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53 对话互联网律师游云庭:“大模型时代不要怕,你的还是你的!”深聊投资人

vol.53 对话互联网律师游云庭:“大模型时代不要怕,你的还是你的!”

46分钟 ·
播放数2458
·
评论数28

本期嘉宾:游云庭律师,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识产权律师。

主持人:陈俊岭(公众号:老陈聊资管深聊搞钱人),前公募资管合伙人,中基协首任媒体监督员,中年危机通关人。

春节以来,以DeepSeek、腾讯元宝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在各大软件应用市场掀起新一轮的“刷榜”。

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渗透和效率提升,也引发了很多内容创作者的关注和热议。

前不久,“腾讯元宝”因知识产权问题在网络上被传谣,尽管随后被澄清,但也反映出广大网友对于AI版权归属问题有很多疑惑。

就拿老陈所在的内容创作圈来说吧,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都有类似的担心和顾虑,我们在AI平台上传的文字、图片等内容,借助AI模型生成的新作品版权,究竟属于谁?

几天前,有人在知乎上发问:“如果你写了篇稿子,让大模型检查个错字,版权还属于自己吗?目前有与此相关的法律吗?如果是这样,你还会使用大模型吗?

截止目前,这个帖子获得了726人关注,146万浏览和184个回答,而在其中,用户名为“游云庭律师”的回答最为详实和专业。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游律师作为本场播客的嘉宾,帮大家解惑AI时代的版权归属问题。

同时,我们俩还会结合各自职场经历和AI使用体验,回答一些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

以下为本期播客的“时间轴”:

00:00  为何要这一期播客?网上偶遇律师,帮大家解解惑

02:00  对律师行业影响:“人工智能可以启发思路,可辅助,但很难审合同、打官司,很难实质性替代。”

03:00  对内容创作者影响:写深度文章,看起来有血有肉,但专业数据滞后

第一部分:当人工智能遇见著作权,你的还是你的

04:00  律师回应知乎网友:不要焦虑

05:25  著作权界定标准:是否受著作权保护,取决于提示词的详尽程度

06:20   人工智能公司都有用户协议,一般可以放心用

07:30   人工智能输出的内容,正常情况下不会侵权

09:50   输入的内容版权归属,答案是:“你的内容永远是你的!”

10:30   输出的内容版权归属:“只有人创作的内容,才受著作权保护”

11:00  10万字小说,借助人工智能检查错别字,著作权仍然归作者。

12:30  用复杂提示词生成图,是否受著作权保护?目前有争议

13:20  北京法院和武汉法院已有类似官司,法院认定著作权属于用户

14:20  为什么法院这么判?维护社会秩序,防止有人不劳而获

14:55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条:“直接产生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才是著作法意义上的创作。”

15:10  著作权法里有一个原则:(创意)思想表达二分法。指的是,著作权法只保护“具体的表达”,而不保护“创意和思想"。

16:00  我国参与的《波尔尼公约》,对创意表达二分法有明确规定。

16:30  一旦创意受著作权保护的话,会导致每个人脑子里非常抽象的都受到法律保护,会导致你前方都是障碍,创意寸步难行。

第二部分:AI大模型的版权争议,普通人误解有多深?

18:00  大公司都很守规矩的,普遍有“用户隐私保护”条款

20:00  互联网时代与AI时代在版权方面有所不同

21:30  人工智能有两大争议点,人工智能输出内容受不受保护?人工智能服务商是否应该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22:20  《权利的游戏》乔治马丁起诉人工智能案例

23:20  《纽约时报》起诉人工智能案例

24:40  国内也有类似案例

27:40  产业发展与著作权保护是要配套的,时代背景是大国之间竞争

29:00  欧盟人工智能服务商为何怨声载道?

30:10  人工智能是否类似20年前的互联网?

31:00  数据跨境流动成为敏感问题,人工智能引进“非常审慎”

32:40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效率,但很难完全替代人类思考过程

第三部分:人工智能带来的职业冲击波(律师、媒体和投资人)

33:00  人工智能“效率高未必质量高”

34:00  一篇反垄断的文章,写了一个星期

34:50  吃粗粮人工智能可以的,吃细粮还得靠人

35:00  诉讼业务不担心被人工智能抢饭碗,双方律师在法庭上需要对抗的

37:00  从证券报快讯到财联社电报,5分钟与0.5秒

38:20  量化交易打败了很多做短线的老股民

第四部分:人工智能未来与展望

40:00  人工智能的用户协议,为何宽泛和相似?

41:00  AI版权在全球都是一个新问题,以后会越来越完善

43:00  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新问题模糊地带仍需界定

45:00   AIGC是个新领域,建议保持宽容心态

播客提到文章及资料:

1、游律师关于腾讯元宝用户协议的知乎发帖:

www.zhihu.com

2、腾讯元宝用户协议(最新版)

3、各家大模型“用户内容”、“版权归属”条款表述

展开Show Notes
今天发现上小学的儿子写的读后感,条理清晰,不像平时的水平,推测是用了AI,还不承认,真无语了
陈俊岭
:
现在AI已经以假乱真的地步了,这期内容我听了好几遍,听完后,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职场焦虑,一下子释然了,感谢律师解惑
HD843324x:辛苦了
HD914348b
HD914348b
2025.3.13
训练人工智能时就涉及到权益归属了
陈俊岭
:
是的啊
俊洲
俊洲
2025.3.11
感觉人工智能还是有待进步啊,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用deepseek和豆包,用的多了就会感觉内容有点千篇一律,甚至有点还有点胡言乱语了😂

不过确实能给到一定的启发和思路!冲这点还是回常来平台上找灵感!
陈俊岭
:
31:38 是啊是啊,春节的时候爆火嘛,我当时其实也是后知后觉,回到北京之后开始用,说实话,一开始用体验并不好,想搜的东西搜不到,然后后来呢,你让他辅助一些比较简单的啊,那种简单重复的,他效率确实非常高,所以对他保持一个理性认识吧
Rebeca_KQk1
Rebeca_KQk1
2025.3.11
我用心学习的舞蹈视频才一千多流量,有一次随意发了一个用Ai轻松搞定的视频竟然播放量达到百万,真是无语了,哈哈!
陈俊岭
:
其实也是幸存者偏差,你刷到的肯定是被无数人推荐的,所以它的播放量会非常高,而咱们自己刷的其实是绝大多数,你知道抖音一天用户上传的内容有多少吗?我也不知道,至少应该是几十亿个节目,但是金字塔尖儿的播放量过百万的连1%的可能都不到,所以说这就是一个偏差,你刷到的往往都是1%的作品嗯
陈俊岭
:
哦,我理解错了,你就是说用心做的1000多,然后用AI生成的会非常高呃,我这边也有类似的案例嗯,所以嗯,不要对流量过分的痴迷,流量掌握在平台那儿,取决于平台愿意不愿意给你推,跟自己的努力勤奋,没有太多关联,我现在已经对流量去卖了,我知道流量在哪,但是我懒得做,因为没有太多价值就不做了,你看博客,虽然它流量少,但是呢,它的流量就相对来说比较精贵一些,只做有深度的输出
3条回复
人工智能渗透在方方面面,未来学会怎么正确输入提示词也是一项技能
陈俊岭
:
Your table deep thick啊,也是自上而下的推动,春节期间呃,领导们从上到下都在推这个事情,其实真正对他的用户体验还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工作能不能靠它,它能够帮我们分担多少的工作量,用过之后才会有体会。我这期播客也是跟一个律师从业者分享了一下,我们一致得出一个结论呢,就简单的东西,它可以搞定复杂的东西,还得靠人
红伟_w6z8
红伟_w6z8
2025.3.11
❤❤❤❤❤❤
陈俊岭
:
🤗
红伟_w6z8
红伟_w6z8
2025.3.11
吃粗粮与吃细粮的比喻很形象
陈俊岭
:
是啊,第一次听这个说法,也是一位内蒙古籍的老板
红伟_w6z8
红伟_w6z8
2025.3.11
👍👍👍👍👍👍
陈俊岭
:
🌹🌹
红伟_w6z8
红伟_w6z8
2025.3.11
效率高,未必质量好,安慰到了
陈俊岭
:
没错没错,是这样子的。目前,人工智能应该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另外,人工智能它依托的还是知识库嘛,而现在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库都会向它开放。另外,开放的时间也未必能够非常及时,以我们金融行业为例,我上一周想让他帮我写一篇深度的分析,发现他练2023年的数据都找不到,还让我去万德上扒数据,那我又何必呀,我干脆直接从袜子上找数据得了,问题是这些数据平台会把这些数据给你打通吗?这是人家看家的本领啊,不可不可能给你打通的
HD914348b
HD914348b
2025.3.10
33:59 效率高,未必质量好,安慰到了
HD424741t:吃粗粮与吃细粮的比喻很形象
陈俊岭
:
确实是,录完这一期播客,解答了我很多疑惑。尤其是内容创作者,深度原创的,还是需要人工的,不可替代复杂的脑力劳动。
慧_fldn
慧_fldn
2025.3.11
效率高,未必质量好,
陈俊岭
:
是的,我深有体会。 上周让他帮我写一篇深度稿件,结果举例驴唇不对马嘴,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所以还是要冷静看待,深度思考的还需要人工,简单重复的借助他是没问题的
HD914348b
HD914348b
2025.3.10
这期干货很多啊,笔记本整起来,求律师社交账号
陈俊岭
:
可以搜:游云庭的工作生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