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迎《今晚不加班》综艺第二期(2025.03.29晚八点半 东方卫视),刚好灵感又来了,按捺不住写一篇
大家好,我又是老得讲段子的老段。
今年的三月可真是漫长,怪不得,长征又叫the long March(双关)。开头其实还不错啦,3月1号我的一个哥们儿回来找我玩,讲到过年的时候他的一个朋友去对象家见家长了,给他发微信说,“哥在你嫂子家呢,你有啥表示不?”我哥们贼犀利地回了句,“表示祝福。”
那天他其实也祝福我来着,在我34岁生日过去很多天之后祝我从此以后都能这样坦然的双休。当然,这么朴实的心愿直到月底也没再实现过。你看,我最近确实是痴迷工作吧,段子是没怎么研究,都已经偷懒到直接照搬哥们儿的俏皮话的程度了。但是换个角度想,上班已经九年,微信里还能有朋友,这就挺好了。很多职场牛马可能和我一样,微信里最好的朋友其实是那个绿绿的方方的带个箭头的家伙(对喽,文件传输助手)。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你跟他聊天,不管说啥他都会默许,也不会回怼,一段话小修小改反反复复说好几遍,他也从来不会挑剔你的絮絮叨叨和细枝末节的瑕疵。最关键的是,你这种自言自语的表现,在公交和地铁上就显得有啥大病,而在和他的对话框里,反倒看起来非常的普肉拂埃神耨(professional)。
但我不能说很享受这种professional,甚至无法发自内心地享受上班这件事。因为我面对文件传输助手的时候还是得放下姿态,像在面对一个无形却屹立的镜子(简称屹立镜),领导或甲方的化身,对工作没有掌控感,要不要加班还得根据汇报的效果,随时随地被这帮“爹”们掌控着。我第二好的朋友(废话,关系最好的当然是老绿啊)就曾经劝说过我,要想破除日复一日的厌工心理,就得从些许的点缀中找回一丢丢掌控感。我就琢磨啊,怎么才能强行“占圈”,就想到了冲牙器和充电宝,都是chong字辈的,他俩一个缓解我的牙齿问题,另一个降低我的电量焦虑。我现在拿他俩就当我亲孩子似的,每周一充好电带到办公室,周五晚上再带回家,可要是周末休息不了那就算了,就当让他俩留学校上自习啦。偶尔我还会跟他俩对个话呢,“爸爸高中前两年也是住校生来着,就像你们现在一样。你俩面面相觑下,一到周五就这个表情:明明已经快把电耗光了,却还想抖擞精神再燃一把。但是哪怕连周六周日都下不了班,你俩这渴望自由的意识形态还是很可嘉的。在克服内耗和焦虑这方面,你们可是爸爸的小老师啊!”
但是话说回来,一周上几天班我又没法真的掌控,还得听领导的话----坐住冷板凳,慢慢的,这位置你就坐牢了。有时候晚上忙的想说走就走都实现不了,也顾不上好好吃饭,或者更写实地说,是在凭本能地吞咽。有一回赶上项目忙的时候,领导也来陪我们熬夜加班,还点了烤生蚝扇贝啥的当做夜宵,不知道的以为兴顺夜市搬单位里来了呢。我一边吃一边还跟同事开玩笑讲道,要不是相关法规政策不允许,真想把咱们这热火朝天的场面直播出去,顺便推荐下这家餐馆。同事看着我还没动筷的生蚝说,是啊,这家的烤生蚝是不错,别的主播都推荐“让粉丝先吃”,你这是“先吃粉丝”啊。我说,行了咱别贫了,你去帮我把那一次性筷子去wc洗洗,洗完擦干点儿啊。
所以那一刻我还是悟到了,人要是加班多了,脑子的的确确会犯蠢。当然我犯的蠢也不是无缘无故的,还不是因为平时做了太多类似“洗一次性筷子”的事,一本正经地糊弄,还不能显得太水。但是我后来又释然了,因为想起以前看过一本叫《油炸绿番茄》的书,讲到有一只叫库基的浣熊,它经常连续好几个小时翻来覆去地洗一块苏打饼干,其他时候也洗过曲奇饼还有冰淇淋蛋卷。我觉得有没有可能是这样,人归根到底还是得学习小浣熊,即使每天做着无聊的事,也要看起来其乐无穷。
讲到这儿(一个半小时从零开始极限输出,感动我自己),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