、靠几本“畅销书”获得版权、公众号创业红利,以及归隐福建后的乡村生活。 虽然阿仑是70末的老男人,但身边却聚拢着一帮90们的铁粉,或许正是他身上特有的那种走路带风、来去自由的精神内核,让晚他出生十几年的年轻人,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可能。 19世界中期,一位混迹美国上层社会的财经记者,在远离城市喧嚣的瓦尔登湖,建屋开院,喂鸡养畜,他追求精神自由的狂放不羁,也吸引了当时社会名流的频频到访,这些细节都被他记录在《瓦尔登湖》一书中,书中所传递的逃离、自由、内心,甚至引发了当下年轻人的共鸣。 交流中,当我把这个案例对齐阿仑时,他说——理想主义者,不等于“不食人间烟火”,在这个糟杂纷扰的世界,“岁月静好”,也并非他的本义。 阿仑说,在这个偏僻的山村,很多当地的村民五点吃完饭,9点就睡了,他依然保留着大城市12点、1点的入睡习惯。 聊天至此,我脱口而出给他描述了八个字:“身在狂野,心在闹市”,虽然并不贴切,但或许能get到一点阿仑与生俱来“努力”、“奋斗”的品质。 总之,这期节目,不仅是阿仑励志故事的复盘,也是一次充满精神力量的对话。 本期嘉宾: 主持人:陈俊岭:(公众号:老陈聊资管;小红书:深聊搞钱人),前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金融媒体人、中年危机通关人。 嘉宾:吴阿仑(公众号:报大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资深财经媒体人,财经作家,自媒体创业人,2017年离开北京后,目前在福建乡村定居。 时间轴 01:45 嘉宾自我介绍,曾经的理想是做一本杂志 03:20 一篇500万的大爆款,直接涨粉5万! 06:50 与阿仑认识缘起,源于安踏的一次采访 09:00 2007年夏天,与阿仑唯一一次见面 10:00 进入《南方周末》,马克两次邀约 12:00 “一定要选择护城墙更高的赛道” 14:00 2007年曾被南方周末报道,《抛弃单位》主人公 16:00 三年出版两本书:《黄光裕105亿传奇》、《打开中国锁》 19:00 21世纪前十年,是媒体的黄金十年 20:00 北京第一份实习和工作《北京青年报》 21:00 回忆在媒体“打黑工”往事 22:00 《财经》前身《证券市场周刊月末版》 23:00 给王烁写了一封自荐信,来到了《财经》杂志 26:00 《基金黑幕》封面文章往事,与封面人物擦肩而过 28:30 独家专访黄光裕4个多小时,选题却被“打冷宫” 31:00 黄光裕独家,成了入职《环球企业家》投名状 32:00 《中国企业家》&《环球企业家》 35:00 《黄光裕105亿传奇》畅销书那些事 37:00 主持人回忆与申音一次“隔空交集” 41:00 离开南方周末后创业,二进宫《财经》 44:00 第三本书“成吉思汗”,30万年薪履职《中国慈善家》 47:00 有“大人物”联系方式,但更愿意聚焦“小人物” 49:00 “好报”是如何运作的?轻运营、复制爆款…… 51:00 2019年“好报”丢掉了,挥手告别一个时代 53:00 “报大人”开始更关注内心世界 54:00 一千万粉丝又如何?“我不再讨好任何人” 56:30 音乐响起,中场稍息 58:00 放弃北京到乡村,为什么? 60:30 2013年至今,“每个生命都要发光” 61:00 从写作营到画画营,认识了林老师 64:00 重回北京后,开始反思要不要离开大城市 66:00 离开了北京的大笼子,来到福建乡村“隐居” 69:00 从大学起,看了四千部电影,萌生拍电影想法 74:00 快速问题1:你有没有财富自由? 75:00 理想主义者,不等于“不食人间烟火” 77:00 快速问题2:从大城市到乡村,内心是否“不服输”? 79:00 快速问题3:对钱的理解有没有变化? 80:00 “我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 81:00 不同于《瓦尔登湖》:“岁月静好,并非我的本义” 84:00 “我的内心更加平静和从容” 85:00 快速问题:会不会重新回到大城市? 88:00 如果再回北京,一定是为了这部电影 90:00 对年轻人说的话:干就完了! 欢迎入群交流——
- Vol.15 跑网约车的老银行人:金融本质是“火中取栗”
“私募老总开滴滴”,还记得三年前的爆款文章吗? 没错,我就是当年独家报道“不得不佛系的老王”的媒体人,我也曾是一位金融人,因为跑网约车认识了他,又因为这篇出圈的文章,与老王成为了朋友。 去年3月,我离开17年财经职场,曾给老王写过一篇私募老总开滴滴?后续来了!“不得不佛系”,从何而来? 时隔一年半,我再次约老王见个面,录一场播客。 昨天下午,我俩在车上聊了两个多小时,70%的内容放在了这期播客中。 刚才,我两倍音速播放,整理时间轴时,发现太多可以放在标题里的金句,比如: 老王自述从业经历,在国有行干了15年,“一把好牌”开滴滴了 为了给媳妇一个踏实感,开始跑网约车,顺便拍自媒体意外“爆火” 金融行业的本质:火中取栗 体制内的弊端:一旦失去就天塌了 北京网约车师傅画像:中年人、外地人、学历整体不高 中年人转型9个方向:创业三件套、吉祥三宝、铁人三项 “即便你是保姆,也要去做自媒体” 说实话,无论你是金融从业者,还是自由职业者,抑或是对当下困惑的,但凡有幸听完这一个半小时的音频(1.1播放)的,绝对超值。 尤其是最后三分之一,老王给了很多创业、投资的干货建议。 话不多说,欢迎收听、评论和转发~ 本期阵容—— 主持人:陈俊岭(公众号:老陈聊资管;小红书:深聊搞钱人),前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金融媒体人、中年危机通关人。 嘉宾:老王(抖音、头条、快手:不得不佛系的老王)15年国有行从业者,上市集团公司融资部负责人、旗下私募基金总经理,现北京网约车从业者、全平台粉丝百万级自媒体大V。 欢迎扫码加入深聊(小宇宙)交流群 以下为本期节目的“时间轴” 00:20 主持人介绍老王,从金融从业者到网约车自媒体博主 01:17 老王自我介绍:纯纯的金融人士,不就是“中年失业”嘛? 02:00 与老王认识缘起,财联社发独家报道“私募老总开滴滴” 03:10 老王自述从业经历,在国有行干了15年,“一把好牌”开滴滴了 父母眼里的老王:“我这儿子不行” 05:00 中国人对成功的认知:当多大官,赚多大钱 06:50 一位大哥的儿子考上了警校,收回来80%债款 08:40 希望女儿将来学“外贸”,从通缩的市场卖到通胀的市场 11:20 金融行业的本质:火中取栗 12:30 大家理解的金融和实际上有偏差 13:30 如何看待邯郸银行分行长“手刃”董事长事件 16:00 在上市公司集团旗下私募做老总,也是职业经理人 19:00 离开职场后,为了给媳妇一个踏实感,开始跑网约车,顺便拍自媒体意外“爆火” 21:00 盘点网约车自媒体,洛可可、小鹏、阿山等 22:50 一次印象深刻的“爆款”,接到一位医院的乘客 24:30 网约车与搞金融有啥区别,后者是终身追责的 26:00 几年前离开金融这个高风险行业 27:40 聊聊金融行业的“反向讨薪” 29:00 希望孩子不依靠平台,“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挣到钱” 31:00 体制内的弊端:一旦失去就天塌了 32:00 体制内的生存之道,学历不是最重要的,能混才是硬实力 34:00 对孩子的教育: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 36:00 做自媒体走红后,父母对老王印象改观了 37:40 一场大病后,很多想法都变了,健康和家人是最重要的 39:00 关于中年人的发际线与发型 41:30 北京网约车师傅画像:中年人、外地人、学历整体不高,这几年高学历比例上升 43:00 为何金融也需要年轻人,体力必须好,知识更新必须快 44:00 打工人一生薪酬是个抛物线,49岁收入回归应届生 47:00 很多金融圈的同龄人,50岁都退居二线了 48:00 主持人分享昆山用工见闻,为何打螺丝也不要50岁以上的 49:00 中年人转型9个方向:创业三件套、吉祥三宝、铁人三项 选择了自媒体、网约车最适合自己的两个方向 51:00 自媒体平台很多几百万粉丝的大V挺更了 53:00 完全靠平台流量稿费一去不复返了,降了90% 54:00 网约车大V,不要总想着挣平台的钱,挣粉丝的钱 56:00 “挣粉丝的钱,路子会越走越窄” 57:00 创业至少要想好三种以上的盈利模式 58:00 两个孩子教育,一个从政,一个从商 60:00 亲历改革开放全过程,谈经济离开不政策 61:00 现在是百年不遇的好时机,收藏市场很多“好东西”出来了 63:00 紫砂市场很多好东西出来了,潘家园没有的 67:00 老王支招:大胆进,网约车养家是没有问题的 68:00 想做自媒体,不要盲目,首先想好如何变现? 71:00 未来可能80%的公司都会死 72:00 “即便你是保姆,也要去做自媒体” 74:00 未来社交生态:以前是换名片,以后直接发自媒体账号 77:00 网约车中最懂自媒体,自媒体中最懂网约车
- vol.14 复盘基金经理饭圈史:并非所有人都能做IP 【酒神返场】
最近,一张网传的“日本金融行业就业人数”图,引发了很多金融人的焦虑。 这张图,数据跨度从1967年到2023年,日本金融行业就业人数的峰值出现在1990年到1995年区间,最高点是263万人,到了1997年前后“断崖式下降”。 到了2023年,日本的金融就业人数仅为155万人,也就是说,尽管日经指数再创历史新高,但从业人数仍远不及30年前。 对照日本失落的30年,再看这几个月国内金融圈的叙事,我们肉眼可见,很多熟悉的金融从业者,或领导、或同行、或同事,或社交媒体上的主理人,都在这两年离开了多年的职场,开启了人生的下半场。 这一期节目,很荣幸邀请到了“酒神之舞”(上一场节目:与酒神聊金融人35岁危机,人生“第二座山”怎么翻?) 的返场,重点聊聊金融人转型最卷的一个方向:自媒体赛道。 从2014年到2021年,酒神曾在一家头部券商+知名公募,从事新媒体运营和品牌公关。2021年至今,在公募最高光之时,离开了舒适区,选择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创业路。 “降低预期,做好自己!”是酒神最想给大家分享的一句话。 人生就像是一场海上的旅程,有时风和日丽、风平浪缓,有时黑云压顶,巨浪滔天。 在人生下半场,我们离开了相对舒适、平稳的大船,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一叶扁舟,我们更应该保持定力,不在高光时过于自负,也不在低谷时妄自菲薄。 本期阵容—— 主持人:陈俊岭(公众号:老陈聊资管;小红书:深聊搞钱人)曾担任证券报资深记者、公募基金子营销策划总监、c联社基金副主编,中基协首任媒体监督员。 本期嘉宾:酒神之舞(公众号:基客星球) 七年央媒+七年证券、基金从业经历,外加两年深漂,目前专注基金营销、基金产品观察的自媒体,同时(力争)拓展对金融机构的广告公关业务。 欢迎扫码入群交流—— 时间轴 00:40 降本增效下,金融人转型有哪些困惑? 01:30 前公募从业人员越来越多 02:00 离开金融职场几种路径:搞私募、做消费、做自媒体? 03:30 自媒体是一个“窗口” 05:30 离开职场前,在金融机构如何做自媒体? 06:20 疫情带来金融机构直播热 07:00 基金传播变迁:从三大报“开小灶”到全面开花 09:40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IP 11:00 基金经理饭团化,是如何形成的? 12:00 地铁、大厦、游轮里,到处是基金宣传攻势 14:00 时隔三年,爆款基金成追忆 15:00 一场与公募电商老大的饭局 16:30 营销材料,要不要找供应商? 17:00 具体到一张海报,有没有创业搞头? 20:00 市场高光之后,发现很多是“伪需求” 22:00 基金经理“造神”后,投资者教育成主流? 23:30 内部宣传片与外部宣传片,针对不同场景,有何不同? 26:00 声嘶力竭的宣传,为何再难出圈? 27:00 用消费品思维做基金营销,很容易遭遇“负面反噬” 29:30 基金营销,有哪些悖论? 32:00 图文、视频、音频,那种媒介更适合你? 34:00 播客,是一种轻度占用的媒介 37:00 无论那种形式,内核最核心的 39:00 基金公司做播客,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40:30 两类基金经理:善于表达的,善于投资的 42:00 商业诉求与道德底线,如何平衡? 43:40 如何看待车圈大佬做IP? 47:00 十字路口,金融从业者何去何从? 48:00 “降低预期,做好自己” 49:00 从《抓娃娃》到《逆行人生》,接受真实的自己 51:00 不要在高光时过于自负,也不要在低谷时妄自菲薄
- Vol.13 与望京博格聊职场与创业(上):人生没有“抱怨”和“后悔!”
20年前考了600分,选经济还是选数学? 华为年薪20万和券商实习生,如何取舍? 没有资源和背景,如何在金融机构生存? 面临人生十字路口,继续职场还是创业? ……………………… 上周五,北京暴雨,望京博格和喜胖不胖如约而至。 复盘从高考到职场,再到自媒体创业的9年,博格说了一句我至今难忘的话——人生有两件事不能做:抱怨、后悔。 面对过去二十年多次十字路口,他并没有太多语激昂的慷慨和陈词,甚至在市场最艰难之时,他还会戴上一个“外卖帽”来自嘲。 金融周期潮起潮落,他从不讳言那几年是最艰难的时候,包括现在,正是最惨的时候。 不过,看似自嘲与诙谐的言语背后,望京博格也有自己的自信和笃定——自上大学时,他就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出类拔萃。 一个小时的聊天,望京博格的思维跳跃性很强,时不时蹦出一些看似矛盾,又耐人寻味的“金句”。 比如,普通人做自媒体,很多人认为,不就是“坦诚”地直播自己的生活嘛?但望京博客却认为,“坦诚”两个字,恰恰是最难的,也是需要资本的。 因为,普通人的“坦诚”,你不就成空气了吗?! 本期阵容—— 主持人:陈俊岭,资深财经媒体人、前公募资管合伙人 嘉宾: 望京博格(望京博格、望京博客投基),前券商、基金从业者,知名财经大V 喜胖不胖,90后美女财经大V ——欢迎扫码交流“金融人转型那些事”—— 以下为本人整理的“时间轴” 01:30 高考考了600分,考上了北京理工数学系 03:10 本硕连读6年,为了北京户口,毕业进入软件公司 05:30 券商总部实习生与华为年薪20万,如何选择? 手艺在身,华为常有,但金融机构机会不常有 08:00 因为一款科技博客,拿到了券商总部的OFFER 09:40 与金融街量化学会的一份缘分 11:20 关于当年写书那些事 12:20 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如何在金融机构生存? 13:30 做机构销售,一次拜访商业银行的经历 14:50 如何搞定银行的保安大叔? 17:00 人生有两件事不能做:抱怨、后悔 “我是一个目的性比较强的人” 19:00 上大学就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出类拔萃 20:45 前辈忠告:坐地铁时,千万不要说自己是证券公司的 因为,熊市中真的有人被推下去过 23:00 只要你在船上,就不要考虑太多海上的惊涛骇浪 25:00 复盘从券商到基金经历 28:00 在金融机构做产品设计,是什么体验? 29:40 想被别人认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2:00 复盘一下,为何当年离开金融职场? 34:00 在公募基金,推动产品创新是一种什么体验? 38:30 相比体制内同学,创业会不会有失落感? 43:00 给想做自媒体同行的建议:好好上班! 49:00 内容创业,如何抑制招人的冲动? 52:00 在财经大V工作室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 53:00 当自媒体创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 55:00 “现在是最惨的时候” 57:00 对于普通人而言, “坦诚”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 Vol.12 北京大妞的燕郊漂流:告别十年金融职场,我的人生开挂了!【湘谊返场】
85后美女、北京土著、海归硕士、十年金融从业者、燕郊本地生活博主……这是湘谊(又名:“北京小姐姐在燕郊”)给我留下的“印象”和“标签”。 几天前,在吉隆坡飞往燕郊的万米高空,湘谊在飞机上听了樊登主讲的《中年觉醒》——在人生的下半场,如何找到属于你和家人的幸福? 在过去几个月,我和湘谊总共见了两面,一次是在她燕郊的新家。那天,我路过燕郊,她诚邀作为网友的我去家里聊天。 她给我讲述了,过去几年,如何从一位人人羡慕,又高度内卷的金融职场人,“裸辞”来到了燕郊,通过做小红书,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宝妈粉”,完成了自我救赎和心灵打开的奇幻漂流。 第二次,在北京东四环的声湃录音室,我邀她做了上下两场播客。第一场,《逃离10年金融圈,她的人生堪比爽剧》 ,重点聊了她的人生上半场——学霸养成记、10年金融从业,以及裸辞创业的经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第二场,我邀请湘谊重点聊一下,她找到的方向——在燕郊这样一个环京城市,做一位本地生活的博主,如何找到物质与精神的完美方程式? 燕郊,之于北京,就像是昆山之于上海,佛山之于广州。 过去几年,房价暴涨暴跌,疫情物理阻隔,很多外乡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疫情之后,消费降级,一线城市周边小城人气再次回升,带着北京土著、海归硕士、资深金融人的“标签”,湘谊能否抓住了这一波“红利”? 在这场播客中,湘谊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创业一年来遇见的人,经历的事,踩过的坑,感出的悟,欢迎大家收听! 本期阵容: 主持人:陈俊岭(公众号:老陈聊资管;小红书:深聊搞钱人)资深媒体人,公募资管合伙人。 嘉宾:湘谊(小红书:北京小姐姐在燕郊)土生土长的北京西城女孩,外交大学学士,英国留学硕士,10年金融从业者,2023年裸辞创业。 欢迎扫码入群交流—— 以下为本人整理的“时间轴” 00:45 北京小姐姐介绍与燕郊结缘 02:30 主持人与嘉宾同在金融圈,同在燕郊置业 03:00 住燕郊去北京上班通勤4个小时,是一种什么体验? 05:15 潮白河之于燕郊,就像是松花江之于哈尔滨 08:00 燕郊生活气息,有一首歌《燕郊、燕郊》 10:45 燕郊之于北京,类似昆山之于上海 12:00 疫情之后,那个熟悉的燕郊又回来了 14:50 房价暴涨暴跌,很多人对燕郊爱恨交织 16:20 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燕郊等环京楼市升温 17:50 疫情之后,燕郊通勤北京重新便利起来 19:00 连续多年放鸽子,这次燕郊地铁真要开通了? 21:00 消费降级带给燕郊新变量 22:00 从伦敦留学体验,反观燕郊通勤与生活 25:00 父母从北京搬过来,渐渐打开了自己交际圈 27:30 在燕郊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人性的恶与善 29:10 燕郊人员的多元化,带来了性格的多元化 32:00 “燕郊是如何治愈我的?” 34:30 在燕郊做本地生活大V,是一种什么体验? 36:50 “热心肠”是自媒体主理人的自我修养 38:00 每天16小时盯着手机,享受忙碌利他的状态 39:40 金融机构从业经历,如何赋能做好小红书? 41:00 拥有一只铁杆的“宝妈粉团队” 43:00 在燕郊搞夜校,这条路子能走通吗? 49:00 相比燕郊早年自媒体,大女主IP有何不同? 52:30 金融周期下行的个体选择 55:00 做线下沙龙,对打造个人IP有何赋能? 58:00 做个人IP,需要具备哪三种品质? 59:00 自从做了自媒体,“我的人生开挂了” 60:00 做本地生活自媒体,有哪些盈利模式?
- Vol.11 90后金融HR滤镜破碎:“我不是老板嫡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金融机构的HR(人事)是一群特殊的存在——他们是老板的“嫡系”,每一轮裁员,他们的职场都稳得一比;他们既可以给你发OFFER,也可以和你谈离职赔偿,掌握着打工人生杀予夺之大权。 但,真实的HR是怎么样一群人? 这一期播客的嘉宾:凉粉儿,曾经在一家知名FA和一家国资券商,做过几年HR,筛选和面试过上百位候选者,给年薪20万到100多万的打工人发过OFFER,也给很多自视清高的人谈判过离职赔偿,替老板当过“职场最讨厌的恶人”。 去年8月,身为金融机构的HR的凉粉儿,也被动离开了职场。就这样,那个打工人眼中最神秘的“老板嫡系”,工作最“稳得一比”的滤镜,哐当一下破碎了! 上个月,我和凉粉儿最早认识于小红书,她现在全职做一档聚焦“个体生命成长”的节目:万境随心,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们又电话、语音聊了很久,尽管年龄相差一轮(我80初,她90后),但还是有很多共振和共鸣。 于是,在我上周从河北邯郸老家开启自驾西北游的第一站:山西长治(也是她的老家,她在上海工作),隔空录制了这场节目。 节目中,凉粉儿聊了很多不为人知的HR困境,也聊了她先后6次裸辞职场,以及全职搞自媒体的心路历程。 本期阵容 主持人:陈俊岭(老陈):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 嘉宾:张凉粉,前金融机构HR,播客“万境随心”主理人。 欢迎加入深聊(小宇宙)听友群—— 以下为本人整理的“时间轴” 01:10 凉粉自我介绍,被大环境影响的一个人,从金融机构HR到自媒体创业者 03:30 外界对金融机构HR存在滤镜:老板嫡系,稳得一笔? 06:30 从中金女孩到中投实习生,从宏大叙事到个人成长 08:00 金融机构的HR,是怎么一群人? 20:00 一二级市场人才招聘标准,有何不同? 21:00 在国资券商做HR,有很多大跌眼镜的现象 23:00 用1万块钱工资,如何招到3万价值的员工? 25:00 在FA做HR,有哪些痛点? 27:00 国资金融机构招聘,还有VIP? 31:00 在国资金融机构,PR有那些错觉? 33:00 人才招聘,就像是相亲,并没有严格的标准 34:00 一家金融机构招聘案例, 39:40 在FA工作,并没有“领导”的称呼 41:00 “人力资源,把人当资源,这不符合我的价值观” 48:00 做自媒体的困惑,也有流量困惑吗? 49:00 对于王自如、董宇辉等,“我不关注和我没关系的人” 53:00 谈做播客以来的“爆款”:一位打零工女孩为何引发大众共鸣 ? 56:00 谈自媒体价值取舍:“我想呈现未加包装的真实!” 58:00 如何做一次好的对谈?让嘉宾松弛下来 61:01 自媒体与机构媒体的价值与成就感 63:03 “我被凉粉成功圈粉了” 65:05 做播客,要提供信息差?还是传递情绪价值? 67:07 我们捕捉当下真实的声音
- Vol.10 对话入行22年的老基金销售:“我亲历了王亚伟时代!”【姜隆返场】
终于,在连发了9期播客后,我迎来了一位重要嘉宾的返场。 他就是,私募研究员姜隆(刘子沐),也是第四期嘉宾——两个月前,他因担心北京中考分流,给15岁的女儿,写过一封《写给考不上高中的我的孩子,请10年后打开》。 话说,我和姜隆认识十几年,从机构媒体到金融机构,再到创业,甚至都跑过网约车,自认为我对他非常了解,但直到录第二场播客,我才发现:他真是一位宝藏嘉宾! 第一,姜隆,老北京人,满族血统,敢说能说,前几年频繁接受媒体采访,上过央视、央广等节目,在金融街接受过电视记者采访,是做嘉宾的首选。 第二,我和姜隆很熟,聊起来也默契,我们俩都在基金圈,或者资本市场圈,有太多共同认识的人和朋友,也有很多聊不完的话题,我开玩笑说:咱俩要是录节目,24小时都打不住! 第三,他虽然比我大一岁,但进入职场早,尤其在2002年就进入了一家券商卖基金,算是白垩纪时代的老基金销售了,所以知道行业的八卦和掌故也多。 这不,在这场节目中,姜隆就聊到了很多我之前不曾知晓的基金圈故事,包括王亚伟、基金法、老十家等。 顺便说一句啊,在录第二场节目中,有那么几次,姜隆明显聊嗨了,实名道姓地提到了很多人和机构,我想提醒他模糊或字母代替处理,但他都一笑而过。 今天,我又重新听了一遍,感觉还好,然后给姜隆发信息:我决定一刀不剪发出来!他说没问题。 好了,各位听友抓紧时间,没准过不了多久,我就重新上传新音频,做一些删减了! 本期阵容: 主持人老陈(公众号,老陈聊资管;小红书:深聊搞钱人),15年金融+媒体从业者,资深财经媒体人,公募资管合伙人,首任中基协媒体监督员。 嘉宾姜隆(公众号:隆哥说):22年基金从业者,私募研究员,资深基金媒体人。 ——欢迎加听友群—— 以下为AI整理的“时间轴” 00:00 姜隆与基金行业:从销售人员到研究员的旅程 一位资深人士分享了其自2002年开始涉足基金行业以来的心路历程,从最初作为一名基金销售人员在券商工作,到后来成为媒体人并深入报道基金行业,最后转型成为一名专注于第三方私募研究的专家。他的经历涵盖了基金销售、媒体报道以及行业研究等多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来看待基金行业的发展和个人成长路径。 03:45 探索公募基金:从小故事到行业洞察 一位早期接触并推广公募基金的从业者分享了他的经历与观察。从一个不太了解基金的老太太通过不断学习最终购买基金产品的故事,到成为基金媒体人的过程,反映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以及公众对其认知的变化。此外,提到了公募基金行业起步阶段的情况,如1998年成立的首批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向开放式基金的转变。该从业者还分享了自己如何因为专业背景和兴趣被引入到基金行业,并逐渐深入了解和报道基金市场的经历。 07:30 基金行业的发展与个人职业路径 一位经历了中国基金行业早期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职业人士分享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起初,他对加入媒体行业感到不满,但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逐渐深入了解并热爱上了基金行业。通过在搜狐的工作,他见证了基金行业从只有几十家公募基金发展到超过一百家的历程,并且参与了该行业的重要法规制定过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对行业深入观察,他发现自己对基金行业的前景产生了疑虑,最终在2016年做出改变,转而从事上市公司研究工作。这段经历反映了个人职业发展与行业发展紧密相连,同时也体现了行业内的挑战和机遇。 11:48 基金业明星效应与投资策略 基金行业中普遍存在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其带来的规模增长效应促使其他基金公司效仿。然而,明星基金经理的成功往往基于其独特的投资逻辑和前瞻性视野,例如通过对全球经济趋势的分析及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入理解,发掘并布局具有并购重组潜力的上市公司。此类成功的案例表明,基金业绩的好坏并非完全取决于市场短期波动,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基金管理人的专业能力和市场洞察力。 15:56 中国股市历程与公募行业发展 一位来自北京的媒体从业者回忆了与中国股市发展紧密相关的历史时刻,特别是2000年前后的市场低谷和随后的大幅上涨,指出了其间关键因素如股权分置改革和并购重组的作用。同时,讨论了公募基金行业的成长过程,特别提到了一次关于基金法修正的重要讨论,强调了管理层对基金公司管理费设定的考虑,旨在支持行业初期发展并引入外资。这段对话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从早期到成熟阶段的发展轨迹及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9:59 余额宝的诞生与公募行业的变革 自2024年以来,公募行业已有26年历史。谈及行业发展,尤其是从2009年开始接触金融行业并逐渐转向基金领域的人士分享了余额宝诞生前后公募行业的重大转变。在余额宝推出前,公募行业规模停滞不前,许多小型基金公司生存艰难。余额宝凭借其高收益和良好的用户体验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并显著改变了投资者对基金的看法和选择方式。此外,讨论还涉及了早期在线基金平台的发展情况,如某一在线基金平台在PC时代的巨大影响力及其创新产品,如基金净值日计算工具,以及该平台面临的挑战和发展限制。 23:30 基金行业面临的挑战与革新 近年来,基金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包括投资者赚钱难度增加、管理费用争议以及销售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基金公司尝试通过降低或取消管理费来提高竞争力,同时推出更多符合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如零管理费基金和保本产品。然而,行业内普遍存在只关注自身利润、忽视投资者利益的现象,导致投资者对于基金公司的信任度下降。此外,销售渠道,如银行和券商,存在促进基金频繁交易以获取更高提成的行为,进一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技术进步,如电子对账单的普及,虽然降低了成本但并未完全解决透明度问题,使得许多投资者难以清晰了解自己的投资状况。面对这些挑战,基金行业需更加重视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质量,同时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提升整个行业的诚信度和透明度。 30:02 基金行业的管理费悖论与道德挑战 基金行业普遍存在基民亏损而基金公司盈利的现象,主要因管理费收入。市场上涨时,基金公司与基民利益一致,但市场下跌时基民面临亏损,而基金公司则因管理费保持收益。此外,基金公司通过各种手段保持客户规模,如利用管理费留存用户,引发道德和信任问题。行业内部分基金公司尝试坚持将基民利益置于首位,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偏差。 36:08 基金业现状与挑战:投资者保护与公司利润之间的平衡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金融市场波动的加剧,基金行业的运营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基金管理公司追求最大化利润,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吸引投资,同时注重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然而,另一方面,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讨论指出,在市场高涨时期,部分基金公司通过明星基金经理和热门题材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但在市场下跌时,投资者往往承受更大的亏
- vol.09 对话B站财经大V小侯(上):“能力是自由的边界”
和小侯认识快十年了,最早时,我们俩分别在证券报跑基金新闻,时不时会在某基金经理的小灶上碰见。 后来,我离开证券报,上岸一家公募资管。同样在媒体几经辗转的小侯,正巧住在我公司附近。 有一天,她来拜访我。我提前预定了一间会议室,就这样,我俩从下午2点一直聊到5、6点下班。 后来有几年,我俩工作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又叠加疫情,中间似乎断了两年没见面。 2022年八九月的一天,小侯给我发信息,说收到另一家新媒体的“邀约”,征求我的意见。 于是,我们俩在崇文门一家咖啡厅再次见了个面。 也是那一天,我帮她消除了哪家新媒体的“滤镜”,她也给我看了试录的、尚未播出的一期视频。 视频中,她的音色、节奏,以及传达的信息新鲜度和层次感,都很有感觉! 后来,我才知道,她那会儿已经下决心做自媒体平台,就是现在很火的“搞点基金文学”。 ………………………… 过去两年,我和小侯差不多见了七八次。 可以说,每一次见面,我俩都聊得十分尽兴。 也是两年前的秋天,我建了一个“自媒体孵化群”,她是第三位入群的。 说实话,在差不多同期“搞自媒体”的一帮朋友中,小侯绝对是真正“跑出来”屈指可数的一位。 在上周的播客中,小侯再次复盘了做全职做自媒体的心路历程。 用她自己的话说:做自媒体,需要“玩命”去做! 谈到自己的理想,小侯说,希望能记录这个奔腾的时代——百年以后,如果有人想翻上世纪的大事件,发现有一个叫“小侯”的UP主…… 主持人:老陈,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深聊投资人&老陈聊资管主理人。 本期嘉宾:小侯:资深财经媒体人,头部财经视频自媒体“搞点基金文学”主理人。曾任《证券日报》、华尔街见闻、《新京报》金融记者,知名金融机构数字营销事业部财经组内容副总监。《南方周末》特约撰稿人,安永ESG报告特约专家。 欢迎扫码入群交流 以下为“时间轴” 02:50 与小侯认识缘起,源于十年前的证券报做记者 04:25 我是一个艺考生,本科读了汉语言文学 05:30 从小就喜欢写小说 从小就不想上课 07:45 最喜欢先秦文学,毕业论文“长生不老药” 10:20 语言在“通货膨胀”,掌握词语的铸币权 12:10 掌握源头,就掌握了话语权 13:20 大二时期,满地打滚地辅修微积分 15:10 好奇害死猫,对世界的来龙去脉非常好奇 16:45 每周坐公交去金州学习 什么时候进入新闻圈 17:30 最开始在《承德日报》实习 20:10 在港资财经杂志,入行之初就开始写“万字长稿” 22:00 浅尝辄止不快乐,喜欢深刻研究一个现象 23:00 进入一家证券报,增加了“数据分析”的技能 25:00 基金黑幕,相信数据的力量 26:30 “做数据,我很快乐” 28:00 爬香山,不走寻找路的新奇与快乐 29:00 做记者,经常被同行摘抄,织网的技术在我就行 30:00 幸运遇见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傅 32:00 大V是如何练成的?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34:00 不同媒体面临不同的选择,要流量,还是要逼格? 37:50 歪打误撞进入一家金融机构,可以看到卸妆的样子 39:00 学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有助于重新回媒体做内容 40:00 1、2、3、干就完了?错,干是最不重要的! 41:00 在金融机构“推材料”的价值,你理解了吗 46:00 “曾经想一辈子调查记者” 47:30 虽然当不了司马迁,但可以成为基金分迁(女) 49:20 “人自由的边际,是能力” 52:00 财经自媒体的价值,是对趋势的判断 53:00 50%的粉丝来自各类金融机构 56:00 做自媒体两年,有一个回职场的小插曲,对上班很过敏 59:40 不在乎短期的利益,想一辈子做内容 61:02 完全沉浸在内容创作中,走路摔跤 63:35 嘉宾寄语:冲出鸟笼,享受自由的阳光
- vol.08 对话95后财经公关人,聊聊媒体老师那些儿
本期播客的嘉宾,是1996年出生的财经公关人米露。这期也是“对话95后金融人”系列的开篇。 社会上整顿职场,精神上放浪形骸? 我一直对95后群体充满好奇,直到我遇见了1996年出生的米露,以及更多鲜活的95后男生、女生。 相比更年轻一代的00后,他们已经工作了三五年,初尝过社会的毒打,他们的内心是否依然纯净? 相比更长一些的90后,他们多数尚未成家,社会角色也未定性,依然是大人嘴中“20多岁的孩子”。 95后,又是职场中最受欢迎的一批人,他们的心中所想,又有那些外人不了解的隐秘世界? 对这一群体的好奇,就像是10年前,我在证券报写过一个《90后,创业不苦》的整版调查。 ……………………………… 于是,在北京一家财经公关公司工作3年的米露,进入了我的视野。 5年前,她大学毕业,初出校门的头2年,她也徘徊于考编、考公与考研的“米字路口”。 正如一代代迷茫的大学生,当新世界刺眼的光芒照耀,他们还没有做好张臂迎接的准备。 直到,身边的同龄人渐渐在职场定格,穿上婚纱,30而立之年开始倒计,他们也开始慌了起来。 我和她第一面是在一家公募的饭局,我错以为她是基金从业者。 在录制这场播客中,我问她,一位合格的乙方,需要什么样自我修养? 她给我分享了这几年服务过的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以及见过形形色色的媒体老师。 她也在职场历练中,完成了从一位单向倾听者到双向交流者的角色转换。 面对市场下行的新环境和一线城市的生活重压,以米露为代表的,95后的职场人也不得不“装作大人摸样”,哪怕只是为了一日三餐和柴米油盐。 欢迎扫码交流 时间轴 00:45 与米露认识,缘起一场基金圈饭局 03:25 女嘉宾自我介绍,大学毕业后头两年一直在考试 08:30 歪打误撞进入财经公关圈 09:30 “我是一个没有计划的人” 10:25 乙方的自我修养:性格要随和,现在有了更多的思考 13:30 工作五年后,更为成熟和自信了 17:00 95后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19:45 东北自驾遇见一位97年男生:裸辞旅游 21:45 95后自白:已经不是小孩了 23:00 鲁迅《伤逝》故事:柴米油盐,爱才有所附丽 27:10 一位97后男生的奇幻漂流 30:30 客户压力也会传导到自己 33:25 奥运会、宏大叙事与个人小确幸 35:00 《瓦尔登湖》为何再次火了起来? 39:00 云南旅游看到了天空的秃鹫,不同文化的生死观 44:00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使命 45:00 脱口秀演员的困境与自嘲 47:00 一位资深财经媒体人的隐遁世界 51:00 去旅游城市开民宿,是真的放下了吗? 53:00 财经大V在大理,如何做商业写作? 55:00 柴米油盐与理想如何兼容? 56:00 嘉宾对年轻人建议:放下棱角,社会没你想象的残酷 58:10 主持人总结:保持本色,不要沮丧,相信未来 主持人:陈俊岭(老陈),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媒体人 本期嘉宾:米露,95年后财经公关人
- vol.07 与16年"老司基"聊颠簸期(上),人生不是单次博弈!
为了一次转型,你会找200人深聊吗?他在28岁时做到了! 2001年,年仅15岁的洛阳少年李达,来到北京求学。 经过花团锦簇的天安门,年少的他眼中充满希望——那一年,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 同一年,正在读大二的我,千里走单骑从邯郸骑自行车来到了北京,当抵达央视、世纪坛,心中升腾了一种希望:大北京,我一定要征服! 多年后的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开始刮到国内,李达从清华毕业,进入建信基金,希望成为全公司最勤奋的年轻人。 同一年,我一脚踢飞了两年前校招考进去的“副部级新闻单位”,扔掉了事业编制的铁饭碗,接受市场化财经媒体的惊涛骇浪。 ………………………… 过去十几年,我和同为80后的李达在金融街无数次擦肩而过。 直到两年前,开始隔空相识、共振、共鸣。 直到一周前,我们相遇在东四环外声湃录音室。 那一天,北京刚刚经历了入夏以来最猛的一场暴雨,但风雨无阻的我们,挂拉呱啦地深聊了四个小时。 关于求学实习、三段“公募+私募”职场,以及对金融周期的理解。 我们录完了两个多小时的节目(上、下场),已经是下午晚高峰,我决定顺路送李达一程。 再次路过繁华似锦的长安街,我们都仿佛有一种时空交错的错觉。 “人生不是单次博弈,而是多次博弈!”李达说。 谈到正在经历的颠簸期,我们的最佳选择是,闭上双眼,享受当下,抓住这难得的时机为长期做准备。 ……………………………… 本期节目阵容: 主持人:陈俊岭(公众号:老陈聊资管;小红书:深聊搞钱人)。 嘉宾:李达(公众号:达白话)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学士、硕士;曾任建信基金管理公司高级经理、主管等职务;曾任拾贝投资首席投资顾问、投资者关系部总监等;2023年加入衍盛资产,现任衍盛资产CEO;在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多次参与私募基金行业规则修订相关工作。 场地:声湃 欢迎加入听友群———— ………………………… 以下为本期播客的“时间轴” 00:40 一场狮子座与双子座的对话 02:00 嘉宾李达自述成长故事,出生在河南洛阳,小学初中在厂矿子弟学校长大 2001年来北京读高中,全理班的特殊环境塑造了不同的他 04:10 主持人回忆2001年第一次来北京 06:10 回忆第一次萌生在北京买房那个想法:“轴也是一种品质” 08:00 回忆2008年,金融危机那一年进入银行系公募基金 11:15 2009年冰雪消融,就业市场好转,华尔街精英回国潮 12:30 当年清北毕业生,以去外资金融机构为荣 16:15 “人生不是单次博弈,而是多次博弈” 18:00 越来越多的金融人开始“退休”了,或主动,或被动 19:50 金融街饭店换了好几茬,物是人非 20:40 背下来部门几十位同事的手机号,永远能积极地做事情 23:30 工作三年后,按既定计划回清华读MBA 25:00 在同一份职场,你经过七年之痒吗? 27:30 和同事发邮件: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28:30 半年时间,聊了200多人 越来越清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1:00 和别人聊的越多,别人越想帮助你 32:00 越是周期下行的时候,越要走出去找人交流 34:00 2014年开始写“达白话”,记录个人的思考 35:30 “怀着积极的心态,都会有不期而遇的收获” 38:40 每年元旦假期,拎着电脑去酒吧写“年思”,坚持了十年 41:00 “我的朋友圈不做屏蔽”,言行合一 44:00 做自媒体的好处,找到价值共振的一群人 47:10 在拾贝投资的九年,每一年都记录了行业的发展 49:20 80后一代赶上了波澜壮阔的30年,都是人生体验 50:35 对年轻人的寄语,不管垃圾不垃圾时间,时代提供了选择多样性 52:24 主持人总结:我们正在经历颠簸期,一切都会过去
- vol.06 与酒神聊金融人35岁危机(上),人生“第二座山”怎么翻?
当“35岁危机”,从互联网圈刮到了金融圈,两位资深金融从业者如何破局? 前几天,我和曾在“券商+公募”工作过七年的酒神,做了一场播客。聊到35岁前后,从财经媒体进入金融机构时的往事,我们从来没感觉什么叫“35岁危机”。 相比我在公募资管的三年半,酒神在两家金融机构的经历长达7年。一家头部券商,一家知名公募,两段甲方经历,从事新媒体运营和品牌公关,见证了大资管行业的潮起潮落。 我和她“隔空交集”于2021年,那会儿,我刚从金融机构回归媒体赛道,身在公募基金的她,辗转找到我,对他们家的基金经理写了一篇访谈。 时光轮转,同一年,酒神辞职了公募基金,结束了七年的金融机构生涯,开始创业。 一年后,我也告别当时的财经新媒体,投入半创业的不归路。 时光来到了2024年春暖花开,我和酒神因为一篇文章,第一次见面就聊了三四个小时,关于媒体人转型、金融机构那些事、创业ABC,意犹未尽。 半个月前,我尝试做深聊投资人小宇宙,酒神再次向我表达了兴趣,于是有了这一期博客。 节目中,我们回忆了毕业以来的青葱往事、金融机构的戎马生涯,以及70后、80后、90后不同年龄段的人生命题,既抚慰自己的内心,也关照一群人的现实。 相信,节目前的听众,都能从中找到启发! 主持人:陈俊岭(公众号:老陈聊资管;小红书:深聊搞钱人)曾担任证券报资深记者、公募基金子营销策划总监、c联社基金副主编,中基协首任媒体监督员。 本期嘉宾:酒神之舞(公众号:基客星球) 七年央媒+七年证券、基金从业经历,外加两年深漂,目前专注基金营销、基金产品观察的自媒体,同时(力争)拓展对金融机构的广告公关业务。 以下为“时间轴” 1:00 与嘉宾认识缘起,源于一篇文章《“爹味”的基金投教:3万张嘴巴,迷失在7亿双“耳朵丛林”!》 03:36 嘉宾介绍个人经历,第一份工作进入“国社” 05:30 我是一个很随意的人,大学选了个“文理兼修”的商科 07:30 第二份工作去了深圳,“深圳有很多的可能性” 10:00 回到北京后,进入一家“中字头”门户网站 14:30 收到一家头部券商机会,刚开始以为是骗子公司 17:20 负责券商的官微工作 20:20 两年多后,从券商到公募基金 22:00 当财经媒体人遇上金融人,“双方玩得很开心” 22:50 券商与公募,有何异同? 24:50 两段金融机构加起来七年,是否七年之痒? 25:35 白羊座女生性格与职业价值取向 26:00 媒体人转型去金融机构,最开心的两件事:见媒体人+写公众号 27:30 在金融机构,“做活动”是一种什么体验? 29:10 三年前离开公募基金,为何急流勇退? 31:10 不要在行业低谷时离场 31:50 有没有35岁危机? 33:00 金融机构为何最愿意要30岁的人? 34:00 偶尔看到一本书《男人四十一枝花》 36:20 中年人什么时候开始与年轻人有代沟? 38:40 35岁时,首次接触到90后 40:00 嘉宾反问主持人,有没有想过退休? 46:00 70后是最拼的一拨人,90后是最反叛的一拨人,80后夹在中间 47:30 想在职场退休,有啥通关之道? 48:50 关于职场“第一座山”与人生“第二座山” 我们都在翻越第二座山的路上 50:55:嘉宾给年轻人的建议:只要没有虚度,不要太过焦虑 53:00 等待人生的贵人和命运的转机
- vol.05 财经媒体人跳槽去甲方,我们仨后悔了吗?【串台非文投资观察】
80后、85后、90后,三位财经媒体人的十年转型路。 10年前,我时年34岁,证券报同事陆续跳到了公募、券商和BAT。 于是,我一边收敛着蠢蠢欲动的心,一边收集媒体人转型的大数据。 我发现,15位上岸金融机构的同事,年龄区间全在27-32岁,无一例外。 看来,我已经错过了跳槽的最佳时机,老老实实地待着吧! 几年后,我无意中听到了位互联网金融从业者的收入,惊掉了下巴。 原来,在媒体每日奔波、承受折磨所换的,还不如人家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于是,当再一次收到了一家机构抛来的橄榄枝,我决定不再犹豫! ……………………………………………… 两周前,我和“传统媒体人+上市公司+重回媒体”的火山老弟,一起做客了“非文投资观察”节目,畅聊了从读新闻学到进入报社,再到经不起诱惑,转型到所报道行业和公司的种种经历和感悟。 非文小我们几岁,前几天我俩刚录了场节目《万人空巷成追忆,媒体人缅怀纸媒黄金时代》,她也是“财经媒体人+上市公司”双栖职场人。 坐在北京东四环外的录音室,我们三个人,各自回忆,各自表达,语气时而低沉,时而亢奋,也时不时地蹦出几个金句。 看来,大家都是有故事的人,哈哈。 好了,废话不多说,直接上节目! …………………………………………………… 【本期嘉宾】 大岭:财经媒体人、“深聊投资人”主理人 火山:房地产+财经媒体人 【本期主持人】 非文:财经媒体人、“投资老友记”视频号主理人非文投资观察 …………………………………………………………………… 以下,是非文整理的时间轴: 一、无知者无畏,与新闻结缘 03:12 为何“入坑”新闻专业? 08:16 毕业后为何选择进入传统纸媒? 11:50 传统纸媒黄金周期,纸媒在“鄙视链”顶端 二、“出走”媒体:是金钱的诱惑还是职业倦怠? 15:00 纸媒下行不可逆,三人都走上了转型之路 15:47 偶然被金融高薪触动,35岁转型基金子公司 21:13 媒体商业模式衰落加速转型,30岁的转型思考 28:09 媒体到机构,更能跳出框架看待媒体工作 29:10 转型的戏剧性,出道即巅峰 三、再回首,穿越周期的锚慢慢浮现 30:30 传统纸媒衰落不可逆,但媒介不会消失 33:04 媒体不仅是一份工作,其核心能力是所有行业共通的,也是能穿越周期的,比如所塑造的价值观、思辨力、判断力、分析力、表达力等 37:43 离开主流媒体后,我们还受机构公关们待见吗? 42:58 “脱媒”后视镜:媒体是价值导向,机构是结果甚至领导导向,媒体转型机构要过三道关 48:59 40不惑的感慨:越过山丘之后的从容,源于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和更通透的人生观 56:09 下行周期自我和解的两个关键词:客观、真实
- vol.04 与金融学霸聊“中考分流”(上):快乐教育毒鸡汤,鸡娃一刻不能停!
让孩子快乐教育?这位金融学霸肠子都悔青了! 他是卷生卷死的私募研究员,也是北京海淀的学生家长。 只是,当学霸爸爸遇见了“快乐教育”长大的孩子,在“中考分流50%”的强大叙事下,他也开始慌了! 2024年中考前,私募研究员刘子沐(姜隆)写了篇文章:《写给考不上高中的我的孩子,请10年后打开!》,我也转发了私募研究员“愤”与“悔”:抱歉,孩子,你没考上高中! 他在文章中,有很多刺痛大家的“扎心话”—— “10年后的今天,我想你已经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学历歧视。 找不到工作还是其次,滴滴、外卖、快递这三种自由职业,已经被人工智能取代。 你爸爸炒股,被庄家割,你学习不好会被生活割” ………………………… 幸运的是,女儿萱萱最终不负众望,中考超常发挥。 姜隆说:“公立高中有点悬,上私立高中没问题了!” 上周六,我把姜隆,以及即将读高中的大女儿萱萱,和读小学生的二女儿菜菜,请到录音间,一起聊了“中考分流”、“快乐教育”,以及职业规划等话题。 在《时间都去哪儿》的背景乐中,萱萱还声情并茂地诵读了爸爸写给她的信。 接下来的三年,她也将全力以赴,争取考上一所好大学。 而对于姜隆来说,在二女儿教育上,他也要改变策略了:鸡娃不能停! 主持人:陈俊岭:老陈聊资管&深聊投资人创始人、主笔,曾担任证券报资深记者、公募资管营销策划部总监、C联社基金副主编,中基协首任媒体监督员。 嘉宾:刘子沐(姜隆):北京现实元素信息科技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历任搜狐财经创始团队成员之一,搜狐财经副主编、和讯网理财中心主编、人民日报旗下的《 证券时报》北京站记者,参与筹备组建《 中国基金报》 ,2015年成为新三板报专职记者,2019年成立子沐研究中心, 专注于新三板、 北交所市场的研究工作。 大女儿萱萱(15岁) 二女儿菜菜(9岁) 场地支持:声湃 以下为本期播客的“时间轴”: 01:00 主持人介绍三位嘉宾,暑期档电影《抓娃娃》对“鸡娃”的启发 02:20 嘉宾反思“快乐教育”得与失,博物馆、游乐场不亦乐乎。 到了初中后,孩子越来越跟不上学习教育,每天开始补课,报辅导班,要把之前玩的时间都补回来。 04:20 “中考分流50%”成阴影,谁是分子,还是分母? 私募基金研究员圈子,孩子要么在海淀,要么私立学校 07:10 为何要给孩子写信? 08:20 女儿萱萱:考试心态平和,查分时紧张,不敢点按钮 09:00 为何让孩子10年之后看?25岁,中专生人生开始走下坡了,挫败感越来越多。如果考上高中,人生顶点在35岁。 11:35:萱萱诵读父亲“亲笔信”,时间都去哪儿? 13:16:女儿读完后感受:庆幸、开心,不想上技校 13:45:主持人复盘1995年中考,中考分数距中师差100分,庆幸读了高中,重新获得重新改造的三年 15:40 嘉宾调研高中,从来没有如此“尽职调研” 调研民办学校,就像旅行团,向校长提问就像是“路演” 公办高中分数歧视,民办学校热情,还送“伴手礼” 18:50 在北京上民办高中,每年10万,总预算在30-50万 20:00 高中录取率,需要量化分析,海淀大概在67% 录取率与个体命运,具体到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天壤之别 23:10 985高校,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重点高中生? 24:40 嘉宾回忆当年中考,满分680,他考了630,爱人考了670,很难接受孩子成绩 27:30 刺痛的另一面:教育“不公平”? 30:00 高中节奏非常快,小学老师建议:能上则上,不能上别硬上 32:00 主持人分享衡中学生案例,一开始跟不上,后考入普通高校金融系,研究生毕业去地方高校当辅导员 34:00 中考、高考,只是人生起点 37:10 警察大学录取分数线高企,就业审美变化传导报志愿 39:49:想到一部电影《年会不能停》,高级钳工连升三级 41:00 30年前的中专毕业生,只有两个同学还在本专业,都成专家了 42:46高学历决定不了人生上限,但抬高了人生的下限 45:20 预见了孩子10年后种种问题,人工智能颠覆未来 46:15 萝卜快跑试点,网约车司机还能成就业蓄水池吗? 47:10 人工智能,已经成研究员的研究重点了 48:55 基金经理等职业,都将受到人工智能冲击 49:50 改变教育策略,对老二开始适当“鸡娃” 不是在快乐中学习,而是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51:25 女儿考上了高中,这篇文章要重新写了 52:25 享受努力成长的快乐,做好预期管理,人生充满了很多可能 53:20 嘉宾一句话总结:还是要鸡娃,相信康波周期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