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是公认的初中关键年。在这一年里,理、化学科开始加入课程,数学难度开始加大,文科前期如果埋了雷此时也开始显现。
本期节目我们约了两位G大成长论体系里的升学规划老师,一起聊几个相关初二的故事,和我们从里面看到的经验。
-聊天的人-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自明老师 - G大成长论中高考升学规划合伙人
朱迪老师 - G大成长论中考升学咨询负责人
-本期内容-
2:03 故事:一位初二男生的理化成绩问题
6:34 初中科学教育的挑战:课少老师缺
9:06 00后新教师的问题
14:32 家长与学校合作中的矛盾
18:40 案例:学生的偏科问题
24:12 初三是学生成绩问题的放大镜
29:04 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预期偏差
32:48 答案:正确的学习规划与家长深度陪伴
37:14 如何有效辅导六年级孩子的学习
41:58 教育咨询分层与执行策略探讨
45:42 探讨针对初中生的教育产品
-联系方式-
需要上海地区初中学习规划咨询,欢迎扫码联系自明老师:

第二个应该也有四五十岁吧,白头发很多,总体是灰的。有点瞧不上我们,跟我们讲他儿子还是啥的是搞什么竞赛的,保送清华还是北大。我们学校就一个普通公办,自然没有这种学生。上课肢体动作多,面部表情丰富,有时候嘴里还叽里咕噜的,蛮滑稽的。有同学觉得他有点捣浆糊。
还有个物理老师是退休返聘的,蛮严厉的,我有次物理考的不好被她叫到办公室骂了一顿。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老家高中的一个老头,也是退休教物理的,看起来年纪很大,穿着布鞋,口音很浓重。
非常认真,学生问他问题不管难易都是认真回复,有时手上还会比划。
我们那时候晚上要上到十点,有次排了物理课,下课后我去问他个问题,他在黑板上又写又画给我讲了十几分钟。只能感叹精神是真好。
不过只教了我们一段时间就去带高三了。我们后面班主任是教物理的,听他说那老头水平很高,校长花大力气请来的,专门给高三“把脉”,出题“痛击你的薄弱点”。
不过那时候江苏物理不算分了,也没啥用。我其实也是这种模式的受益者,物理侥幸拿了A+。真要是150分拉开架势考,肯定要被那些高手吊打。
现在的上海高考感觉也是差不多吧。