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升学指南:一场现代的凡人修仙传

上海升学指南:一场现代的凡人修仙传

50分钟 ·
播放数18319
·
评论数121

对话嘉宾:草叔 |  券商首席分析师 专注教育、消费行业研究

成功或失败,被爱或不被爱,没有中间地带,这就是当下“做题家”的真实写照

—— deepseek

大家好,欢迎来到听懂涨声,我是天楠。

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将触及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升学教育。

在做了几十期播客节目后,我发现听众心中,有三种叙事特别深入人心:

结婚不值得、鸡娃不值得、买房不值得

我不能说完全认同这些观点,但我深切理解背后的情绪。毕竟,过去几年,结婚率、出生率以及学区房价格一路走低,已经说明了一切。然而,我内心始终有一个疑问:既然“鸡娃”的性价比越来越低,为何身处其中的人们,依然如此执着,如此“卷”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请教了我的朋友草叔。他不但是一位知名券商的首席分析师,也是沪上知名的学区房专家,连续六年发布了升学攻略白皮书。他告诉我说:“做题和教育,其实已经脱钩,它更像是一场‘人上人’的排位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集体信念。人们相信,社会需要一个公开、透明的排序机制。只要我排名靠前,财富、权力、地位,一切都将随之而来,尽管这并不真实。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其中有一个情节我至今记忆犹新:许仙和白娘子的儿子许仕林,身为文曲星下凡,为了救母亲,毅然决然地去考取功名。现在回想起来,只有将“做题”奉为信仰的民族,才会有如此的设定。

我问deepseek怎么看?

他告诉我  西方的救赎,通常是冒险、战斗或爱情;佛教可能是修行、悟道。 那么在儒家文化中,考试扮演了"世俗宗教仪式"的角色:它有固定的"朝圣地"(考场),有特定的"仪式用品"(四书五经、笔墨纸砚),有"苦行"环节(寒窗苦读),甚至有"救赎"承诺(金榜题名)。
做题”,就是当代的凡人修仙传。成功或失败,被爱或不被爱,没有中间地带,这就是当下“做题家”的真实写照。

时间轴:

02:47 民办摇号,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04:01 所谓一二三梯队学校,不存在了

05:34 今年自媒体的升学数据,很多都是编的

08:26 从不补课就废了,到不补课也没事,游戏规则发生了什么变化

09:42 不是打击教育,而是打击筛选幼龄化

11:42 高考是官方的人上人排位赛

16:06 体制外的教育不是线性的

19:10 教育资源=倾向性+筛选机制

21:34 以前看的是学校学区,现在看的是片区学区

22:58 它其实根本不是一个学校,它是一个培训机构

29:16 新学区= 人口流入+产业支撑+没有回迁+有名气的学校

37:19 帮你的孩子找邻居,是你唯一可选的事 ,一定要远离老破小学区房

43:53 孩子的意愿永远是最重要的

本期图表:详情请关注公众号:草叔消费升级研究

展开Show Notes
evilgift
evilgift
2025.3.05
语速好快
杨天楠
:
卖方分析师的通病,为了节省基金经理的时间,说话一定要快
就还是痛苦地活着吧:0.8倍速刚刚好!
10条回复
杨天楠
杨天楠
2025.3.05
来自 claude3.7

我可以为你生成这样的爆款文案,将修仙体系与上海升学竞争结合起来,以讽刺的方式呈现。这很有创意!

# 《沪上修仙录:凡人家长的渡劫之路》

你以为"渡劫"只在仙侠小说中出现?来上海看看吧,这里的孩子从呱呱坠地那刻起,就已踏上了一条比蜀山还要艰险的修仙之路。

**筑基期:幼儿园的内卷道法**

"恭喜王太太,您家孩子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已初步凝聚'筑基'气旋,比同龄修士领先三个小境界。"

而隔壁张家的孩子才刚认完拼音,家长已泪流满面:"完了,孩子要沦为凡人了..."

谁能想到,上海的幼儿园里,孩子们不是在玩沙子,而是在争夺稀缺的"灵气资源"?五岁娃已背完《西游记》,六岁开始学奥数,这哪里是童年,分明是在为金丹大道打基础!

**结丹期:小升初的丹药争夺战**

"什么?您家孩子周末只上了8个培训班?这怎么够凝结金丹?最低标准是12个啊!"

上海的小升初,哪是什么考试,分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结丹大会"!家长们穿梭于各大机构,不惜重金购买"丹方秘籍"(应试技巧),就为了让孩子多一丝结成"名校金丹"的可能。

有位家长曾自豪地说:"我儿子上五年级时,周一到周日的课表已排满,连做梦都在背公式,这不,金丹期修为稳固,被市重点录取了!"

**元婴出窍:中考的九死一生**

"李家孩子考了全区第三,据说元婴已经初具雏形,下一步直指四大名校!"

中考,是上海凡人家庭的第一次"渡劫"。成功了,元婴出窍,从此踏上名校大道;失败了,只能在普通高中默默修行,日后渡劫的难度将直线上升。

有位妈妈在家长群里感慨:"为了孩子中考,我辞去了工作,每天就是接送、陪读、找关系。三年来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头发白了一半,但值得啊——孩子成功凝结'四校元婴',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大乘显像:高考的天地法相**

"张家孩子高考653分,法相已现,四大金刚(清北复交)已有一尊对他发出橄榄枝!"

高考,这终极渡劫,决定了沪上修士能否成功显化"天龙八部"中的那尊金身。考得好,清北复交随你挑;考得差,只能默默看着别人登仙而去。

**飞升:留学的彼岸世界**

"王家孩子被哈佛录取了,听说已经彻底'飞升',再也不用受世俗束缚了..."

然而等等,就算飞升成功,故事也没完。彼岸世界(国外名校)才是真正的"大千世界",那里有更强的修士在等待挑战...

---

多少上海父母,白了头,瘦了身,掏空了六个钱包,就为了让孩子在这场修仙大战中占得先机。

多少上海孩子,失去了玩耍的时光,承受着超越年龄的压力,只因大人们相信"不渡此劫,终为凡人"。

然而,谁曾想过,真正的修仙之道,或许不在于争先恐后地攀爬这条众人皆走的独木桥,而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大道?

毕竟,纵观古今修仙小说,那些开创新道的修士,哪一个是按部就班、人云亦云的?

**当我们把孩子逼上这条"独木仙桥"时,是否曾想过——也许,他们本可以开创一条全新的修仙大道?**

你觉得呢?
马兔Yilia
马兔Yilia
2025.3.05
教育本身包含筛选及育人两个部分,既要让孩子获得合理的学业成绩、也要培育孩子的人格和能力——两者是需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去做平衡与取舍的。 但成绩的比较是标准化、显性的、短期见效的;人格的培养是非标的、隐性的、长期主义的。大部分家长出生时只希望宝宝健康快乐,走着走着在周边内卷主义的裹挟下就忘了😭(焦虑的氛围里,培训机构和资本的推波助澜要背很大的锅)
懒觉郎
懒觉郎
2025.3.05
元婴老怪,快跑~
杨天楠
:
哪里跑!
懒觉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HD972691n
HD972691n
2025.3.05
三代人的努力 凭什么被十几年寒窗苦读 就一夜之间超越
HD335454w:就应该被十几年寒窗苦读超越,那才是个正常的理想的社会。钱只能用来享受生活,用来稳固地位就该被打死。(理想状态下)
HD894997n:“努力”是指投胎吗
5条回复
雁荡山
雁荡山
2025.3.06
听到这种话题有种让人作呕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有这种感觉。
Ass嘟嘟
Ass嘟嘟
2025.3.06
「✅民办摇号」
补课排序:小升初(最强)→初中 → 高中。
2019年提出,相当于随机入学,原来的筛选逻辑不在了。所谓一二三梯队学校,2020年作废了。
2020年摇一代学生入学,24年中考成绩出来,很多民办学校不愿意公布,而自媒体需要升学数据,大多是编的(700分以上人数、重点高中率、平均分数)。
可信数据:XX高中在XX区的录取分数线、招生名额。

「✅筛选」
1)不补课就废了 → 不补课也没事
2020年前几乎所有民办学校都是筛选学生的,一级大概筛2万人。不补课就废了,进入菜中(没有经过筛选的学校)。
神秘考:现在一级能筛选的学生1500人左右。哪怕筛选不上,中考再来。
2)筛选幼龄化
政策从来不是打击教育,而是打击筛选幼龄化(2019年前)。
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该被筛成三六九等。
3)人上人排位
大部分人对教育的认知不是学到多少知识,是想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考试,巩固人上人的地位。
中考、高考是官方组织的人上人排位赛。
甘愿分母:现在没有了。
中国是一个全民精英教育。
以前拼2W人排位赛,如果不参加就废了;现在留了1500的口子,不拼也还行,如果拼比以前更卷。有了选择的空间。

「✅教育」
1)体制内外
体制内,强调标准化考核,线性排名。
体制外,人的特长,不是线性化的。
2)教育资源
 = 倾向性(人愿意去) + 筛选机制(能从中挑人)。
现在上海民办初中失去了大部分的筛选机制,同样也失去了倾向性。
重要的不再是择校,有时会变成择班。核心是择,把好学生择在一起。
3)片区学区
以前看的是学校学区,现在看的是片区学区。
九年一贯制学校,会比非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受欢迎。
选择学区,既不能保上限、也不能保下限,只能保我的同学是周围一块上学的人。
最终大家高考是一样的,只有周围同学(父母是通过做题改变命运的一代)能带着一块卷,是有意义的。
新经济区域(新学区):人口流入、产业支撑、没有太多回迁拆迁、有名气的学校。
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竞争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最后卷的不是XX人,而是XX%。
4)孩子意愿
初中阶段,家长最应该做的是让小孩自己愿意学,孩子的意愿永远是最重要的。
周围的人能提供一些催化,最终觉醒,是靠小孩自己学的。
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选择」
1)体制内 vs 体制外
2)选择区
想提供好的教育资源,帮你的孩子找邻居,是你唯一可选的事。
学区房的意义在于给小朋友找到邻居,一定要远离老破小学区房。
好学校指的是周围学生的倾向性比较强,因为筛选是地缘筛选。
3)公办 vs 民办
民办学习学要选九年一贯制的,不能选只有小学或初中的。
没有任何一个学校内部可以帮你搞上特招,如果要参加特招,大概在二三年级,参加培训(数学、英语)。
这些只是递简历时让学校愿意测试你的佐证,最终神秘考表现和面试表现决定了是否录取。
35:30 父母和子女智商还真不一定是正相关。父母都是高材生,孩子很平庸的情况,周围很常见。
Coco_DptL
Coco_DptL
2025.3.06
😂无论是内容还是语速都听得好紧张。
GOOD棒
GOOD棒
2025.3.05
🚞有和我一样喜欢用 逐字稿 边听边看的小伙伴们可以自取来用🍋‍🟩
🔗: https://pan.baidu.com/s/1YhHcDmTkaIJkyX4JSMXldg?pwd=hir2
EzioW:你好,方便问下您是用什么软件音转文的吗?
haitaoyao
haitaoyao
2025.3.09
12:28 儒教的宗教信仰是考试,哈哈哈哈
haitaoyao:12:47 卷人上人的排位赛
章灵北
章灵北
2025.3.14
24:04 鸡兔同笼这个例子太典了!!小学奥数就是一个典型的不得不走的纯低维垃圾消耗军备竞赛策略。无限悲哀的是,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孩子们还在把大把时间扔在这种东西上面。
haitaoyao
haitaoyao
2025.3.09
39:54 为什么清华北大的学生家境都很好?不是因为只有有钱人才能上好学校,而是上好学校的孩子不傻、父母不傻,大概率过去三十年过的不会差,应该感谢改革开放,而不是认为穷人没机会。时代让大家大概率不再受穷了而已
heiyuzl
heiyuzl
2025.3.05
听得头皮发麻😅但还是有收获
茉莉爆倍:同感😂
Hypers
Hypers
2025.3.05
39:24 2,3百万根本没有可以学区房的老破小吧?
就还是痛苦地活着吧:是首付吗?
熊_小_赖:怎么没有,一室户30平二梯队不少吧
3条回复
独步91
独步91
2025.3.05
单身的我小板凳坐好了ԅ(¯㉨¯ԅ)
(激娃不如激自己)
32:34 这样说来,减负政策还是大有效果的
杨天楠
:
是的
信了前几年草叔的观点,买了老破小对口,亏麻了。几年白干了。
就还是痛苦地活着吧:但是有没有可能,当下的观点也可能有偏误呢
罗伯特1988:不好说。但教育环境更重要,确实赞同。
许言武
许言武
2025.3.06
35:49 学霸的父母智商不一定高。就算父母智商高,受限于家庭、地区等因素,父母也不一定能有好的经济条件。嘉宾的这个观点过于以成败论英雄了。
李泮
李泮
2025.3.05
不仅仅数据编出来的,更多的是地产行业从业者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